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jié)
正是區(qū)區(qū)不才本姑娘。 我釋然的回轉(zhuǎn)過身。 那是一個挺直的身影,玄色官袍襯出一股儒雅尊貴的氣派,宛如游春綠波,好不風(fēng)光。 原來這便是鼎鼎大名的大慶第一駙馬。 有些人天生一副好皮囊,而有些人則天生含著金湯匙。擁有前者的未必就能擁有后者, 而擁有后者的,也不一定就能擁有前者。 兩者都擁有的人,一定要遭天譴的。我如是想。 他見著我,僵了僵身子,極其不可置信地道:“你……” 我什么?不就扮了下你娘子,有什么好驚訝的。 他仍將我定定地望著,清澈的目光直看進我眼中,我被這種神情瞅得有些發(fā)憷,稍稍退了一步,始料未及的是他忽然快步迎上前來,不給我一點反應(yīng)的機會,竭盡全力般將我摟住。 古人有句老話,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一直以來,我不明白自己明明大難不死數(shù)次,后福為何遲遲不來。如今憶起,不禁感慨這后福不是不來,而是福分太大,須得緩緩,一旦來了那便是來勢兇猛。 駙馬擁了我良久,吐出兩個字:“公主……” 彼時我那一派混沌的腦子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句話來。 當(dāng)朝駙馬宋郎生,風(fēng)華絕代天公羨,襄儀公主蕭其棠,一手遮天萬人承。 作者有話要說:所以我都說,本文是輕松文了。 讀起來很爽什么的你們懂的。 不過,一章更這么多的人全晉江都找不出幾個有木有!都可以分三次更新忽悠你們的留言有木有!可是我還是一次全發(fā)了,超委屈有木有!說到這里,我想起我寫的那個《寫小說都傷不起》咆哮版,你們都聽過有木有!聽過了就給我留言好不好!好不好?。?! 其實作者催留言的時候一般都是這樣…… 讀者被作者催的時候一般都這樣…… 所以,讓我們糾纏不休永無止境吧…… ☆、5第四章 襄儀公主是大慶王朝最尊貴的公主,跟太子一個娘的嫡親jiejie。 其實依著尋常人的思路,區(qū)區(qū)一個小公主又能尊貴到哪兒,看是生在皇家的面上給個好吃好喝綾羅綢緞什么,若不巧遇上番邦襲擊,還能送去湊個親,促進兩國友好邦交,百姓象征性的揮揮手絹,史官大筆一揮,亦算不枉此生了。 不過凡事總有特例,當(dāng)今皇上在還不是皇上的時候,因為一個疏忽累得他最敬重的jiejie死于沙場。據(jù)說這位長公主在咽氣前拉著他的手說自己會投胎做他的女兒,望他不必傷心難過。任誰聽來都知道是安慰性質(zhì)的扯淡之詞,偏巧年輕的皇上就信了,后來他討了媳婦,心心念念的便是生公主。也不知是他人品太好還是太差,這些后妃的肚子一個比一個爭氣,男娃爭先恐后的蹦跶出來;有老太監(jiān)說那段時期,皇上偶爾瞧著自家那一排成串的皇子,眼里滿是落寞討嫌的意思。 襄儀公主便是在這種時候千呼萬喚始出來。 可想而知,陛下對他的呵護該有多么的令人發(fā)指,不僅冊封她的生母為后,還立了她的胞兄為太子。雖說那之后也偶有嬪妃誕出公主,鑒于每個人所能奉獻的愛極為有限,貴為天子的皇帝陛下也不例外,故而這位公主壓根就沒有為爭寵父愛而煩惱過。 毫無疑問,這眾星捧月成長的公主,難以避免的養(yǎng)成一些不大好的習(xí)慣,諸如窮侈極奢,驕橫跋扈,久而久之,公主妄名響徹京中。許是從那時候起,朝廷重臣們就開始打歪主意了。 恰在公主及笄之年,吐蕃大舉攻慶,后使者求和,蕃王欲與大慶和親結(jié)為誼邦,這種時候,朝中總有呆臣注定會成為炮灰——禮部尚書在群臣慫恿下忠言直諫,其言辭振振,仿若皇帝不允和親,天下即會大亂,百姓即將遭殃。 皇上于心不忍,“愛卿言之有理,可朕實不舍讓自家孩兒去那苦寒之地。” 禮部尚書伏跪在地,淚流滿面,直道微臣亦明曉陛下苦處,若非臣家中無女,定為陛下分憂,惜哉惜哉云云。 皇上一聽便笑了,“愛卿忠君體國實令朕感動,只是你有所不知,那蕃王素喜男色,此回亦坦言若是男子和親更妙,朕原還顧慮我堂堂大慶男兒怎可屈尊番邦,既然愛卿如此舍己為民,朕也不忍拂了你一番好意啊。” 同年,禮部尚書的獨子穿上大紅嫁衣,在爹娘洶涌澎湃的淚河之中,凄涼赴往吐蕃,終此一生,再未回境。 歷史的血和淚不容忽視 ,如此,襄儀公主在朝中頗有威名日盛的兆相。 都說皇宮大內(nèi)無情,其實在公主十五歲前都還算風(fēng)平浪靜,兄弟姐妹后宮嬪妃相處的甚為融洽,怎奈好景不長——除善戰(zhàn)者如睿王,千里之遙者如廉王,生性古怪者如康王,其余皇儲們基本非死即殘,大半都跟謀反有關(guān)被誅。 無獨有偶,當(dāng)眾位兄弟為了爭奪上頭那把龍椅一起手拉手共赴黃泉之際,最具賢名的太子殿下卻為了所愛的女子拋棄皇籍云游四海去了,皇上龍體大不如從前,處理政事亦有些力不從心,幾番思量之下,頒了兩道旨。 一是冊立年僅十四的十一皇子蕭景宴為新太子,二是冊封襄儀公主蕭其棠輔政監(jiān)國。 圣諭剛傳達完沒兩日,言官們彈劾的奏折還沒擬清,正醞釀著情緒準(zhǔn)備上朝忠言直諫,哪想皇上一個眩暈便一倒不起。自此,襄儀公主理所當(dāng)然的被推上風(fēng)頭浪尖,如此半載,一手遮天這名聲也就此而來。 以上這檔子事是我這幾日大體所了解的,據(jù)說實情更為錯綜復(fù)雜,一個不慎都有可能墮入萬劫不復(fù)的境地。說這些個據(jù)說的人是駙馬,在他好不容易接受我失憶這種情況后,便時常危言聳聽,聽他描述昔日的那些林林總總,我只能講本人相當(dāng)無奈。 誠然我對于我是公主這個事實也掂量了許久,以至于到現(xiàn)下都沒能完全消化。 上回說到我在公堂之上扮公主被府尹拆穿被駙馬強抱之后便沒了下文,其實怪不得我,且不追究是體力不支還是受了太大刺激,總之我是昏過去了,醒來后便躺在公主府的軟榻上。 聽聞那府尹也嚇到一頭往地面上栽,場面還不算亂的不可收拾。好在這一出爛戲還是成功的將凌家少爺給收拾干凈,王啟夫婦得以洗脫冤屈,替兒子討回公道。 這自是全仗大理寺明察秋毫,與在府中歇養(yǎng)的我不大相干。當(dāng)然,大理寺卿宋郎生既身為我的駙馬,還是有我一點點功勞的。 那日我初醒,見他坐在幾案后,案頭堆了一大疊卷宗,一雙明目停留其上,時而皺眉,時而含笑,對著我的那半邊面孔在燭火的映襯下像是勾了金邊,端的是容色如春。 這樣的人若肯一展笑顏,醉人的春風(fēng)就會縈繞心頭,長久不散。 那時我半個頭都暈暈沉沉,還當(dāng)自己已入了陰曹地府,所以下意識的脫口問:“你是判官么?” 后來宋郎生同我說,他那時險些以為我得了失心瘋,震得他也差不多發(fā)瘋。 我猜我以前應(yīng)當(dāng)是很喜歡駙馬的,他不僅樣貌好看的不像話,待我更是無微不至,除了脾性有些小古怪以外。 譬如這幾日我們雖同塌而眠,他大抵是顧及到我身子羸弱沒有做出逾越之禮,昨日夜半?yún)s突然想要俯身吻我,我驚的一把推開他,見他僵住身子我忙補救道:“我……我如今記憶盡失,你于我而言還極是陌生,所以……” 所以我還沒說完,他便施施然爬下床披著外袍出門,臨末拋了句“我回我房里便是,不叫公主為難”。我有些忐忑的思考他是不是不高興了,哪想他過了一小會兒折返回來站在我塌前,不甘愿的伸出手指指著我塌內(nèi)的枕頭,“那個,我睡慣了?!?/br> 我呆了好半響反應(yīng)過來將枕頭給他,他一聲不吭的離開后,我才有些斷定他是真的生氣了。 麻煩的除了駙馬還有太子,他在得知我回歸后當(dāng)晚就沖出宮來府里,見我不曾醒轉(zhuǎn)便叫了十個八個御醫(yī),御醫(yī)們表示我只是吃的太少睡眠不足以至體力不支,調(diào)養(yǎng)一段時日即可,可太子仍死死拽著我不肯走,若非駙馬相勸只怕御醫(yī)們更要有的忙活。 宋郎生說,知道我失蹤大半年的人,除了他便是太子,也就是我的弟弟了。 那時我問:“我不在的這段日子,便是你與太子極力隱瞞下來的?” “不錯?!瘪€馬答道:“尋得一個身形與公主相仿的女子,每日易容為公主的樣子上朝,人在屏風(fēng)之后眾臣自是難以辨別。” “為何要這么做?” “為了朝局穩(wěn)定,也為了保護公主的安全。”宋郎生說,“朝中爭斗因皇上病重愈演愈烈,以趙首輔為首的嶺南派世族官員,與副首輔李國舅為首的江淮一系兩黨相爭自是不言而喻,睿王與康王明面上雖不干預(yù),私底下卻有與其結(jié)交之嫌,四大家族的聶家與凌家亦有滲入內(nèi)閣之意,另外兩家雖說按兵不動,只怕是在隔山觀虎,伺機而動。如今時局混亂,而公主您,正是平衡掣肘的中心?!?/br> 我聽的毛骨發(fā)寒,“我?” “趙首輔曾任公主少師,與公主相交甚厚;李國舅自會看著皇后面上讓公主三分;睿王和康王自小看公主長大,對公主更是百般寵溺;太子年紀(jì)尚輕,所依仗的更是公主,故而……” 其實駙馬這么一大段話簡化起來的意思就是,現(xiàn)在朝中有好幾股勢力在抗衡,主要人員是我?guī)煾肝揖司宋沂迨逦腋绺邕€有我弟弟,本來這種時候出來治理的人都是我爹,不過他老人家身體不中,恰好我與這群人的私交都還不錯,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wù)交給我了。 明面上,我貌似掌握了生殺大權(quán),翻云覆雨,實際就是個潑冷水的存在,每當(dāng)其中一方快要壓倒另一方的時候,我就會竄出來友好的說“喲!兄弟,別傷和氣,來來,坐下來喝杯茶”,到最后誰也沒贏誰。久而久之,這滿肚子火無可發(fā)泄,就往往朝那人身上發(fā)。 這就是為什么歷史上偶爾會發(fā)生諸如弒君啊篡位啊這類事的根由,當(dāng)然,絕大部分人還是會忌憚勸架人的身份,不然那龍椅輪換的速度太快,坐起來也無甚意思。 言歸正傳,據(jù)宋郎生說,在此以前,我這個勸架人做的還不錯,至少瞧去四海升平,有我輔著太子,他那儲君之位尚算穩(wěn)當(dāng),故而在得知我失蹤后,太子第一做的便是隱瞞。試想,若讓人得知監(jiān)國公主失蹤,誰來輔政將成為頭等大事,彼時不論是睿王還是康王,被壓制的一定是太子。再往深究,不管贏家是誰,只怕都盼望著流落民間的公主永不歸返罷。 太子用假公主撐了大半年,如今好容易將我尋回,本當(dāng)算是萬事大吉,但,悲哀的是,我失憶了。 這種狀況別說處理政事,連人頭都認(rèn)不清楚,總不能隨隨便便往朝堂上一站,用手指一指:誒!那誰,你說的挺帶感的,我支持你!哪個臣子信服得了這種監(jiān)國公主? 至于要否告知太子失憶一事,宋郎生認(rèn)為還是由我自己來決定。 我仰望著房上的蓮花頂,嘟囔了一句不應(yīng)出自皇族人之口的話:這公主當(dāng)?shù)倪€不如公公自在。 “誠然當(dāng)駙馬連公主都不如。” 宋郎生這話將我打回現(xiàn)實。 我皺眉瞪著他,他板著一張臉,不再做聲。 唉,果然還在為昨夜的事惱著,連用膳都不給我好臉色看。 此刻廳中只坐我們兩人。 侍女們擺上菜點后便退了下去,因為體虛而吃了幾日薄粥的本公主,看著桌上繁花似錦的菜式,垂涎三尺。一一嘗過后,我心滿意足的開懷大用,到半飽時才發(fā)覺宋郎生由始至終都沒動筷,只一心捧著本卷宗細(xì)閱,我略略一想,伸手夾了一道口感最好的菜放入他碗中,道:“這清風(fēng)鯢魚著實鮮美,你也嘗點罷?!?/br> 宋郎生抬起頭,用那雙雪亮的眼將我看了又看,“公主是如何得知這道菜名為‘清風(fēng)鯢魚’的?” 我怔住。 是啊,我怎么知道這菜叫清風(fēng)鯢魚的? “就下意識的脫口而出了……”我眨了眨眼,“我以前是不是很喜歡這道菜?” “公主確是極愛鯢魚?!彼卫缮?xì)嚼慢咽,慢悠悠地道:“公主記得它,卻已不記得我,想來我竟連一條魚都不如。” 又來了。 我訕訕的笑了笑,“我連我自己都不記得,可還記得駙馬的名字,這樣相比之下,駙馬于我而言比我更重。” 其實之所以能記得他的名字只因他名聲太響,這般說若能逗他笑一笑也是無妨,誰知他的手頓上一頓,那一臉不高興的樣子依舊不變,我也就放棄了這不現(xiàn)實的想法。 這家伙,明明長著一張好脾氣乖巧的臉。比如他有一雙黑黑潤潤的眼睛,好像沁在水里的黑玉,不大明顯的內(nèi)雙,低眼時可以看到長睫溫柔的下垂,眼睛瞪了大了就變得單單的模樣,帶著一股特有的草木氣息。 所以越是冷著臉,反越顯得一副孩童惱怒的模樣,半點威懾力也沒有,我不禁沉思,他究竟是怎么當(dāng)他的大理寺卿的。 “公主在想什么?” 我忙笑道:“沒想什么,也想不起什么?!?/br> 宋郎生嘆了一聲,夾了塊菊香rou放在我碟子里,說:“公主記不起過去的事,莫不連失蹤后的事也記不起?你雙腳磨出了水泡,顯然是走了很長一段路,背上受過利箭穿刺之傷,想必亦是兇險萬分,你在民間究竟吃了多少苦,經(jīng)歷了多少事,為何一次都不曾與我提起?” 腦海深處忽然閃過一抹墨藍(lán)色的身影,那夜寒月凜如刀鞘再次戳入心底,我僵硬的別過頭去,道:“自不是什么美好的回憶,說不說都無所謂……” “無所謂?”宋郎生一掌拍在桌上,“你知不知道你不在的這段日子……” 他收口沒說,我呆呆看著他,“怎么了?” 宋郎生氣咻咻飛了個白眼給我,語氣卻是淡淡,“我就是要吊公主胃口,你不說,我也不說?!?/br> ……這駙馬果真不能以常理度之。 “不過,駙馬,你究竟是怎么當(dāng)上我我駙馬來著?政治聯(lián)姻還是……”我吞了吞口水,“兩廂情愿?” 他看著我,不說話。 空氣一時寂靜無聲。 半晌,漂亮的眉眼綻出一絲笑意,“一廂情愿?!?/br> 我愣了一下,這的確是個始料未及的答案,“你……對我一廂情愿?可我若不喜歡你,皇……呃,父皇又豈會招你做駙馬?他不是很寵我的么?” “我想公主是理解錯了,”宋郎生饒有興味道,“我是意思是,公主對我一廂情愿?!?/br>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