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jié)
且說鎮(zhèn)國公府的那幾架牛車,等程喻、程瑾哥倆走了后,就一直晃悠悠地跟在驢車后面。 褚直說不查了,魯老夫人當(dāng)著程家哥倆的面沒說什么,心里覺得還是要查一查,否則傳出去鎮(zhèn)國公府就太不知禮數(shù)了。 這會兒前頭車夫來報那驢車上的人上了安定侯府的犢車,魯老夫人就納悶了。程瑾說的沒錯,奴才可沒膽子私用主子的犢車。 褚直心思都在別處,他要盤算的人多。就算上輩子他有看走眼的地方,但大部分卻都沒錯,凡是接近他的,十個里面有九個都不懷好意。一個救了他的丫鬟,還說不準有沒有貓膩,既然她不求報那就不用報了,正好。因此見祖母有想派人去問話的意思,忙道:“祖母且慢,那恩人想必有所顧忌才不便現(xiàn)身,貿(mào)然上前怕是會驚擾恩人,畢竟是個姑娘家?!?/br> 褚直最后一句話咬的很重,魯老夫人不由笑道:“我真是個老糊涂,竟忘了這個了?!?/br> 她聽見外面喧嘩聲,知道是進了城,吩咐道:“一直從錢胡大街走,跟著前面那架犢車,看他們到南大街拐不拐彎?!?/br> 要是去安定侯府,到了南大街就得拐彎。 褚直知道祖母不會派人去問了,但還是想知道對方是不是安定侯府的人,也就隨她去了。 犢車行了一會兒,前面忽然有人喊停。 一個年輕男人隔著車窗道:“老夫人,請您別再跟了,您的好意方才那位姑娘已經(jīng)心領(lǐng)了?!?/br> 魯老夫人吃驚,叫丫鬟撐起前面的車簾,只瞧見一個穿藍綢的寬背影追著安定侯府的犢車去了。 被對方發(fā)現(xiàn)了,對方完全明白自己的心思,魯老夫人不好再追,只好笑了笑吩咐回鎮(zhèn)國公府。 顧如虎得二娘授意傳了話,就追上犢車,過了南大街拐了彎不見那犢車在后面,沖meimei打了個眼風(fēng),示意辦妥了。 顧二娘心安,雖是初來乍到,卻并不難想象京中各種復(fù)雜關(guān)系,萬一救的是安定侯府的敵人就徒惹麻煩了。 犢車又行了半個時辰,忽見街北蹲著兩個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幾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有西邊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上書“安定侯府”四個大字。 顧山道:“這就到了,父親雖然威嚴,不愛說話,卻極為寬厚;那位也是個慈祥之人。” 許氏緊張的手有些發(fā)抖,二娘聽見外面來人了,準備下去,被她娘抓了回來。 “回來,先別下去,我問你,我們來侯府是干什么的?”許氏問二娘。 顧二娘眨了眨眼:“不是爺爺要接我們來享福嗎?” 頭上立即挨了一下子,長這么大,許氏幾乎沒對她動過手,今個兒先擰了耳朵又挨了一下。 “不是……”許氏脫口而出,感覺自己說的不妥當(dāng),立即道:“我們來一是孝敬你祖父,二是要給你找一門好親事。你給我聽好了。一會兒你好好跟著我跟你祖父祖母磕頭,不許大聲說話,不許到處亂跑……” 其實許氏也想不出來有什么不許二娘做的。二娘吧,其實很乖很好,但總會發(fā)生點事兒,比如前頭路上的那種事。要是在這兒來一回,二娘肯定又嫁不出去了。許氏被嚇怕了。 想不出來不想了,許氏拉上兩個兒子:“如虎,如豹,你們都看著點兒二娘。她這次嫁不出去,就只能配給張大戶了?!?/br> 顧二娘:…… 顧山語重心長:“聽你娘的。” 顧如虎投給顧二娘一個同情的眼神。 外頭林忠都在跟人說話了,顧山率先下車,如虎抱著如豹跟上。許氏又回過身來,伸手將二娘衣裳上的褶子理平,一切整妥拍了拍二娘的手:“孩子,聽娘的。” 顧二娘最后一個下車。 前頭一大群婆子早圍住了許氏,許氏正回頭看過來,二娘忙小步上前跟緊她娘。 一家人下了犢車,換了小轎。林忠一同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 林忠就送到這兒,另換一精明婆子指揮著丫鬟上來打起轎簾,扶許氏和二娘下轎,帶著顧山一家人入內(nèi)。 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dāng)中是穿堂。處處雕梁畫棟、瓊花異草,許氏、二娘、如豹雖有心里準備,但也覺有如夢中游園,眼珠子轉(zhuǎn)不動。旁邊婆子見他們母子看的迷醉,笑意盎然,特意放慢了腳步讓他們看個清楚。 與此同時,一個丫鬟匆匆跑進一處富麗堂皇的上房,進門后對著正坐在上首的老夫人先彎腰行了個大禮,然后說了幾句,便見那滿頭珠翠、富態(tài)和藹的老夫人勃然色變,把擱在手邊的宣窯瓷杯扔在地上砸的粉碎。 旁邊坐著的一個身穿青織金通袖袍兒的婦人忙站起來沖那丫鬟擺手,待那丫鬟出去了道:“說好了到這邊兒,怎么父親又要去福禧堂?”說著眼往外瞟,“母親莫要氣了,大嫂怕是還不知道,一會兒就過來了?!?/br> 那老夫人強撐著坐在椅子上喘氣,從牙縫里擠出:“這老東西,作踐了我一輩子,到這把歲數(shù)還弄出個猢猻。這是怕我害了他的祖宗,人也不往我面前兒領(lǐng)了!” 第11章 暗流〔改錯字) 旁邊立著的丫鬟婆子大氣也不敢出一聲。那婦人只得勸道:“姑母,父親不是派人來請您了嗎?先過去看看再說。您才是‘一品夫人’,這進了府里的人都得認您。再說,父親不是答應(yīng)了嗎?” 小兒媳婦只有在情急之時才會喚她“姑母”,這提醒了正在怒火中的老夫人。顧世飛個老東西的確是隱諱地答應(yīng)了:把這一脈遷進來后換顧長洲襲爵。 這老夫人正是顧世飛后娶的姜氏,而旁邊的年輕婦人是姜氏第二子顧長洲的妻子小姜氏,也是姜氏的娘家侄女。 姜氏有兩位嫡子,顧長遠和顧長洲。顧長遠居長,安定侯這個爵位本該傳給顧長遠,可姜氏素來不喜長子,一心想讓顧長洲襲爵。 小姜氏非常理解婆/姑母的心情。想她都是姜氏的親侄女,也不能阻攔丈夫納妾。更別說她那個公公早年花名在外,弄出個庶長子也就罷了,老了老了,又弄出個原配。也不想想他是靠什么起家的?如果那青牛村的賤婦是原配,姜氏是什么?! 外頭傳來婆子的問候聲,姜氏聽出來是大媳婦張氏來了,面色漸緩。旁邊丫鬟立即利手利腳地將地上的碎瓷片收了。等張氏進來時,除了一點水漬,一切又跟以前一模一樣了。 “咦,不是說已經(jīng)到了嗎?怎么沒見人?”張氏奇道,她因四娘顧詩蕓高熱不退,又喚大夫來看,不得已晚來。因知姜氏素不待見自己,生怕姜氏怪罪。哪知來了不見一個人影兒,連聲也沒有,倒是暗中松了口氣。 “大嫂要是再晚來一會兒,就連我們也見不到了?!毙〗峡唇夏樕椭涝撜f什么話。 張氏見姜氏臉陰著,不免后心出汗。 姜氏瞧她外面穿著暗色衣裳,腰上卻系著一塊稀罕漢玉,心里發(fā)煩,起身道:“都跟我一塊過去罷?!?/br> 張氏辯解的話卡在喉嚨里,最終咽了下去。 這邊顧二娘一家由婆子引著,本來是向北走的,忽然轉(zhuǎn)了個方向朝西行去。 顧二娘暗中觀察那帶路婆子臉上也有詫異,卻不好開口詢問。 行不多久,進了一個草木繁盛、花團錦簇的園子,越往里走,地方卻愈加寬敞,中間一塊地方空蕩蕩的,連草也長的稀稀拉拉的,旁邊立著一個兵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