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宦海(科舉)在線閱讀 - 第151節(jié)

第151節(jié)

    一個溫和又帶著幾分清冷的聲音響起,隨即便見一盞茶被送到了顧云浩的書案之上。

    轉(zhuǎn)身看去,卻不是別人,正是趙啟。

    顧云浩微笑著點了點頭,接受了趙啟的好意,端起茶碗吃了口茶,卻是又留意到趙啟手里還拿著一個小冊子。

    “博彥,可是有事要說?”顧云浩問道。

    趙啟似面有猶疑地看了看門外,見著并無什么人來的樣子,但神色間好似還有些顧忌。

    見狀,顧云浩自然明白了他的擔憂。

    戶部的公務(wù)室緊缺,即便是身為從五品員外郎的他,也是沒有單獨的公務(wù)室的,而是跟楊光跟李輝兩位主事共用一間。

    這可是不翰林院的待遇差多了。

    趙啟向來不是個小家子氣的人,今次這般謹慎,必然是有什么緣故。

    隔墻有耳啊。

    “博彥只管直言就是?!?/br>
    顧云浩看了看空空如也的公務(wù)室,笑著解釋道:“李輝跟著陸郎中出去了,楊主事則是被我派了別的事,暫時不在部里?!?/br>
    聞言,趙啟知曉李輝跟楊光不會突然回來,方才放心地道:“東翁,請看看這個?!?/br>
    言罷,趙啟便將手中的小冊子交予顧云浩。

    見他如此謹慎,顧云浩也是不敢小瞧,接了過來,便認認真真地翻開查看。

    然只看了一頁,便神目色一閃,沉吟道:“這是……”

    “東翁,雖然咱們無法估算現(xiàn)今閩地的田地多寡,但以在下所見,何不就且以立朝之初的登記來算?”

    說到這里,趙啟的面上也是帶著幾分憤恨之色:“閩地那邊的士族也真是夠狠的,在下僅僅清算了晉江這一府的田地,便已感覺其中瞞報之數(shù)不少,如此可想閩地百姓過得有多艱難?!?/br>
    顧云浩此刻也是心思百轉(zhuǎn),思忖了片刻,也是沉聲道:“此事先別張揚,我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br>
    說到這里,顧云浩頓了頓,又道:“這立朝之初的田地數(shù)額是放在明面上的,待楊光回來,我讓他帶人全部去清算核查就是,至于取中的瞞報之數(shù),便由他去負責估算就是。”

    聞言,趙啟立即反應(yīng)過來,知曉顧云浩另有旁的事要安排給他,遂問道:“東翁可還是有旁的事吩咐?”

    “你這些日子,取了閩省近年來的稅入登記來,一一的核對清楚,咱們可以借此估算現(xiàn)今閩地的瞞報情況?!?/br>
    說到這里,顧云浩嘴角微揚,瞇了瞇雙目,又道:“閩地那邊瞞報的情況必然不少,時間有限,清理之時,可以抓大放小。”

    聽了這話,趙啟微微一愣,隨即眼珠一轉(zhuǎn),笑道:“東翁放心,在下明白了。”

    第155章 第155章:膽大包天

    七月底, 稅賦改制之事仍然在華朝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自六月以來,全國各地開始大規(guī)模的丈量清理田地。

    即便朝廷幾次三番警告各級地方官員務(wù)必重視此事,不可從中牟利, 然而總歸還是有那些膽大包天的。

    先是湘省有同一組的三名知縣收受巨額賄賂, 在清理過程中, 為一名叫王守明的富商掩飾瞞報田地之事。

    這個時代階級劃分明顯,講究個士農(nóng)工商, 原本作為最末的商家, 即便是生意做得再大, 家里銀子再多,終究是地位要低上一些。

    如今清理田地, 又與官員們的升遷掛鉤,尋常而言,即便是那些商戶行賄,大多數(shù)的官員也是不愿冒險的。

    而這王守明卻是一連向同一清理小組的三位知縣行賄,而且還都成功了。

    其實并非是那王守明有何利害特殊之處, 不過是他有一個好的堂兄。

    原來,這王守明跟前任戶部尚書王守和乃是同族, 甚至是王守和的堂弟。

    查探到這一層關(guān)系, 湘省巡撫梁如海躊躇了一番,最后還是決定讓手下幕賓帶著一份奏折, 外加一封書信奔赴雍京。

    畢竟王守和乃是前任的戶部尚書, 而現(xiàn)今的戶部尚書季銘, 乃是梁如海的業(yè)師。

    季銘現(xiàn)在在朝中如日中天, 權(quán)勢日盛,作為季銘門下最出色的弟子,又是正二品的地方大員,梁如海如今也是被眾人所關(guān)注著。

    甚至有人傳言。

    待稅改之后,季銘內(nèi)閣拜相,將卸任戶部尚書跟工部尚書之職。

    屆時戶部尚書乃由現(xiàn)今的戶部左侍郎錢卓然接任,而工部尚書之位,卻是會留給梁如海。

    這雖是朝中一些人的揣測之言,但梁如海還是頗具野心。

    畢竟季銘如果拜相,他這個首席大弟子,絕對會被扶植起來的。

    因而,在一知曉他們湘省那個膽大包天,敢同時向三位知縣行賄的王守明的身份背景之后,梁如海也是一時拿不準此事該如何處置。

    同為戶部的前后兩任尚書,而且當初那王守和辭官,還是有些被元化帝逼迫的緣故。

    季銘與王守和的關(guān)系,必然是十分微妙的。

    現(xiàn)在稅改之事又是由戶部推行,由季銘總裁,眼下這稅改才開始不久,便拿著前任戶部尚書的堂弟開刀……

    這也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加上他如今身處湘省,對于京中的消息格局也把握不準,不如將此事交由他的老師季銘去決定。

    因而,梁如海方才如此行事。

    梁如海的幕賓入京之后,便先去了季府請見季銘。

    照著梁如海的設(shè)想,如果恩師季銘言及此事需得稟奏,他便讓那幕賓將奏折遞交內(nèi)閣。

    當然,若是季銘有別的考慮,不想將此事鬧大,那奏折自然就一把火燒了便是。

    最后,一如梁如海所想,他的恩師——季銘,仍是決定將此事擺到明面上來說。

    畢竟眼下稅改才開始不久,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事情,若是這一次為了全王守和的面子,將此事大事化小了。

    要知道現(xiàn)在全國不知有多少士族還在觀望呢,假使王守明一事穿了出來,那么必然會有人輕視他季銘,輕視戶部,甚至輕視稅改之事,從而開始效仿王守明那般行事。

    如此一來,無疑是不利于稅改的順利推進。

    還有一個最關(guān)鍵的便是,雖然那王守和乃是曾經(jīng)的閣老兼戶部尚書,但他總歸還是告老還鄉(xiāng)了。

    所謂人走茶涼,這在官場是最為常見之事了。

    自季府一出來,那梁如海的幕賓轉(zhuǎn)身便去了內(nèi)閣衙門,將奏折遞了上去。

    稅改開始之后,因著元化帝頗為關(guān)注此事,內(nèi)閣也相應(yīng)的作出了調(diào)整,一改往前的票擬程序,對于稅改之事,皆是標以紅簽,以示緊急。

    梁如海的奏折呈上去之后,先要由內(nèi)閣專門的官員貼票擬簽的,這位貼簽簽的七品官員見著奏折的留名為‘湘省巡撫梁如海請奏陛下’的字樣,當下便正色了些。

    雖然他們內(nèi)閣權(quán)重,除了內(nèi)閣的宰相閣老們這幾位大佬之外,他們這些尋常的內(nèi)閣官員也都是見慣了大世面的,甚至有的內(nèi)閣官員因著內(nèi)閣的地位,自覺他們自己都比其余各部門的官員要體面一些。

    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當初顧云浩在察覺到這一情況之后,也只是含笑聽聽就是了,并不覺得意外。

    只是今日這位貼簽的官員卻不敢輕視梁如海的奏折。

    這不僅僅是因為梁如海乃是正二品的地方大員,更是因為他乃是季銘季閣老的得意弟子。

    季銘如今權(quán)傾半朝,現(xiàn)今內(nèi)閣之中,左相杜允文跟副相陶明哲紛紛蟄伏,有些地位不保的樣子,就連右相孫惟德也要避其鋒芒。

    這內(nèi)閣之中大佬們的角力和權(quán)勢的強弱,作為內(nèi)閣的官員,是感受最為明顯的。

    認真地翻開梁如海那奏折的附頁。

    內(nèi)閣派專門的官員在奏折上貼簽,其實主要是為了分流,在奏折送到內(nèi)閣之初,便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從而方便內(nèi)閣官員們票擬處置。

    當然,這些負責貼簽的底層官員是沒有資格翻看奏折詳情的,因而奏折在送至內(nèi)閣之時,是直接封著的,只在背后附上一個附頁,上書奏折的大體內(nèi)容。

    貼簽官要根據(jù)附頁上書的內(nèi)容,判斷奏折的緊急重要程度,隨之貼上相應(yīng)的文箋。

    這位貼簽官看了一遍附頁之后,便極快的貼上了一張紅箋,直接起身去送交這一奏折。

    除了三位宰相,內(nèi)閣的大佬們都身兼他職,內(nèi)閣的奏折每天堆積如山,這些大佬們根本不會全部閱看。

    每一位閣老,都會選拔幾名自己心腹信任之人進入內(nèi)閣,成為正五品的閣官。

    奏折呈上之后,其實大多都是由閣老們下面的閣官處理。

    待閣官們票擬之后,遞交這些大佬們檢查之后,再挑選重要的呈交元化帝,至于那些不重要的,則是直接發(fā)往各部門及地方就是。

    當然,若是遇到緊急或是重要的事,這些內(nèi)閣大佬也都不敢小覷,便會第一時間閱看奏折,而后親自向元化帝稟奏。

    在內(nèi)閣議事之后,大佬們紛紛散職離開了,只余下一個人留守當值。

    不錯,內(nèi)閣的大佬們除了集體議事之外,平時是很少會全天待在衙門里面的,基本上是六部尚書輪流留守值班,而三位宰相,自然是不必輪守的。

    今日,當值這人恰好便是新上任不久的禮部尚書袁振。

    今日事少,袁振正一面吃著茶,一手拿著本書歪在哪里翻看著,便見自己的閣官雙手捧了一份奏折進來。

    “閣老。湘省巡撫梁如海,有加急奏折呈上?!蹦情w官恭敬地道。

    瞟了一眼那奏折上的紅色紙箋,有聽聞呈折之人乃是梁如海,袁振自然是不敢大意,忙放下手中的書,坐直了身子,道:“拿來我瞧瞧?!?/br>
    雖然袁振繼任了禮部尚書,成為內(nèi)閣大佬之一,但也知曉如今的他在內(nèi)閣資歷尚淺,是需要低調(diào)注意的。

    而且先前元化帝欽點了季銘為新政的總裁,雖然說是主持稅改之事,但袁振現(xiàn)在也算是元化帝頗為信任之人。

    從元化帝偶爾的言辭,以及前些日子清理禮部跟兵部官員的手段來看,袁振心里猜測新政其實并非僅僅是稅改那么簡單。

    說不定稅改之后,還有旁的事。

    要知道歷來主持新政之人,那都是大權(quán)在握的,可以說是集權(quán)于一身。

    眼下僅僅是推行稅改,季銘便已經(jīng)主政兩部,權(quán)勢如此之大,今后若是還有旁的事,自然是要更進一步,說不定就連現(xiàn)在的右相孫惟德,到時候也不如季銘勢大。

    如今那梁如海乃是正二品大員,待季銘權(quán)傾朝野之時,指不定這梁如海比自己還勢大呢。

    袁振不敢小瞧梁如海,又見那奏折上的紅箋,閱看奏折也很是認真。

    然不過只看了寥寥數(shù)語,袁振便是目色一閃,越往后看,臉上的表情就越發(fā)凝重,只待看完之后,卻是立即站起身來。

    “閣老,您這是……”那閣官見著袁振如此,不禁有些詫異。

    袁振一面整理自己的官帽和衣裳,一面簡單地道:“本官即刻便要用馬車,你且去囑咐車馬司準備著?!?/br>
    他們內(nèi)閣距離皇宮雖是不遠,但還是有一段路程,因而專門設(shè)有車馬司,放便這些閣老宰相們出門。

    但一般來說,閣老們出門都是坐轎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