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袁紹巧取了冀州以后,又跟幽
書迷正在閱讀:獨家婚寵:軍少,來一戰(zhàn)、你哄哄我、超龍珠之悟空傳奇、盛唐女帝、江秘書又在給總裁挖坑、怎樣都喜歡、貓抱走,你留下、重生之嬌娘軍嫂、王歸來之熱血傳奇、半妖夜菀(民國風(fēng)1V1)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咱們放下死在廁所的韓馥不說,再說袁紹,韓馥這次之所以把冀州讓給袁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孫瓚受袁紹的邀請來襲擊冀州,后來袁紹得到了冀州,公孫瓚雖然暫時沒有大動作,可心里的不痛快可想而知。袁紹心里明白,搞定了韓馥之后,自己的主要對手就是公孫瓚,還有自己的堂弟袁術(shù)。 那時候袁術(shù)也正是得意的時候,孫堅這員虎將名義上還是聽他調(diào)遣的,就在公元191年的冬天,袁術(shù)任命孫堅為豫州刺使,駐守在陽城這個地方,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對付董卓。后來孫堅出兵攻打董卓,袁紹為了和堂弟搶地盤,就把豫州刺使這個名號許給了手下的周昂,至于地盤嘛,你自己去孫堅手里搶吧。那周昂就屁顛屁顛派兵把陽城搶到了手里。 袁術(shù)得知消息以后,知道是哥哥搗的鬼,就派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xié)助孫堅去奪回陽城,結(jié)果在亂軍之中,公孫越被流箭給射死了。那時候公孫瓚正在青州鎮(zhèn)壓黃巾軍,得到弟弟的死訊以后,他是怒不可遏,就把這筆賬算到了袁紹的頭上,加上上次被袁紹當(dāng)槍使的事情,就舉兵來攻打袁紹。 袁紹的解決辦法很有意思,他把自己的渤海太守大印,交給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范,讓公孫范去渤海上任,一方面想給自己多一個幫手,另一方面也向公孫瓚示好??稍B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公孫范到了渤海以后,就馬上帶了兵馬去投奔公孫瓚了,還幫助公孫瓚打敗了黃巾軍。這下子公孫瓚手下沒活了,就帶兵奔袁紹來了,公孫瓚大軍攜著得勝之勢,給河北各地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冀州各地有不少人都起來響應(yīng)。 這時候袁紹也沒招了,只好親自上陣,帶兵和公孫瓚交鋒。閑言少敘,這一天雙方大軍就對上了,只見公孫瓚先是派出了三萬步兵,讓他們擺出了一個方方的陣型,然后又派一萬騎兵作為突擊部隊,在步兵部隊兩側(cè)作為護(hù)衛(wèi),這陣型這兵勢是十分的嚇人。 可這并沒有嚇到袁紹,他派曲義作為先鋒(這曲義就是曾經(jīng)韓馥的手下又反叛韓馥的那位),曲義非常的自信,他帶著八百精兵和一千個能開硬弓射手就上陣了。公孫瓚看對方先頭部隊這么點人,不由得對袁紹更加瞧不起了,他大手一揮,手下的騎兵就徑直的沖了過來。 曲義告訴手下,先不要著急,大家都趴在盾牌下面,等對方騎兵到了射程之內(nèi),就給我放箭。這次交鋒曲義取得了勝利,公孫瓚的先鋒部隊?wèi)K敗,有一千多人被砍了腦袋,就連公孫瓚提前委任的冀州刺史嚴(yán)綱,也在亂軍之中被殺了。 曲義并沒有滿足于這個小勝利,他帶著手下繼續(xù)往前沖,把公孫瓚的大部隊都給沖散,一直追到了界橋。公孫瓚這個時候也逃的有點窩火,就穩(wěn)住了殘兵,轉(zhuǎn)過頭來和曲義交戰(zhàn)。結(jié)果剛才的故事又重新演了一遍,這次曲義一直追到了公孫瓚的大營,還一鼓作氣把大營給拿下了,公孫瓚只好帶著剩下的人馬逃走了。 公孫瓚在那頭被曲義打的老慘,可袁紹在后面日子也不好過,那這又是為什么?。吭瓉戆?,袁紹聽說曲義在前面打敗了公孫瓚,一下子就放松起來,他派人把馬鞍解掉,讓馬休息。就在這時,一伙公孫瓚的殘兵突然殺了過來,大概有兩千多人,可這個時候袁紹的身邊,只有幾十名弓箭手,外加一百多衛(wèi)士。那兩千多殘兵看到了袁紹的軍隊,就馬上過去圍起來解恨,箭像雨點一般的向他們招呼過來,眼看著形式不妙,田豐趕緊扶著袁紹退到了一座空墻里面,他囑咐袁紹,不要出聲,先躲過這一劫。 此時的袁紹顯出了英雄本色,他摘下頭盔扔到地上,大聲說道,大丈夫應(yīng)該戰(zhàn)死沙場,怎么能在空墻里偷生。說完他就讓手下向外面射箭,一下子公孫瓚不少騎兵都被射傷了。外面的人馬看里面抵抗這么頑強(qiáng),再加上他們也不知道袁紹在里面,就有不少人先溜走了,正好這會曲義的人馬也趕過來接應(yīng)袁紹了,圍困袁紹的騎兵也就退走了。 公孫瓚被打敗之后,一直是不服氣,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92年,公孫瓚再次調(diào)集人馬,在龍湊這個地方向袁紹挑戰(zhàn)。這次袁紹就不那么緊張了,他派出大軍迎戰(zhàn)公孫瓚,而且再次打敗公孫瓚,這回公孫瓚只好乖乖逃回幽州老家,不再敢對袁紹打主意了。 袁紹在公孫瓚面前,開始占據(jù)主動位置了,他甚至派出大軍北上,意圖吞并幽州。這回該輪到公孫瓚緊張了,經(jīng)過前兩次的主動出擊,他已經(jīng)感覺到了自己跟袁紹實力的差距,所以他就老老實實待在幽州,時刻注意袁紹的動向。 不過公孫瓚也不用緊張?zhí)?,因為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93年,可能朝廷覺得袁紹跟公孫瓚的事情鬧的有點大,就派出了一個比較有聲望的人來給他們調(diào)解,這次來的人是太仆趙岐。趙岐來到以后就表明了朝廷的態(tài)度,大家都是漢朝臣子,不要鬧的太過分,你們各自收兵,好好過自己日子吧。。 本來公孫瓚就不想再和袁紹搞事情了,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契機(jī),他就主動給袁紹寫信說,趙太仆可是德高望重的人,人家為了我們倆這點破事不辭辛苦前來,就是想傳達(dá)朝廷的意思,希望我們和睦相處,咱們就別鬧了。當(dāng)年賈復(fù)跟寇恂之間不合,光武帝他老人家親自出面調(diào)解,最后二人拋棄前嫌,甚至可以同乘一輛車出門,這事情到現(xiàn)在都被人稱贊。我這個人出身比較低,又沒有什么見識,之前有得罪將軍的地方,希望您不要往心里去。我知道袁將軍不是一般人,跟我這樣的人和解,可能會讓您覺得沒面子,可我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和您好。 可能是公孫瓚這書信滿足了袁紹的虛榮心,也可能袁紹有了其他的想法,反正袁紹接受了朝廷的調(diào)解,就撤軍南下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