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jié)
白師傅也是實誠人。 實誠人好,實誠人不騙人。 第二十一章 酒蒸鰣魚 內室靜悄悄的,含釧大氣都不敢出。 是去是留,皆在淑妃一念之間。 淑妃沉吟許久后,方才開口,“九月十九果正日,九月二十老太后壽誕,照舊例,是要放宮人出去的。只是這人選,要么是年老的姑姑,要么是家中親眷危難的...”淑妃扶著桌子緩緩坐下,“賀女使先回去吧,本宮想想法子?!?/br> 沒說不行,也沒說一定行。 上位者都不喜歡把話說死。 含釧的理解是,這是要給自己留反悔的機會,同時展示展示自己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威懾。 主子這樣說了,沒人敢追著問了。 含釧恭謹點頭,隨素錦出了內屋。 剛出內屋,含釧看向素錦,整整齊齊地福了身——若素錦沒打岔,淑妃執(zhí)意要將她留在長樂宮,她也沒地兒訴苦去。 素錦將托盤往含釧手上一放,冷冷淡淡的國字臉稍有了些神色,低聲說道,“...且讓娘娘想想,你幫了這樣要緊的一個忙。娘娘也不是個心狠的。若想通了,自然幫著去內務府疏通打點。若是沒想通...”素錦輕輕嘆了口氣,“便也是命了。” 誰不想出宮?誰想在這高墻里頭,鎖著關著,過一輩子? 她出言相幫,一是還白師傅這么些年的幫襯,二是...若真有機會出宮,那便是最好的,這吃人的宮闈,少一個人也是件大喜事吧。 含釧乖乖巧巧地點點頭,一路埋著頭,出二門回內膳房。 膳房煙火氣特別重,熱氣騰騰的。 一進去,含釧便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摸腦門兒,額頭上全是汗,膝蓋頭也疼,像是骨頭疼,拿手摸一摸,像拿針在刺一般。 得了吧。 她就這么點子本事,就這么大點腦仁兒。 若真讓她進了內宮,攪和進那些破事兒里,她可真是活不長了。 含釧四下找了白爺爺沒找著,問了白四喜,說是他爹又病了,今兒個早晨咳得不行,白爺爺火急火燎地去太醫(yī)院拎了太醫(yī)就往回趕。其實,本該是當兒子的白四喜回去侍疾,只是太醫(yī)院不賣白四喜的賬,還得老頭兒親自出面。 含釧聽了四喜的話,點點頭,做了回主,“待會伺候完午膳,你也回去吧,多個人照看著,你爹爹也好得快些?!?/br> 含釧坐也沒來得及坐下,被白四喜灌了一大罐熱茶下肚,權當提神醒腦,圍了圍兜,一手拿鐵勺,一手拿膳食單子看起來。 我的個乖乖。 淑妃是不是早上刺激受大了?將午膳的四冷四熱,全壓給膳房了! 含釧四下看了看,白師傅告假時,長樂宮的單子還沒來——這些時日長樂宮不常提膳,白師傅才敢告這個假。 可如今,甲字號沒空閑的掌勺大師傅了,常師傅是掛爐局的人,做熱菜始終欠了幾分火候,另幾個師傅摸不準長樂宮的脈... 這是她進言后,淑妃點內膳房的第一單,千萬不能砸了。 若是砸了,甭說她出宮的事兒不好辦,就是白師傅在淑妃心里頭也跟著降等減分——這才剛上完小廚房飲食嬤嬤的眼藥,正是內膳房表現的機會,卻給辦砸了,這叫淑妃怎么想? 昨兒個嘲含釧“以色侍人”的小太監(jiān)撩著袖子在旁看,見含釧手拿鐵勺,便譏道,“我的姑奶奶誒,如今白師傅告了假,您不會想自己個兒掌大勺吧?” 那小太監(jiān)姓吳,內膳房里的諢名叫三狗,吳三狗左顧右盼,提高了聲量,“您是得了順嬪娘娘的看重不假,今兒個早上進內宮蒙了淑妃娘娘的指點也是真,可您好歹掂量掂量自個兒的分量——膳房里頭叫得上號的師傅可都掛在您前頭呢!” 白師傅不在,想嘲的、想酸的、想懟的,想趁機壓含釧一頭的,都冒了泡兒。 你可以說我長得丑,但你不能說我做菜不好吃。 含釧將鐵勺往大鍋上一砸,被淑妃拿捏住的惶恐、一宿沒睡的氣兒和疲倦一下沖了上來,語氣一沉,“那煩吳三爺給點點,您來說,今兒個誰來掌長樂宮的大勺?” 如果誰真有心來掌這個大勺,如今的灶臺上早就備上了料、熱好了鍋!也不是現在冷鍋冷灶,一張單子放在臺上的模樣了! 擺明了,是等著含釧回來掌勺! 是想看笑話,也是想壓壓含釧風頭正盛的威風! 沒人應,吳三狗也點不出人頭。 含釧笑了笑,“要不,三爺,您來?” 吳三狗退了半步,臉色漲紅。 閹人不掌勺,這是規(guī)矩。 身上都有殘缺,怎敢給貴人供食! 含釧入宮十年,活了兩輩子,沒對人說過重話,更沒諷過嘲過旁人的不足,這算是含釧頭一回拿話將人。 吳三狗陰沉著一張臉不說話了,含釧也抿了抿嘴,不做追狗入窮巷的蠢事,朝常師傅等幾個大師傅拱了拱手,“幾位師傅手上都壓著活兒,白師傅不在,釧兒是師傅帶出來,自然該頂上。待釧兒配好了菜,出了鍋,請幾位師傅再給指點?!?/br> 常師傅先開了口,“...釧兒是得了白師傅真?zhèn)鞯?。你盡管先做,若是不成,咱幾個做師伯的,在旁幫襯著也不在話下!” 幾個師傅應承著。 含釧看也不看吳三狗的臉色,風風火火地向外院對著單子,點了食材,“....要一條一斤左右、新鮮的鰣魚,刮兩只小鵪鶉,殺個甲魚,再備下蘑菇、菜心、扁豆、蘿卜等?!?/br> 想了想,縱然淑妃要控制飲食,可一直這么吃,人的嘴都能淡出鳥兒來,母親情緒不好,也會影響胎兒,就再加了樣菜,“剁兩根豚肋排,剁成小塊兒小塊兒的,再去窖里取兩頭泡出味的白酸菜和五六個尖椒?!?/br> 如今,正是鰣魚的時節(jié),很新鮮,放在曲子和秋油里上鍋蒸到魚rou呈白玉色,這是道硬菜,也養(yǎng)人,同時不易催胖; 裹了玉米面和椒鹽把小鵪鶉炸得酥酥的,骨頭也能輕易咬碎吞下; 甲魚是臺州松門上貢的,邊肥rou糯,蘑菇去梗打底,菜心擺盤,燜熟后澆上豆油、鹽、糖勾的芡。 都是清淡少油,卻養(yǎng)人健康的。 最后一道剁椒小排,非常香。 香得幫廚的阿蟬和四喜沒忍住,就著白面饅頭沾鍋底嘗味。 第二十二章 剁椒小排 肋排裹著面衣和鹽炸得五分熟后,撈出控油。酸菜和泡尖椒被切得細細的,蒜片、姜片、蔥白、曬干后的二荊條先在熱油里炒香,再將肋排順著油滑下去,煎得滋滋作響。肋排切得小,不需要長時間燜熟,看著封好的邊被煎得焦香金黃后,便可起鍋。 再撒上幾節(jié)水芹菜和胡椒粒,燙一勺油,熱油煎在胡椒粒和水芹菜上,冒著黃燦燦的、熱騰騰的泡兒。 阿蟬吸了吸口水,麻辣鮮香熏得她睜不開眼睛,閉不上嘴巴。 白面饅頭上沾了鍋底的作料油,一口下去,半個饅頭沒有了。 四喜深吸一口香氣,有些納悶,“...這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川菜,你怎么能炒得這么香?” 含釧一顛勺,在鐵鍋里泡上涼水降溫,笑了笑,“川菜講究大火重料,火候是關鍵?!?/br> 一邊兒說,一邊兒從從盤兒里拿筷子夾了一塊兒小排出來,用手掰開,看見肋排上的rou和骨頭輕輕松松分開了,“排骨的火候,酸菜的火候、泡椒的火候都不一樣。蒜片、姜片、蔥白易糊易焦,大火翻出香味后,必須立刻下酸菜和泡椒,讓酸菜自帶的水汽把配料燜香。二荊條是曬過的,遇熱便起香,稍微炒炒就能把里頭的辣味逼出來,若是炒制久了,味道就會苦?!?/br> 川菜不好做,看起來是料最足、最吃味的菜,實則一個不好,配料的味道便壓過了主料的本味。外頭靠賣酒攬客賺錢的酒肆,會把味道做得越大越好,一來是吃不出主料是否新鮮,二來則是配菜味兒越重,客人買的解辣抬味的酒就越多,商戶就越賺錢。 所以那些商戶是酒肆,不是食館。 酒肆,重的是酒后三巡,上腦后的快感,而不是食物入口入喉時的滿足。 做菜,讓含釧心靜。 被吳三狗嘲弄和貶低帶來的情緒,已在灶間的煙火里消磨殆盡。 今兒個,是素錦來提膳。 見著是含釧主的勺,素錦略略驚訝,問了兩句白爺爺的去向后,唱了聲阿彌陀佛,再看了看食盒里的菜,試吃了含釧備下的小碟兒,目光透出幾分驚艷。 她還沒吃過這小丫頭的手藝。 很好! 真的很好! 白師傅擅的是巧宗兒,拿手的菜藏著精巧奇思,俗稱料子成就師傅,料子越名貴,白師傅手上功夫越精細。這丫頭呈上來的菜,最名貴的不過那條鰣魚,可最抓人最好吃的確實這道剁椒小排,是充斥著市井靈性的好吃,是拋開了食材用料,單單看這門手藝的好吃。 這種好吃,很純粹。 不曲高和寡,也不陽春白雪。 透著親切與鄉(xiāng)味,讓人很感動...也很想,立刻來上一碗白米飯。 素錦放下銀筷,蓋上食盒算是認可了這第一單,面上未動,客客氣氣地,“賀女使送我去二門吧。食盒偏重,我們兩人也好換把手?!?/br> 含釧看了眼素錦身后跟著的兩個小丫頭,抿了抿嘴沒說話,跟著她出了膳房。 “你且放心?!彼劐\輕聲開口,“今日的飲食,我不會告訴淑妃娘娘是你掌的勺。” 含釧心底涌上一股暖流。 她如今做得越多,做得越好,就越容易讓淑妃左右搖擺。 素錦面無表情地朝前走,直到行至二門口,素錦這才拍了拍含釧的手背,什么也沒說,兌了牌子出了掖庭。 比失望更磨人的是,懸在半空,不知所措。 不知什么時候落地,更不知自己能不能落地。 等待讓人難熬。 含釧嘴角起了兩個血紅的泡兒。 阿蟬是知道含釧打算的,特意每日煮了下火的涼湯帶回去,每日幫忙記著數,安撫著含釧,“...快了快了,我去問了舊例的,都是在老太后壽誕前放名單放人,咱再耐心等等?!?/br> 阿蟬幫含釧別了別鬢角的發(fā)。 恍惚間,含釧好像看見了在姑蘇城里數十年后的阿蟬,也這樣幫她別頭發(fā)。 含釧握住阿蟬的手,心里有些難受。 含釧問過阿蟬想不想出宮。 阿蟬大喇喇地說了句“不想”。 含釧明白阿蟬心里的想法,她老子還在,就在河北,若是出宮就要回原籍,可她老子娶了后娘,回去怕是沒什么好日子過,還不如待在宮里,至少不會隨隨便便地嫁給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當填房,就為了給弟弟掙彩禮錢。 含釧被懸吊吊地掛在半空,掛了三日,其間白爺爺安頓好兒子后急匆匆地回來接過掌勺,承乾宮的宮女也來催過入內宮的名單,白爺爺頂著壓力回了張姑姑八個字,“尚在觀察,還需打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