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書迷正在閱讀:安家先寵妻、農(nóng)門繼母養(yǎng)兒、下堂將軍要親親、外星人的閨秀日常、穿成農(nóng)家哥兒、落魄到靠臉吃飯、被迫開直播的那些年、掌上玫瑰、我成了鬼大佬們的boss、宅斗我有相公罩
在倒數(shù)第三頁,他猛的停下了視線:“這是……” “……又東三百里,曰岐山,其上有太歲,狀若白玉,又名皎礁。食之可不畏死。” 下面一行匯編者評注:“……有群氓分而烹之,化若黑膏。其真長生邪?其真不知長生也。” “太歲?” 白岐玉腦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飽頭山一行的奇遇。 有人說他們遇到了太歲,有人說只是毒蘑菇湯的幻覺,還有人說是過失殺人的借口。 難道……那個神乎其神的噱頭……是真實存在的? 白岐玉死死地盯著書頁,把短短數(shù)十個字印在腦海里。 岐山,太歲,狀若白玉,又名皎礁…… 白岐玉。 那個答案呼之欲出。 白岐玉的瞳孔震顫:“你不會想說,這個勞什子太歲,是……是我吧?” 霍傳山?jīng)]有出聲,但白岐玉知道,便是如此了。 白岐玉失態(tài)的站起來:“山海經(jīng)我看過!東山經(jīng)我也看過!我本科還寫過論文呢!哪里有他媽的這一條!” “現(xiàn)在,確實沒有這一條了。” 白岐玉又低頭看了一眼手上的古書,無論是材質(zhì)、印刷還是裝潢,他都可以言之鑿鑿的判斷,這是本古書真跡。 “什么叫現(xiàn)在?”白岐玉敏銳捕捉到了霍傳山語句中的缺口,“難道,曾經(jīng)……” 霍傳山點頭:“我問你,評注書算是原著嗎?” 評注書,類似于教輔書中的“課本詳解”,是在原著基礎(chǔ)上,加以后世文人的見解、補充,甚至續(xù)寫之類的書。 嚴(yán)格來說,是不算的。 “所以,在非原著中,這條記載得以逃過一劫?!被魝魃揭蛔忠痪涞卣f,“也是因此,你逃過了抹殺?!?/br> 白岐玉怔愣的坐回了沙發(fā)上,雙手捧著這本脆弱古樸的書,腦中一片混亂。 “什么叫逃過一劫?抹殺又是……什么意思?” 霍傳山許久沒有出聲,白岐玉失態(tài)的怒吼:“說??!什么意思!” 霍傳山突然起身,朝他走來。 骨節(jié)分明的大手半強硬半輕柔捧住他的臉,拇指輕輕揩過眼角,帶去一片水霧。 白岐玉這才發(fā)現(xiàn),不知何時,他已淚流滿面。 他其實沒有感到太大的悲傷,只覺得沖擊,無法言喻的沖擊,沖擊到?jīng)]有精力分心出負(fù)面情緒。 太歲,存在于神話傳說中的東西,秦小酒說像一坨原油膏體、一團現(xiàn)代工藝殘次品的復(fù)合粘菌體,怎么會是他呢? 這也太怪了,太不合邏輯了,還不如說白岐玉得了絕癥更容易接受。 但或許是寫在基因里的,那些埋藏于深處的痛苦,自顧自的做出了反應(yīng)。 霍傳山把白岐玉抱起來,讓他窩在自己的懷里。 他的體溫意外的涼,像冬季肅殺的冰水,這讓白岐玉意識到,這個男人,似乎也不是表面上的那樣冷靜自若。 這讓白岐玉緩和了一些。 他沒有反抗霍傳山的溫情,而是很溫順的,任霍傳山攬著他,像小苗趴伏在巨樹上。 兩人冰冷的體溫交融,逐漸生出暖意。 不知何時,屋中深深淺淺的海浪怪影已經(jīng)消失,燈滅了,只有小球藻培養(yǎng)箱的夜間燈幽幽的亮著。 “我曾和你說過,一切事物都是被編碼的。八字、個人信息,一切都是。人類是,萬物是,這個世界也是。神……有時也是?!?/br> 白岐玉的睫毛震顫:“神?” “你曾經(jīng)問過厲濤歌‘神的本質(zhì)’。這個問題,那時候你是無法明白的。我現(xiàn)在可以回答你,不是希伯來的上帝七日創(chuàng)世,也不是亞洲教派的仙庭神治。” “而是超越一切的掌控,超脫維度的編碼者,超脫rou、骨、魂的存在?!?/br> “或許這樣說太抽象,那就以你熟悉的領(lǐng)域來比喻:電子游戲是如何產(chǎn)生的?最初的電子游戲,是以原始代碼編譯。后來,又產(chǎn)生了制作游戲的軟件?!?/br> “所以,我們可以粗略劃分為以下幾個過程:有人制作軟件,軟件制作游戲,玩家在游戲中游玩?!?/br> “以游戲比擬世界,那么法則就是制作游戲的軟件,神就是軟件的制作者?!?/br> 白岐玉震驚的,久久不能言語。 “剛才那個比喻中,是最初雛形的構(gòu)想。神制作法則,法則生成世界,低維生物在世界中生存。但是,低維生物并不是不能影響世界的,就像玩家會在游戲中交互,推動游戲進程?!?/br> 這一點,白岐玉很快又聯(lián)想到了霍傳山的“占卜理論”。 “類似人利用道具,尋找世間萬物的答案來占卜?” 霍傳山點頭,“這一點,其實人類中已經(jīng)有了成形的學(xué)說,叫‘意識場’。” “形態(tài)形成場?!”白岐玉脫口而出,“事件共鳴?” “是。” 形態(tài)形成場,是英國皇家協(xié)會研究員謝多雷克博士提出的理論。 這個理論以“共振”為比擬,認(rèn)為,不只聲音、磁場存在共振,世間萬物均存在共振,人的意識也是。 進而擴散到“事件”的共振。 謝多雷克博士做過一個實驗,在英國A郊區(qū),詢問當(dāng)?shù)厝艘粡埑橄螽嬒袷裁矗?0%的人說像狗,70%的人說像頭戴頭巾的女人。隨即,在B郊區(qū)的電視上,他播放了節(jié)目,稱這張抽象畫是描繪了一只狗。然后,在C郊區(qū)封鎖電視頻道后,詢問C郊區(qū)的人這張抽象畫的內(nèi)容,驚奇的事情發(fā)生了,70%的人說這是一只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