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唐門刺客[全息]、重生現(xiàn)代馭獸錄、金主他八成有病、重生之紈绔嬌妻拽翻天、忠犬調(diào)教手冊(NPH)、公子多情(np 高H)、小狼狗今天也想撲倒漂亮jiejie、明盞(1V1)、帝國女將軍、眼里月色(1v1 H)
于康狐疑道:“那張大夫被要挾作為信使及中間人,按約定,他明日才來蒯府取圖紙,歹人提前釋放他妻兒,再無制衡他的籌碼。目的尚未達到,便預先釋放人質(zhì),卻是為什么?” 楊塤道:“我本來也想不明白這一點,但適才袁彬的激憤之語倒是提醒了我。先不談日本人橫插進來毒害朱驥這件事,會不會玉珠這件事,一開始就是個圈套?” 張大夫妻兒既被釋放,就表明歹人并不指望他來蒯府取圖。目下蒯府仍在錦衣衛(wèi)監(jiān)視中,歹人又被發(fā)現(xiàn)藏身在北城,再找到合適人選進入蒯府,怕是難上加難。也許根本沒有什么人意圖營救南內(nèi)太上皇,這起案子從一開始便只是個圈套。 于康失聲道:“楊匠官是說,這是有人設(shè)下圈套,刻意陷害我義父?” 楊塤道:“不,不是。如果歹人綁架玉珠為取得南內(nèi)圖紙這件事泄露出去,無論于少保什么態(tài)度,兒媳牽涉宮廷政變,均會引起皇帝猜疑。但關(guān)鍵是,當今皇帝早已經(jīng)不再像登基時那般信任于少保,不然于少保早就以兵部尚書之職入內(nèi)閣為大學士了。我說的圈套,指的是針對南內(nèi)太上皇?!?/br> 于康仍是不解,道:“太上皇被囚禁在南內(nèi),完全失去了行動自由,還需要什么圈套?” 楊塤道:“太上皇只是被囚禁在南內(nèi),人并沒有死。尤其太上皇有好幾個兒子,其中一個還是前太子,這對沒有子嗣的當今皇帝而言,算是重大威脅。但當今皇帝囚兄廢侄,已極不得人心,惹人非議,他不是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也不敢貿(mào)然加害兄長。但如果有人意圖擁護太上皇復位,這便是謀逆大案。當今皇帝便能以此罪名誅殺太上皇?!?/br> 于康駭然張大了嘴,一時說不出話來。 楊塤道:“可能我是有點異想天開,但只有作此假設(shè),才能解釋內(nèi)宮太監(jiān)在暗中監(jiān)視孫國丈一事。” 于康愈發(fā)吃驚,道:“當今皇帝派了人監(jiān)視孫國丈?” 楊塤點了點頭,道:“不但住在對面衍圣公府的源西河留意到了,我昨晚還當場撞見過?!?/br> 于康道:“那玉珠……” 楊塤道:“如果我的推測沒錯,玉珠應該不會有生命危險。我猜這件事應該策劃了許久,只是不巧趕上了監(jiān)察御史鐘同上書復立太上皇之子為太子,局勢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現(xiàn)在也不是鏟除太上皇的好時機?!?/br> 于康卻仍然難以置信,道:“就算皇帝不顧人倫,想害太上皇,但這圈子未免繞得太大了吧?” 楊塤道:“那么于兄怎么解釋張大夫妻兒被釋一事?” 于康道:“也許歹人已經(jīng)從某種渠道,打聽到玉珠祖父受到刺激,失去了記憶,張大夫就算來了,也取不到圖紙,所以干脆將人放了,免得節(jié)外生枝。”頓了頓,又道:“楊匠官讓玉珠祖父裝糊涂裝失憶,我是極佩服這個點子的,真的沒有比這更好的應對方法了。” 楊塤道:“呀,還真是有這個可能?!碧_便往外走去。 于康問道:“楊匠官去哪里?” 楊塤道:“去找個聰明人聊聊?!?/br> 楊塤徑直來到東城武清侯石亨府邸,請門仆找仝寅出來。 門仆道:“仝先生剛剛應朋友之約出去吃午飯了。” 楊塤道:“那他去了哪里吃飯?”門仆道:“說是要去東四,具體哪家酒樓不曉得?!睏顗_笑道:“我曉得?!?/br> 趕來金桂樓,果見仝寅坐在角落一桌。同桌的朋友,卻是教坊司名妓李惜兒。 楊塤徑直走過去,不客氣地坐下來,笑道:“惜兒,幾年不見,你人可是大大變樣了。布衣素裙,已是如此明艷動人,真不敢想象你一旦打扮起來,是何等傾倒眾生的景象。” 李惜兒道:“楊匠官,幾年不見,你還是老樣子,油嘴滑舌,整日無所事事,游來蕩去?!?/br> 楊塤道:“哎,你救過我的命,我可是一直心存感激。蘇臺還特意為你做了一柄骨扇,等我行囊收拾好,再拿去送給你。” 李惜兒這才顏色稍緩,問道:“蘇臺姊姊可還好?” 楊塤笑道:“做了我楊家少奶奶,有什么不好?” 李惜兒很是不屑,道:“少來貧嘴。蘇臺姊姊嫁給你,可真是……” 楊塤笑道:“可別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啊,蘇臺都為我生下一兒一女了。” 李惜兒“呀”了一聲,道:“恭喜……” 忽有人直奔到一旁,氣喘吁吁地道:“惜兒娘子,我正到處找你呢。”卻是當今權(quán)勢最大的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興安。 楊塤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李惜兒卻甚是冷漠,似不將興安放在眼中,自顧自地端起茶盅,飲了一杯,這才慢吞吞地問道:“興司禮不忙國家大事,來找我這個小女子做什么?” 興安道:“皇上……”忽覺得當眾提及不妥,便道:“惜兒姑奶奶,這就請上轎吧,有話路上再說?!?/br> 李惜兒冷笑道:“沒聽說……”忽聽到仝寅咳嗽一聲,便改口道:“那好吧,今日可是看興司禮的面子。” 興安滿面笑容,道:“是,是?!弊o著李惜兒去了,竟對眼前的楊塤熟視無睹,連招呼都未打一聲。 楊塤納罕異常,問道:“這是怎么回事?只聽說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位比宰相,何時對教坊司舞姬如此恭敬了?” 仝寅微笑道:“這兩個問題,我都回答不了。楊匠官急著找我,可是又來算卦?” 楊塤道:“之前仝先生說我諸事不順,還說我要遭一大厄,敢問先生可有化解之法?” 仝寅搖頭道:“這是命中注定,無可化解?!?/br> 楊塤道:“仝先生既能未卜先知,也該負責指點迷津。” 仝寅道:“我失去了一雙眼睛,才能洞悉天機。若是楊匠官易身而處,可愿意用眼睛來交換占卜的本領(lǐng)?” 楊塤道:“當然不愿意?!?/br> 仝寅道:“那就是了。楊匠官要解自己的厄運,需要付出一位朋友的性命,你是否愿意交換?” 楊塤干脆地道:“不愿意。我寧可自己死,也不要朋友替我死。況且我連厄運是什么都不知道,也許不是什么生死攸關(guān)的事,我自己能應付化解。” 仝寅笑道:“楊匠官回答得如此爽快堅定,看來心中早有主意,還來找我做什么?” 楊塤道:“嗯,這個……是這樣,如果有壞人做了壞事,官府卻抓不到他們,我很想找到這些壞人,請問仝先生有沒有辦法?” 仝寅笑道:“這我可沒有辦法,我只是個算命的。而且得本人在我面前,我才能占卜?!?/br> 楊塤道:“那如果壞人出現(xiàn)在這里,仝先生有沒有辦法算到他藏身在哪里?” 仝寅道:“這個……應該算不到?!?/br> 楊塤狐疑道:“什么叫應該算不到?” 仝寅笑道:“楊匠官問的這些,已完全超出了占卜的范圍,就卜卦能力而言,我是算不到的。但我是個瞎子,聽覺、嗅覺比常人敏銳許多,如果壞人出現(xiàn)在我面前,也許我能察覺到一些旁人注意不到的線索?!?/br> 楊塤哈哈笑道:“我就知道仝先生是個聰明人,這話上道。不,不僅上道,簡直太合我心意了。” 仝寅道:“楊匠官有話不妨直說?!睏顗_道:“仝先生可還記得大前日金桂樓這里出了事?” 仝寅點了點頭,道:“當日我也在這里喝茶?!?/br> 楊塤道:“不錯,就是仝先生在這里遇到錦衣衛(wèi)朱驥的那一天,有兩名強盜試圖綁架皇宮老太監(jiān)阮浪。事情雖然發(fā)生在樓上,但那兩名強盜一定是從大門進來,也算是從仝先生眼前經(jīng)過,先生可有法子找到他們?” 仝寅笑道:“我又不是神仙,任誰從我面前經(jīng)過,我便能一口猜出對方來歷嗎?不過那兩人應該不是真的強盜,他們在樓梯口跟阮浪說了一些話,我雖聽不清言語內(nèi)容,但他們的語氣并不兇惡。” 楊塤霍然起身,道:“是了是了,線索就在我眼前,我竟然看不見?!睂谝钌钜灰荆骸百谙壬@次我若能成功救回朋友,一定好好感謝你?!?/br> 仝寅笑道:“那好,我靜候楊匠官來找我飲酒?!?/br> 楊塤笑道:“這么說,我這次一定能成功了,由諸事不順變成了諸事順利?” 仝寅道:“一旦諸事順利,厄運便會隨之而至。不過楊匠官也不必過于憂慮,你為人戲謔風趣,處處吉星高照,總能逢兇化吉,這厄運也許不會危及你性命?!?/br> 楊塤大是好奇,道:“到底是什么厄運?民間有‘四喜四悲’的說法?!南病牵壕煤捣旮视?,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谋瘎t是幼喪父母,少無良師,中年喪偶,老喪獨子。難道我要喪偶?可我妻子人在江南……” 仝寅搖頭道:“楊匠官別妄自揣測了,天機不可泄露?!?/br> 楊塤哈哈笑道:“那好,我就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吧?!?/br> 楊塤其實并不如何相信占卜一說,但卻相信仝寅有敏銳的觀察力——這“觀察”不是用眼,而是用心、用聞、用聽——果然他也沒有失望。 離開金桂樓后,楊塤趕回孫府,取了自己出入皇宮的腰牌,到南內(nèi)來尋阮浪。 南內(nèi)守備靖遠伯王驥久仰楊塤大名,十分客氣,將他請入自己官署坐下,再派人去請阮浪。又告道:“今日上頭忽然來了一道命令,凡是會見南內(nèi)宮人,均得有本官在場。圣命難違,還望楊匠官體諒。” 楊塤本來有些懷疑綁架蒯玉珠是出于明景帝設(shè)計,但朱祁鈺既然突然下了這道命令,就表明他確實憂懼南內(nèi)與外界聯(lián)絡(luò)交往,也就不存在所謂圈套一說了。 等了好大一會兒,才有軍士帶阮浪進來。阮浪認出楊塤,很是意外,道:“實在想不到竟是楊倭漆找我?!?/br> 楊塤道:“阮公公,今日冒昧求見,也是情非得已。公公還記得大前日你在金桂樓遇盜一事嗎?” 阮浪一怔,隨即連連搖頭道:“那件事我早忘記了?!?/br> 一旁王驥好奇問道:“錦衣衛(wèi)朱指揮已經(jīng)為那件案子來過一趟南內(nèi),楊匠官怎么也會牽涉其中?” 楊塤道:“我其實是為蒯匠官的孫女蒯玉珠來的。” 大致說了蒯玉珠當街被綁的經(jīng)歷,又道:“有人見到綁架玉珠的絡(luò)腮胡子跟阮公公在金桂樓遇到的強盜走在一起,所以我懷疑這本是一伙人。但目下陷入了僵局,歹人既不露面,官府也無從追蹤。我們都十分擔心玉珠的安危,蒯匠官更因受到刺激而中風昏迷,而今連人都不認得了。我也是沒有辦法,才趕來求見阮公公。不知您老人家是否還能提供一些線索?”一邊說著,一邊上前握住阮浪的手,用力捏了兩下。 阮浪愣了一愣,道:“我只跟那兩名強盜簡單打過照面,如何還有別的線索?”無論楊塤如何暗示,始終只是搖頭。 楊塤不免很是失望,可又不甘心就此空手而回,不愿立即辭去。 阮浪卻生怕沾染上是非,站起身來道:“我該回去南內(nèi)了?!庇謫柕溃骸熬高h伯上次送我的跌打酒可還有剩的?我老了,身子骨不中用,每晚全身酸疼,抹點藥酒就好多了。” 王驥連聲笑道:“還有,還有。我也每晚都用?!鞭D(zhuǎn)身便往內(nèi)室去取藥酒。 等到王驥進去里屋,阮浪忽低聲道:“對方提到了瓦剌可汗,他們應該是也先派來的。” 楊塤先是一怔,隨即明白過來——瓦剌也先雖然稱汗,處境卻并不好,他需要一個強大的外援,以實際行動來支持他壓服蒙古諸部,大明顯然是上上之選。然自土木堡之變后,也先便是大明頭號勁敵,當今明景帝朱祁鈺更是在抗擊瓦剌入侵的大前提下登位,同意與瓦剌講和已是讓步,又怎會公然支持也先鞏固汗位?如此豈不是貽笑天下,與通敵叛國有什么區(qū)別! 但蒙古局勢已是一觸即發(fā),刻不容緩,也先不得不謀求其他出路。既然明景帝朱祁鈺這條路決計走不通,也先便想起太上皇朱祁鎮(zhèn)來。雖然朱祁鎮(zhèn)當過他的俘虜,心中嫌隙怨恨難以輕易消除,但目下朱祁鎮(zhèn)的處境并不比在瓦剌時強,亦時時有被親弟弟朱祁鈺謀害的危險。如果派人設(shè)法救出朱祁鎮(zhèn),并助他復位登基,那么朱祁鎮(zhèn)感激之下,必然轉(zhuǎn)而支持也先,由此結(jié)成穩(wěn)固可靠的聯(lián)盟。 事實上,縱觀天下,瓦剌也先是最有動機營救太上皇朱祁鎮(zhèn)的人,且會出盡全力。只不過其人遠在天邊,大明又先后發(fā)生明景帝廢除朱見深太子位、改立己子朱見濟為太子、朱見濟夭折于襁褓、朝野輿論要求明景帝復朱見深太子位等重大事件,局勢動蕩不穩(wěn),竟無人想到意圖營救太上皇的竟是蒙古人。 之前楊塤還一度懷疑是明景帝朱祁鈺設(shè)下圈套,好找借口鏟除太上皇,顯然是無稽之談了。至于歹人提前釋放了張大夫妻兒,應該是如于康所言,大概歹人已從某種渠道得知蒯祥失憶并信以為真,知道無法再從其手中得到南內(nèi)圖紙,遂不得不放棄了原先的計劃。 至于蒯玉珠,蒙古人的主要目的是扶持太上皇朱祁鎮(zhèn)復位,再與大明結(jié)盟。她是大明象征紫禁城的設(shè)計者之孫女,蒙古人既是心懷誠意而來,應該也不會動她。只是她被扣幾日,多少聽聞知悉歹人圖謀,歹人在未達目的之前,為防泄密,決不會釋放她。 楊塤瞬間即想明白了內(nèi)中緣由,但表面卻作出悶悶不樂的樣子,大聲道:“既然阮公公也沒什么線索,我走了。” 離開南內(nèi),楊塤正欲趕去京營尋找恭順侯吳瑾,孫府仆人忽趕過來叫道:“孫國丈不行了,他老人家指名要見楊匠官。” 楊塤奇道:“你怎么知道我在這里?”仆人道:“有人見到楊匠官入宮,小的便一直等在這里??欤熳?,遲了就見不到了?!?/br> 楊塤見仆人焦慮萬狀,料想孫忠病情緊急,忙隨仆人朝孫府趕來。 孫忠四子孫繼宗、孫紹宗、孫顯宗、孫續(xù)宗均已聞訊趕到,各帶子孫,圍守在床榻前。源西河也在這里,正是他最先發(fā)現(xiàn)孫忠倒地。 楊塤擠到床邊,叫道:“孫老,我來了!” 孫忠一直提著一口氣,見到楊塤,忽倒吸了一口氣,抬手指著他,口中“嚯嚯”有聲,欲說什么,卻始終未能說出來,隨即頭一歪,手無力地垂落了。 孫繼宗忙叫道:“董大夫!董大夫!” 董大夫即是太醫(yī)院太醫(yī)董宿,聞聲上前,搭了一下孫忠脈搏,搖頭道:“孫國丈去了?!?/br> 孫忠雖獨居一宅,與子孫并不親昵。但多虧他與彭城伯夫人交好,才能令女兒孫莼被選入宮,由此帶給孫家滿門富貴,是以孫家上下均感激他。聽到御醫(yī)宣布孫忠過世,房中登時哭聲一片。 孫忠幼子孫續(xù)宗脾氣最暴,搶到楊塤面前,不客氣地質(zhì)問道:“楊匠官,你住在國丈府中,家父他老人家死前只要見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對不起家父的事?” 楊塤滿面愕然,未及開言,一旁源西河忙道:“完全不關(guān)楊匠官的事,是我最先發(fā)現(xiàn)孫國丈倒地的。” 原來今日午飯后,孫忠小憩了半個多時辰,醒來精神很好,說要再去御河邊散步,且不要仆人婢女跟著。下人知道他脾性,只好隨他。但孫忠剛出大門,驟然頓住,搖晃了兩下身子,便倒了下去。當時源西河正好出府,遠遠見到,忙高聲叫喊。仆人聽到呼救聲,出來扶起孫忠時,他人已經(jīng)暈了過去。 源西河趕過來,幫著仆人將孫忠抬進府。不久,太醫(yī)董宿到來,用了針灸,孫忠總算醒來,但卻不理會聞訊趕來的諸子,只要見楊塤一人。 孫續(xù)宗也知道事情多半與楊塤無關(guān),不過是傷痛父親過世,又有些惱怒父親素喜獨居,將兒孫都趕出去自立門戶,卻將楊塤這樣一個外人留居在府中,又恨太上皇失勢,一旦孫太后過世,孫氏滿門富貴榮華便會如東流水,多方惱恨失意之下,竟將楊塤當作了出氣筒,當眾發(fā)作。不過源西河是衍圣公弟子,身份尊貴,他既出面圓轉(zhuǎn),孫續(xù)宗便不再糾纏楊塤,哼了一聲,退了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