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節(jié)
其實這些事情都應當是小學徒做的,任何一個廚房,都有嚴格的分工劃分。 他們這個食樓目前規(guī)模還不夠大,客人可能也不是很多,所以后廚滿打滿算兩位大廚,三位小學徒。一般而言,小學徒需要清洗所有的食材,然后再高一個級別,便是切墩。這次楊中元招來的幾個以前都在別家做過,年紀也不算是特別小,大多都已經(jīng)束發(fā),而年紀最大的那一個做起活來最為熟練,一看就是老手了。 不富裕的人家,孩子十三四歲便出來做工的比比皆是,所以那三個小學徒雖然年輕,但也能頂上大用處。 其中兩個刀工還不錯,楊中元便安排他們兩切墩,而剩下的那個,則被分了更高一級的工作,那就是配菜。 在大廚房里配菜,是十分講究的,不僅要把蔥姜蒜之類都按分量全部放到大盤之中,還要把調(diào)味之物熟記于心,大師傅要什么,都要馬上遞過去。 所以在招到他們?nèi)齻€小學徒,并沒有請到得力的大師傅時,楊中元也敢定下開張的日子,直接開了張。經(jīng)過昨天一桌流水席的忙碌,充分證明了楊中元的眼光。 這三個少年人雖然都很年輕,但肯吃苦,干活麻利,能經(jīng)得住事。 能請到這樣得力的小學徒,楊中元打心底里高興。 “余師傅,怎么你親自切墩?”楊中元換了一件外衫,卷起了袖子。 在還沒有跟余師傅磨合好,另外再請一位大廚過來之前,楊中元都要親自動手掌勺,所以他現(xiàn)在都是把頭發(fā)全部盤進帽中,干凈又利索。 余鎮(zhèn)靦腆笑笑:“我看他們兩個不太會處理雞rou,教教他們。” 楊中元聽罷又暗自點頭,沒說什么。 無論哪一個大廚,都是從小學徒做過來的,洗菜、切墩、配菜,到最后掌勺,很多人要經(jīng)歷十幾年的光陰。努力如楊中元,也廢寢忘食許多年,才終于得了御廚的青眼。 不管怎么說,余鎮(zhèn)有心教學徒,到底是同楊中元再表誠意。 如果他不是堅定了一直留在福滿樓的決心,是萬般不會這樣豁達指導旁人的,還是跟他沒有半分師徒關(guān)系的小學徒。 余鎮(zhèn)之所以這么做,一個是看樓里面的小學徒確實比較認真,人也老實聽話,再一個,他在錦繡園那么多年,弱冠之后他的手藝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可卻還是只是二廚,工錢也一直不見多。 如今來了福滿樓,人老板只嘗了他一道菜便開了十兩銀子的工錢,就連他父親,也只有在后來錦繡園生意越來越好的時候才多了工錢,以前那些年,也都是這個數(shù)。 老老板人好,雖然他父親的工錢是定死的,但是額外賞得多,如果不是他爹病了,他們家好歹能攢下家底的。 這福滿樓是新開的,老板看著也年輕,但能有這等氣魄和態(tài)度,已經(jīng)令余鎮(zhèn)十分感動。 他在錦繡樓埋沒多年,如今終于有人賞識,說不感激那是假的。他是個實在人,別人對他好,他就要倍還之,從不想白白占人便宜。 眼看到了飯時,楊中元在等客人上門的功夫,楊中元領(lǐng)著余鎮(zhèn)仔細把鋪子里的招牌菜都講了一遍。事關(guān)自家鋪子的生意,又是簽了契的,所以楊中元毫不藏私,把每道菜最關(guān)鍵的地方都仔細講了一遍,最后道:“余師傅,這幾天我做主廚,每道菜都會多給你演示幾遍,希望你早點學會,給我減輕些負擔。” 余鎮(zhèn)聽了忙點頭:“楊老板你放心,我一定努力,保準早日學會?!?/br> 楊中元笑笑,轉(zhuǎn)眼突然想到他剛做的那道蔥爆海參,忙問他:“對了余師傅,那道蔥爆海參,是你自己家做的還是錦繡園的招牌菜?” 余鎮(zhèn)聽他問,趕緊答:“楊老板,我們家祖輩吃祖師爺這碗飯,絕對不會犯忌。錦繡園的菜我離開之后是再也沒有做過的,這道菜是我家傳手藝,跟錦繡樓沒半分關(guān)系?!?/br> 家傳手藝啊,楊中元眼睛一轉(zhuǎn),臉上笑容更甚:“余師傅,實不相瞞,我跟阿哲都是很挑嘴的人,但你這道菜做得當真很好,色香味俱全,我想問問你,可否把這道菜加進福滿樓的菜單中?!?/br> 楊中元說完,見余鎮(zhèn)愣愣地沒反應,連忙又補上一句:“你放心,這道菜都由你一個人來掌勺,每月賣出多少道菜,都會額外給你抽成,如何?” 說實話,余鎮(zhèn)簽了福滿樓十年的契,他就要傾盡所能給福滿樓辦事,就算這道菜是他家傳手藝,老板既然承諾只有他才能掌勺,那就意味著人家并不想要他的菜譜配方,可楊中元竟然還要多給他抽成,這就有些令他吃驚了。 “老板……你真是……好人,我的手藝能得你們賞識,實在感激不盡,自當竭盡所能好好掌勺?!?/br> 楊中元見他答應了,心里十分高興,三兩步跑到后廚門口,招呼正坐在柜臺后面算賬的程維哲:“阿哲,加了道菜,等不忙了畫個圖啊?!?/br> ☆、118首日 臨近午時,寶珠街人來車往,好不熱鬧。 各家酒樓食肆的小二們,則都站在臨街的門口,笑臉迎人。 福滿樓昨日鬧得動靜有些大,并且味道是真的很好,所以這一日剛到了時候,便有那么一兩位客人,帶著家人上門。 “小二,你們這新開張的,有什么優(yōu)惠沒有?”客人笑著問道。 領(lǐng)他的小二正是張樹,聽罷忙笑道:“客官您可真是料事如神啊,我們老板說了,今日來的客人茶水都免費送的,等您吃完走時,還多送一兩他親自炒制的沙羅清茶給您帶走?!?/br> 許多商鋪開張,大多都走便宜一些的路子,不是比正價低便是多送些東西,原本楊中元跟程維哲是想把菜品的價格往下降一些,韓世謙卻說了兩個字:“送茶?!?/br> 前一段時間,程維哲已經(jīng)被他帶著開始親自動手炒制茶葉了。家里后宅的其中一個院子弄成了庫房,另一面打了兩口大鍋,專門用來炒茶。 現(xiàn)在鋪子里一直用的沙羅清茶,便是程維哲跟韓世謙一起跑去郊縣茶園收來的。今年雨水好,新下的清茶味道甜,程維哲這第一次試驗出來的茶,竟也得了韓世謙的夸獎,贊他:“到底是天資聰穎?!?/br> 說起來,他在丹洛之時也跟韓世謙學了兩年有余,前頭幾年是認茶、種茶,再到現(xiàn)在的炒茶、制茶。 等他把所有茶都會炒之后,便可以做自己的茶餅了。 在這一點上,韓世謙對他的教導最為上心,不僅打破了自己只專炒制茶的舊例,也跟他一起把衢州等地的花茶都研究了一遍。 茶之一字,到底博大精深。 沙羅清茶并不是很名貴的茶葉,卻也并不是普通的綠茶。一般的茶樓大多賣八錢一兩,也就是八百銅錢一兩,這樣說來看似茶葉很貴,但一兩到底分量不算少,并且一整棵茶樹,也往往只有最上面的嫩芽可以出茶。 茶農(nóng)辛苦一整年,說不得只有當季時才能出數(shù),最上面的嫩芽采摘下來,還要經(jīng)過晾曬炒制去水,使得原本就沒多少分量的茶葉變得更輕。 這種情況下,八錢一兩,也差不離了。 而福滿樓的茶則要更貴一些,一個是韓師傅的炒制手法到底獨特,再一個,他們沒有自己的茶園,跟別人家買,總是要更貴一些。所以即使是開業(yè)當天,也只能壓到最便宜的八兩伍錢一斤。 實際上他們定價的時候根本沒想著有人會買茶葉,能賣出去兩斤,也說明程維哲的手藝著實不錯。 在炒茶一事上,他算是初學,可這些年他是真的下了苦功夫?qū)W的。他自己親自下過地種茶,也厚著臉皮一遍一遍看別人家的師父炒,后來到了衢州,他也懇求了韓世謙,讓他親手給自己炒一回看。 就連茶葉,也都是他自己蹲在茶園一點一點挑來的,價格雖然貴,但確實是今夏最好的沙羅清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