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jié)
那眼神明晃晃就是—— 我要是相信事情像你說的那樣簡單,我就是豬。 “幾樓?” “十七樓?!?/br> “……” 曹云山咽了一口口水: “誰推的你?” “不知道?!?/br> 李文森盯著他的眼睛: “我只知道他是一個男人。” “多高?” “沒看清楚?!?/br> 李文森淡淡地說: “但他和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br> “什么話?” “死亡是一場墜落?!?/br> 窗外風聲呼嘯,樹影喧囂。 潼潼的鬼影子從她臉上一陣一陣地晃過。 而李文森靠在桌邊,靜靜地、一字不錯地復述出那天那個男人說的話: “想象你要墜落的地方不是水泥地面,而是大海,是你起源的地方,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也不是那么讓人難以接受?!?/br> …… 客廳里半晌的靜默。 指針滴滴答答地走,曹云山的掛鐘是巴洛克時代拙劣的復制品,一到點,門就打開,一只真正的貓頭鷹尸體標本從鐘門里鉆出來,陰沉沉的雙眼耷拉著,對他們撲扇了一下僵硬的羽毛。 死了的貓頭鷹,無法像這樣拍打翅膀。 這個掛鐘的制作師傅,一定是先把這只貓頭鷹殺死、放血、風干,再把它的翅膀卸下來,用發(fā)條輪給它裝上。 …… “怎么辦?” 曹云山沉默了一下: “就憑這句話,我還挺喜歡這個男人的?!?/br> “我也喜歡?!?/br> 她望著他,輕聲說: “很喜歡?!?/br> “……這就算了,愛上要殺死自己的兇手,斯德哥爾摩情節(jié)太重口了?!?/br> 曹云山笑了: “所以你從十七樓跌落的時候,喬伊立刻像神衹一樣出現(xiàn),趕來救你了?” “差不多?!?/br> “他不來救你你會不會死?” “應該不會?!?/br> 李文森站在??怂沟拿婢哌?。 福克斯瞇起雙眼,用嘴角睥睨眾生。如果上帝也會微笑,那么差不多應是這個模樣。 那天她吊在十七樓的陽臺上,手里抓著的薔薇枝條看似粗壯,但埋土不深,能支撐她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易,不可能讓她沿著爬上去。 但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距離我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凸出來的三角平臺,兩平方米左右,能讓我站住。我如果能借薔薇枝條的力,把自己甩到那個平臺上還不滑下去,我就得救了?!?/br> 李文森歪了歪頭: “可能會斷兩三根肋骨,但只要肋骨不刺穿肺部,我就能活得下來?!?/br> 喬伊以為她想放手落下去。 他猜對了。 但他只才猜對了結果,沒有猜中原因。 …… “你生還的概率是多少?” “百分之八十?!?/br> “那喬伊也不算救了你,你為什么這么死心塌地?” “喬伊不只救了我?!?/br> 李文森下意識地摸了一下手上的灰色戒指: “他做的,遠不只救我這么簡單?!?/br> “你還真是相信他啊。” 曹云山笑了: “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每次你出險他都能及時來救你?他是在你身上裝了眼睛,還是在你身上裝了耳朵?” …… 李文森的手指,慢慢地從她包上的搭扣上撫過。 那枚小小的紐扣下,藏著一只,竊聽芯片。 …… “未必。我赴這個約會時收到了兩條警告短信,說不定發(fā)信人也給他發(fā)了一份?!?/br> 一條是在她走下主樓樓梯的時候,一條是在她站在卡隆b座走廊里的時候。 3打頭,3結尾。 一個詭異的,根本不像號碼的號碼。 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方式,給她發(fā)了兩條莫名其妙的短信 ——you are in danger. 你,在危險之中。 …… “警告短信?” 曹云山皺眉: “誰發(fā)給你的?” “不知道?!?/br> 她的鞋是芭蕾舞鞋樣式。李文森彎下腰,把漆紅色的細絲帶拉起來: “我先走了?!?/br> 曹云山原本懶散地靠在沙發(fā)上,聽到這句話,立刻坐起來: “你去哪兒?” “給喬伊加糖?!?/br> “你第一次主動來我家做客,才坐這么一會兒時間,連咖啡都沒喝一杯,就要走了嗎?” 他盯著她腳踝邊纖細的手指: “我們可是認識了八年,在你所謂的喬伊殿下出現(xiàn)之前,我是你唯一的朋友……你的差別待遇是否太大?” …… 大約是因為手指受傷,她動作很慢,卻極其從容。 深紅色的絲帶纏著她的手背,就像白色錦緞上一抹深深的傷痕。 …… 許久,李文森才直起身,把長發(fā)撩到耳后: “嗯。” “你不能這樣?!?/br> 曹云山忽然笑了: “你不能這樣,李文森。泡個咖啡罷了,不需要博士親自動手,我給你喊個研究生過去就好。” “恐怕有些難?!?/br> 他放在書架上的玻璃相框,映出她模模糊糊的倒影。 李文森收好東西,慢慢地說: “喬伊口味很挑,不同的咖啡,要配不同的煉乳和糖。不同產(chǎn)地的咖啡豆,要煮不同的時長。零零散散組合起來,有上萬種搭配方式,每一種方式之間完全沒有規(guī)則,全憑他的喜好……我花了整整一年才記完整?!?/br> 這也是為什么喬伊的咖啡幾乎都是她來泡的原因。 誰耐煩把上萬條規(guī)則一條一條地輸入伽俐雷的系統(tǒng)?她還不如自己記呢。 …… “這么復雜啊,那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