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劉備額間的手指一停,深閉的眼簾微張開,一雙通紅至極的眼中霎時映出森冷的光,在這瞬間顯得極為陰沉。 于此同時,急電一閃,傅安只以為自己看岔了,又忐忑地將頭埋下,靜靜等著劉備的旨意。 不成器的廢物! 劉備不由以目光冷冷揣出這年輕的小將心頭所想,無非是害怕來日舊事重提,這樁冤案就落在了他自己的頭上。 兵都到了對方殿前,只消滅口干凈,誰可分清諸葛喬究竟是病死還是遇害?如今竟向他要起了旨意,難不成這竟是要把臟水潑回自己這個皇帝了! 可知自古為人鷹犬者,爪下少不了沾些血泥,否則憑什么從一眾人才中獨得一份恩寵?就這樣畏手畏腳的怕事之徒,和他父親一樣都不過是可有可無的庸才罷了! 難不成他身旁就這樣乏人可用了? 一瞬的急電從臉上撤下之后,明亮的燭火重新蓋上刺痛的眼膜,一派柔暖的視野中,諸葛亮孤寂的身影安靜立在案前,片刻未曾置喙。 劉備有些疲倦地勾起唇角。 是了,他這位軍師素是運籌帷幄、無往不利,最懂得他的心思。即便是事關其唯一養(yǎng)子的生死,在國家大事面前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私心。 太上忘情,莫過于此。 可普天之下當真有如此圣賢,不為己,不為親,兢兢業(yè)業(yè)這半生,不意汲營,只為酬三顧之恩? 他將怒火潑向諸葛喬的時候,未嘗不是有意在考驗自己的丞相、軍師,可真當對方如其所愿舍小顧大的時候,他并不覺得安心,反生出一種更深的隔閡與畏懼—— 待他百年以后,諸葛亮會是下一個周郎,還是曹公呢? “陛下……”見他片刻不言不語,傅安又輕輕地昂起了頭,低聲提醒他快做決斷。 卻見劉備眼中情緒慢慢消退下去,只似累極了般道:“伯松眼下是什么情形了?” 傅安心頭一跳,委實也沒想到劉備要細問諸葛喬的病情,而方才他被李隱舟一席話提醒得冷汗涔涔,壓根沒顧得上親自看一眼病榻上的情形,被這樣兜頭一問,反支吾著說不出話了。 劉備似料到他的反應,也只冷笑一聲,將目光轉向了靜立不語的諸葛亮,嘆道:“伯松畢竟在軍師膝下多年,還是你去親自看一眼吧。” 傅安聽得這話,隱約察覺到君臣之間古怪的氣氛,卻也不敢置喙什么,只退至一旁等著丞相的回答。 諸葛亮從滿盤布局的地圖中抽回視線,只道:“是。” …… 經一來一回地折騰,天也大亮了,漏了一夜的大雨此刻淅瀝緩了下來,順著圓鈍的屋檐上淌下,滑過視野,濺起一地濛濛的水霧。 諸葛亮躬身立在養(yǎng)子的病榻前,輕輕摩挲著他胸側的竹管,輕輕地問:“就是這竹管救了他的性命?” 經一宵的引流,諸葛喬面色已好轉不少,李隱舟這才略歇一口氣,道:“是,少主的急癥起于肺腑,氣積于胸,有進無出,因此擠壓胸膛,越難呼吸。唯有從他胸側破開小口,以竹管引出其中氣體入水,等積氣渡盡,人也自然轉危為安。” 諸葛亮其實并未問他始末,但李隱舟仍簡略與他交代清楚。 竹管的末端入水,瓶口封住,一為隔絕污染,二也為防止氣體倒流,這樣最簡單的單腔引流模型就起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 諸葛亮雖不精醫(yī)道,但也在臥龍坡時也曾兼攻諸子百家,一眼便能看出其中門道。 他二指搭上諸葛喬的脈象,果覺其搏動有力。 “多謝先生,如此孤也可回稟陛下了?!?/br> 李隱舟抬了抬眉:“丞相此乃只為回稟陛下么?” 諸葛亮唇齒張開,剛想笑一笑,掌下溫涼的手腕卻稍微動了動,搭下的手指反脫力地牽住他的。 病榻上的少年,不知是否感受到了熟悉的氣息,半夢半醒間微張開了眼,口中喃喃念著什么。 諸葛亮從容的神色凝固片刻,眉頭輕輕一跳。 少年卻對自己遭遇的一切渾然無知,只越發(fā)用力地扣緊了他的手,輕聲夢囈著:“……父親?!?/br> 第150章 外頭的雨聲噼啪不絕, 諸葛喬微弱的呻/吟聽起來格外微弱。許是胸側痛得厲害,他皺著汗津津的額頭,眼睫都粘成一片。 諸葛亮側坐在榻, 掌中是養(yǎng)子蜷曲的指節(jié)。 少年的手握得那樣緊,好像將僅剩的力氣都用來挽留什么一般。 他也微顰著眉:“怎么還像是很痛的樣子?” 李隱舟掀開諸葛喬的眼皮瞭一眼,那蒼白的眼瞼比昨夜已好了許多,確是轉危為安了。 可痛也是當真痛極了的。 無麻醉的胸穿疼痛程度可達九級,僅比最痛苦的分娩輕那么一點, 更何況原始的工具粗糙簡單, 少年整夜忍受的苦楚可想而知。 李隱舟搭下手,照實以告:“昨夜少主病勢危急, 委實沒有時間再多用藥,情急之下才用了這個辦法, 難免有些皮rou之痛。不過,也非得經歷開胸之痛, 才能引出淤塞已久的濁氣,否則頑疾不去,拖累下去也是要命?!?/br> 頑疾不去,終損性命。 諸葛亮聽他平淡道來昨夜的兇險,沉靜的目光隨著漸亮的晨曦一同落在少年蒼白的臉頰上,出神般不語。 片刻,他將手抽出,重新握于寬厚的鶴氅袖下,只道:“孤明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