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靈機一動
在本場比賽開始之前,孫炳華教練一度是非常的擔心,害怕安生承受不住壓力,導致他再次發(fā)揮失常,更擔心如果比賽再次失敗,會嚴重打擊到安生的自信心。 可現(xiàn)在,他總算是可以松一口氣了,因為安生已經贏得了這場比賽,而且贏得頗為輕松。 但事實上,這也就是安生能夠正常發(fā)揮了而已,真正讓人感到有些驚訝的,應該是他適應比賽的能力。 而很快,安生就迎來了他在資格賽中的第二個對手,一位來自于津衛(wèi)市隊的年輕小將,梁志毅。 其年齡,是剛剛滿18周歲,目前主要收獲的成績,主要是來自于itf青少年賽事,以及國內舉辦的一些青少年運動會,但在職業(yè)賽事上,他與安生一樣,是還沒有任何斬獲。 可也千萬不要因為對手年輕,就對他有所輕視。 實際上,近些年來,隨著網球項目在華國的大力發(fā)展,已經是涌現(xiàn)出了不少有實力的年輕選手,且他們的身體條件、成長環(huán)境、訓練的先進性,以及參賽的條件,都是要比以前好太多了。 甚至于,有不少人,都是從小就到國外進行訓練與學習。 所以說,他們的職業(yè)性,比起老一輩的選手,是更為明顯。 換個說法,他們這些年輕的選手,來打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前途,而沒有更多的其他因素。 那既然是為了自己,他們怎么可能不拼命? 而在當天下午兩點,兩位小將的比賽,是正式開始。 沒有疑問的是,在收獲了昨天那場比賽的勝利之后,安生已經是有了一定的信心,比賽狀態(tài)也是越來越好了。 且他也延續(xù)了昨天的戰(zhàn)術安排,在一上來,就先發(fā)奪人,打得十分積極。 反到是這位梁志毅選手,他大概是受到了比賽經驗不足的影響,進入比賽狀態(tài)是有些緩慢。 這就讓安生抓住了機會,在一開始就完成了一局破發(fā)。 這樣一來,無疑是給了安生一記強心劑,讓他打得更為興奮。 可隨著比賽的進行,梁志毅也逐漸的進入了比賽狀態(tài),而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實力,可并不比安生差,除了正手之外,在其他方面,絲毫是不弱于下風。 關鍵的是,他的求勝信念是非常強烈,打法也極為頑強,不到最后一刻,絕對不會放棄。 這是給安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致使他出現(xiàn)了一些失誤,也讓比賽變得愈發(fā)的艱難起來。 也幸好他是在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就率先完成了破發(fā),并且是將這一點的優(yōu)勢,保持到了最后,從而獲得了第一盤比賽的勝利。 而當比賽來到了第二盤,局勢就變得對安生有所不利,他感覺自己的進攻,是越來越不順暢,想要得分,是變得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安生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加強他的進攻強度,提高其進攻質量,從而對對方形成壓制。 他是這樣想的,也這樣做的,可結果么,卻并不如意。 在他加強攻勢之后,的確是增加了梁志毅的防守難度,并且也因此是得到了一些制勝分。 可相應的,他的失誤,也是不斷增加。 而在保持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就有些臉色難看的發(fā)現(xiàn),他的失誤,是要比他的制勝分更多。 這也就證明了,繼續(xù)加強進攻,并不是他解決問題的辦法。 由此,安生是再次改變了他的策略,既然加強進攻不行,那么,不如就減緩一些攻勢,以提高其擊球成功率。 畢竟,到目前來看,梁志毅都還沒有展現(xiàn)出他的進攻能力,或許,他的進攻能力本來就不強。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安生自然就不需要那么著急,可以通過穩(wěn)定的多拍,慢慢的尋找更合適、成功率更高的進攻機會,之后再行發(fā)動攻勢。 可事實很快就證明,他的改變是錯誤的,因為梁志毅根本就不是沒有進攻能力,他不僅有,而且實力不弱,更是已經憋了好長一口氣。 于是乎,在安生剛剛放緩了比賽節(jié)奏之后,梁志毅便猶如山洪一般,爆發(fā)出了他積郁已久的那口惡氣,反過來,對安生展開了猛烈的攻勢。 一時間,安生反到是被梁志毅給壓制住了,這也破壞了他的戰(zhàn)術。 更關鍵的是,安生想要扳回局面,卻已經不是那么容易了,畢竟,在這場比賽中,他可沒能掌控住局勢,想要再次做出調整,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而當安生慢慢調整回他的戰(zhàn)術時,第二盤的比賽,已經到了末尾,且他是在比分上,處于落后。 由此,也沒有出現(xiàn)奇跡,安生是輸?shù)袅说诙P比賽,使得雙方的比分是來到了1比1,又從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且在這個時候,在氣勢上,恐怕梁志毅還要占據(jù)一些上風,如果在第三盤比賽當中,安生還是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話,那他大概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好在,安生現(xiàn)在還比較冷靜,頭腦也很清晰,因此,他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是比較明確的。 其關鍵就在于,他是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度”。 比賽進行到現(xiàn)在,安生可以明顯感覺到,在實力上,他還是略占優(yōu)勢的,而他之所以沒能拿下第二盤,反而是陷入了困境,問題就出在他的戰(zhàn)術執(zhí)行上。 他是沒能很好的找到“進攻”與“失誤”之間的平衡點,或是過于強調進攻,從而造成太多失誤,又或者是太過講究穩(wěn)妥,導致其進攻性不足,反受對方壓制。 也很明顯的是,其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安生對這項新戰(zhàn)術的執(zhí)行經驗還不足夠,而這一點,卻不是他在短時間內,能夠彌補回來的。 可他就要因此而放棄比賽了嗎?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且他靈機一動,是想到了一個或許會有用的辦法。 簡而言之,他就是想用“反手切削球”,來作為其戰(zhàn)術強度的調節(jié)器,如果進攻強度太猛,那就多加一拍反手切削,如果強度不夠,那就減少反手切削的使用。 不得不說,這很粗糙,但在目前情況下,卻是他能夠找到的,比較好的一個辦法了。 而結果么,很是讓他驚喜,因為這的確有用,尤其是在梁志毅已經發(fā)現(xiàn)了其正反手的差別,連續(xù)針對其反手的情況下,他的這個辦法,是很有效果。 因此,安生是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的“度”,使得他在進攻與失誤當中,是能夠保持住對他有利的平衡。 也就是靠著他的這一手變化,安生是成功的戰(zhàn)勝了對手,第一次闖入了itf希望賽的正賽。 但這距離他的目標,卻還有非常關鍵的一步,他是必須要戰(zhàn)勝正賽第一輪的對手,才能拿到第一個atp積分。 對此,安生卻是非常的有信心,因為,他現(xiàn)在可還留著一個殺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