第99頁
這個解釋還算合乎情理。 孫權并不反駁他,甚至也沒怎么聽,英氣的眉似蹙非蹙:“那你認為官渡這一戰(zhàn),誰會是贏家?” 青年英俊深邃的臉龐早褪去了年少的青稚,冷凝的眼神微微爍動著一絲自己都未察覺的猶豫。 孫權未必真的相信鬼神,更知道李隱舟不是鼓吹通靈的巫醫(yī),就和八歲那年一樣,他只是想要一個肯定的回答,一個支持他決定的聲音。 足見他所推斷的結局,一定和他的兄長、和所有江東將士的設想都不相同。 李隱舟瞟一眼陸遜,他亦負手北望,眸光溫潤映出孤高的云。 看來在此之前他們兩人討論的就是此事。 李隱舟當然知道這一戰(zhàn)的結局。 大名鼎鼎的官渡之戰(zhàn)與那場燃盡江天的赤壁之戰(zhàn)齊名,是這段歷史中第一場驚艷千古的戰(zhàn)爭。它將北方的梟雄送到歷史的風口浪尖,從此手握攪動風云的力量。 面前這兩人大抵怎么也想不到,東漢末年的三大戰(zhàn)役,從官渡拉開序幕,接下來的陣地卻換成了江東水光瀲滟的舞臺,將由他們自己親身登場出演。 這是后話。 眼前的官渡之戰(zhàn)是一場經(jīng)典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也就是說,在曹cao發(fā)動奇襲之前,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勝利將屬于兵糧充足的袁紹。 也難怪孫權會懷疑自己的判斷。 李隱舟循著他們的目光遙遠洛陽,晨起的寒碧似被濃淡有致地抹開,山川連綿起伏如無垠的海,斜風卷碎朝陽,將碎金點染上簌簌抖動的林瀾。 日已出云。 輕盈一陣似暖還寒的風撲上面頰,將映在頰側的光輝撩動閃爍。他浸著尚且凜冽的冬陽,輕聲問:“少主在乎 的是一場勝負么?” 孫權不定的眼神微微一凝。 覆著薄冰的眸下隱有狂瀾掀動,然而他只是微微牽動嘴唇:“袁紹此人雖然權柄滔天,然而有勇無謀剛愎自用。曹cao雖歷挫敗,但能屈能伸甘為人臣,反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有了今天的宏圖。所以……” 不管此戰(zhàn)勝負,最后能吞下北方中原的猛虎是誰已經(jīng)昭然分明。 他散去猶豫,目光堅定地輕聲吐出那兩個字:“曹cao?!?/br> 這個曾被他輕蔑的名字一出口,胸膛驀地一熱,好像這年輕火熱的血液第一次貫穿了他的心臟,向著他緊握的雙手泵出一股一股guntang的血液與激情。 他按下悸動,喃喃重復了一次:“是曹cao?!?/br> 李隱舟亦被他隱隱透出的心緒感染。 對于十八歲的孫權而言,睿智老練的曹cao像一塊無上的碑,年齡與閱歷的差距如隔天塹,然后他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徒手攀巖,登臨天際,誓將與之一較高下。 青年的壯志是摘星的劍,嘯月的狼,一往無前里獨帶著一身狂浪的勇氣。 那股激蕩心境微微冷卻下來之后,李隱舟下意識地轉眸望向靜默不語的陸遜。 臨著孫權幾乎襲面而來的勃發(fā)意氣,他只稍稍昂著下頜,雋秀的臉部線條似迎風拂動的弦,有一絲難以察覺的緊繃與震顫。 他靜立于濛濛如霧的朝陽中,良久,才微微彎起眼眸。 輕而又輕地道:“好,曹cao?!?/br> 孫權近乎驚愕地扭頭看他。 在對方和煦如春的笑意里,他眸中常年不化的冰霜遽然碎裂,難以分說的震撼情緒在眼底分明地交織著。 和周瑜、和魯肅,和江東所有名噪一時的文臣武將都不一樣,陸遜選擇相信他的決心,選擇走上他的征程。 而不是因為兄長,不是因為他是孫氏的小主人,不是為了顧全他孤高的自尊心。 一時如有驚濤駭浪掠過心際,孫權薄長的眼尾染上一點乍暖的細光,旋即消散不見。 他很快把目光落回另一位朋友身上。 李隱舟渾身沐浴著融泄的光,略微瞇著眼睛,在困倦中懶懶地靠著窗,似偶然停歇下的一只貓,與人亦親近亦疏離。 一瞬而過的念頭被拋之腦后,他知道對方志不在此,也 無心勉強,只告訴他兄長應對變局的策略: “廣陵太守陳登與兄長有宿怨,他曾偷偷襄助和許貢交好的山賊嚴白虎,想必這次許貢的門徒也是得其增益,所以兄長想直接斬草除根?!?/br> 擒賊先擒王,小霸王豈是好欺負的人,誰犯他一尺,必回敬一丈。 李隱舟依舊垂著眼睫半打盹,打仗用兵與他無關,何況孫策戰(zhàn)無不勝,恐怕需要籌措應對的是陳登了。 似看出他的心不在焉,孫權微微停下片刻,才繼續(xù)說完最后一句。 “由我去討伐陳登?!?/br> —————————————— 建安五年初,轟轟烈烈的官渡之戰(zhàn)正式拉開大幕。 為人熟知的三國故事在靜悄飛逝的時光中粉墨上演,而戰(zhàn)爭的時代卻和想象得大相徑庭。飽受饑寒的人們似乎渾不在意這些天下是怎么被一次又一次重新瓜分的,只要能讓他們在連年的貧窮中喘口氣,那坐在高臺之上的人姓甚名甚并不要緊。 尤其對于遠在江東的普通百姓而言,北方的紛爭的確趕不上江東霸主孫氏那些軼事有嚼頭。 就連暨艷亦有所耳聞,唯在兄長面前放下戒備,和他討論此事: “聽說孫小將軍奉了吳侯的命令攻打廣陵,不想陳登太守向曹cao求援,在援軍未來的時候就在路上鋪設柴草,孫小將軍以為兩軍合并,于是連夜往江東撤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