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兩生歡喜、惑國妖后(相公總是在造反)、爛尾作者自救之旅、穿入聊齋怎么破、總裁他命不久矣(老祖地球生活指南)、她每天都在撩我、指定辯護人、重生七十年代:軍嫂,有點田、草莓大廚的總裁犬、男妻
這件事情讓康熙雷霆震怒,罵大阿哥是個畜生,當場就割除了大阿哥的郡王的爵位,并幽禁在大阿哥府里,嚴加看守,任何人不得出入。 支持大阿哥的明珠一群人也受到了牽連,砍頭的砍頭、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一時間,朝廷中兩股最強的勢力都被連根拔起。 一直以來,前太子和大阿哥的勢力互相制衡,是朝中最強的兩股勢力,無人能撼動。但是,在這幾個月時間內(nèi),這兩股勢力都被削除了,這讓文武百官們坐立不安,生怕下一個倒霉的是自己。 國不可沒有儲君,但是朝廷大臣們暫時沒有那個膽子去觸康熙的霉頭,對于重新立一事提都不提。 大阿哥和二阿哥倒臺以后,三阿哥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就是他告發(fā)大阿哥使用巫蠱之術謀害太子,原本以為他揭發(fā)有功,康熙會賞賜他什么,結(jié)果什么都沒有。 三阿哥這段時間,天天去拉攏人,希望大家都能支持他去做太子。為此,他還特意去找四爺支持他,不過態(tài)度很是囂張,一副施舍的態(tài)度,就好像四爺能支持他成為太子,是四爺?shù)臉s幸。 對于三阿哥一副就要做太子的模樣,四爺他們一群阿哥們都對他不屑一顧,沒有一個人愿意支持他。三阿哥覺得四爺他們是嫉妒自己。 三阿哥想要拉攏朝中大臣,尤其是能有說話權的大臣,但是有話語權的大臣并看不上背景一般的三阿哥。 三阿哥的外祖家的背景普通,家族里沒有一個人能在朝中說的上話,大臣們哪里愿意支持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皇子。 就在三阿哥得意的時候,朝中有人參奏,康熙三十八年的時候,三阿哥在十三阿哥的母親喪禮期間去剃發(fā),這件事情當時就惹得康熙十分生氣,割除了三阿哥當時的郡王爵位。 這件舊事又被提起,參奏三阿哥不仁不孝,還參三阿哥這段時間結(jié)黨營私。 康熙最痛恨的就是結(jié)黨營私,把三阿哥狠狠地痛罵了一頓,并把三阿哥幽禁在府里,讓三阿哥好好地閉門思過。 三阿哥做太子的美夢就這樣結(jié)束了。 因為三阿哥一事,讓原本有些蠢蠢欲動的九阿哥變得老實了,不敢讓他的人向康熙施壓立他為太子。 ~~~ 康熙正在批閱奏折,就見梁九功走了進來。 “萬歲爺,三阿哥在門外求見?!?/br> 聽說是三阿哥,康熙停下手中的動作,剛剛還非常嚴肅的臉上露出一抹溫和地笑容。 “讓他進來吧?!?/br> 很快,梁九功帶著三阿哥走了進來。 “孫兒弘昀給皇瑪法請安?!?/br> “起來吧?!?/br> 弘昀站起身后,就跑到康熙的身邊,毫不客氣地說道:“皇瑪法,孫兒肚子餓了。” “梁九功給他準備一些點心。” “是,萬歲爺?!?/br> “在吃點心之前,朕要檢查你的功課?!?/br> 弘昀抬手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膛,非常有自信地說道:“孫兒任由皇瑪法檢查?!?/br> 看到弘昀一副自信滿滿地模樣,康熙眼里的笑意加深,放下手中的奏折,開始檢查弘昀的功課。 弘昀對答如流,沒有出任何錯,這讓康熙很滿意,獎賞弘昀可以吃點心。 吃完點心,弘昀朝康熙提出他的想法:“皇瑪法,孫兒可以提一個意見嗎?” 康熙聽到這話,饒有興致地看著弘昀:“你想說什么?” “皇瑪法,南書房的先生教的東西對孫兒來說太簡單了,孫兒不想浪費時間?!苯衲甑哪暌贿^,弘昀就進宮在南書房讀書,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了兩個多月了。弘昀的成績是所有孩子中最好的一個。 “你不想讀書呢?” 弘昀搖搖頭:“不是,孫兒想繼續(xù)讀書,但是想讀難一點的,現(xiàn)在先生教的太簡單了,孫兒不想浪費時間?!?/br> 康熙對弘昀的情況是非常了解,也從南書房那里得知,弘昀非常聰明,學的非???。 弘昀覺得南書房先生教的東西,還沒有他額娘教的好。額娘教他的東西,南書房先生都教不了。 康熙想了想,就答應弘昀這個請求。 “好,皇瑪法重新給你安排先生教你。”弘昀這孩子比保成當年還要聰明伶俐。 “謝皇瑪法!”弘昀看了看時間,見到了時間,就向康熙辭行,“皇瑪法,孫兒該去南先生那里了。”弘昀不僅每天要去南書房讀書,還要去傳教士南先生那里學洋文、學數(shù)學。 “你這孩子就這么喜歡學洋人的東西?” “皇瑪法,孫兒把他們的東西學會了,就能了解他們的國家?!?/br> “你了解他們的國家做什么?”對康熙來說,洋人的國家就是蠻夷之地。 “了解他們后,自然是要去征服他們,讓他們對我們大清俯首稱臣?!焙腙勒f這句話的神情非常自信。 康熙被弘昀的這句話驚到了,目露吃驚地看著弘昀:“你要去征服洋人?” 弘昀神色非常認真地點了點頭:“對!” 康熙忽然來了興趣,好奇地問道:“弘昀,你為什么想去征服洋人的地方,那里可是蠻夷之地?” “皇瑪法,南先生的國家雖然現(xiàn)在是蠻夷之地,但是不可能永遠是蠻夷之地。”額娘說過,南先生的國家再過一兩百年就會成為強國,然后開始征服全世界?!澳舷壬f過他們國家也很大,也很有很多寶貝,只是他們的國家沒有我們大清繁華,所以暫時什么都做不了。” “你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想去征服洋人的地方?” “是,孫兒想去看看洋人地方到底有多大,有什么好東西。”弘昀野心勃勃地說道,“孫兒想要洋人對我們大清俯首稱臣?!?/br> 康熙沒想到自己這個孫子會有這么大的野心,居然想去征服洋人,真是……很有他當年的風范。 “皇瑪法,洋人有洋人厲害的地方,孫兒把他們厲害的地方學會,就能拿去征服他們?!焙腙篮鋈恍Φ匾荒槧N爛。 康熙沒想到這個孫子會看的這么遠,心里十分震驚,也十分激動。 “不愧是朕的好孫子。”弘昀這孩子的見識和目標真是不一般。雖然他看不上洋人的地方,但是如果能讓洋人對他們大清俯首稱臣,也是一件讓人愉快的地方。 “皇瑪法,孫兒得走了,不然就遲到了?!?/br> “去吧?!?/br> 等弘昀離開后,康熙笑著說:“真沒想到弘昀這孩子有這么大的野心,居然想去征服洋人。” “萬歲爺,這說明小主子有志氣?!?/br> “不過,這孩子說的對,洋人有洋人厲害的地方?!笨滴蹼m然看不上洋人,但是不得不承認洋人在某些方面比他們厲害。 “奴才之前去接小主子的時候,小主子說的洋文和南大人說的一樣,小主子真是厲害。” “弘昀這孩子學東西很快,接受能力也特別強,就連朕當年也比不上他。” “南大人不是說小主子是神童么?!?/br> “這孩子的確是個神童,好好培養(yǎng)的話……”康熙眼里閃過一抹深意,弘昀這孩子好好培養(yǎng)的話,絕對是個好苗子。 梁九功聽到康熙未說完的話,心頭狠狠地跳了下,難道萬歲爺是想…… 康熙沒有再說什么,戴上眼鏡繼續(xù)批閱奏折。 過了段時間,康熙的幾個心腹大臣含蓄地提起立太子一事??滴鯖]有像去年那樣聽不進去,表示他心里有數(shù)。 經(jīng)過兩次廢立太子一事,康熙并不想再立太子,但是是該考慮讓誰以后接替他的位子。 其實,讓哪個兒子以后接替他的位子,康熙心里早就有了人選,只是還沒有徹底下決定,他還想再考察看看。 接下來的日子,康熙給兒子們安排了不少差事,想看看兒子們的做事能力怎么樣。 四爺被分到戶部做事,八阿哥被分到內(nèi)務府做事,十三阿哥跟著四爺去了戶部。其他的幾個阿哥都有被安排要職的位子上。 戶部是六部中最重要的部門,可以說是大清的錢袋子。把四爺分到戶部做事,可見康熙對四爺有多看重。不過,這份看重也伴隨著危險,戶部的事情稍微處理不好,就會惹禍上身。 四爺一去戶部,就開始查賬,不查不知道,一查就發(fā)現(xiàn)戶部就是個爛攤子,破事一堆。 這些年,康熙不是下江南,就是去塞外,或者去蒙古,花了不少銀子,導致戶部這些年都沒有什么錢。 了解戶部的情況后,四爺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非常想把戶部這個燙手山芋扔給別人。 自從四爺接手戶部后,整天忙得不見人影,明曦有時候好幾天都看不到四爺。 四爺剛接手戶部的時候,明曦就提醒過四爺,處理戶部的事情不要太過強硬,也不要太過刻薄,不然會得罪很多人。四爺說他不怕得罪人,但是明曦說這些人都是對大清有用的人,不能全部得罪死。 明曦讓四爺才取一個巴掌一個甜棗的手段去處理戶部的事情,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上輩子,她看的清宮劇里,四爺就因為處理戶部的事情,落得個尖酸刻薄的名聲。這輩子,她可不想四爺再次背上刻薄的名聲。 大概四爺把明曦的話聽了進去,處理戶部的事情沒有那么強硬,給人留有了點余地和面子,這讓那些大臣們對四爺贊不絕口。 康熙從幾個心腹大臣口里得知四爺處理戶部的事情的手段,心里對這個兒子越發(fā)的滿意。 有一天,康熙把幾個心腹大臣叫到御書房。 “朕今天把你們幾個叫來,是讓你們做個見證?!?/br> 幾個心腹大臣聽到康熙這么說,心頭狠狠地顫了顫,他們大概知道康熙要說什么。 “梁九功擬旨?!?/br> “是,萬歲爺!”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咸使聞知?!?/br> 康熙每說一個字,就像一把錘子狠狠地敲打在所有人的心頭上。 幾個心腹大臣聽雍親王三個字的時候,心里并沒有多少意外。他們剛進來的時候,聽到康熙說那句話的時候,他們大概地猜到康熙要讓誰繼承大統(tǒng)。 梁九功聽完康熙這道圣旨,心里十分地震驚,雖然他也猜到皇上會立雍親王,但是并不敢肯定,現(xiàn)在親耳聽到皇上真的要讓雍親王繼承大統(tǒng),他心里怎么可能不震驚。 “你們幾個有什么要說的嗎?” 幾個心腹大臣跪了下來:“臣等沒有任何意見!”這些年,雍親王 所做的一切,他們都看在眼里。除了廢太子,剩下的皇子中,也只有雍親王最適合繼承大統(tǒng)。 康熙聽到幾個心腹大臣這么說,滿意地點了下頭:“把這道圣旨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等朕走了,你們幾個就拿出這道圣旨,讓老四繼承大統(tǒng)?!?/br> “臣等遵旨!” 幾個心腹大臣離開御書房后,并沒有討論那道圣旨,而是裝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神色如常地回到家里。 康熙召見幾位心腹大臣,在御書房里呆了大概半個時辰的一事,很快就傳到一群阿哥和文武百官的耳朵里,他們都在猜測康熙和這幾個大人說了什么。 第二天下朝的時候,所有人都去旁側(cè)推敲幾位心腹大臣,想要套出一點話來,結(jié)果一個字也沒有套出來。 第127章 這段時間,康熙暗地里找了不少有名的神醫(yī)。這幾年, 康熙的視力越來越差, 甚至有時候眼前出現(xiàn)黑點, 眼鏡已經(jīng)滿不足康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