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 第145節(jié)
因為是行業(yè)的知名人士,所以李教授的聲望很高,在剛剛萌芽的夏國半導體行業(yè)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行業(yè)內的人士還把李敬之當做是行業(yè)的先驅,將其話奉為圭臬。 在《碳晶存儲是否能給夏國半導體行業(yè)帶來未來?》這篇文章之中,李敬之對朗科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文章說朗科的閃存專利技術是夏國第一次在半導體領域擁有的全球性專利技術,得到了全球半導體行業(yè)和相關公司的認可,對夏國的科技企業(yè)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 文章還說道,夏國在電子信息領域落后西方二三十年,需要的是虛心的向西方學習,而不是驕傲自滿的拿出一項不成熟,沒有到行業(yè)認可甚至嫌疑抄襲的技術就向西方科技公司宣戰(zhàn)。 文章說道:目前聯翔等國內的高新科技產業(yè),和西方的半導體公司有著廣泛的合作。夏國有許多國內研究所以及工業(yè)科技和軍事部門,對西方的半導體都有著很深的依賴。 夏國某科技公司抄襲西方的科技,會加深西方對夏國改革開放的誤解,不利于西方的高科技行業(yè)將相應的技術出售或者是轉讓給夏國公司,從而不利于夏國公司的長足發(fā)展。 文章呼吁夏國的監(jiān)管部門,要保護守規(guī)矩促發(fā)展的優(yōu)秀科技公司,要嚴厲打擊那一些以科技作為噱頭,騙取國家補助和社會關注的偽科技公司,嚴審產品上市流程云云。 文章中沒有一處點名再說長天科技,但是幾乎每一個詞都指向了長天科技。 而文章之中引用的一些科技論據和結論是來自于西方的媒體。 在這個年代,bb以及《紐約時報》并不是假新聞的代名詞,反而預示著權威的報道,其數據時常會被夏國的媒體引用。 這篇文章被《南方周刊》所報道影響就非同凡響了。 因為長天科技正在和國外的半導體廠商拼刺刀,國內的個別學者非但不幫忙,反而還下套子。 這種行為的確相當可惡。 王翔為什么會生氣? 長天科技生產碳晶存儲的設備雖然是自己生產和安裝的,但是有很多零部件是要采購于沿海的工廠。 這些工廠或多或少可能都有海外的業(yè)務。 《南方周刊》這篇文章發(fā)表以后,會讓這一些企業(yè)甚至整個行業(yè)怎么看到長天科技? 長天科技和這些企業(yè)之間的合作是否受阻? 此外,這一篇報道是否會形成連鎖效應? 讓更多所謂的專家和教授對其進行批判? 陳瀟看著報道,感覺文風很是熟悉。 有點后世的公、知大v撰寫文章的味道。 套路很明顯:“你如果失敗了,那么你應該虛心向西方學習,效仿西方才是科技的明燈。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就是抄襲西方的技術?!?/br> 不過能夠將文章撰寫到《南方周刊》上,李敬之的段位明顯要高得多。 而且最麻煩的是,李敬之在文章中也表示了,晶體電子存儲技術是斯坦福大學最先提出的,某公司涉及抄襲。 看來,有些人無法否定碳晶存儲產品的成功,又換一個借口了。 把抄襲的屎盆子扣在長天科技頭上,這就有點麻煩了。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陳瀟無法確定李敬之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 如果是因為自己知識的局限性,沒有識別西方科技和輿論界封殺碳晶存儲的目的那就算了。 如果是知曉西方科技界的目的,但是依舊配合他們的行為…… 陳瀟面色嚴峻。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還被譽為行業(yè)內的專業(yè)學者和人才,他的話能夠影響行業(yè)的發(fā)展。 陳瀟無法確定李敬之的目的,也只是猜測而已。 陳瀟合上了《南方周刊》,對王翔說道:“這一下就是惡狼追著我們跑了,抓緊時間讓第一批512mb的靈悅mp3上市。” “我這個人最不相信的就是專家,如果斯坦福大學真的有晶體存儲技術,我歡迎西方的產品上市和我們競爭?!?/br> 扔下這句話,陳瀟轉身就去了實驗室,碳晶存儲不過剛剛開始而已。 第二百零三章 512兆的mp3難道不香嗎? 《南方周刊》的新聞報道之后,不少媒體希望長天科技能夠回復相關的報道。 《南方晚報》甚至派出的記者來到江州,希望能夠采訪到長天科技的相關人員,詳細詢問碳晶存儲是否涉及抄襲,以及其技術是否真實的具體信息。 電話也打到了王翔這里來。 “王總你好,我是《南方晚報》的新聞記者岳高,我是否能夠就碳晶存儲的相關信息采訪一下你?!?/br> 這是王翔的私人手機,他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的私人手機號碼也泄露出去了。 但是王翔在陳瀟的授意之下,對于前任的記者其問題一概不回復。 “不好意思,我們不對新聞評論進行回復?!?/br> 岳高:“這是否意味著誠信科技不否認我們報到的消息?貴公司的碳晶存儲技術的確是來自于斯坦福大學物理實驗室嗎?” 針對記者這一種sao擾式的采訪,王翔根本就不想回答。 他直接掛他的電話。 《南方晚報》和《南方周刊》是一家媒體機構。 一個報道,一個跟蹤采訪。 這一家在夏國非常有影響力的媒體,的確玩的非常溜。 針對這些弱智問題,王翔的確不想回答。 斯坦福大學物理實驗室要是真的研發(fā)出了碳晶存儲,那么東西呢? 10多年了,總共應該有一個樣品吧? 這么簡單的問題,其實記者只要動腦子想一想都應該知道答案。 但是很明顯,不知道是因為受到資本的影響,還是新聞輿論的需要。這些記者都不帶腦子。 果然在王翔拒絕回答的第2天,南方晚報就刊登了關于長天科技碳晶存儲的相關消息。 報紙報道說長天科技默認了碳晶存儲的相關技術是來自于斯坦福大學物理實驗室。 看到這樣的報道,王翔也是無語。 感覺自己被記者下了套,沉默居然被認為是默認。 王翔立刻召開全體職工大會,要求在這個關鍵時刻,長天科技的所有職工必須拒絕記者的采訪,更不能夠任意表態(tài)。 長天科技的這一種拒絕回答的態(tài)度,讓媒體記者更是紛紛猜測。 關于碳晶存儲的來歷和首要發(fā)明人更是眾說紛紜。 …… 深市,和朗科之間的官司已經打完了,長天科技敗訴,除此以外,長天科技還需要賠償朗科相應的專利使用費。 這筆費用不算很多,算是增加了靈悅mp3的成本。 但是春節(jié)之后,長天科技的確沒有辦法從東芝那邊采購閃存芯片了。 整個行業(yè)都在等待著長天科技的動向,最著急的當然是朗科。 鄧云看著桌面上擺放著的三本雜志和報紙,按理說無論是國內外的輿論環(huán)境都對靈悅不利,但是鄧云心中還是有一些焦慮。 無論是《紐約時報》還是《南方周刊》其中都提到了,長天科技的碳晶存儲涉嫌盜用斯坦福大學十年前的學術成果。 但是斯坦福大學十年前關于晶體色心的學術成果最終是否應用了,應用的結果是怎樣,卻字只不提。 現在最嚴峻的事情是,長天科技的的確確研發(fā)出了速度奇快、存儲空間大的碳晶存儲,但是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成果都十年了,產品呢? 鄧云不是傻子,《紐約時報》等媒體的文章可以欺騙西方讀者,但是無法欺騙夏國的消費者。 什么知識產權也罷,論文發(fā)表時間也罷,這些都不是夏國消費者所關心的,他們關心的是產品是否好用。 鄧云隱約有個預感,自己在國際上的合作商家對朗科是否存亡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長天科技不要觸碰他們的利益就好。 這些人甚至巴不得朗科死了,閃存專利直接被西方公司收購了事還不用給專利費。 春節(jié)前后的銷售數據擺在了鄧云面前,鄧云看著數據一陣凌亂。 鄧云原本預料,靈悅無法采購東芝的閃存,那么靈悅的銷售會遇阻,但是朗科mp3的銷量會有提高,但是實際在春節(jié)前后的這段時間,朗科mp3的銷量并沒有任何提高。 是因為春節(jié)前后大家的消費欲望有所降低? 并不是這樣,其他品牌mp3依舊是高歌猛進。 辦公室的門被敲響,助理走了進來,手里是關于長天科技的最新情報。 “正月十五,長天科技下屬靈悅公司會對外推出512m碳晶存儲版本的mp3,預計售價在899元左右,未銷售完的使用東芝閃存的mp3將會清倉降價銷售,售價會在399元左右。” 鄧云心里咯噔一下,輿論譴責歸輿論譴責,長天科技這個時候依舊銷售使用庫存芯片的靈悅mp3,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如果采用slc芯片的mp3售價降低到399元,那朗科是絕對沒有活路的。 鄧云癱坐在沙發(fā)上,他現在萌生的一個想法。 將公司的mp3業(yè)務給剝離出去,甚至放棄mp3業(yè)務。 投資了數千萬rmb,最后卻落得一地的雞毛,鄧云也是相當的無語。 留給鄧云的時間也不多了,6月份朗科會尋求第3輪融資,甚至會尋求在納斯達克上市。 要是出現了mp3這樣的負增長項目,公司的形象將會遭受到重大打擊,也會影響第3輪融資的結果。 鄧云問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拿到了朗科入局mp3之后公司的財務數據。 果然是一地雞毛。 嚴重虧損。 春節(jié)之后,鄧云第一次主導高層會議通過的第1個事項就是暫停對朗科mp3的投入。 及時止損也是企業(yè)家需要的智慧。 看著老板停止了朗科mp3項目,公司上下都長舒一口氣。 畢竟這個項目從誕生之初到現在一毛錢都沒有賺過,虧損額度達到數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