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jié)
早上,時辰未到的時候,尚書府里最大的那輛馬車,搭載上王氏和李瑩出發(fā)了。 李敏在屋子里翻著藥典,并不急于一時。念夏眺望到王氏她們走了,進(jìn)來稟道:“老太太是去了佛堂?!?/br> 老太太每天不吃齋念經(jīng),都像是不能活了,留在尚書府里,實(shí)在受苦受累。 李敏的眼睛稍微移開書本:“右都御史家的馬車來了,再告訴我?!痹挳?,繼續(xù)埋頭看書。 念夏只嘆小姐樣樣變的好,就是越變越像條書蟲這一點(diǎn)有點(diǎn)讓人受不了。 章氏坐著馬車來到尚書府家后門,看到李敏從后門走出來時,眨了眨眼:李敏真是沒有騙她。 小廝搬了凳子,李敏踩上去登上馬車,與章氏坐在了一塊。 章氏仔細(xì)看了她身打扮,第一眼,即落到了她左手戴的玉鐲子上,道:“是塊好鐲子?!?/br> 李敏聽了只覺好笑:“我的小丫鬟在街頭隨便給我挑的?!?/br> “街頭?” “是,地攤上?!?/br> 護(hù)國公府的帝王綠變成了地攤上的便宜貨,某護(hù)國公要吐血了。 沒辦法,誰讓自己看中的王妃對奢侈品一點(diǎn)概念都沒有,完全不識貨。 章氏干巴巴地笑了笑,不知道怎么接上李敏這話,這塊玉鐲子,真的只是地攤貨? 以章氏的眼力來看,必定是不太像地攤貨的??墒钦率献詮纳匣仡I(lǐng)教了李敏的脾氣后,是有些忌憚李敏了。況且,回去之后,她曾經(jīng)讓老嬤嬤去打聽尚書府近來的情況,才知道,李敏指給護(hù)國公府了。 “這豈不是把自家女兒送到人家府里當(dāng)寡婦?”老嬤嬤都很吃驚地說。 李敏在尚書府里該多么不討好,才被家人這樣對待。 章氏雖然對大宅院里的內(nèi)斗看到尋常,也為李敏暗自惋惜。李敏衰就衰在,貌似李敏的生母徐氏的娘家沒有一個人可以出來為李敏撐腰。 要說完全沒有,也不是沒有的。 不知道李敏自己是不是知道? 章氏的目光小心翼翼打在李敏臉上斟酌。 李敏注意到她目光,問她:“夫人這次邀請我去百花宴,是由于府上有病人嗎?” 章氏聽到她這話反倒笑了,說:“二小姐本來就美若天仙,埋沒在尚書府里實(shí)在讓人扼腕。如果二小姐不愿意出人頭地,隨我到大觀園里看看了解世情,不也是一件不錯的體驗(yàn)。至于那位病人,不瞞二小姐,這個病人有些挑剔?!?/br> 一句話可以聽出對方的意思,大凡大戶人家的病人,都像章氏開始那樣,不會輕易接受李敏這個女大夫給人看病的。 既來之則安之。李敏從第一回很生氣,到第二回只覺得這些人很蠢。 “既然夫人是邀請我賞花觀景,我恭敬不如從命。有的享樂,何必去找苦頭,你說對不對,夫人?” “二小姐是個豁達(dá)人,這點(diǎn)我十分喜歡。”章氏眼里充滿笑意。 李敏眼睛一瞇,知道章氏是個聰明人,到這個年紀(jì)的人了,知道交什么朋友對自己有利。有個醫(yī)術(shù)精湛的大夫當(dāng)朋友,怎樣都不會吃虧。 馬車徐徐來到了光祿寺卿家。 皇后娘娘的娘家,據(jù)說是皇后娘娘登上后位時,皇帝特別恩賜,賜岳丈大人在原先的宅基地擴(kuò)建一圈。光祿寺卿家,由原先的二院六舍,到如今的四院十二舍三園。 皇帝對自己的岳丈夠厚道的了。 這主要還是由于太子殿下深得皇帝信賴。 姥爺辦宴,太子怎么可能不來賞臉。正由于如此,每年的百花宴,都是名流才俊聚集一堂。皇帝底下的十七個皇子,能來的,都會來捧太子殿下的臉。 況且,每年京師中最美麗的女子都會來參加百花宴爭奪頭魁,是男兒,都會愿意到這兒一睹百花芳容。 這絕對是個出人頭地的好機(jī)會。 馬車停在了門口,聽說是盧氏的家人來了,盧氏身邊的人親自過來迎接。 章氏和李敏依次走下馬車,見到是六姑姑出來,笑道:“六姑姑好?!?/br> 六姑姑回禮,看到李敏,問:“夫人,這位是——” “是我一個友人,帶她過來看看熱鬧?!闭率险f。 “哪家的小姐?怪奴婢寡聞,從未見過這位小姐?!绷霉弥挥X得李敏長相清秀,體態(tài)風(fēng)流,屬于一個見一面很難讓人忘記的佳麗,怎么以前從沒有在京師里聽過。 章氏道:“尚書府家的小姐。” “尚書府?” “戶部尚書李大人府邸?!?/br> 恰好,皇室的大部隊(duì)來了?;实鄣膬鹤觽儯际侨宄扇旱?,以太子為首聚集的一批皇子人數(shù)最多,為一大團(tuán)體。為方便稱呼,叫為一號團(tuán)。 一號團(tuán)呼嚕下了馬車,一共五個人,最小的為十二皇子,今年才十歲。 六姑姑見太子突然來到,急忙帶著人上前迎接。 像章氏這些,看見皇家來的人,無不都站在了門口,趕緊屈膝下跪。 朱銘被兄弟們前呼后擁,邁著大步,剛要跨過光祿寺卿家的門檻時,突然像是看到了什么,驚異一聲停住了步子。 只見朱銘轉(zhuǎn)身之后,朝章氏的方向走過去。其他人詫異地看著。六姑姑大驚失色,不知道章氏惹到了太子什么,小步緊跟在太子身后觀察動靜。 章氏低著的腦袋打了陣哆嗦,剛要對朱銘磕頭:“太子殿下——” 朱銘擦過了她身邊,站在了李敏面前:“你,抬起頭來?!?/br> ☆、【48】皇親國戚 李敏仰起臉。金色的朝陽落在她清秀的五官,沒有一點(diǎn)嬌艷,像是一朵靜靜吐出芳香的香蘭。 跟隨在太子后面的皇家?guī)仔值?,同時打了一聲驚異:“哪家的姑娘?” “回稟太子,是尚書府上的二小姐?!闭率线B走幾步過來,幫李敏說話。 朱銘出乎眾人意料,笑笑擺擺手說:“本宮知道是她?!?/br> “太子殿下之前見過二小姐?”章氏等眾人驚疑。 “知道,前些日子剛好在宮里見過,當(dāng)時聽公公說是尚書府的二姑娘時,疑問自己是不是遇錯了人,今看來不是的。二姑娘的病是好了嗎?” 李敏瞧著朱銘那幅憨厚的笑容,這個太子倒不會讓人看著厭惡,與那些穿越小說里寫的那些陰陽怪氣的太子爺截然兩樣,可見小說的東西個人各異,便是回了話說:“民女的病托太子的福氣,已經(jīng)好了?!?/br> “嗯,看著氣色不錯,是好了。”說罷,朱銘對身后的兄弟說,“尚書府的三位姑娘,一個個都是如花似玉的,誰娶了誰福氣,是不,三弟?” 朱璃與朱銘像是關(guān)系極好,跟隨在朱銘身后形影相隨。 李敏早在他們一行走過來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 走在朱銘身后跟來的朱璃,一抹驚艷的神色是落在李敏換了新衣的那身打扮上,以前她素容時已經(jīng)露出了一些不凡的姿色,如今,有了新衣襯托,美麗的本質(zhì)像朵花兒綻放開來。 心頭微震了下是覺得,她的美,比起李瑩的美,更有種獨(dú)特的魅力。 為什么以前一直沒有注意到?是由于她一直是粗布爛衫的打扮嗎? 朱銘回頭,見他竟是驚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微顯吃驚:“三弟?” 門口一時熱鬧了起來。由于太子到來跪了一地人不說,那些隨后來到光祿寺卿家的人,都不得不都停在了門口下了轎子先對太子行禮。 只見,通道左右兩邊,各有一輛華貴的大馬車朝中間光祿寺卿家的大門徐徐前進(jìn)。 十歲的十二皇子朱佑墊高腳尖,發(fā)現(xiàn)右邊行駛來的馬車時大叫一聲:“八哥來了!” 聽到這一聲叫,太子以及所有皇子,其他人,均唰的下,看向了右邊。 李敏心里頭正想著這個八皇子是什么人以至能引起這樣大的動靜,見朱璃臉色稍顯肅穆緊張,而太子朱銘依然一張傻呵呵的笑臉,讓人心里更打了大問號。 馬車停下,帷幕掀開,一名男子從車上翩然躍下。 白綢緞裹住他頎長俊美的身段,前胸繡了幾朵竹蘭,淡雅清雋,腰間那條滾金腰帶,彰顯其與眾不同的尊貴。 猶如青竹的劍眉之下,一雙宛若冰湖一樣的眼睛,像是蒙著層霧,底下的眸光冷咧溫柔,讓人捉摸不透。 李敏心頭微微吃了一驚。原來,上次在宮里坐轎子經(jīng)過某地時,不巧遇見的男子是他。李敏隨之低下頭,跟隨章氏等人把頭垂的低低的。 朱濟(jì)向他們一行人走過來,在他身后,還有兩名皇子。只見朱濟(jì)沿路經(jīng)過的地方,伏拜的人不由自主將頭都垂的更低一些,眾人對八皇子的尊重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想必,這位八皇子挺招人喜歡的。 朱濟(jì)走到了太子面前,拜禮:“臣參見太子?!?/br> “八弟也來了?!敝煦懙目谖抢锒嗔艘唤z感嘆。 十歲的朱佑快言快語:“八哥,去年前年的百花宴你都不是沒空過來嗎?今兒怎么有空了?” 小弟弟的話,朱濟(jì)明顯并不當(dāng)回事,聞言一笑。他的聲音,比起朱銘的老成,朱佑的稚氣,以及朱璃的肅氣,多的是一絲溫和,像是溫溫吞吞的開水一樣,讓人怎么聽怎么舒服。朱濟(jì)像是與小弟弟及眾兄弟開玩笑說:“去年前年,我是奉了皇差去辦事,否則,早就來了,怎么會不來呢?百花宴,是所有京師的男子都愿意來的地方,只怕不能來。你說是不是,太子殿下?” 一群人聽見朱濟(jì)這句話,發(fā)出高高低低的笑聲。 幾乎所有男人都在笑。 看來,這個八皇子一幅塵外之姿,說話卻很八面玲瓏。 在這個節(jié)關(guān)頭,左手邊的馬車也到了。 到了近頭,眾人才驚覺這輛馬車是誰家的。正因?yàn)橹朗钦l家的馬車,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朱璃頭上。 是的,來的正是護(hù)國公府的馬車。 六姑姑與章氏的視線,立馬緊張到掃到李敏頭上。 李敏并不知道那是誰,微抬起頭,與章氏對上眼睛。 章氏對她擺擺頭。 李敏正琢磨她這話意思。 那頭馬車停下,太子率了一眾人上前迎接。別看,聽說朱隸是為國捐軀了,護(hù)國公府本該就此失去勢頭,可是,就是皇家的人,都不敢直接掃護(hù)國公府的臉。 相反,無論是皇帝、太子,對護(hù)國公府的人,都是再小心翼翼不過。究其原因,護(hù)國公府掌握著一群誰也不敢小看的死士,組成的軍隊(duì),是戰(zhàn)無不勝,為大明王朝抗擊東胡最后的屏盾。 朱隸據(jù)說是死了,如今,護(hù)國公府里來參加百花宴的人,只能是護(hù)國公府夫人尤氏以及二公子朱理。 在聽見馬車上下來的女人向太子朱銘鞠躬時說:“臣妾,護(hù)國公府一品誥命夫人尤氏,拜見太子殿下?!?/br> “靖王妃快快請起。” 前護(hù)國公又號稱靖王,尤氏被稱為靖王妃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