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鄉(xiāng)下沒什么娛樂,這十里八鄉(xiāng)的八卦就傳得非常快,陳淑菊和姜蓉娘又是自己村是,因此關于林家的事情姜家村的人都清楚得很。 村民議論紛紛,說得起勁兒好奇,而聽到消息的姜家和陳家,就是惶恐不安和錘胸頓足的后悔。 姜家人嚇得最慘了,一家人關在家里愁眉苦臉,無比后悔當初做的太絕。 本來吧重男輕女,拿女兒換聘禮貼補兒子在鄉(xiāng)下很正常,比比皆是,他們家做的過分,卻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可誰想到姜蓉娘運氣這么好,不僅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還生了一個有出息的小哥兒,成了縣令爺的岳母。 如今姜蓉娘衣錦還鄉(xiāng),若是計較起來,他們可就完蛋了…… 陳家那邊則是捶胸頓足的后悔,怨恨陳淑菊太蠢,好好的林家日子不過,非得自己作。 這作就作吧,還一點都不聰明,明明林澤這個便宜兒子能夠好好把握住的,現在卻得罪了個干凈,害得他們沾不到光。 結果人家親娘還混的更出息回來,有縣令爺的關系,林家必定會發(fā)家起來,可陳氏被休了回來,斷了姻親關系,林家的富貴就跟他們陳家就半毛錢關系都沒了。 甚至他們還得養(yǎng)著一個被休回來的老女兒,真是賠錢又丟人。 姜蓉娘回村省親,姜家和陳家戰(zhàn)戰(zhàn)兢兢。 而其他村民則只有好奇和高興,不管大家跟姜蓉娘關系如何,總之人是他們姜家村出去的,縣令爺的丈母娘,私塾先生的親娘,日后與其他村子交談他們臉上也跟著有光。 作為被段文賽選定的省親對象,姜家姑姑一家子可真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喜悅。 昨日得了消息,全家啥事兒都沒干,就在家打掃衛(wèi)生、買rou殺雞的準備,務必要盡最大努力把人招待好,以免怠慢。 “我跟你們說啊,這蓉娘小時候就是我這個姑奶的,我大哥嫂子重男輕女你們是知道的哩,要不是我這個姑,蓉娘可就早餓死咯,可惜當初蓉娘被賣掉的時候我沒攔住,我大哥嫂子作孽哦,所以說姑娘小哥有啥不好,養(yǎng)好了一樣的出息嘛……” 榮幸被選中省親,跟縣令爺攀上了親戚,盡管就是沾個名分,日后基本不會有太多來往。 但也足夠讓姜家老姑容光煥發(fā),跟鄰里說話那股子炫耀勁兒怎么都遮不住,心里慶幸自己做人良心,年輕時候看不慣兄長家重男輕女,搭了把手恩惠。 不然姜家那么多旁親不選,為啥選她們家?這都是舉手之勞留下的樹蔭福氣。 姜家村離鎮(zhèn)上稍微遠些,早上出發(fā),馬車慢行,林澤一行人約莫中午時分到的,正好趕上中午飯。 原本的姜家那邊姜蓉娘提都沒提,以她的性格報復什么的做不出來,就是寒了心,生養(yǎng)之恩在多年前就報完了,被賣掉的那一刻就算徹底斷了關系。 總之日后她富貴貧賤,都跟原本的姜家那邊沒有絲毫關系,大家就是陌生人。 焚香拜祖,合家吃飯,有了姜家老姑的門親,姜蓉娘算是有了新的娘家,不再是贖身的孤仆,珺哥兒身份自然跟著悄悄改變。 尋蹤問族,皆有證查。 林澤對段文賽的細致安排所為心中佩服,一個古代男人能夠為自己夫郎如此周轉折騰,就為了給人一個清白名分,實在難得。 足以見他新的這個弟弟,在段文賽心中地位如何。 日后只要他這個兄長再努努力,把林家門楣往上提提,珺哥兒在段府便能站穩(wěn)腳跟,不爭搶什么,生個孩子安樂一生沒問題。 因為一切都事先打點好了,飯桌上氣氛融融,省親事宜一切順利。 林小蓮沒有跟著去姜家老姑這邊吃飯,到了村子,就下馬車去了陳家。 以前陳氏回娘的時候她跟著來過,地方很熟悉,不過林澤擔心一個女孩子出問題,喊了隨行帶的年輕漢子跟著一起,免得發(fā)生什么意外。 林小蓮心里暖暖的,以前從沒覺得有哥哥如何好,但自從家里分家之后,她便越發(fā)想起小時候大哥的照顧,以及如今的關心。 每每又想起娘親和二哥的所為,又心中覺得十分羞愧。 “大哥,小蓮知道分寸,你放心,我只想看看娘親,她做那些事情,都是因為太看重二哥總迷了心……” 林小蓮年紀不大,心理卻早熟看得很清。 林澤點頭,陳淑菊那個女人確實挺毒,但愛子之心卻也無法否認,弄成現在的下場,陳淑菊都是為了她的兒子,從這點看,陳氏是可恨、可憐、又可悲。 —— 林小蓮心急著去陳家探望。 她猜測她娘現在肯定過得不好,她娘什么人,她外公家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誰家喜歡被休回來的女兒,還是個老女兒,丟人啊。 自從她娘被休回姜家村后,她因為賭氣沒回來看望,她二哥竟也從來沒回來過,沒有夫家兒女撐腰,她娘的日子可想而知… 事實也確實如林小蓮所想,這段時間陳氏過得只能用凄慘二字形容。 剛被休回村的那幾天,姜家人考慮到她還有個秀才郎兒子,夫家沒了兒子還在,多少忌憚,不高興女兒被休回家也最多嘴上說幾句,其他不敢苛待。 陳淑菊自己也很有底氣,男人算什么,兒子才是女人的底氣和最終依靠嘛,她兒子出息,只要她兒子還在,她下半輩子就不會發(fā)愁,等過幾天老二把事情處理順肯定就會接她回河壩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