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綜漫]甩了首領(lǐng)宰后我跑路了、情敵他總在自戀[重生]、穿越修仙之七妹有點猛、種田不如養(yǎng)暴君、我真沒和頂流炒cp[穿書]、唯你至寶、姜姒虐渣攻略、桃運邪醫(yī)
董昭又幫了曹cao一把。他建議曹cao將皇上轉(zhuǎn)移到自己的根據(jù)地許縣(今河南許昌),借口則是洛陽無糧,要就食于魯陽。魯陽(今河南魯山)距許縣不過咫尺,離楊奉所在的梁縣(今河南汝州)也不算遠,暗度陳倉并不難,楊奉也不會懷疑。 曹cao依計而行,果然就把皇帝弄到了許縣。 這下子楊奉才發(fā)現(xiàn)上當(dāng)受騙。他想跟曹cao算賬,曹cao卻抄了他的老窩。被歷史拋棄的楊奉走投無路,只好跟他的同伙去投奔袁術(shù),后來被劉備謀殺。8 暫時住進曹cao行轅的皇帝卻非常滿意。曹cao不但大大地改善了他和朝官的生活,而且做得非常細心,很像一個管家的樣子。他在為皇帝提供日用品的時候,采取的竟是“歸還公物”的方式。曹cao說:這些東西都是先帝賜給臣祖父和父親的,現(xiàn)在陛下起居不便,理應(yīng)歸還。9 曹cao的這份細心不能不讓皇帝感動。感動之余,皇帝也慶幸自己有了這樣一個忠臣,甚至慶幸上天賜給他這樣一個救星。他不用再流離失所,不用再像一件可居的奇貨在軍閥們的手上被倒賣,不用擔(dān)心害怕隨時會被廢黜,被殺害。他有了一個保護神,可以過點安生日子了。 于是天子下詔,任命曹cao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武平侯是縣侯,比原來那個只是亭侯的費亭侯高了兩級。更重要的是,大將軍是武帝以來大漢王朝的最高實權(quán)職務(wù),從衛(wèi)青到王莽,再到后來的梁冀、何進,都是大將軍。10 這下子,曹cao完成了“奉天子”的全部程序,獲得了從前沒有的崇高地位,他可以號令天下了嗎? 不能,因為袁紹不愿意。 曹袁之別 袁紹怒不可遏。 曹cao當(dāng)了大將軍以后,袁紹被任命為太尉。袁紹馬上就跳了起來,因為太尉位在大將軍之下。袁紹氣哼哼地說,曹cao早就死過好幾回了,每次都是我救了他。這家伙如此忘恩負義,難道還想“挾天子以令我”嗎?11 這大約就是所謂“曹cao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起因,也是證據(jù):獻帝便是他挾持的天子,袁紹則是他企圖號令的諸侯??上Р躢ao并不承認。無論他或他的謀士,都沒有說過這句話,也沒有使用過“挾天子”的提法。 曹cao方面的說法是什么? 奉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奉天子以令天下。12 挾天子與奉天子,有區(qū)別嗎? 當(dāng)然有,而且是本質(zhì)區(qū)別。奉是尊奉和維護,挾是挾持和利用;“令不臣”是要地方服從中央,“令諸侯”是要別人服從自己。前者是綱領(lǐng),后者是策略;前者要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后者要實現(xiàn)個人野心,豈可同日而語? 那么,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說的? 別人說曹cao的。比如諸葛亮,就說曹cao“挾天子而令諸侯”;孫權(quán)集團的人,也說曹cao“挾天子而征四方”。作為政治對手,他們都知道“挾天子”是不道德的,因此毫不猶豫地給曹cao戴上了這頂帽子。13 其實此話的最早版本,來自袁紹的謀士沮授(沮讀如居)和田豐。沮授的說法,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田豐的說法,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這是他們對袁紹的建議。14 兩人使用的詞,也都是“挾”。 看來,袁紹集團幾乎從一開始就境界不高。相反,曹cao這邊則不但有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還有荀彧的三大綱領(lǐng):奉主上以從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義以致英俊。荀彧說,有此大順、大略和大德,就堂堂正正,氣壯山河,無往而不勝。15 顯然,荀彧著眼于義,沮授著眼于利。荀彧始終緊扣一個主題:捍衛(wèi)現(xiàn)任皇帝就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這是“大義”。沮授則反復(fù)強調(diào)一個策略:掌握現(xiàn)任皇帝就能擁有政治資本,這是“大利”。 格調(diào)和品位,高下立判。 謀士的格調(diào)就是東家的品位。沮授曉之以利,說明袁紹重利;荀彧曉之以義,說明曹cao重義。至少在那時,曹cao是重義的,或裝作重義的樣子。 不過,任何說法和決策都是雙刃劍。毛玠和荀彧設(shè)定的政治正確和正義旗幟,給曹cao戴上了高帽子,也套上了緊箍咒,使他終其一生都不敢悍然稱帝。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曹cao在野心膨脹時對他們產(chǎn)生了怨恨。荀彧被逼自殺,毛玠也下了大獄,差一點死掉。 這當(dāng)然是后話,現(xiàn)在再看沮授。 沮授是袁紹從韓馥手里騙得冀州之后,順便接收的謀士之一。他投靠袁紹后,兩人有過一次談話。正如毛玠的談話是“曹cao版”的《隆中對》,沮授的談話也可以算作“袁紹版”的,而且說得文采飛揚── 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nèi);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fā);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于西京,復(fù)宗廟于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fù)。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shù)年,此功不難。 這席話說得袁紹熱血沸騰,當(dāng)即表示“此吾心也”。可惜袁紹大約只聽進去了那些溢美之詞,沮授最希望的迎奉天子和恢復(fù)社稷卻并未實行。16 于是,在曹cao迎奉天子之前不久,沮授再次提出“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的策略,然而遭到其他人反對。他們認為,東漢王朝眼看就要完蛋,大家都在問鼎中原。與其把皇帝弄到身邊,不如先得手為王。17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袁紹猶豫,曹cao就搶了先。 這一回輪到袁紹大跌眼鏡了:曹cao迎奉獻帝遷都許縣以后,得到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關(guān)中地區(qū)的人民也紛紛歸附。更重要的是,曹cao成了匡扶漢室的英雄,反對派則被置于不仁不義的不利地位。從此,曹cao無論任命官吏擴大地盤,還是討伐異己打擊政敵,都可以借用或動用皇帝的名義,再不義也是正義的。對手們則很被動。他們要反對曹cao,先得擔(dān)反對皇帝的風(fēng)險。18 曹cao捷足先登,占了大便宜。 袁紹則吃了個大虧。曹cao剛把天子迎到許縣,就一本正經(jīng)地以皇帝的名義給袁紹下了一道詔書,責(zé)備他“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沒見他出師勤王,只見他不停地攻擊別人。袁紹接詔,渾身氣不打一處來,卻也只好忍氣吞聲上書為自己辯解一番。 后悔之余,袁紹又想出一個補救辦法。他以許都低濕洛陽殘破為由,要求曹cao把皇帝遷到離自己較近的鄄城(鄄讀如倦,今山東鄄城),試圖和曹cao共享這張王牌。曹cao肚子里好笑,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19 當(dāng)然,曹cao也做出了讓步。他知道這個時候不可跟袁紹翻臉,便上表辭去大將軍一職,讓給袁紹。 袁紹這才不鬧了。其實袁紹不在朝中,號令也出不了轄區(qū)的范圍,當(dāng)大將軍并沒有實質(zhì)性意義。何況這職位是曹cao讓出來的,并沒有面子,只能徒然讓人恥笑。 更何況,曹cao可以給他面子,卻不會給他實權(quán),也不會聽他指揮。袁紹因為與楊彪和孔融有過節(jié),便要求曹cao胡亂找個茬子把這兩人殺了。曹cao卻知道現(xiàn)在不是殺人的時候,更不能亂殺名士。何況就算要殺,那也是曹cao自己的事,豈能由袁紹來指揮? 于是曹cao又一本正經(jīng)給袁紹回了一封信。信中說,當(dāng)今天下土崩瓦解,英雄豪杰相繼并起,君臣將相既不同心也不同德,正所謂“上下相疑之秋”。這時,作為帝國的執(zhí)政者,即便抱以最坦誠的心態(tài),恐怕也難取信于人。如果還要殺他一個兩個,豈不弄得人人自危? 接著,曹cao引經(jīng)據(jù)典教訓(xùn)袁紹:想當(dāng)年,高皇帝冊封跟他有過節(jié)的雍齒為侯,就安定了整個朝廷和天下,這故事大將軍難道忘了嗎? 袁紹得信,咬牙切齒,卻也無可奈何。20 曹cao當(dāng)然清楚袁紹的心思,也清楚他跟袁紹總有一天會公開翻臉。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不要以為你掌握了小皇帝,當(dāng)了個大將軍,天下就是你的了。沒有的事!事實上,袁紹不聽他的,袁術(shù)不聽他的,呂布、張繡這些小軍閥也不聽他的,更不用說遠在天邊的劉表和孫策。 皇帝的旗號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軍閥的天下只能靠鐵馬金戈打出來。 此刻還不是魏武的曹cao,便又揚起了馬鞭。 降張繡 在與袁紹刀兵相見一決雌雄之前,曹cao取得了三個階段性成果:擒呂布,敗袁術(shù),降張繡。 張繡是盤踞在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小軍閥,也是曹cao第一個要捏的軟柿子。事情開始時出奇地順利。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大軍剛到宛城,張繡立即投降。實施“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不到半年,就兵不血刃大獲全勝,曹cao不免飄飄然。 結(jié)果是什么呢? 張繡突然反叛,在曹cao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把他打得落荒而逃。曹cao最中意的接班人長子曹昂,最貼心的親兵隊長猛將典韋,還有侄子曹安民,都在戰(zhàn)斗中身亡。曹cao自己也中了箭傷,差一點就死于非命。21 策劃這次反叛行動的,是賈詡。22 賈詡字文和,武威人,據(jù)說有滿腹奇謀,還喜歡多管閑事。李傕和郭汜之亂,就是他造的孽。董卓被刺后,這兩人準備解散隊伍逃回老家。賈詡卻把他們攔住,說你們棄軍單行,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捉拿歸案。不如殺回長安,以求一逞。成了固然好,不成再走不遲呀! 李傕和郭汜一聽有理,便殺了回去,結(jié)果是國家、皇帝和人民再次遭災(zāi)。賈詡大約也覺得罪孽深重,便利用自己的影響,盡可能地遏制李傕和郭汜,制止了他們不少罪行,保護了不少大臣,算是將功補過。 獻帝離開長安以后,賈詡便辭去官職,輾轉(zhuǎn)來到張繡軍中,張繡對他則言聽計從。這次反叛曹cao,用的就是賈詡的設(shè)計。后來再次投降曹cao,也是賈詡主謀。 不過投降之前,賈詡也教訓(xùn)了曹cao。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cao第三次南征。此前張繡已被曹cao打敗,南奔穰城(穰讀如瓤,今河南鄧州),并在賈詡的撮合下與劉表結(jié)成聯(lián)盟。結(jié)果,曹cao出師不利,劉表則如約出兵,曹cao只好撤退。 張繡立馬派兵去追。 賈詡說,追不得,追則必敗。 張繡哪里肯聽,結(jié)果大敗而歸。 賈詡說,現(xiàn)在可以追了。趕快去,必勝無疑。 張繡聽得目瞪口呆。他說:剛才不聽先生的話,才落得如此敗局?,F(xiàn)在敗都敗了,還追什么追? 賈詡說,情況變了,你追就是??烊?! 張繡將信將疑,收拾殘兵敗將追了過去,果然大勝。 這下子張繡百思不得其解了。 張繡說,剛才我們以精兵追退軍,先生說必?。滑F(xiàn)在以敗兵追勝軍,先生又說必勝。結(jié)果每次都像先生預(yù)料的那樣,張繡實在想不通。 賈詡說,這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曹cao撤退,必定親自斷后,所以將軍必敗。然而曹cao攻打穰城,既無失策又未盡力,不戰(zhàn)而退必是后方出了問題,打退追兵后也必定放心趕路。留在后面的不是將軍對手,所以必勝。 事實證明,曹cao匆忙撤退,確實是后院起火:袁紹的謀士田豐提出建議,趁曹cao南征張繡之機突襲許都,劫持天子。這當(dāng)然是天大的事,曹cao不能不放棄張繡。23 賈詡果然料事如神。 不過,曹cao和張繡都沒想到賈詡還有大動作。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集結(jié)十萬兵力,準備攻打許都。曹cao則在八月軍進黎陽(今河南浚縣東),九月分兵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這是曹cao與袁紹之間的一場死戰(zhàn),因此雙方都要爭取中間力量。袁紹先派人來招降張繡,賈詡卻自作主張對使者說:麻煩足下向袁本初致歉,就說他和公路將軍(袁術(shù))兄弟尚且不能相容,還容得下天下國士嗎? 張繡當(dāng)場嚇得面如土色。他悄悄問賈詡:先生一點面子都不講,就把袁紹的使者打發(fā)了,我們怎么辦? 賈詡說:好辦得很,投靠曹cao。 張繡說:袁紹強大,曹cao弱小,跟我們又有前嫌,怎么還要去投靠他? 賈詡說:唯其如此,才應(yīng)該投靠曹cao。 接下來,賈詡講了三條理由。第一,曹cao“奉天子以令天下”,投靠曹cao名正言順,此為有理。第二,我們這點人馬在袁紹那里微不足道,對于曹cao卻是雪中送炭,必被看重,此為有利。第三,但凡有志于王霸之業(yè)者,一定不會斤斤計較個人恩怨,反倒會拿我們做榜樣,向天下人表示他的寬宏大度和以德服人,此為有安全。 因此賈詡說:將軍盡管放心。 賈詡的估計一點不差。張繡一到,曹cao就親親熱熱握手言歡設(shè)宴洗塵,任命他為揚武將軍,封列侯,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張繡的女兒為妻,兩人成了兒女親家,跟當(dāng)年劉邦在鴻門宴之前對待項伯一模一樣。 過去的恩恩怨怨,當(dāng)然也只字不提。從此,張繡成為曹cao麾下一員勇武的戰(zhàn)將,賈詡則成為曹cao身邊一個重要的謀臣。他為曹氏集團服務(wù)了兩代,在文帝曹丕朝官居太尉,七十七歲去世,謚曰肅侯。24 呂布和袁術(shù),就沒那么好運氣。 袁術(shù)是自己找死。他從孫堅手里得到了大漢王朝的傳國玉璽,便自認為天命在身,竟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帝。25 這當(dāng)然犯了眾怒。 結(jié)果,關(guān)系最好的孫策與之絕交,呂布則把他派來的使節(jié)押送許都,曹cao更是親自帶兵征討。袁術(shù)聞訊,掉頭就跑,軍糧也被他的“丞相”全部分給了災(zāi)民。這位偽丞相說,反正我們死路一條,何不積點陰德呢?26 如此這般地苦撐了兩年,走投無路的袁術(shù)終于發(fā)現(xiàn)他這個皇帝再也做不下去,便決定把傳國玉璽讓給袁紹。然而就連這個想法也不能如愿,因為曹cao早已派人在下邳(今江蘇睢寧)截擊,單等他來送死。 袁術(shù)沒有辦法,只好又掉頭返回淮南。逃到離壽春(今安徽壽縣)八十里的江亭時,終于一病不起。其時正當(dāng)六月,烈日炎炎,酷暑難當(dāng)。袁術(shù)想喝一口蜂蜜水,也不能夠,廚房回答說只有麥屑可吃。 真正成為孤家寡人的袁術(shù)坐在床上嘆息良久,然后突然慘叫一聲:我袁術(shù)怎么會落到這個地步??!喊完,倒伏床下,吐血一斗多死去。27 袁術(shù)死后五個月,張繡投降曹cao;死前半年,呂布被曹cao俘虜。當(dāng)時呂布已眾叛親離,卻倒驢不倒架。他大大咧咧地對曹cao說:捆那么緊干什么?不能松松綁嗎? 曹cao笑了:捆綁老虎,能不緊嗎? 呂布說:明公顧忌的,不就是呂布嗎?現(xiàn)在呂布心甘情愿投降,明公可以放心了吧?今后,明公將步兵,呂布將騎兵,還怕天下搞不掂嗎? 曹cao猶豫了。 是啊,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也是人才。 這時,曹cao旁邊的一個人說話了。他冷冷地說:明公難道忘了呂布是怎樣侍奉丁原和董卓的嗎? 曹cao恍然大悟,呂布身首異處。28 一言而殺呂布的這個人,我們也很熟悉。 沒錯,他就是劉備。 放劉備 最賞識和看重劉備的人,是曹cao。 曹cao是在擒殺呂布那年跟劉備結(jié)為盟友的。當(dāng)時劉備被呂布打敗,一文不名地前來投靠,曹cao立即任命他為豫州牧。共同打敗呂布后,又表薦劉備為左將軍。29 這是很高的待遇。漢代的將軍有兩等,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叫“名號將軍”,是第一等。曹cao代理過的奮武將軍,劉備擔(dān)任過的鎮(zhèn)東將軍,叫“雜號將軍”,是第二等。劉備封左將軍,可見曹cao的看重。 給予劉備的禮遇也很高: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此外還有信任。袁術(shù)北上聯(lián)合袁紹時,被曹cao派到下邳截擊的人就是劉備。然而劉備到了下邳卻翻臉不認人。他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公開反叛曹cao,而且作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