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小兄弟,你怎么想?”楊定突然沖到卓青面前,突然握住卓青的手,結(jié)果抓住了另一只隱形的手。 萬煦:“……” 卓青:“……” 楊定:“啊?。。。。。。∮泄戆。。。。。?!” 第117章 真魔 萬煦和卓青坐在上座, 旁邊楊定用幽怨的眼神不斷瞟兩人,瞟得萬煦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他不是故意嚇唬人, 這只是個意外。 楊定沒好氣道:“解青, 你不肯回解家,怕不單單是因為解海竺腦子有問題吧?” 卓青停下喝茶的動作,道:“什么?” 楊定冷哼了一聲:“老夫眼睛沒瞎, 你們倆不是普通朋友?!?/br> 卓青把茶杯放桌上,道:“哦,這個?我和他的確不是普通朋友,但這和解家沒關(guān)系。解家能管得了我倆?” 楊定看了一眼明顯已經(jīng)進(jìn)入先天的卓青,又看了一眼以他的修為都覺得深不可測的萬煦, 嘆了口氣,道:“實力到了你二人這種地步, 的確不需要在乎別人看法。你們來看我, 或許并不是單純?yōu)榱宿r(nóng)具的事?” “不,就是為了農(nóng)具的事。本來我想觀察你一陣子,沒想到我實力不濟(jì),被你發(fā)現(xiàn)了。還好你比我想象中更適合?!弊壳嗟? “你是想通過你兒子接觸朝廷,還是讓小皇帝直接來尋你?” 楊定思索了一會兒, 道:“朝廷有規(guī)矩, 兒子的官不能比當(dāng)老子的大,我還是將機(jī)會讓給年輕人?!?/br> 卓青道:“行。對了,有件事我得告訴你?!?/br> 楊定道:“什么事?” 卓青認(rèn)真道:“其實我說我是解天豪的兒子是開玩笑的?!?/br> 楊定:“……” 楊定:“什么?!但那把刀……” “那把刀是解天豪的信物。我是他朋友。”卓青微笑。 萬煦不由扶額:“你這樣有意思嗎?” 卓青攤手道:“如果你沒出現(xiàn), 我就順勢扮下去了。小耗子兒子的身份很適合給我當(dāng)偽裝。但你都被揪出來了,我還扮下去,讓已經(jīng)心知肚明的老人家和我一起演戲,多沒意思。演戲就要對方被蒙在鼓里才有趣?!?/br> 楊定:“……”滿頭黑線變成滿頭冷汗。 卓青見楊定那坐立不安的模樣,忍不住笑道:“你距離踏破虛空只有一線之隔,只是因為不想離開這里,所以故意不去突破。能讓你完全察覺不出存在的人,境界如何,我不信你想不到。不逗你了,我姓卓,他姓萬,以后小皇帝問起,你便說一位姓卓的先生讓我來輔佐你。” “打著我的名號,就算小皇帝將來變壞了,也不敢對你如何。我會額外給你留一道符咒,若是遇到滅門之災(zāi),點燃符咒,我就會得知?!?/br> “我對你一家如此看重的原因,是因為你孫子和我有緣。本來我想收他為徒,未曾想他居然沒有修仙資質(zhì),只能保他平安一世。” “不過我保他平安一世,并非讓你們胡作非為。這道符紙除了能成為你們的救命符,也會感受你們身周氣機(jī)變化,若是你們墮入魔道,煞氣纏身,這道符紙也會成為你們的催命符。是否保留它,全看你們自己決定?!?/br> “之前我和你說的,雖是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好的鑰匙,也可能是開啟災(zāi)厄的契機(jī)。希望你們不要為了更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變得滿目蒼夷,記得保護(hù)植被,保護(hù)水土,保護(hù)環(huán)境,和自然和諧相處,這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卓青話音未落,他和萬煦的身影已經(jīng)從位置上消失。 在他們喝茶的桌子上,有一道符咒靜靜的躺在桌面上。 楊定輕輕嘆了一口氣,站起身,撩起前擺,踉蹌跪下:“謹(jǐn)遵上仙法旨。” …… “什么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什么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不是我們?nèi)A國的口號嗎?你能不能換個文藝一點的說法。”萬煦一手托著貓,一手彈貓的腦袋蹦。 【需要什么文藝?能聽懂就行。】卓青打了個哈欠,耳朵抖了抖,【沒想到楊家小郎君當(dāng)官的地方,就是咱們曾經(jīng)路過的那個被瘟疫毀掉的縣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繞回到秋然身上,他和咱們還真是有緣?!?/br> 我想他并不想要這種緣分。萬煦將貓揣懷里,心里道。 萬煦御氣而行,就像傳說中的仙人一樣騰云踏霧。卓青暫時還不能達(dá)到他這種地步,只能被他揣著走。 卓青猜萬煦的速度大概和飛機(jī)差不多,只飄了一個時辰不到,就到了他們曾經(jīng)路過的那個縣城。 萬煦身上顯出靈光,將所有污穢病氣隔絕在身體之外。 為防卓青又亂來,萬煦不讓卓青化為人形。卓青趴在萬煦肩膀上,尾巴甩成了風(fēng)車。銀月綾倒是很高興,又可以給卓青當(dāng)蝴蝶結(jié)了。 走進(jìn)縣城之后,萬煦發(fā)現(xiàn),這里比他們當(dāng)初想象中情況好許多。 雖然縣城中十戶空了五六戶,剩余的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白色的燈籠,但街上稀稀疏疏的行人臉上卻帶了一種劫后余生的希望光芒,似乎對未來還有信心。 衙役們在街上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叮囑掛著白燈籠的人家守喪的時候小心火燭;城中的富戶并未全部逃走,一些富戶門口正搭著棚子,給城中百姓施粥施藥;城郊城隍廟雖然已經(jīng)全無神靈的氣息,但香火仍舊旺盛,在城隍廟門口,有官府的人正拿著冊子,挨個點著來排隊的老百姓,似乎是以工代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