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燕然之戰(zhàn)(十五)
書迷正在閱讀:我來到你的城市、逆女成凰:狂傲三小姐、白蛇夫君(1V1 H)、爆萌痞妃:殿下很誘人、工業(yè)造大明、帝秦霸世、當快穿女主遇上無限流男主、富豪男友與小資女友、我的金手指很好吃[快穿]、戰(zhàn)神聯(lián)盟晨夕夢境
上官桀笑著道“大都護,這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無法破解的難題,更是無沒有絕對無法離間分離勢力的,這朔州的武人們看似是結(jié)成一團,但其實他們內(nèi)部的矛盾,比我們看到的想到的要深?!?/br> “矛盾?” 知曉朔州軍情況的李錚,立即心領神會,說道“軍師所說的矛盾是否是胡漢世家之間的矛盾。” 李錚說得胡漢世家矛盾,其實并不準確,而應該是說成是歸化胡人和胡化漢人家族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由來已久,自從大漢帝國開始要與當時北方的草原帝國匈奴開始爭鋒,大規(guī)模編練騎兵時,整個大漢帝國本土的北部邊境的許多漢民就漸漸開始胡化,當然這種胡化不是指就是拋棄原本的一切,徹底就學胡人,而是只學胡人的一些生活作戰(zhàn)方式,讓孩童從小練習騎術,還有騎射之術,另外飲食改變,不吃五谷,而是吃牛羊rou,喝馬奶,從小開始錘煉體魄,變得和草原引弓之民一樣弓馬嫻熟,成為漢帝國理想的騎兵兵源。 這是表面上,但內(nèi)里這些主動學習胡人的生活方式的所謂胡化漢民,還是要學華夏的詩書禮儀,懂得仁義道德的,所以本質(zhì)上還是純正的漢人,這些胡化漢人中的佼佼者,往往能在漢帝國內(nèi)得到高官厚祿,封官得爵,比如李錚出生的隴西李氏,還有他表弟出生的金城韓氏,就是所謂的胡化漢人將門世家。 后來由這些幽州,并北,北地和隴西胡化漢人組成的騎兵軍團,在與匈奴帝國的戰(zhàn)爭中獲勝后,大量的匈奴戰(zhàn)俘或是見勢不對主動投靠的匈奴等少數(shù)部族,這些人就是歸化胡人,他們中為大漢帝國立下大功勛者,漢帝國一視同仁,同樣是會賜予他們爵位封地,這些人就是歸化漢人世家,也可稱謂歸化將門世家,有些民族情緒激烈的漢人直接就是稱它們?yōu)楹鷮⑹兰摇?/br> 而在涼州和朔州所在的大漢西北之地,又是情況有些特殊,因為這地方有所謂的六郡良家子和北地騎士的存在,北地騎士原本是指漢帝國北地郡出產(chǎn)的游戲騎士,后來仿制從隴西河套,甚至是更遠的河西走廊上面優(yōu)秀騎兵兵源。 而六郡良家子中的六郡原本指得是隴西河套地區(qū)六個邊陲重鎮(zhèn)所產(chǎn)出的優(yōu)秀兵源,后來這六郡良家子選拔的范圍越來越多,越來越廣,幾乎是覆蓋整個涼朔涼州,有時東北并州也來湊熱鬧,所以這六郡良家子也可以看成是北地騎士中精挑細選者,是大漢帝國最為優(yōu)秀的騎兵兵源。 作為帝國最優(yōu)秀的騎兵兵源,這六郡良家子往往有許多特權,或者說是特殊的優(yōu)待,最大的優(yōu)待就是大漢皇帝的禁衛(wèi)部隊,比如說期門軍和羽林軍等部隊中服役,有些優(yōu)秀者甚至能直接成為禁宮宿位,有親近皇帝和各級大臣的機會,更容易得到晉升和提拔。 而且大漢帝國的中央禁衛(wèi)部隊,也并非就是常駐在都城皇宮,或是隨侍在皇帝左右的儀仗隊,像期門郎、步跋子和射聲校尉部等精銳的禁衛(wèi)部隊常常被派到邊鎮(zhèn),擔任軍隊的中堅,或是一錘定音的殺手锏,有非常多的立功機會。 總的來說六郡良家子中能夠功成名就,封爵得官的比例要遠高于大漢帝國其它地域的武人集體們,大漢帝國曾經(jīng)有長達一百八十年時間,名義上掌管帝國兵權的大將軍,還有掌握帝國兵政大權的太尉一職,都是由出生六郡良家子的武人擔任的。 但這樣的特殊權利和被漢庭的特殊優(yōu)待,如果在六郡良家子內(nèi)分配的均勻,那么這是能讓涼朔武人在帝國內(nèi)地位繼續(xù)超然,強壓并州武人和幽州武人等其它漢帝國武人們的重要助力,但如果是分配的不均勻,那么就會成為涼朔武人分裂的致命原因。 一直稱六郡良家子,一直稱涼朔武人,好像他們就是一體的,就是牢不可破的一個政治聯(lián)盟,但其實他們是無比松散和脆弱的,涼州與朔州之間,同一州的一郡與另一郡之間,同一郡的一家與另一家之間,都是為了那選送帝國中央禁軍的名額而爭吵不休,有時候甚至大打出手。 總得說起來,可以將這涼朔武人分成四大塊,從西往東分別是涼州的河西武人集團和隴西武人集團,朔州的朔方武人集團和北地武人集團。 其實也就是舊地邊民與新地邊民間的矛盾,在涼州中隴西武人集團所在的隴西之地,還有朔州中北地武人集團所在的安定郡、延安郡和上郡等地,這些地方是大漢帝國沒有崛起時的邊境之地,是涼朔武人集團的最初一代,因為這兩地在一西一北保衛(wèi)著漢帝國的都城長安,所以被漢帝國多為倚重,得到大部分大漢帝國軍事資源,他們中的佼佼者所成立的大家族,被稱為隴西將門和北地將門。 后來隨著大漢帝國發(fā)展壯大,一舉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匈奴帝國后,收復了河西之地和河套地區(qū),所以國境線不可避免的要朝外前移,于是成為新邊鎮(zhèn)的河西之地和朔方地區(qū),也就是河套地區(qū),因為漢庭在此地建立朔方城,所以在漢庭統(tǒng)稱河套地區(qū)為朔方,就成為漢帝國新的軍事資源涌入的地方。 原本的隴西和北地,雖然依然很是重要,但已經(jīng)無可避免的淪落到二線,兩地的武人集團,為了繼續(xù)得到漢庭的重視,得到足夠的軍事資源,于是許多遵從漢庭的命令,開始向新的遍地遷徙家族,比如原本在安定郡的韋氏,就整族遷徙到了朔方郡,成為很是有名的將門世家朔方韋氏。 而有些將門世家因為在原地太過根深蒂固,或者說是在原來的地方有太多利益糾葛,不能整族搬遷,所以只能是派出族中核心子弟到新邊地去建立新家族,從而不落于人后分得一杯羹,比如李錚所在的這個隴西李氏在安西的分支,其實隴西李氏不僅在安西這個新遍地派出核心子弟建立分家,在剛剛大漢帝國奪取河西走廊后,隴西李氏就曾經(jīng)派人到河西建立分家,不過河西走廊多次被蠻夷入侵,這當初建立的河西李氏,也不知是在那一次蠻夷入侵時被滅,還是被迫撤回隴西,或是直接就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