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jié)
因為他總有種感覺,這只是一個開始,蘇夏接下來很可能還會有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 怕她誤會,凌郁楓還是解釋了一番,蘇夏倒是沒有多想,她是想要給自己塑一個金身,可也要看清楚形勢,昭和帝疑心重到連永安侯府都不放過,她還真是不敢保證自己說出來得到的是獎賞而不是猜忌。 不過能在太子跟前掛個名其實也不錯,目前看來太子還是挺知人善任的。 于是笑著道:“公子放心,我明白?!?/br> 凌郁楓笑意加深,“那還要勞煩你把圖紙和方法整理出來一份,我謄抄過后交給太子?!?/br> 蘇夏點頭應(yīng)下便回去整理,只是在整理的時候想到了火炕,憑白的在房間里多出來一堵墻有些家里恐怕會不方便,那不如把火墻放倒做成炕? 想想覺得可行,只是盤炕所需要的土坯塊頭更大一些,就把火墻的土坯鏈接到一起固定住,做成同樣大小的土塊即可,這個就需要提前丈量好尺寸了,否則容易合不到一起。 所以她在寫完火墻的方法之后,發(fā)散了一下就把火炕的也給寫了出來,具體可行不可行還有待驗證,標(biāo)注清楚之后,剩下的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她寫好就交給了凌郁楓,他拿起來一看動作頓了一下,蘇夏眨眨眼,“怎么了?” 凌郁楓看著那紙上用炭條寫出來的字跡,看著倒也清秀,可是這缺胳膊少腿的,都是些什么字??? 不想傷害到她,便有些遲疑的問道:“你這是自己發(fā)明的字?” 蘇夏剛想說怎么可能的時候,一想,心下一個咯噔,表情有些囧,她忘記了,現(xiàn)在用的是繁體字,而她一時沒注意就寫了簡體字,可不就是缺胳膊少腿的。 為了掩飾自己的窘境,她笑著打哈哈,“我寫不好。”說著把紙拿過來,“要不,我來說,您記?!闭f著就殷勤的幫忙研墨。 凌郁楓看著她有些無奈,不過眼中卻帶上了幾分笑意,“下次跟著我一起練字,我教你。”用炭條寫字也太不講究了,看不出風(fēng)骨不說,竟還偷懶少寫幾筆。 蘇夏有些為難,“我不會……”她沒撒謊,確實不會寫毛筆字來著。 凌郁楓已經(jīng)鋪好了白紙用紙鎮(zhèn)壓著,挽起袖子開始準(zhǔn)備書寫,聞言頭也沒抬的道:“所以我教你?!?/br> 蘇夏一想也確實應(yīng)該練習(xí)一下,便點了頭,“那多謝公子,我一定努力學(xué)!” 凌郁楓見她態(tài)度端正,便滿意的點點頭,然后道:“好了,你說吧。” 兩人一人說一人記,很快便整理出來,凌郁楓發(fā)覺又多了一個火炕的時候頓時來了興趣,“不若叫他們在府中盤一個試試?” 蘇夏點頭,“好啊,那樣您休息的時候就不用擔(dān)心腿著涼了?!辈贿^,“我也不確定要怎么做,還是要讓他們試驗一下?!?/br> 凌郁楓笑著安撫,“無事,左右不耽擱什么,能夠成功不是更好?” 蘇夏一臉開心的點頭,巧笑顧盼,眉眼生動,凌郁楓忍不住心中一動,不過到底沒有唐突舉動,而是轉(zhuǎn)身吩咐一聲叫人把圖紙給太子送去。 第78章 第七八章 太子收到圖紙之后立刻吩咐叫人在西平推廣,早一日讓百姓用上,便讓百姓少遭罪,指不定還能減少死亡人數(shù),而另一邊則是親自寫一封折子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隨行的還有王柱和徐清兩名技術(shù)人員。 王柱和徐清一個穩(wěn)重一個精明,兩人技術(shù)也算是最好的,相互配合著定能夠傳達(dá)清楚,太子再是放心不過。 兩人再是沒想到自己竟還有這般造化,俱都激動不已,想到這些都是將軍帶給他們的,因此對凌郁楓也是感激涕零。 而夏生和郭浩一個太年輕,一個太老實忠厚,便留下來教西平關(guān)的人們砌火墻,他們心中雖然也羨慕王柱和徐清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可羨慕卻不嫉妒,在軍營與人打交道他們倒是應(yīng)付的來,可是到了京城卻不一定懂得周旋。 因此兩人也隨著眾人一同去向王柱和徐清道賀,還跟著開玩笑見到大世面記得回來講與他們聽,一時間氣氛倒是十分融洽。 凌郁楓把兩人叫過去叮囑了幾句,“到了京城也不必怕,你們是太子派過去的技術(shù)人員,相信大家都不會為難于你們,不過若是遇上什么難事,大可以到永安侯府尋求幫助,回頭我給你們一個信物,見到信物他們自會幫忙?!?/br> 兩人接過岳林遞過去的玉牌,俱都感激的道謝,凌郁楓話鋒一轉(zhuǎn)接著提醒道:“你們過去是去傳授技術(shù)和經(jīng)驗,認(rèn)真做活,旁人禮遇于你們,切記莫要忘了本心迷失自己,京城不比西平關(guān),沒你們想的那么簡單?!?/br> 兩人都不是毛頭小子,活了這么一把年紀(jì),經(jīng)歷過的事情也不少,自是明白其中道理,再次感謝將軍提醒之后方才收拾行囊離開。 昭和帝得到西平關(guān)大捷的消息之后便發(fā)旨讓太子一行人班師回朝,路上若是不耽擱的話還能趕上回京過年。 不管是出于對太子的擔(dān)心也好,忌憚也罷,太子勢必要在年前離開西平關(guān),而且他也擔(dān)心京城的皇后和太子妃,尤其是在太子妃還懷有身孕的情況下。 太子要回京,與他一同前來的凌郁楓按理說也要跟隨,只是凌郁楓現(xiàn)在治療的關(guān)鍵階段,且天寒地凍的趕路到底對傷情不利。 本來都要上折子陳情以“冬日嚴(yán)寒,腿疾復(fù)發(fā),不宜趕路”請求讓他的行程推遲到年后開春,如今又加上一個火墻火炕的技術(shù)是凌郁楓所擁有,更是多了一層留下來的理由。 凌郁楓留下來養(yǎng)傷,順便推廣火墻火炕,太子帶人回京復(fù)命,昭和帝在聽到這個理由之后沒多思索便答應(yīng)下來,凌郁楓身體如何他心中明白,且他自會派心腹接替太子前往西平處理戰(zhàn)后事宜,相當(dāng)于是監(jiān)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加之軍權(quán)不在手中,即使讓他留在西平也什么都做不了,而且還能留下一個憐惜臣子的美名,畢竟凌郁楓自從受傷之后便畏寒,硬是叫他寒冬臘月趕路,多少有些不近人情。 等到太子送回去的圖紙和隨行人員抵達(dá)京城,昭和帝見到圖紙并詢問過效果之后,立刻心中大喜,這個東西到了他的手中推廣出去,百姓記得的便是他的好,自古以來的明君所求的不過是百姓安居樂業(yè),溫飽不愁。 說的再多,都沒有真正到手的實惠管用,每年的冬季熬不過去的老人孩子,甚至是一些身體虛弱之人何其多,有了這個不費柴不費炭的取暖措施,不說全部,最起碼也能保住一部分人吧。 他立刻往西平送來一道旨意,明確要求大力推廣以確保西平的百姓冬季都能用得上火墻取暖,旨意一下便是皇上憐惜百姓,不忍百姓冬季忍受寒冬之苦特意尋來這個法子造福廣大子民。 凌郁楓也不在意究竟是打著誰的名頭,知道自己能夠留下來即可,送走太子迎來一個王監(jiān)軍王大人,王大人乃寒門出身,科舉之后昭和帝親自提拔上來的官員,一心忠誠于昭和帝,派他來昭和帝最是放心。 王大人是個固執(zhí)到執(zhí)拗的中年人,認(rèn)定了便一頭扎進(jìn)去,不撞南墻不回頭,想要收買他卻是千難萬難,也幸虧昭和帝愿意用他,否則這樣的性子在官場上還真難混出頭。 他自己興許也明白自己的性子,因此對于皇上對他的提拔之恩便格外感激,無以為報便默默下定決心誓死追隨,絕不辜負(fù)皇上的恩典。 昭和帝派人來西平的主要目的是讓人看著凌郁楓不要搞事,又不是當(dāng)真想要置西平于不顧,所以派他來是再合適不過了。 王大人除了固執(zhí)一些,又特別忠心之外,倒是個好官,一心為百姓著想,所以來到西平之后便兢兢業(yè)業(yè)的處理事務(wù),在得知要對西平的百姓推廣火墻火炕的時候,更是親自帶頭來到農(nóng)家查看情況。 有他帶領(lǐng),又對他的人品比較信得過,凌郁楓樂得清閑,便留在府中好生養(yǎng)傷。 倒是蘇夏少了兩個小伙伴最近情緒有些低落,與安蘭和素玉相處了這些時日一直都挺融洽,就算是她們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總也有聚到一起說話的時候,也從彼此身上學(xué)到了不少東西。 本就是一起來的,天生就帶上幾分親近,此時她們跟著隊伍離開了,而她卻留了下來,心中到底有些不舍,臨行前蘇夏去為她們送行,還在還準(zhǔn)備干糧的時候特意把方便面制作方法告訴她們。 讓她們幫忙捎了些這邊的特產(chǎn),還買了些這邊的棉花打包好讓她們幫忙帶給家人,本來想著要不要寫一封信,可是每次提起筆腦袋一片空白,終究還是不知該如何下筆,最后到底是沒寫出來,干脆口頭帶句話,告訴家人她很好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