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身份沒跑了
張璟心中的魏忠賢,大名鼎鼎的九千歲,一直不是李進忠這樣的。 原本在張璟心里,應(yīng)該是那種不怒自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客巴巴一樣,除了皇帝朱由校,對其他人都不會卑躬屈膝半點兒的人。 雖然張璟知道,魏忠賢現(xiàn)在還沒到發(fā)跡時候,所以外在氣勢上,還沒到那種地步,但是畢竟魏忠賢在青史上名聲太大。 再加上九千歲雖然有不少給點,但是螨清和東林黨過分抹黑,自然就讓張璟不能把李進忠這種憨厚老實的面相,與鼎鼎大名的九千歲魏忠賢做對比了,因為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當(dāng)然,現(xiàn)在想想,張璟明白他犯了個先入為主的常識錯誤,直接因為很早就見過李進忠,再加上不知道李進忠這個名字,是不是他進宮后,投靠某個姓李的有職事的大太監(jiān),從而改的名字。 幾番原因,這才造成了今天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結(jié)果。 只能說,非歷史專業(yè)戶,僅僅是熟悉歷史的張璟,被這歷史卻給他這個穿越者開了個小玩笑吧! 明白這些,張璟冷靜下來,這才感覺適才李進忠聽到自己在問朱由校為皇長孫時,身邊有沒有姓魏的公公時,李進忠的樣子,確實與往常有些不一樣。 看來,這個“九千歲”,身份已經(jīng)沒跑了! 那按這樣來說,既然明白面前的李進忠,和未來的九千歲魏忠賢,可能是同一個人的話,對于李進忠所求的讓趙進教給自己當(dāng)管家,以現(xiàn)在的情勢來看,張璟自然是千肯萬肯,求之不得的。 開玩笑,現(xiàn)在讓九千歲欠了人情,日后以九千歲那種重情重義的脾氣,這人情還給他,豈不是要發(fā)了? 當(dāng)下,明白這點,張璟笑道:“這樣吧,李公公話說到這個地步了,我也不能再推辭了,要不先讓趙進教來我府里管一段時間如何?要是可以,那我府上的事情,以后就交給他管理吧!” “額……這……這就同意了?”李進忠聽后,十分詫異道。 “當(dāng)然!”張璟點頭道,也不在和李進忠多說什么了。 張璟這話,完全出乎李進忠的預(yù)料,本來他看張璟的意思,似乎對趙進教還十分排斥,而且他又害怕張璟忌憚?wù)乒軚|廠的盧受,所以遲疑不決定,沒想到這時候他突然同意了,實在讓他有些出乎意料。 不過,既然張璟都這么說了,李進忠自然是高興不已。 “那咱家在此,就多謝國舅爺了!”李進忠感謝道。 “李公公哪里的話,這樣對張璟,可就真是太客氣了?!睆埈Z客套了一句,而后又問道:“不知道趙進教現(xiàn)下在哪里?” “就在我京師的外宅里,替我看著外宅,國舅爺應(yīng)該見過,就是上次咱們從賭坊拿了銀子后,去我那處宅子時,替我們開門的人?!崩钸M忠解釋道。 聽了這話,張璟也記起來了,那次送銀子給李進忠,去他外宅時,確實是見到一個老太監(jiān)模樣的人,應(yīng)該就是那趙進教了。 “好吧!那就請李公公代為轉(zhuǎn)告一聲吧,讓他直接去我府上見我就行。”張璟點頭道。 “好!”李進忠愉快應(yīng)道。 心里面,李進忠也是松了一口氣,總算把自己結(jié)拜兄弟的事情解決了。 其實,在此之前,李進忠也是找過不少人,想給趙進教謀個出路,反正有盧受在,宮里宮外,太監(jiān)能做的事情,都做不了了,李進忠只能看看有沒有皇親國戚敢收趙進教了。 畢竟,其他人要么對他們閹人有歧視,不待見他們,要么就是害怕收了趙進教,得罪盧受,所以只能選擇皇親國戚。 終究,雖然皇親國戚也害怕盧受的東廠,但盧受同樣也忌憚那些和皇帝親近的皇親國戚了,特別是像張璟這樣的皇親國戚,背后除了盧受害怕的皇帝,還有盧受十分忌憚的皇后, 所以,現(xiàn)在張璟要收趙進教,李進忠最欣喜,就是因為張璟背后,可是大明的皇后殿下。 想想看,若是趙進教給張璟辦事辦得好,日后說不得張璟有了其他管家的人選去求皇后殿下開恩。 只要皇后開口,重新把趙進教招入宮里,盧受就算權(quán)勢再大,那也不敢針對皇后只能忍受,最多也就是指使宮里的人故意針對趙進教,讓趙進教在宮里備受冷遇而已。 可是,趙進教能入宮,那也比入不了宮強,想想看京城里,那些自己切了子孫根,卻沒有門路入宮,只能混跡京師的自宮白們,過得是什么苦日子,就明白入宮對于一個切了子孫根凈身的人,有多么重要了! 二人把趙進教的事情決定了,之便又回到他們手下的地方去了。 周圍的人,見到張璟和李進忠突然私下里竊竊私語,都在猜測他們在商量什么事情。 張璟之后,又去和李永貞打了招呼,想到這位歷史上也是九千歲的左膀右臂,現(xiàn)在又早早聚集在李進忠身邊,張璟不由對李進忠的真實身份,更加確定了。 這時候,張璟又想起李進忠?guī)Ю钣镭懗鰧m,讓李永貞念中旨的事情,一下子他也明白為何如此了。 畢竟,后世螨清可是一直黑九千歲不識字的,處理政事,看奏疏這些都需要李永貞他們給他念了。 當(dāng)然,張璟知道這都是螨清過分抹黑,九千歲在沒發(fā)跡前,大概是識字不多,但被朱由校推到朝堂上后,簡單的一些奏疏,應(yīng)該是能看得懂的,只有那些理解復(fù)雜的,應(yīng)該會讓李永貞這些內(nèi)廷大才幫他理解。 原因也很簡單,明制,太監(jiān)要進司禮監(jiān),必進宮廷內(nèi)書房,也就是宮里專門安排人,教授太監(jiān)識字的地方,在內(nèi)書房畢業(yè),才能進司禮監(jiān)。 而九千歲能進內(nèi)書房學(xué)習(xí),就算是走關(guān)系后門畢的業(yè),但最起碼,被專門強化學(xué)習(xí)的九千歲,肯定能讀得懂一般的奏疏的,否則,真要讓文盲掌司禮監(jiān),大明恐怕早就亂套了。 明白這些,張璟也就明白為什么李進忠要帶李永貞了,很顯然,現(xiàn)在還沒從內(nèi)書房畢業(yè)的李進忠,識字肯定不多的,所以就算圣旨再簡單,他沒把握都不會自己去宣讀的,否則,讀錯的話,那臉不丟大了? 之后,張璟和其他認識的人一一告辭,這才帶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