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在下千手、紅顏風(fēng)華錄、[綜漫]游戲才不會變成現(xiàn)實、[綜漫]琴酒和紅方稱兄道弟、朕有特殊和諧技巧、香濃入骨、鐵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襲、(穿越、重生)軟男嫩女H、嬌養(yǎng)成歡:鞏爺?shù)碾[婚夫人、我有一個恐怖直播間
一個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何德何能有此殊榮?落在御史言官眼中,必成罪狀。 楊瓚打了個激靈,當(dāng)即便要開口。朱厚照壓根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手諭寫好,又令張永取來黃絹,大筆一揮,寶印一蓋,直接授予楊瓚調(diào)動千戶之下錦衣衛(wèi)的權(quán)利。 這且不算,想到楊瓚品級不高,一時之間也不好再升他的官位,朱厚照靈機一動,賜給楊侍讀一件麒麟服,一條金帶。 楊瓚傻眼。 事情發(fā)展太快,快得根本來不及反應(yīng)。 “臣……” “楊侍讀可是不喜麒麟服?” 見楊瓚表情遲疑,語帶猶豫,朱厚照心生誤會,干脆利落,麒麟服直接換成飛魚服,金帶換成花犀帶。 手捧詔諭,楊瓚沒有半點喜意,只想痛哭一場。 得天子賜服,滿朝之上,唯有內(nèi)閣三位相公和錦衣衛(wèi)指揮使牟斌有此殊榮。 這哪里是將他放在火上烤,分明是直接扔到火山口,稍不注意便會尸骨無存。 無奈歸無奈,事已至此,楊瓚只能領(lǐng)賞謝恩。同時下定決心,回去就把衣服和腰帶藏好,非必要絕不穿上身。 “陛下,欲詳查此事,凡有牽涉的僧道均要問話。臣不諳此道,可向僧錄司和道錄司點出名單,交由詔獄提審。” “可?!?/br> 朱厚照點頭。 宮中的道士僧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被拿下押入詔獄。無辜者早晚會放還。凡有牽涉其中,經(jīng)過錦衣衛(wèi)的手段,藏得再深也會被挖出來。 待谷大用和丘聚分頭去傳達旨意,楊瓚想起來時目的,試著開口勸道:“陛下承先帝遺詔,初登大寶,理當(dāng)勤政?!?/br> 朱厚照不說話。 “陛下純孝,心系先帝。然北疆戰(zhàn)事未平,西南叛亂又起,鹽引之事未盡,邊軍糧餉空虛。諸如此等,縱有內(nèi)閣六部,仍需陛下圣斷?!?/br> “朕,朕知道?!敝旌裾諠M臉通紅,“楊侍讀誠意直言,朕都聽著。朕明日一定上朝?!?/br> “再有……” 還有? 朱厚照瞪眼。 他都答應(yīng)上朝了,還要怎樣? 楊瓚故作不知,繼續(xù)道:“先時陛下欲苦讀兵書,效太宗皇帝戰(zhàn)陣演武。下月正逢京衛(wèi)武學(xué)cao演,另有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習(xí)cao,臣聞兵部正商討上請檢閱之事?!?/br> 京衛(wèi)cao演?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 朱厚照頓時雙眼發(fā)亮。 楊瓚故意頓了頓,才接著道:“陛下如繼續(xù)隨意罷朝,內(nèi)閣六部徒增憂心,此事恐要延后?!?/br> “朕上朝!” 單言政務(wù),朱厚照必定頭疼。換成兵事,立刻興致高昂。 “朕明日一定上朝!”朱厚照站起身,興奮的搓著雙手,在御案前走來走去,“神機營和三千營cao演,朕早就想看,父皇一直不許!” 完全壓抑不住喜悅,朱厚照忽然停下腳步,迫不及待道:“不,不必等到明日,朕今日就上朝!” “陛下,早朝已過?!?/br> “朕仿效父皇,升殿午朝!” “……” 楊瓚默默低頭,用力捏著額角。 這位少年天子,當(dāng)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朱厚照雷厲風(fēng)行,想到就做。當(dāng)即遣中官至內(nèi)閣和各衙門傳旨,今日午朝! 面對這樣的天子,楊瓚除了頭疼,唯有頭疼。 見到傳旨的中官,聽到今日要升殿午朝,三位閣老和六部尚書都是愣在當(dāng)場,半天回不過神。 這不當(dāng)不正的,午朝? 饒是老成練達,八風(fēng)不動的李東陽,也面現(xiàn)訝然,拿倒奏疏,眉毛險些飛入額際。 “陛下要升殿午朝?” 謝遷不確定,又問一次。 中官點頭,道:“未時中,請三位相公至奉天殿?!?/br> 謝遷沉默,李東陽放下奏疏,同劉健交換過眼色,心中浮現(xiàn)出同樣的疑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能給他們一個解釋? 無論滿朝文武怎么想,午朝之上,朱厚照勁頭極高,精神極好,無論北疆軍事還是西南叛亂,都是當(dāng)?shù)钆陌?,要糧食給糧,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戶部庫銀不豐,可自內(nèi)庫取。”朱厚照朗聲道,“先皇以內(nèi)庫賑軍餉,濟災(zāi)傷。朕承先皇遺志,欲仿效而行?!?/br> “陛下圣明!” 朱厚照此舉,大大出乎眾人預(yù)料。 群臣都開始拿不準,這位少帝究竟是任性的昏君,還是不世出的英主? 然有以上表現(xiàn),朱厚照提出要親閱京衛(wèi)十二營演武,群臣都沒有反對。 “陛下勤政,實乃萬民之福!” 君臣相得,午朝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結(jié)束。 朱厚照達成心愿,心滿意足。 朝臣連番經(jīng)歷過天子的任性悔改,再任性再悔改,疑惑難解,腳步均有些發(fā)飄。 無人敢肯定,明天又會是什么情形。 楊瓚隨眾人離開奉天殿,踏上金水橋,忽聽身后有人喚他。 “楊侍讀且慢一步?!?/br> 轉(zhuǎn)過身,楊瓚當(dāng)即讓到一側(cè),恭敬行禮。 “見過李閣老?!?/br> “不必多禮?!崩顤|陽表情和藹,道,“先時送名帖與楊侍讀,一直未見過府。今日遇上,正有幾言同楊侍讀相議?!?/br> “李相公厚言,下官惶恐?!?/br> 李東陽仍是笑,不再多言,只讓楊瓚隨他前往文淵閣。 文淵閣? 楊瓚吃驚不小。 內(nèi)閣所在,是能隨便去的嗎? “李閣老如有問話,下官知無不言?!彼?,這文淵閣就不必去了吧? 李東陽搖頭,“不只老夫有話問你?!?/br> 總之,閣老親自請人,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沒得商量。 楊瓚無奈,嘴里一陣陣發(fā)苦。 先是天子,又是閣老,他今天走的是什么運? 第四十八章 初交鋒 李東陽當(dāng)先,楊瓚落后半步,一路走進文淵閣。見劉健、謝遷均在值房內(nèi),思及李閣老方才所言,更覺心驚rou跳,惴惴不安。 這是要三堂會審? 知道比喻不恰當(dāng),卻控制不住類似的念頭在腦海中翻騰。 暗暗吸一口氣,定下心神。楊瓚上前兩步,躬身行禮,道:“翰林院侍讀楊瓚,見過劉閣老,見過謝閣老。” 劉健安坐不動,面上看不出喜怒。 謝遷微微頷首,態(tài)度有幾分親切。 因楊瓚與謝丕是同年,又同列三鼎甲,彼此的關(guān)系算得上不錯,謝遷對楊瓚自然有幾分“親切”。 “楊侍讀且坐?!?/br> 同年,同榜,都是人脈。 謝閣老豐姿俊朗,高情逸態(tài),并非真的不食人間煙火。否則也不會高居內(nèi)閣,成為廟堂鼎臣。 “三位閣老當(dāng)前,下官惶恐?!?/br> 楊瓚謝過,不敢坐實,只蹭著椅子邊。 很快,有書吏敲門,送上熱茶。 待值房的門關(guān)上,李東陽和謝遷自顧品茶,劉健當(dāng)先開口,道:“請楊侍讀至此,實有事詢問,非言辭訓(xùn)誡,無需緊張?!?/br> 劉閣老的話不錯,奈何表情過于嚴肅,眉間紋深如溝壑。 楊瓚面上保持平靜,手心隱隱冒汗。 在三位閣臣面前,竟比面對弘治帝還要緊張。至于朱厚照……還是不要去想,免得“大不敬”。 “閣老相詢,下官必知無不言?!?/br> 楊瓚再次起身,端正行禮。 見到楊瓚表現(xiàn),李東陽和謝遷暗中交換眼色,都有幾分滿意。劉閣老也不免點頭。 年紀雖小,心性卻是沉穩(wěn)。坐在文淵閣中,面對三人能方寸不亂,實是難得。先帝知人善用,果然沒錯。 只不過…… 劉健撫過頜下長須,沒錯過楊瓚瞬間的僵硬,笑意隱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