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jié)
他眉頭一皺, 想到今日瓊娘回來了,卻要跟崔家的男女老少擠在一處…… 這么一想, 是越琢磨越不妥。 可是現(xiàn)在崔家人都在,貿(mào)然給出銀子顯然損了崔家父母的顏面, 他想了想, 趁著崔家人忙著做飯抹桌子的功夫, 到坡下的幾個店鋪里轉(zhuǎn)了轉(zhuǎn)。 正趕上一家店面裝修, 清讓出了原來的舊家具啊,便揀選了那帶著蚊帳的白木架子床, 多施了銀子,叫人搬到崔家來。 正淘洗粟米的瓊娘一愣,柳將琚說到:“看著你也是要在店面張羅忙碌的樣子,那板兒床太小,你們擠不下, 正好看見坡下店家出清舊家具, 便選了這個, 你個女兒家用起來也方便些,待你們店面整齊了,我再讓人多送些家具來。” 瓊娘沒想到大哥心細(xì)如斯,心里又是一暖,也沒推拒付他的好意,便順了順鬢角,真心實意道:“這床我要了,可是大哥你萬萬莫再貼補(bǔ)了,一則我那爹娘都是實誠人,收了人太多的好,卻還不清人情是要上火的。二則……你每個月的銀錢也有數(shù),總要留些孝敬柳家的父親母親,待得店鋪的生意開張,我這邊會越來越好,絕不再叫大哥牽腸掛肚?!?/br> 柳將琚方才看到了瓊娘有模有樣的生火做飯,看起來的確是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市井平民生活的樣子,待看她頂著嬌嫩嫩的臉,一臉老成地叮囑自己要孝順,便笑著點了點頭。 待崔忠賣rou回來,瓊娘自己cao刀,為他們燒了紅rou,里面還加了十幾個傳寶在山上掏來的鳥蛋,俱鹵得入了味兒。而爽口的小菜也是劉氏在山上挖來的薤根,用佐料調(diào)配停當(dāng)后,滿滿拌了一大碗。 煮rou的湯則甩了鳥蛋攪的蛋花,再撒了一大把的香蔥,點上芝麻油后,香味濃郁。 待得幾個人圍坐在院子搭的桌子上吃飯時,柳將琚才發(fā)現(xiàn)瓊娘之前的話半點不假。那rou煮的入味,肥瘦相間的rou塊入口之后,便卷了舌頭,香到了一處,配著鄉(xiāng)間味道粗獷的新醅酒,倒是相得益彰,不知不覺便多食了幾塊。 劉氏也覺得女兒做的飯菜似乎更好了,笑著道:“原先還擔(dān)心著你將來嫁人,不會洗手作羹湯可怎么辦。沒想到如今做得飯菜,比酒樓子里的都好吃,娘倒是放心了?!?/br> 柳將琚一聽,便不動聲色道:“聽嬸子這話,是不是給瓊娘相看了人家?” 劉氏想起白日里瓊娘甩下的那幾句話,便有些上火,那么好的秀才,真是可遇不可求,瓊娘若是在高門大戶里待得眼界太高,一心想盼著加入豪門,豈不是要耽誤了自己的終身,正好柳家的大哥在此,少不得讓他勸一勸瓊娘。 想到這,便忙不迭道:“倒是有個好的,乃是一位進(jìn)京趕考的秀才,一表人才,就是家里頭清貧了些,上面有個母親,沒有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牽扯,可是瓊娘連問都不問,便當(dāng)面回絕了人家,這……若是將來反悔,都不好改口了。” 原想著柳將琚看著少年老成,會幫她勸一勸瓊娘,哪里想到,這少年飲了一杯酒后,說:“嬸子,瓊娘的婚事您莫要太擔(dān)憂,他家既然是獨子,想必婆婆事事看得緊些,瓊娘過了門去,侍奉得不周全,便要不自在了,倒不如且緩緩。有我在,總不會叫我的meimei嫁得太差?!?/br> 這一句便將劉氏的未盡之言全堵了回去。她后知后覺的懊惱,覺得自己是商量錯了人,像柳家大公子這等人物,豈不是要比瓊娘眼界更高?跟他提起這門親事,柳公子能瞧上眼嗎? 瓊娘看著劉氏懊惱的樣子卻是抿嘴一笑,特意給柳家大哥的碗里又夾了一顆鹵得入味的鳥蛋。 待得一頓飯罷,送走了柳將琚后,瓊娘便下山坡,管相鄰的香火鋪子借了算盤和筆墨。 白日里,崔家跟木行鬧得甚是響動,左右的店鋪都聽到了。 有幾個自家裝修的小鋪子,也是貪圖了便宜賣了白家的木頭,待得發(fā)覺后,抵不過那二爺?shù)暮罊M,退換不得,自認(rèn)倒霉。 沒曾想借了崔家的福氣,竟然找來了哪個大官的侍衛(wèi),將那些jian商拿下,他們的爛木頭也收回退了銀子。 這香火鋪子的老板甚是感激,見崔家的小娘來借東西,倒也慷慨,不但借了筆墨,還給了她一本新賬本,更送給了她一小把線香,叮囑著山上蚊蟲多,夜里點上驅(qū)一驅(qū)蚊蟲。 瓊娘笑著謝過了香火鋪子的老板,回到家里,點上油燈線香,就著燈光噼里啪啦地?fù)芘鹆怂惚P。 劉氏本來想說夜里點燈算賬太浪費(fèi)了,不如白日再算??纱偰锢_了架子,有模有樣地?fù)芘惚P,那些個話便全吞回去了。 乖乖,自己這女兒也真是有架勢,算清了這幾日的筆筆開銷后,便開始問詢起她和崔忠的花費(fèi)往來。 結(jié)果這一問,夫妻二人便是被問得有些瞠目結(jié)舌,直覺得這么會過的二人,卻在裝修店鋪時,白白多花銷了幾筆冤枉錢,在泥石木材上,讓人暗暗宰了幾刀。 瓊娘其實不沒有責(zé)備爹娘的意思。但是裝修店鋪開銷大,不懂行的人,很容易便被那些個工頭商販蒙騙了去,現(xiàn)在提點下爹娘,以后跟那幫子人打交道,也可以多長些心眼。 只是一家子人現(xiàn)在手頭的銀兩不多,若是再沒進(jìn)項,只怕坐吃山空,最后連買桌椅開店的錢都不夠了。 瓊娘從別館回來的路上,坐在馬車?yán)锞鸵恢弊聊ブ@件事。 現(xiàn)在皇山上的山路還沒就鋪就完,一些山間的涼亭也在修建。往來工匠無數(shù),雖然也有些賣吃食的商販,卻坐地起價,每日吃上三回,也是不小的開銷。 可若是有物美價廉的小食,叫做苦力的工匠吃得解饞有價美,這看起來小小的生意,還是有賺頭的。 白日里她隨著瑯王車馬前行時,便看見不少商販啃吃干硬的炊餅,心里邊隱約有了想法。 待得算完了賬目后,她歸攏了下銀兩,對崔忠說到:“女兒想在路旁支起個賣炊餅的攤子,只是這炊餅里還想加些肥rou臊子,這附近的食材太貴,爹爹費(fèi)些腿腳,明早回鎮(zhèn)上買上一袋子面粉,再割些膘肥的豬rou來,我和娘制上一些,且賣賣,若是賣得好,便天天如此,這樣一來,既不耽誤店面的修繕,又有些進(jìn)項。” 崔氏夫妻都是小本的買賣人,這日日只花錢,不進(jìn)錢的日子簡直比殺人越貨還叫人心慌?,F(xiàn)在女兒提議賣炊餅賺錢,自然是頻頻點頭。 不過崔忠有些遲疑道:“我們家是賣糕餅的本行,為何不做些糕餅賣,那什么夾rou的炊餅聽起來費(fèi)時費(fèi)事,不如糕餅做得熟手。” 瓊娘收了算盤,柔聲道:“現(xiàn)在往來山上的都是工匠,每日里做的都是出汗的苦力,嘴里有葷腥才有氣力,不然咱們家的糕餅再醇甜,他們也沒有功夫悠哉飲茶品嘗?!?/br> 聽瓊娘這么一解釋,還真是有些道理。 今天自己的這個女兒巧舌戰(zhàn)jian商的光景,他們夫妻二人也是看到的,那等氣勢,可不是平常人能比的,再不敢拿女兒當(dāng)小孩子看了。 再說面粉肥rou,也不是太過昂貴的東西,就算賠錢了,他們家暫時也能付得起。 于是一家人說定,第二天一大早,崔忠便背筐回鎮(zhèn)上買便宜些的豬rou。 瓊娘則用家里剩余的一點面粉揉水和面,然后用白布蓋了盆子,放在屋里發(fā)酵。 幸好是夏天,不用蓋被子也發(fā)酵的甚快。然后將昨夜里泡好的黃豆過水煮好,用院子里原先主人留下的水磨去磨,磨出了滿滿一陶鍋的豆?jié){。 待得崔忠回來時,那面已經(jīng)膨脹得滿滿一大團(tuán)了。瓊娘讓娘親將肥rou切丁,又讓哥哥崔傳寶摘洗了采來的野菜。 然后用大鐵鍋將rou丁和佐料入油鍋翻炒,調(diào)了醬汁開始加水熬煮。而那炊餅也搓團(tuán)上鍋去蒸。野菜則切碎腌了一盆。 煮到一半時,她讓爹爹在山下壘砌了個簡易的爐灶,將大鐵鍋搬了下去,架在路旁接著煮。 那鹵味是瓊娘特別調(diào)配的,香料咸鹽加的甚重,順著風(fēng)離老遠(yuǎn)就能聞到。正值中午,有些工匠下山來采買食材,準(zhǔn)備自己煮飯。可聞到了那香味,便好奇走過來看看。 瓊娘見人來,笑著道:“今日剛剛開張,且送來兩個給兩位師傅嘗一嘗?!?/br> 說著,從一旁的罩著白布的長盤子下取了個煮得白胖胖的脆餅,用竹刀從中間平平剖開,然后舀了一勺鍋里煮得冒著小泡的rou湯汁,澆入到炊餅里,再夾上一筷子的腌山菜夾進(jìn)去,最后扯了一塊草紙包上,遞給了問詢的師傅。 那師傅已經(jīng)被香味撩撥得不行,只覺得更加饑腸轆轆,接過來后,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待得rou汁與山菜的清香混在一處滑過喉嚨時,只覺得天上的龍rou也比不過這帶餡炊餅的味道。 第30章 兩個炊餅免費(fèi)送出去后, 便又有三五個工匠前來問詢。這次瓊娘可不是免費(fèi)送了, 而是一個賣七枚銅錢, 另外再免費(fèi)送一碗豆?jié){。 那豆?jié){是在井里冰過的,配著rou汁炊餅吃,更解膩解渴。前來修繕的工匠都是領(lǐng)皇差的, 小錢上并不囊中羞澀。這rou炊餅便宜又好吃, 誰還要啃自己帶的干巴巴的炊餅? 如此一來, 先是一鍋的豆?jié){贈送干凈了。接著中午不到一會的功夫, 滿滿一大鍋的炊餅全賣光了。 小小的錢箱子,也鋪上了一層的銅板。就是這樣, 還陸續(xù)有工匠下山來買呢! 有了中午的底子,瓊娘心里有了數(shù)。 到了第二日, 便準(zhǔn)備了三餐的量, 那豆?jié){也不白送了。除了炊餅外, 還準(zhǔn)備了黍米飯, 蒸熟了的米飯澆上rou汁,若是肯加錢, 還能再臥一個雞蛋。半熟的雞蛋用筷子一攪還帶著蛋黃汁,與rou汁拌在一處很下飯。 這樣香甜的飯菜,其實用料很省,那些個rou汁用的都是肥rou調(diào)味,勾的大汁兒, 主要是味道調(diào)得叫人愛吃。雖然價格不貴, 但是走起量來, 還是很有賺頭的。 一天忙下來,到了晚上,瓊娘劈里啪啦撥弄了一下算盤,盈余居然有一貫錢之多,若是換成銀子,足有一兩呢。 崔忠激動得吧嗒吧嗒地抽煙鍋。劉氏也興奮地說:“女兒,賣炊餅就行了,一個月下來豈不是能有三十兩銀子嗎?” 瓊娘攏好了帳笑道:“娘,那些個工匠再過幾個月也就完工了,到時候百十來人的工匠一散,哪里還會有這么多的客流?倒是來皇山的都是些官家王侯的家眷,只怕也看不上這rou汁炊餅了。我們還得快些拾掇了店鋪,讓素齋早日開張是正經(jīng)?!?/br> 崔忠吧嗒著煙袋道:“甭聽你娘的,她就是見識淺,沒見過什么大錢!” 劉氏瞪眼道:“說得像你見過聚寶盆一樣!老東西,還不快去給姑娘燒水泡一泡手腳?” 夜色雖濃,可是一家人卻有說有笑。 雖則幾日后有人模仿的崔家,也賣起了rou汁炊餅。但因為做不出瓊娘那香飄百里的味道,生意寥寥無幾,便只能作罷。 如此一來,一家四口每日都忙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這邊雇傭工匠繼續(xù)抹平地面,給墻上墻灰。那邊每日還要在路旁出攤。 別說瓊娘,就是干慣了力氣活的崔家夫妻倆也是每到晚上累得筋疲力盡。 不過雖然累,瓊娘卻覺得這樣的日子過得甚是有盼頭。店面收拾整齊后,到了細(xì)軟裝飾的環(huán)節(jié)也格外用心。 她自來品位不俗,店面里的書畫不用去采買,自己買了宣紙,畫好后請人裱糊好,掛在整潔的墻面上,頓時生出了幾分雅致。 店里隔斷的花屏買不起太貴的。瓊娘便買了素面的凈屏,然后自己上針線,繡上兩面蜀繡的蘭花點綴,再不見廉價的感覺,只帶著悠遠(yuǎn)的意境。 待得桌椅采買擺放整齊,清幽淡雅的內(nèi)室,已經(jīng)裝點出了瓊娘多獨有的味道。 劉氏嫌棄那座椅擺放的太稀疏,坐不了幾個客人,想要擺得密實些。 瓊娘笑著解釋,來食素齋的,都好一個“靜”字,三五閨友相聚一處,食用素齋,聊一聊佛法心得,最是愜意。經(jīng)營素食齋園,就得經(jīng)營出于酒樓熙熙攘攘不同的意境來。 如今瓊娘說什么,劉氏全是聽的。待聽女兒這么一解釋,便覺得又露了自家的短淺,便不再言語,只勤快地揉洗了抹布,將店面收拾得一塵不染。 這日子在忙碌中過得飛快,一轉(zhuǎn)眼,三個月過去了。 當(dāng)皇山的寺廟開門迎客時,瓊娘家店面的牌匾也已經(jīng)掛上了,黑漆金字的牌匾上,龍飛鳳舞地寫著三個大字——素心齋。 在齋館開業(yè)時,瓊娘嫌吵,并沒有放上幾掛鞭炮,只是在店門口擺放了矮地的大口水缸,里面養(yǎng)了睡蓮,還蓄了幾尾金魚,正一正店門的風(fēng)水,也讓初進(jìn)店里的人感覺到一絲清爽。 可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店面裝修整齊,山門也迎來了香客后,素心齋的門前卻是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眼看著山下路旁的店面生意興隆,而她家的店面因為在坡上乏人問津。劉氏急得嘴邊起了一圈的水泡。崔忠每日蹲坐在山坡上,看著坡下香客人來人往,只吧嗒吧嗒抽著旱煙,話也變得越來越少。 崔傳寶趁著爹娘不注意,偷偷責(zé)備瓊娘:“怎么辦,半個客人都沒有,都是你非要買這處店面!離得官道老遠(yuǎn),誰會來這里吃飯?現(xiàn)在沒有生意,這么下去也不是個事兒,不如我去買rou,你明日和面,再做些炊餅吧?!?/br> 瓊娘正坐在窗下用針線穿著香菇,山里陰涼,正好陰著香菇備用。 聽見哥哥這么一說,她抬眼望了望外面的天,便又繼續(xù)串著香菇道:“不急,總有你忙的時候……對了,這幾日你的腿傷也好了,跟爹爹上山割些草回來吧,垛在馬棚里,別等到客人來了,拉車的馬,無料可食。” 這若是崔萍兒,傳寶定然是要去擰她的耳朵,讓她醒一醒的。一連幾天,連人都沒有,哪來的什么的馬匹啊? 可是瓊娘就算坐在小板凳上也是端端正正,自有一副淑女的氣質(zhì),怎么也不是個能隨便動手?jǐn)Q耳朵的小鄉(xiāng)丫頭。傳寶心內(nèi)有氣,卻一時發(fā)泄不得,氣得只好出門上山掏鳥蛋去了。 又過了幾日,劉氏再也耐不住了,舍下臉面,準(zhǔn)備跟崔忠下山拉些客人上來??墒窍铝松饺ィ粗鴣韥硗娜A貴馬車、仆從軟轎,怎么攔著他們上山坡用餐?。?/br> 這一天天氣悶熱,太陽毒辣辣的,二人在路旁站了好一會,除了吃得滿嘴的揚(yáng)塵,曬得滿頭熱汗,剩下的全無收獲,只能怏怏回了店中。 這盛夏時節(jié),天氣說變就變,二人剛上了山坡,天邊的黑云便壓了過來。一轉(zhuǎn)眼的功夫,豆大的雨點亂濺,很快就轉(zhuǎn)成了瓢潑大雨。 燥熱的天兒頓時轉(zhuǎn)涼了,跟著一起涼了的,還有劉氏的心。 完了,這么大的雨,徹底的沒有戲了。打量著修飾一新的屋堂,劉氏的眼睛濕潤了,只覺得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錢銀全打了水漂。 自己怎么就這么沒有主意,怎么可全信了女兒瓊娘的話?到底是個沒經(jīng)過事兒的孩子,她哪里懂得什么生意經(jīng)啊! 可是瓊娘看到屋外的大雨如注時,卻欣喜地說道:“終于下雨了!” 當(dāng)她轉(zhuǎn)身來到劉氏紅了眼眶時,便拉著她的手道:“娘,別急,我們家的生意很快就能上門了。” 劉氏現(xiàn)在如何能再信她的話,只哽咽道:“沒事,娘就是一時的難受,沒事……大不了我們還回芙蓉鎮(zhèn)賣糕餅……” 就在這時,屋外震天的雷雨聲中,突然混雜進(jìn)了人語馬嘶的聲音。 “敢問店家在嗎?快點拿些雨傘來迎客!” 劉氏一聽,連忙走到門口去看,只見足足有三輛華貴的車馬來到了他們家店鋪前的空場處,當(dāng)下心喜,顫著音的應(yīng)聲,趕快去拿雨傘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