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297.力排眾議
河西五郡豪杰齊聚,縱論天下英雄,眾人一致推舉劉秀,唯獨武威太守梁統(tǒng)力排眾議,一力支持劉鈺,一時舉座皆驚。 梁統(tǒng)道:“劉秀以數(shù)千破百倍之兵,確是英雄,但戰(zhàn)場之成敗,不獨仗一人之英雄,而要看天,看地,看人,看時機,看氣運。昆陽之戰(zhàn),劉秀本無勝機,卻因其英雄氣概,時運之機,地利之勝,一時齊備,故此得成大功。待其單騎入河北,遇王郎之叛,惶惶無所歸依,偶因投奔信都,遇故人任光,復得上谷、漁陽兩郡突騎,平定王郎,打擊盜賊,成其帝業(yè)。當此之時,可謂銅馬帝氣運至強之時。” 眾人都紛紛點頭,附合道:“梁太守說得對呀,與我等看法相同。” 不過許多的話后面都有個不過,梁統(tǒng)的話也是。 “不過,當建世帝劉鈺興起之時,劉秀之氣運似是有所逆轉(zhuǎn),不如從前之盛,故而屢次敗于劉鈺之手?!?/br> 梁統(tǒng)用一個不過,把話題從劉秀成功過渡到了劉鈺。 “劉鈺雖是漢室宗親,卻起自微賤,從小以放牛為業(yè),并無什么出奇之處。樊崇、徐宣等人不過是借他之名,成其扶漢之名,從未想過奉其號令??蓜⑩曇唤?jīng)踐位,便利用區(qū)區(qū)一個皇帝名號,賑災(zāi)民,建羽林,撫豪強,威壓樊徐,使數(shù)十萬賊軍變?yōu)橥跽咧畮?,入長安秋毫無犯,定關(guān)中不動刀兵,西平隗囂,北驅(qū)盧芳,懲兵威于塞外,裂匈奴為南北。諸位,你們說他年少,心智不定,他的所作所為,哪一樁不是深謀遠慮?他抗擊外敵的功業(yè),難道比不上在國內(nèi)懲威的劉秀,難道稱不上我漢人的第一大英雄?” 梁統(tǒng)在地上走來走去,嚴峻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的臉。 “諸君,匈奴為我大漢百年之敵,當年高皇帝被困,呂太后受辱,匈奴人囂張跋扈,對大漢予取予求。幸得武、昭、宣三世英烈,奮起反擊,大破匈奴,才有大漢河西之地,才有我等亂世避難之所。諸君!我等腳下的土地,是當年無數(shù)大漢好兒郎用鮮血換來的!” “王莽亂政,天下大亂,匈奴趁勢復興,sao擾邊境,暴虐漢民。對匈奴侵入,更始帝徒喚奈何,建武帝置之不理,唯有放牛出身的建世皇帝,不顧強敵環(huán)伺,親征北境,出兵塞外,與胡人作生死之搏。他襲破朔西部,逼降日逐王,贏得這場自匈奴復興以來,大漢對匈奴之第一次大勝,此舉揚了我大漢兵威,大大漲了漢人的志氣!” “建世帝不貪斬將殺王之功,而是權(quán)衡輕重,立呼韓邪單于,分裂匈奴,此舉必將使匈奴陷于分裂,為我大漢贏來長久的和平。如此深謀遠慮,是你們口中徒逞血氣之勇的少年所為嗎?” 竺曾等人被他說的低下頭去,這個實在是無法反駁,因為劉鈺這一趟出擊匈奴的功績實在是太亮眼了,這種勝利無關(guān)乎哪方勢力,而是整個漢民族的勝利,凡身為漢民者皆引以為傲。 梁統(tǒng)又道:“自有漢已來,從未有一個皇帝親臨戰(zhàn)陣,披堅執(zhí)銳,以御胡虜。劉鈺為大漢守邊之拳拳之心,可見一斑。劉鈺之功,不下于昭宣。他若能一統(tǒng)天下,必能驅(qū)逐匈奴,開疆拓土,揚國威于域外。我等邊郡男兒,正應(yīng)為國守邊,為漢拓土。有如此雄才偉略之帝王,焉能不追隨其后,以期建立霍驃騎一樣的功業(yè)呢?” 邊郡男兒多是熱血漢子,對于為國守土開邊極為熱衷。劉鈺抗擊匈奴的事跡河西人是從心底里佩服的。如今天下未定便如此強勢,若是他能一統(tǒng)天下,匈奴人的好日子恐怕就到頭了,而他們邊郡將領(lǐng)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便可以實現(xiàn)了。若是劉秀勝出,進取心肯定不如劉鈺,恐怕對周邊胡虜不會那么強勢。 如此看來,支持對外強硬的劉鈺符合邊郡將領(lǐng)的利益。 辛肜已經(jīng)被說動,卻還有點擔心,“梁太守說的有理,只是銅馬帝極擅用兵,建世帝。。。能敵得過嗎?” 梁統(tǒng)笑道:“難道辛都尉一點力都不想出,就要等一個現(xiàn)成?兩軍對壘,不正是我等策馬征威之時么?銅馬帝所仗者,幽州突騎也,我涼州大馬難道怕他們幽州突騎?或許正是因為有了我們,劉鈺才可擊敗劉秀。” 他轉(zhuǎn)向竇融道:“請大將軍莫要遲疑!此時歸附,尚可仗涼州大馬,在軍中有立身之地,我等也可在朝中搏得高位。若等天下大定,我等便成為無用之人,只能向人俯首哀懇,指望別人的憐憫了!” 梁統(tǒng)性格剛毅,治政嚴猛,在涼州威名很重,不管是官吏還是百姓,對其都十分敬畏。 五郡聯(lián)合之時,大家開始時推舉的不是竇融,而是梁統(tǒng),一是因為他當時官位最高,為酒泉太守。二是因為他在涼州的強大聲威。 但是梁統(tǒng)堅決推辭,不肯就任,于是眾人重新推舉了竇融。 竇融對小他十歲的梁統(tǒng)也很敬重,凡大事亦不自專,都要與他打招呼,兩個人合作的還比較愉快。 如今見他這么堅決地站在劉鈺一邊,并且說動了原本劉秀的擁躉,竇融便也打消了心中疑慮,說道:“河西之地,與河北相隔遙遠,不通消息,若是投銅馬帝,長安定會率先出兵河西,以期安定后方,我等不能承受其兵鋒,便只能居于其下,奉長安漢為正朔?!?/br> 他是從地勢方面來說的,建世漢隔在河西與河北中間,竇融就算有心投奔劉秀,也是有心無力。從劉秀來說,一定是希望與河西兩面夾擊,攻擊劉鈺。那么劉鈺必定會關(guān)閉函谷關(guān),先向西平定了河西。 因此河西若是向劉秀稱臣,就必須要承受建世皇帝的兵鋒,這多少有點自找死路的意思。 于是這件事就這么定了下來,河西五郡將奉建世皇帝年號為正朔,五郡太守一道派出使者,隨同大將軍竇融的使者一道,同去長安,請求歸附。 為了表示誠意,竇融精選涼州良馬數(shù)百匹,作為禮物獻給建世皇帝;又下令將原西平王盧芳斬首,將其頭置于木匣之中,著使者帶到長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