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泰莉的樂園(GL SM)(繁/簡)、《引路》、三四三五(1v1)、重生之蠻荒求存、娶個學(xué)霸做老婆、毒婦重生記、讓死者閉眼、裝O綠茶對我念念不忘、易道堂吉祥飾品店、這次換我來愛你[快穿]
眾人聽了,不以為然,認(rèn)為她是人財(cái)俱得才說這樣的話。 俞老太太心里如何不明白她們的想法?但她到了這把年紀(jì),娶孫媳進(jìn)門,諸事如意,也不愿與她們分辨。 眼瞅著到了黃昏時(shí)分,彩霞業(yè)已飛滿天際,林智方回家中,回稟父母,尤其是送嫁途中有人挑唆百姓一事細(xì)細(xì)告知了林如海,林如海聽完,默然半晌,道:“你不必管,賈雨村家的好日子已經(jīng)到頭了,圣人自有決斷?!?/br> 林智道:“話雖如此,但是看著他們上躥下跳,實(shí)在可惡。世上又有一干人,最見不得別人好,倘或受了他們挑唆,每每生事,豈不是對父親不好?” 林如海目光中流露出一絲贊許,笑道:“只要不牽扯到你jiejie身上,如此倒是更好。” 林智一愣,隨即有些明白了。 人人都說林如海的好,那才是真正的不好,有一二不滿者,只要防備得當(dāng),便不會有損自家絲毫,反而更受長慶帝重用。 林如海拍了拍他的肩,心想對小兒子也可以放心了。 彼時(shí)林家的酒席也已經(jīng)散了,下人們正井然有序地收拾,好容易妥當(dāng),賈敏回到房中忙忙卸妝寬衣,只覺得渾身酸痛,汗?jié)窭镆?,雖是秋日,仍覺身熱,也不知道黛玉明兒鳳冠霞帔穿戴一身,能不能受得住。 林如海聽了她的擔(dān)憂,淡然一笑,安慰道:“玉兒生得嬌弱,縱已和常人無異,但夏天多數(shù)時(shí)候都是穿夾衣,何況如今已經(jīng)入秋?” 賈敏一想不錯,人常說,冰肌玉骨,自是清涼無汗,說的就是黛玉了。 晚間安歇時(shí),賈敏困倦已極,早就合目安睡,不想至三更時(shí)分覺得口渴,似睡非睡之間,聽得枕畔一陣長吁短嘆,細(xì)聽竟是林如海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安睡,不覺睜開眼睛,道:“老爺早些睡罷,明兒有的忙呢?!闭f著,起身叫外面上夜的丫鬟送茶進(jìn)來。 吃畢茶,林如海越發(fā)睡不著了,嘆道:“想到明日,心里只不舍得?!?/br> 賈敏只覺好笑,隨即心中一酸,眼淚便欲奪眶而出,低聲道:“老爺不舍,難道我就舍得不成?咱們家嬌生慣養(yǎng)的女兒就要嫁到別人家去了,出了閣,哪里比得上在自己家的自在?只是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總不能留她在家里做個老姑娘?!?/br> 林如海拉著她的手,長嘆一聲,夫妻二人對坐無言。 半日,林如海往窗外看了一眼,因玻璃窗開著,月盤晶瑩,星子璀璨,一片光華透過紗窗流瀉入室,方開口道:“睡罷,瞧今夜的星月光輝,明日是個好天?!?/br> 次日,果然天高云淡,晴好無雨, 八月里桂子飄香,寓意更佳。 林如海和賈敏一早起來,皆換新衣,不多時(shí),賀客其至,賈敏先去了黛玉房中,眼見黛玉一襲紅衣,端坐于床,昨日留在府中的惜春等未出閣的女孩兒皆在周圍陪伴,各是一身新衣,佩戴著新首飾,打扮得十分鮮亮。 瞧見黛玉的那一剎那,賈敏眼圈兒一紅,幾乎就要流下淚來,慌忙拿著手帕壓住眼角,強(qiáng)笑道:“惜丫頭,你們姊妹好好陪著玉兒,我去外面招呼客人了。” 惜春站起身,垂手應(yīng)是,道:“姑媽放心。” 賈敏走后,惜春方坐回去。 一時(shí)寶釵等人都隨著賈母到了,惜春出門迎了一回,然后年輕的媳婦和女孩兒都在房中陪伴黛玉解悶兒,寶釵和探春也都在,她們坐在末座,抬頭往上看時(shí),見黛玉正和清然說到熱鬧處,雖未上妝,卻風(fēng)流婉轉(zhuǎn),嫵媚鮮艷,心下俱是羨慕。 清然道:“算算吉時(shí),該到了罷?” 連塵拉著惜春說話,聞言,扭頭笑道:“就是來了,也得好些時(shí)候才能進(jìn)門。智哥兒自小就疼林meimei,能不好生刁難他們一番?我可是聽說了,為了今日,智哥兒請了好些同窗過來出謀劃策,想出了許多刁鉆古怪的法兒?!?/br> 清然抿嘴一笑,道:“該!” 不消片刻,果然聽到前面隱隱傳來細(xì)樂之聲,清然忙打發(fā)丫頭出去打探,回來說俞家的迎親隊(duì)已經(jīng)到了,不過都被擋在門外,不得進(jìn)來。 林智帶人關(guān)了大門,插上門栓,又叫幾個同窗死死頂著,免得被撞開,竟是半點(diǎn)不肯讓步,催妝曲中,急得八名世家子弟在門外又是作揖,又是將開門的紅封從門縫里投進(jìn),高聲道:“舅爺,快些開門罷,莫誤了吉時(shí)!” 林智一手拿著核桃大的金表,一手叉腰,道:“放心,我瞧著呢。再說,輕易就給你們開門,未免顯得我太不濟(jì)事了,也顯不出我們家姑奶奶的尊貴來。” 俞恒聽了這話,沉聲道:“弟欲如何?” 林智想了想,道:“我jiejie有詠絮之才,不妨先作詩一首,我若滿意,大門自開?!?/br> 俞恒本來就是文武兼?zhèn)?,作詩難不倒他,何況他早有預(yù)備,做了許多詩詞在腹內(nèi),就等今日,故聽林智之言,不假思索地念了出來,皆是頌揚(yáng)黛玉之才貌德慧,布局精巧,詞句不俗,卻又掩不住一絲雍容大氣。 林智一聽,暗叫不妙,居然沒有難倒他,立刻有以金桂為題,再叫賦詩一首。 俞恒當(dāng)初預(yù)備的詩詞中包括了金秋季節(jié)所有花卉草木,自是信手拈來。 林智十分不服,謎題絕對,一一都被俞恒化解。 傳到里面,人人皆贊。 黛玉不覺莞爾一笑,直到吉時(shí)將至,林智實(shí)在沒有為難俞恒的法兒了,又恐耽誤了吉時(shí),方不甘不愿地開了門,接了催妝禮,連同俞恒的催妝詩一并送進(jìn)里面。 催妝禮就是昨日放在嫁妝中送去俞家的鳳冠霞帔,今日同鏡匣脂粉等一并由俞恒送來,然后由忠順王妃給黛玉梳妝,梳妝時(shí),念念有詞,皆是祝福。在梳妝的時(shí)候,外面又催了幾次,做了許多詩送來,忠順王妃方為黛玉穿上鳳冠霞帔。 早在忠順王妃給黛玉梳頭的時(shí)候,賈敏就已經(jīng)淚如雨下,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黛玉如何忍得住?亦是珠淚滾滾。 忠順王妃忙勸道:“仔細(xì)花了妝,大喜之日,快別哭了。” 眾人都上前解勸,好容易方止住,又重新上了妝,方蓋上龍鳳呈祥的紅蓋頭。 含淚拜別父母后,林智背著黛玉送上花轎。 花轎十分精巧,朱紅緞子的轎衣上金銀煥彩,珠繡輝煌,跟隨而來的拆轎師傅親自拆卸,好令新婦妥帖出入,待簾子放下,轎夫們含笑望著林智,都不肯抬轎,直到林智拿出一包或是筆錠如意、或是狀元及第、或是并蒂花開的金錁子散給他們,又有一大包金錁子給了途中更換抬轎的轎夫們,他們方笑嘻嘻地道謝,隨著鼓樂之聲抬起了喜轎。 不知何時(shí),林如海已經(jīng)走出了大門,站在門外,遙望遠(yuǎn)去的花轎。 黛玉的歸宿,便是俞恒了。 自己重生以來,最大的心愿,也在于此。 但是,并不止步于此。 從今往后,他還要時(shí)時(shí)留心女兒出閣后的日子好壞與否,他疼愛了那么多年的女兒,他無法因她出嫁就覺得心滿意足。 他林如海的女兒,一定要比任何人都過得美滿。 賈敏在里頭知道林如海不舍,微微一嘆,命人勸他回來,復(fù)又招呼客人。 三日后回門,林家又是一番熱鬧。 林如海早等在家中了,家中紅燈綠緞仍未撤下,里里外外喜慶熱鬧,林智親自迎出大門,接了進(jìn)來,獨(dú)黛玉的車進(jìn)了二門,卸掉駕車的馬和軸承,由婆子將車廂抬進(jìn)內(nèi)儀門,方由丫鬟打起簾子,正好林智和俞恒業(yè)已到了跟前。 俞恒上前兩步,扶著黛玉下車。 他今日穿著石榴紅的衣裳,黛玉卻是大紅榴開百子的刻絲衣裳,到了賈敏和林如海跟前,夫妻并肩而立,天生的一對璧人。 jiejie既出閣,便是俞家人了,林智對俞恒難免帶著三分不喜,待二人拜過父母,送上回門禮,林如海命他和俞恒隨自己去書房,林智只得答應(yīng),不料他卻落后一步,悄悄拉著黛玉道:“好jiejie,我有許多話說,千萬等我回來?!?/br> 黛玉微笑點(diǎn)頭,林智方放心地去書房。 賈敏招手叫黛玉到身邊,仔細(xì)打量,見她容光煥發(fā),氣度出眾,更有一種嫵媚風(fēng)流的態(tài)度叫人傾心,心中一寬,又見她梳著八寶如意髻,綰著丹鳳朝陽掛珠釵,皆輕巧細(xì)致,不似在家時(shí)的姑娘打扮,不覺又是一酸,細(xì)聲詢問婚后諸事,聽得已拜了宗祠,入了族譜,俞老太太待她甚是體恤,叔叔嬸嬸皆已分家,吃住不在一處,甚是清閑自在。 賈敏道:“別人家娶親,多看父母雙全,當(dāng)初挑了恒兒,也是瞧他們家人口簡單的意思,如此甚好,你既已成親,日后就好生孝順老夫人罷?!?/br> 黛玉伏在母親懷中,撒嬌道:“雖只三日,我卻覺得恍如隔世,明兒我常回來看爹娘?!?/br> 賈敏撫摸著她的鬢角,柔聲道:“出嫁了的女兒哪能隔三差五就回娘家?如此反倒叫人笑話,說你在夫家不妥,才想回娘家。咱們家上面沒人管著,你父親待我又好,我才能經(jīng)常去你外祖母家走動,你如今有老祖母服侍,卻不可如此。” 黛玉搖頭笑道:“祖母和大哥都說讓我想爹娘時(shí)就回來探望呢?!?/br> 賈敏聞言,喜不自勝,隨即道:“這是老夫人和恒兒疼你,可是你卻不能視為理所當(dāng)然?!?/br> 黛玉只得點(diǎn)頭稱是。 卻說書房中說起門子已抵達(dá)京城,林如海忙對俞恒道:“你千萬別插手此事,這件事不用咱們出手,賈雨村也沒有好下場。插了手,反倒別人說咱們公報(bào)私仇?!?/br> 俞恒如今娶了如意嬌妻,正是心滿意足時(shí)候,自然不會讓這些事情來打擾自己夫婦,便道:“岳父放心,圣上也不許小婿插手。賈雨村得罪了那么些人,想料理他的官員不知凡幾,壓根不用臟了咱們的手。” 林如海微笑道:“你明白就好。” 林智見他們翁婿說事,借故出去,實(shí)則去尋黛玉說話。 林如海和俞恒心里明白,并不點(diǎn)破,反倒說起了朝中別事。 林如海道:“早些時(shí)候我曾有主意與陛下,即官紳納稅一事,陛下十分贊同,經(jīng)過這些時(shí)日,條例漸漸完善,只未發(fā)出。待得天下皆知時(shí),我必為眾矢之的,怕也要牽連到你,睿兒跟隨太子我不擔(dān)憂,你須得謹(jǐn)慎小心,好生保護(hù)玉兒,莫叫他人有可趁之機(jī)?!?/br> 俞恒早聽說過這事,忙道:“岳父和岳母并舅兄舅弟也要小心才是,這道旨意發(fā)出,有些不愿交稅的達(dá)官顯貴恐怕拿岳父出氣,少不得有鋌而走險(xiǎn)之舉?!?/br> 林如海嘆道:“我已有所安排,只不放心玉兒?!?/br> 他常?;丶业购茫岷愕牟钍率顾⒉荒苋杖諝w家。 俞恒笑道:“岳父不必?fù)?dān)憂,小婿府上的護(hù)衛(wèi)多是從軍中退下來的,個個驍勇善戰(zhàn),二管家和三管家更是我當(dāng)年收用的高手,他們不愿為官,才做了管家,有他們在,無賊敢闖府中。再說,待得旨意發(fā)出時(shí),小婿再求陛下庇佑,定能保玉兒周全?!?/br> 林如海聽了,點(diǎn)頭不語。 用過宴,林如海又見了黛玉,說了一會子話,方放二人回家。 不想他們翁婿見面時(shí)防備日后之難,長慶帝卻已經(jīng)有了主意,他單獨(dú)召見賈雨村,溫言撫慰,說他信任賈雨村,叫賈雨村不要在意朝中百官的敵意,自己還有重用他的時(shí)候。然而,在賈雨村喜得飄飄然之際,忽然長嘆一聲,似有難處。 賈雨村正覺得自己比林如海更受重用,不然怎會被喚進(jìn)宮中,得圣人親自開口,聞聽此嘆,忙道:“微臣雖無能,卻愿為陛下分憂。” 若不是知道賈雨村的為人,單看其相貌氣度,當(dāng)真以為是忠心耿耿的良臣了。長慶帝垂下目光,只覺得他面目可憎,壓住心底的厭惡,道:“雖說這兩年抄沒了許多犯官的家產(chǎn),國庫豐盈了一些,但漸亦消耗,稅收不足,朕心甚煩。反倒是諸官紳之家,良田商鋪極多,進(jìn)益極多,若是他們和百姓一樣納稅,國庫豈非大有進(jìn)項(xiàng),可惜了?!?/br> 賈雨村眼前登時(shí)一亮,他生平最恨何人?就是那些根基深厚的達(dá)官顯貴之家,如若推行官紳納稅之策,他們不知得損失多少進(jìn)益,見到他們倒霉,自己便覺喜悅無限。何況,這是長慶帝的意思,自己先行奉之,長慶帝豈能不護(hù)著自己? 想到此處,賈雨村自告奮勇地說,明日要當(dāng)朝上奏,為長慶帝解憂。 長慶帝面生喜色,立刻命人拿來擬定好的條例與他看,并非全部,而是一些皮毛,又賜下彩緞金銀等物與他,意似贊許。 為此,門子一事長慶帝命人暫且壓住,只等賈雨村上奏。 賈雨村果然不負(fù)眾望,奮筆疾揮,酣暢淋漓地寫了一道折子,第二日清晨,當(dāng)朝上奏,他本來就是口角鋒芒的人物,訴說百姓疾苦國庫空虛時(shí)那叫一個正氣凜然,指責(zé)諸官紳自私自利時(shí)更是口若懸河,叫人無從反對。 林如海眉峰一挑,目光看向長慶帝,他竟用賈雨村來做推行官紳納稅的靶子? 除了長慶帝和俞恒外,沒有人知道這個主意是林如海出的。 待得賈雨村話音一落,立刻就有官員反對,道:“自古以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豈能將權(quán)貴和讀書人與百姓相提并論?” 賈雨村義正言辭地道:“話不能這么說,佛家都說眾生平等呢!我等為官,不就是為國為民?如今國庫空虛,稅收不足,此時(shí)有抄家所得方有俸祿發(fā)下,倘或有朝一日國庫入不敷出,存銀殆盡,朝廷發(fā)不出俸祿來,我等貧寒官員靠什么度日?此時(shí)推行官紳納稅,未必就不是高于百姓,而且有功名的讀書人仍有錢米可領(lǐng),亦可免卻徭役,有何不滿?” 眾人氣極。 林如海聽到此處,忽然明白長慶帝的用意了,他當(dāng)初建議的是三十稅一,仍比百姓稅收為高,可是賈雨村竟沒有提到這一點(diǎn),莫不是長慶帝沒有跟他說明? 此時(shí),朝中已經(jīng)吵作一團(tuán)。 蘇黎等和林如海交好的官員見林如海不開口,也都默不作聲。他們心里都很明白,這個主意肯定不是賈雨村想出來的,看他的張揚(yáng)跋扈,說不定是按長慶帝之意,既然如此,他們何必?cái)v和?雖然納稅令他們十分心疼,可是林如海都沒反對,他們何必反對? 忽然有人發(fā)現(xiàn)林如海的沉默,開口道:“林相怎么看?” 林如海并未開口,只看向長慶帝,等到長慶帝允許,方微笑開口道:“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苦,我若同意,未免不明各位官紳之苦,我若不同意,卻又有愧于家國百姓。” 聞聽此言,眾人不禁緊皺眉頭。 長慶帝坐在上面看下面爭吵,道:“既如此,林卿家就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罷!” 眾人不覺都看向林如海,只見他沉吟片刻,似在思索,半日方道:“和百姓一樣十五稅一,未免有些不妥,官紳本就高于百姓,豈能相同而論?莫若三十稅一,既仍然高于百姓,以表明官紳的身份,又能為國盡心,豈不兩妙?” 這一番話娓娓道來,仍讓不少官員不滿,他們一直認(rèn)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哪能和百姓一起納稅?那豈不是自降身份?然看到賈雨村皺眉之狀,似對林如海不滿,他們卻又覺得林如海說的策略比賈雨村強(qiáng)得多,如果他們反對賈雨村,贊同林如海,豈不是打了賈雨村的臉?讓賈雨村不高興,他們心里就高興了。因此,臉上都露出凝思之態(tài)。 蘇黎萬事都以林如海馬首是瞻,此時(shí)俞恒不在,他立刻接口道:“林相此言甚是,不管是田莊還是商鋪,我愿三十稅一,于家國略盡綿薄之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