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節(jié)
南王跟著笑道:“不知道宋先生在說什么。不過是想學(xué)些戲法,討兒子歡心而已?!?/br> 宋問配合著感慨:“王爺真是慈父。不過宋某也只是偶有聽聞,略知皮毛,不敢妄言?!?/br> 南王與她聊了沒一會兒,見問不出什么,就尋個理由先走了。 林唯衍掛在一旁的樹上一直沒有出聲。 “唐霈霖,很久沒看見了?!绷治ㄑ芡祛^頂?shù)臉淙~道,“他們真的是父子嗎?” 言語間絲毫沒有聽出想念或疼惜,聽著不過更像一個借口而已。 林唯衍從樹上坐起,跳了下來,很是不解道:“當(dāng)初在酒樓的時候,明明見他很心疼。是真情¨實意的?!?/br> 宋問走過去將門合上,說道:“在眼前的時候,會真心的疼愛他??墒且坏╇x開遠(yuǎn)了,就不記得多少。這大概就是他們的愛子之心。因為他們心里,想著更多別的事情?!?/br> 薄情的人也有情,只是消散的太快而已。 只有兩種人會讓他們放在心上。 可用之人。將來或許可用之人。 可惜唐霈霖已經(jīng)都不是了。 河道河神顯靈一事再難隱瞞,不日便傳入京城。與這消息一同傳來的,還有南王讓人從嶺南押送糧車北上,以救災(zāi)荒的消息。同時,先前糧草被燒事情,也跟著傳了過來。 這兩件事情撞在一起,宋問總算猜出些原委。 兩次起火事件,明顯不是一個做的。 一人太粗糙,而一人太高明。一人意在搗亂,一人意在蠱惑民心。 燒糧草這樣的事,張曦云不會做,所以他自然能猜到是誰——南王無疑了。只是他不確定唐毅是不是也參與其中。 于是先順著這邊去查,就發(fā)現(xiàn)了南王下一步的動作。 南王原先燒糧,估計是希望能以此為由,假借押送保護之名,將兵力上調(diào)。如此一來,有人燒糧在先,朝廷多少松些口風(fēng)。 也難怪張曦云大怒。這將嶺南兵馬帶到皇城門前,如何能忍?如今陛下身體欠佳,若稍有差池,太子年紀(jì)尚輕,如何能應(yīng)對這幫虎豹之輩? 再者,現(xiàn)在是水患未除,又起內(nèi)亂,外敵若是覷緊時機,揮兵直下,那便是雪上加霜。大梁基業(yè)若被撼動,又是戰(zhàn)起,生靈涂炭。 絕不可以! 南王就是認(rèn)準(zhǔn)他們?nèi)缃裼行臒o力,才敢此時施為。 雖然他行事并未露出馬腳,在京城也很是謹(jǐn)慎,張曦云確實抓不住把柄??墒?,有些事是不需要證據(jù)的。 張曦云是個狠毒的人,也是個決絕的人。順著南王火燒糧草一事,借機弄出了河神顯靈一說。想趁南王還在京城里的時候,先給他扣一個謀逆造反之嫌,將人按住,把他們的兵馬攔在遠(yuǎn)處。 可惜朝廷消息太閉塞,南王耳目倒是很靈通。知道或許不妙,在張曦云發(fā)難之前,跑出了長安城避風(fēng)頭。 如今……如今京城里還剩一個唐毅。 作者有話要說: 日萬活動時間忽然改了。改成6號到10號。所以這邊也后移 第165章 一波又起 南王逃的夠快。 這事兒就是他起的因, 眾人心知肚明。 他要是愿意改邪歸正,好好做人, 朝中老臣坐鎮(zhèn), 也不至于憑個毫無邊際的靈異事件就將他怎樣。 只是,京城這邊迅速被河神的怪談籠罩, 人心惶惶。無人出面澄清, 亦沒有一個叫人信服的解說。加上近日長安確實幾多風(fēng)雨。境況確實不妙。 人一旦半分信了, 就會不停的說服自己去相信,為各種不順利的事找個發(fā)泄口, 再來一句果然如此。 縱然不是個明面上可以大肆討論的事情, 但對這些皇權(quán)的事, 偷偷的議論是最有意思的。何況朝廷并未下令嚴(yán)禁。 有的說的或沒的說的,都要拿出來溜一溜。這世上從不缺惡意, 而這惡意, 往往就是最叫人上心的。 于是街頭巷尾說的多了,唐毅就有些遭人猜忌。 為何? 唐毅原先是悄無聲息的,在外人眼中, 無非就是紈绔、一無是處、懦弱無用的模樣。但是近段時間來,看見聽到了不一樣的事情, 才覺得這人不是那么糟糕。 黃河水患一事, 更讓人想到了當(dāng)年的安王。何等風(fēng)流人物?若是活到今日,會不比南王風(fēng)光? 對比唐毅的身世際遇,不免生出半分同情。 只是,因他做了好事, 就這樣罪惡的揣度他,心思未免太過齷齪。聽見的時候,是有人反駁的。 反駁過一次兩次,到第三次還聽見有人這樣說,就不免心思動搖。 宋問覺得這樣下去不大妙。 如此關(guān)頭,京城人心動蕩,原本就不好。朝廷這樣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肯定不行。 子不語怪力亂神,用這樣玄幻的手段干涉政治,一次兩次的,若被有心人利用,天下豈不要亂?何況,術(shù)士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其中又多是些招搖撞騙之徒。假借著天道的名義,利用百姓的愚昧,謀財害命,為己圖利,大為不該! 謀劃著開個科學(xué)講座,為眾人僻除迷信,也好正正風(fēng)氣。 宋問搜羅了一下神棍常見的騙術(shù),準(zhǔn)備仔細(xì)詳解一遍。畢竟游方術(shù)士,也分很多種。 類似算命,測字,相士的,多半靠的是隨機應(yīng)變和巧舌如簧。他們善于觀察別人的臉色,類似現(xiàn)代的心理解讀。說的大半是可有可無的好話,很難找到實質(zhì)性的騙術(shù),罪過也不是很大。 扶乩,靠的裝瘋賣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