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鶯鶯傳在線閱讀 - 第9節(jié)

第9節(jié)

    大梁朝建立到趙鶯鶯上輩子死的時候剛好一甲子,算起來這時候四五十年。算是過了兩代人,剛剛浮華起來,正是才進(jìn)入盛世的樣子。之前的錢就失之于太輕了,這兩年新發(fā)的銅錢卻是正正好。

    趙芹芹似懂非懂,總之在一旁點(diǎn)頭就是了。趙鶯鶯拿起特別要來的鴨子毛,開始正式做毽子。

    要說這根鴨子毛確實(shí)是好,立起來就是直挺挺的樣子,做成毽子以后絕不會往左或者往右偏倒。而且散垂的絨毛十分勻稱,就像一朵蒲公英。

    趙鶯鶯找了一根細(xì)皮條,三下兩下就把鴨毛扎緊,然后又和兩枚銅錢包在一起。手上勒緊,使得鴨毛直直的豎起來,最后拿了針線按照這個松緊把細(xì)皮條縫在布包上,這樣一個毽子就算是做成了。

    這樣的毽子做出來就和趙芹芹之前的那一個,相比起來,這就好像是一朵鮮花和一根狗尾巴草的差別。

    趙芹芹一見就愛的不行,恨不得立刻就去拿給小伙伴看,炫耀一番——這毽子多好看啊,她都喜歡到了舍不得踢,就怕不小心踢壞了。

    這一時半會找不到小伙伴炫耀,她就去拿給王氏和趙蓉蓉看。趙蓉蓉看了也喜歡:“我都不知道做個毽子還能做出花樣來,鶯姐兒心思巧呢。”

    “我明日再給jiejie做一個?!壁w鶯鶯趕緊道。

    趙蓉蓉一般是不會和小孩子一起玩的,不過踢毽子在自家院子里一個人玩兒也行,還可以強(qiáng)身健體。

    王氏贊了幾句,想起什么了一樣,對趙蓉蓉道:“今天你在家準(zhǔn)備晚飯,我要出門買些生絲去,家里織綢的絲已經(jīng)不夠用了。另外一些油鹽醬醋的日用也有要添的——你們幾個小丫頭有什么要的?”

    趙芹芹立刻攀住了王氏的手:“娘,我不要你帶什么。就是家里的點(diǎn)心,你每日讓我多吃幾塊么!干放在那里,若是放壞了,那該多可惜呀!”

    之前趙鶯鶯差點(diǎn)被拐子拐走了,收了許多禮物,其中就有點(diǎn)心。還有后來王家舅舅也送了——再后來,一些被拐了孩子的人家也都打聽到了趙家。雖然都不是有財力送厚禮的人家,但也有一些厚道的,各提了幾色點(diǎn)心來謝。

    總之現(xiàn)在趙鶯鶯家多的是各色點(diǎn)心給幾個孩子甜嘴——王氏也不是刻薄孩子的,再說了這不是年頭年尾的時候,想把這些點(diǎn)心當(dāng)作禮品送出去也不能夠,所以就分給自家孩子吃了。

    只是什么事情都講究過猶不及,她是有規(guī)定的,特別是嘴饞的趙芹芹,每日吃多少點(diǎn)心糖塊,她眼睛不錯地盯著呢!

    這種要求王氏自然不會搭理,轉(zhuǎn)頭去看趙蓉蓉和趙鶯鶯。趙蓉蓉是個一慣不爭不搶不愿意與爹娘添麻煩的,這個時候也按照她的想法,什么也沒有要。

    倒是趙鶯鶯想了想道:“娘,我同你一起去,我想要一些零碎布頭,要自己選?!?/br>
    趙鶯鶯最近正在跟著家里的好幾個女人學(xué)針線,有時候要針,有時候要線,有時候也要些布頭——一般家里都有,只要找給她就好了。

    所以王氏就奇怪道:“你要布頭難道家里沒有,還要勞動去外頭找?”

    零碎布頭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在他們這樣的人家,一針一線都要珍惜,輕易不會浪費(fèi)的。趙鶯鶯就是做針線天分再好,也沒有開始學(xué)的時候就連布頭都要挑揀的道理。

    趙鶯鶯透露著自己的想法:“娘,我看過在門口做手工的大娘是如何做絹花的,那個我也會。大姐不是喜歡那絹花,我做的一定比外頭賣的好——要是真做的好,到時候還可以像大jiejie做針線一樣,補(bǔ)貼一點(diǎn)針線錢?!?/br>
    趙鶯鶯當(dāng)然不會在事情沒有個影子的時候就說能賺多少,只說補(bǔ)貼一點(diǎn)針線錢更加現(xiàn)實(shí)。就像趙蓉蓉做針線一樣,她又不是專門做這個的,揚(yáng)州手藝精巧的針線娘又多,確實(shí)就是補(bǔ)貼一點(diǎn)針線錢,自己偶爾買個花兒粉兒的不至于還要向爹娘伸手。

    就連這樣的說法王氏還不見得有多正視呢,話說賺錢哪里有那么簡單的。按照趙鶯鶯的說法,她是看人家做了幾遍而已。而看人家做和自己做,那又是兩回事了。

    不過這好歹是孩子的上進(jìn)心,也可以當(dāng)時讓她練一練手工——這些和女紅有關(guān)聯(lián)的手工,其實(shí)也能看作了女紅的一部分。再說了,零碎布頭要幾個錢,于是并沒有多想,王氏就答應(yīng)下來。

    “行吧,待會兒吃完午飯,等到天陰一些了,你同我一起出門?!?/br>
    第18章

    所謂男耕女織,自古以來女子紡織就如同耕種一樣,是一件大事。而紡織本身也分為好多種,有做棉布的,也有做麻布,還有做絲綢的,還有棉麻混紡、綿綢混紡,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最多的是織棉布的,不過最賺錢的卻是織綢。似揚(yáng)州這樣的城市里,甚至許多婦女織綢并不自己養(yǎng)蠶繅絲,只從行市上買來生絲,專一把心思放在織綢上。王氏就是這樣婦人中的一個。

    家里靠著她開的那張綢機(jī),一年的進(jìn)項就能勉強(qiáng)溫飽了。前幾年趙吉還在外頭大染坊里做學(xué)徒,看不到什么錢進(jìn)門,要是沒有王氏織綢,家里如何能支撐的下去。也正是因為這一點(diǎn),王氏在家里說話比一般婦人管用的多。

    不過這樣的營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首先就要有一張綢機(jī)。這綢機(jī)要請專門的木匠來做,二十兩銀子一張,光是這個就難倒許多人家了。其次就是自己要有一雙巧手,織得來好綢。

    像王氏這樣的,就是織的又好又快——織出來的綢均勻平整,手也快!一般織娘織出一丈,她就能織一丈二。且她買生絲的時候不貪圖便宜,從來只要細(xì)圓勻緊,潔凈光瑩的。眼光也好,挑的絲再沒一根粗節(jié)不勻的。

    為著這個,她織出的綢就更好了,在市面上出脫從來不費(fèi)功夫——她這樣的,才是真能吃這碗飯的。

    王氏雖然懷著身孕,但窮人家沒有講究。似鄉(xiāng)下,據(jù)說七八個月大著肚子也要下田,何況她月份還早,又只是坐在家里織綢。

    最近她又趕的勤謹(jǐn),一時織綢的絲就不夠用了,因此打算上市里買一些。

    趙鶯鶯就在下午天色陰了一些后跟著王氏出門了,這也是七夕之后她第一次出了太平巷子。東看看西看看,一時之間周圍看什么都覺得新鮮,畢竟這些繁華熱鬧對于她來說隔了近二十年了,而不是表面上的一個月不到。

    揚(yáng)州是繁華地界,各種各樣的行市都很繁華,算是大行當(dāng)?shù)慕z綢行自然也是一樣。趙鶯鶯的手被王氏緊緊抓著,一路就到了小秦淮河邊上,這邊沿河兩岸光是綢絲牙行,就約有千百余家,整個揚(yáng)州的織娘織成了綢都來到此出脫。而買進(jìn)生絲,也都是從這里入手。

    王氏先帶著趙鶯鶯去了平常經(jīng)常光顧的綢絲行,這夏日午后的光景,就算陰了一些也沒什么人來往。里頭掌柜的本來在打盹,聽到響動見是王氏才趕緊出來招呼。

    “趙娘子來出脫,還是來買東西?”

    趙鶯鶯四周看看,知道這家綢絲行做的是兩面生意,既從織娘手上買綢緞,也往外發(fā)賣綢緞布匹生絲彩線等。兩頭吃利又只用一個門面和一套伙計,自然比單做一樣的鋪?zhàn)雍玫枚唷?/br>
    王氏也不多看,直接便道:“手頭上絲用完了,來你這里買些,你揀好的與我挑?!?/br>
    那掌柜的聽了就笑:“我還不知道趙娘子你,真正的行家里手,拿出次一等的來,你能一根一根地給我挑出來,我那是自己給自己沒臉!”

    說著讓小伙計把新進(jìn)的絲拿出好的來讓王氏挑,王氏一邊挑一邊道:“你這里有沒有零碎布頭,賣我一些。我家里女兒開始學(xué)做針線,用得著這些小東西?!?/br>
    這樣的綢絲行也有布頭,但沒有零碎布頭。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布頭都是人家一匹布料裁尺頭裁剩下的,這樣的其實(shí)算不得布頭,只能算是小尺頭而已。

    不過王氏能這樣問當(dāng)然是有理由的,那掌柜的一拍大腿,親自從柜子底下拖出兩個大筐來,里頭碼的滿滿的零碎布頭。

    “我那女婿送過來讓我替他賣了,別說,雖然不賺錢,但確實(shí)走俏,從來都是有多少能賣多少。也是趙娘子你運(yùn)道好,這是午前他才送來的,這會兒還沒動過,你就看著挑罷?!蹦钦乒竦牟⒉惶谝獾臉幼印?/br>
    王氏早就知道這家掌柜有個做裁縫的女婿,只是沒有門面鋪?zhàn)樱皇窃诩依镏ч_了一張案,就算是開張了而已。這個女婿是個精細(xì)的,等閑的布頭也不愿意吃虧賣給鄰里,而是送到岳父這里,借著岳父的門面,好歹多得一些錢。

    掌柜的是一慣不想為了這幾個錢的事?lián)鲜聝海皇悄魏闻畠涸谌思壹依?,不看僧面看佛面罷!

    平常王氏也是在這里買的布頭,這會兒聽說還沒有人動過,立刻也來了興致。趕著挑完絲線,過秤稱出斤兩,接著就和趙鶯鶯一起挑選起布頭來。

    之前就知道這送布頭來的女婿是個再精細(xì)不過的,這些布頭里自然沒有那些大的——最大的做手帕也嫌小。

    不過這不成問題,這些擅長居家過日子的婦人還有一項名叫‘拼布’的女紅手藝,這些零碎布料在其中也有自己的用途。

    王氏就忙著揀顏色近、質(zhì)地好的,一股腦收攏。趙鶯鶯則是注意料子,選擇做絹花最適宜的絹、綢、紗等料子,同時也注意只挑選單色,凡是本身有花色的一概不要,那些是不能做絹花的。

    等到挑選完畢,王氏和趙鶯鶯手里就各有了一個大包袱,王氏那個裝的是絲,趙鶯鶯這個裝的是零碎布頭。會賬的時候趙鶯鶯還‘童言童語’地打聽了如今布料各自的價格,也是為了了解物價。

    說真的,東西比她想象的便宜的多。

    紅黃杭細(xì)絹每匹九錢六分,紅黃綾每匹一兩二錢八分,紅紗每匹一兩六錢,黃綾紗每匹八錢,白生絹每匹六錢,潮藍(lán)布每匹三錢二分,綠梭布每匹四錢五分,平機(jī)白布每匹四錢八分......

    以前她在皇宮的時候也聽說過一些抱怨——她做著太后身邊的針線,因此常常要問下頭要布料要彩線等。

    下頭人并不是每一次都拿上等東西過來,一開始趙鶯鶯還干著急,這可是進(jìn)給太后的東西,有一點(diǎn)不好可不是大罪!各處想辦法求人換好的來。

    后來她才學(xué)聰明了,學(xué)會了‘刁鉆’別人。若是下面的人給的東西不好,她就說稟太后去。下面的人就算知道她輕易不敢驚動太后,也不敢去試試她會不會來一次真的。因此次數(shù)多了之后,都知道她不好惹,每一次的東西就全是上上等的了。

    就這樣每次還不忘記同她抱怨:“姑娘你哪里知道我們的難處呢?這天底下百物皆貴的,特別是進(jìn)了皇宮的東西,一個雞蛋也要一兩銀子!走姑娘這兒的料子算是另外開賬,每次去管事那里開出銀子來別提多難了!”

    那時候她也略微知道了,經(jīng)過她手的那些布料在皇宮的賬目上是個什么標(biāo)價——真是價貴啊!不過反正不用她出一分一毫的,因此并沒有多想。

    現(xiàn)在她當(dāng)然知道皇宮外面的東西比皇宮里面不知道便宜到哪里去,但也確實(shí)沒有真切地感受到差別是這樣大!

    買好了絲和布頭,做絹花還要鐵絲、染料、漿糊等,染料不用說,趙鶯鶯她爹做的就是染匠,這個最易得。漿糊也不難,平常常用的東西,趙鶯鶯自己都會做,只有鐵絲,還專門去了一趟鐵匠鋪,才買到半卷。

    最后母女兩個還順腳去了一趟菜市場,最近家里因為有前一段時間得的臘rou薰貨吃的并不差。不過老是那些也想換換口味,王氏考慮了一番,干脆到菜市場花了一錢銀子買了個大豬頭。

    這也是王氏會過日子——豬頭這種,既算是rou菜,家里上上下下吃的開心,比起其他rou菜來又十分便宜。唯一的不好是,一些不會料理的人,做出來味道一般。而恰好王氏就是一個十分會料理豬頭的。

    趁著買菜這一會兒,趙鶯鶯也更多地知道了一些物價。

    大米白銀每石五錢銀子,上等豬rou每斤白銀一錢六分,上等羊rou每斤白銀一錢二分,牛rou每斤白銀一分五錢,大鯉魚五斤重價值一錢銀子,活肥雞一只白銀四分,豆腐一塊半分銀子,面筋一個一分二.......

    天底下很多東西知道了食品和布料的價格后也就能很清楚了。就算還有很多物價不了解,趙鶯鶯也能估計地出來,一般的三口之家,哪怕是在揚(yáng)州這樣的大城,一個月一兩銀子的花銷也能勉強(qiáng)度日了。像自家這樣的,包括祖母在內(nèi),有七口人的,二兩銀子也過得去。

    不過王氏雖然精打細(xì)算,但一向不虧待自家人,趙鶯鶯估計自家一年的家計要三十兩銀子才足夠。

    趙鶯鶯忽然想到了自己上輩子的事情,那時候自己每個月有月錢,不過月錢從來都是小頭,大頭在賞賜上。就算不算那些價值高的多的布料和首飾,只看銀子,一年也好有幾十兩。

    這筆錢足夠養(yǎng)活兩個趙家,而且還不是勤勤儉儉地過,而是豐豐富富地過——從這也可以知道皇宮里過的有多么豪奢了!

    不過趙鶯鶯沒有任何懷念那時候‘好生活’的意思,步步緊跟著她的娘親,抱著以前絕對看不上的零碎布頭,步履輕快地往太平巷趙家小院的方向去。

    這個時候她想著的是自己手頭這些零碎布頭能做成多少絹花,到時候能賺多少錢。這個數(shù)字固然不會大,但她拿這個給家里掙進(jìn)項補(bǔ)貼,給自己弄一點(diǎn)兒零花,真是比上輩子得了價值連城的金珠寶貝還要滿足了!

    第19章

    東西買足了,再看看天時,差不多是平日要燒晚飯的時候了,王氏趕緊帶著鶯鶯回太平巷子。

    等到了家,趙吉和趙蒙父子兩個還在屋后洗洗染染,忙活著活計。方婆子卻是已經(jīng)悶出了一鍋糙米飯,在一旁晾涼——夏日里頭不耐煩吃熱飯。等到王氏和鶯鶯回來,看到王氏手上那一只大豬頭,總免不得嘮叨。

    “過日子還是要儉省些的,家里有魚有rou的,這些日子也沒有斷過好菜,偏偏又買這個來。我聽說那些富商人家發(fā)家也是靠的節(jié)省,一分不舍一文不用,人家都那樣,何況我們?!?/br>
    不過話也沒有多說,畢竟如今當(dāng)家的是王氏和趙吉夫妻兩個。她受著兒子媳婦供養(yǎng),一慣也不虧待她,自然不會說重話。

    王氏則是笑吟吟放下買來的一干東西:“娘別多想,最近家里都吃那些腌rou臘貨的,好歹吃吃新鮮的。至于儉省的事兒,這又不是浪費(fèi)了,好歹是進(jìn)了全家人的肚子——別的,娘也不必?fù)?dān)憂,吉哥早就不是學(xué)徒了,家里可不是前幾年可比?!?/br>
    揚(yáng)州最有名的染房就是戴家染房,這家染房不要說在揚(yáng)州了,就是在外地也頗有名氣,能染出許多別的染房出不來的顏色,名目多得不得了。趙吉當(dāng)初正是在這家染房學(xué)徒。

    他天分不錯,人也勤奮,最重要的是拜了一個好師傅,所以學(xué)了一些本事。不過這戴家染房也不是那么好進(jìn)的,那些想要在戴家染房學(xué)徒的都要簽比別處長的多的學(xué)徒工時間。當(dāng)初趙吉簽的是十五年,也只有簽這樣長的時間才真能學(xué)到如何調(diào)配顏料。

    不過戴家染房機(jī)密的那些配方自然是不用想了,即使是簽了一輩子約在戴家染房的大師傅也不知道,全握在戴家自己人手里就是了。

    做學(xué)徒的時候能學(xué)到真本事這是戴家染房的特色,而學(xué)徒的報酬低的驚人也是戴家染房的特色,端的就看個人取舍——只有一些有點(diǎn)家底的才能去戴家染房學(xué)徒,不然做學(xué)徒的時間內(nèi)家里恐怕就要垮。

    不過自戴家染房學(xué)徒出來就算發(fā)達(dá)了,既可以受聘于戴家,也可以被一些小染房供起來做大師傅,甚至可以自己拿本錢開染房。因為手藝過硬,怎么樣都是好出路。

    趙吉就是在自己家里開了幾只大染缸做生意,三年前家里還是靠著王氏支撐,沒有攢下一點(diǎn)錢,不要說比趙家大伯家里了,就是比趙家二伯家都要差。索性當(dāng)時兒女們都不大,不用憂心嫁娶,不然又是一樁犯難的事情。

    而三年之后的如今,家里已經(jīng)起來了,就算底子還比不上趙家老大家,但正是上升的時候。趙吉的生意一年好過一年,成為三兄弟里最發(fā)達(dá)的一個算是指日可待——這大概也是孫氏越來越陰陽怪氣的原因之一了。

    原本過的不如自家的人,這會兒后來居上,倒是把自家給壓了下去,心里如何能平?

    方婆子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小兒子一家生活越來越好,她心里也高興,便不再說話,去看那些買來的零碎布頭。

    趙鶯鶯把剛才一番對話看在眼里,只打開了大包袱讓看,道:“奶,你來看,這些布頭格外零碎,不過仔細(xì)拼布也不是不能用,這幾個是一個花色,樣子也素凈周正,正好給奶拼一個鞋面子——我早就做得好鞋履了,到時候我親自動手孝敬奶?!?/br>
    方婆子聽了果然喜歡,摸了摸鶯鶯的臉:“好孩子,真有出息!滿巷子找一找也沒有你這樣大的時候就做的好針線的孩子了,何況還這樣孝順!可比你大姑強(qiáng)。”

    趙鶯鶯笑了笑,又和趙蓉蓉按照花色把布頭分了分,為的是做小東西的時候拼布方便。這樣原本雜亂的布頭規(guī)整起來,兩姐妹商量著做東西——荷包、銀包、小衣、鞋面,東西還不少呢!

    至于趙鶯鶯留的單色綢絹料子,準(zhǔn)備拿來做花兒的,則是另外包在了一邊。

    三下兩下分好,趙鶯鶯看祖母、趙蓉蓉、趙芹芹三個都埋首在零碎布頭里,興高采烈商量著要做這個要做那個,忽然覺得很高興——明明只是一點(diǎn)小事而已,但所有人都因此快樂起來了。

    她又看著廚房里起了炊煙,便留下一句‘我與娘去燒火’,就一溜煙跑到廚房里去了。

    這時候正是晚飯時候,大伯母宋氏和二伯母孫氏也都在廚房。大伯母帶著堂姐趙萱萱,二伯母帶著堂姐趙蕙蕙,這自然是做飯的時候有個人幫著燒火更方便。

    他們這樣的人家的孩子當(dāng)家早,女孩子早早跟著母親和jiejie做事,能把一身主婦的活計都學(xué)的有模有樣。

    今日這樣還算是簡單的,只是燒火而已。更多時候,像是大堂姐趙蕙蕙,今年已經(jīng)十四歲了,二伯母讓她一個人做飯,幾個meimei在一旁幫忙也是有的。

    看今天的架勢,趙鶯鶯估計著二伯一家有好菜——不知道是不是二伯母總是苛刻幾個女兒,當(dāng)然也有可能是大堂姐自己嘴饞,若是二伯母家做的好菜,她總是要偷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