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jié)
即便他還是不承認洛葉和舒爾茨對他論文的攻陷是正確的,稱這點改動是為了補充漏洞,但這也說明洛葉兩人確實攻到了他的痛處! abc猜想引得數(shù)學界震動,洛葉兩人的反駁自然也跟著加入了這樣的陣仗當中,他們兩人重演了年初時的情境,全球各地不同的語言和膚色,只要數(shù)學相關的領域媒體全都報道了這次牛津大學會議,洛葉兩人的照片也跟著登臨了全球的數(shù)學媒體頭條。 他們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什么叫世界級的天才。 在會議開始的第二天,洛葉和舒爾茨就分別成為了這次會議的中心人物,深入研究abc猜想的數(shù)學家全都熱情的要和他們討論相關內容。 而洛葉每次都能在中途偷偷溜走,把這項解答的工作交給舒爾茨,讓她最為流連的當然是牛津大學的圖書館。 牛津大學可是見證過無數(shù)的數(shù)學界,物理界的傳說中的人物,最聞名的一個人物就是牛頓了,牛頓就曾經在這里任教,微積分也是他在這里創(chuàng)立,現(xiàn)在牛津大學的微積分相關領域幾乎都獨孤求敗,在數(shù)學中的微分幾何(黎曼幾何)也十分厲害。 而微分幾何的發(fā)展一度曾經陷入停滯區(qū)——為了描述流形(彎曲空間),需要在上面建立一套坐標,當用這些坐標書寫公式時,這些等式由各種符號鏈接(如場方程中的指標m,n),這些符號只是薄記的工作,也可以稱之為“指標的貶值”。在微分幾何中這些數(shù)值是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可以在研究微分幾何的過程中,這些數(shù)值一度被棄之敝履。 經典的代表人物就是愛因斯坦,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當中,物理定律獨立于坐標系,這是一條基本原則,可是愛因斯坦在完善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對此視而不見,去合適不變性的方程,為此浪費了許多的時間的和精力。 而讓微分幾何走出這種困境的,就是陳省身。 他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陳省身高斯博內公式可以說現(xiàn)在整個微分幾何王國的奠基者。而陳省身曾在歐洲讀書,后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在歐洲讀書的時候也是在法國而已,洛葉沒有想到牛津大學居然還有他的筆記復印件在。 除了他在這個堪稱偉大的公式上曾經的心理歷程,還有一本只有短短六頁的手稿。 這份只有短短六頁的手稿同樣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在這六張手稿當中,首創(chuàng)了纖維叢概念—— 它就像是一座城堡,而流形m是它的建筑平面圖。 在流形上發(fā)生的一切只不過是在塔上面的纖維叢上發(fā)生事情的黯淡反射。 “愛因斯坦和狄拉克證明了在研究物理學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幾何學,陳省身證明了在研究幾何學的時候你不能不考慮物理學。我以為你現(xiàn)在研究的數(shù)論和代數(shù)幾何或者是抽象代數(shù),沒想到你也對物理學產生興趣了嗎?” 一個穿著一絲不茍的男生忽然輕聲開口,他看著就像是電視劇中經典的英國紳士形象,文質彬彬中帶著一絲冷漠。 看著洛葉探究的眼神,他自我介紹,“艾斯利·默納克,昨天我有去聽你和舒爾茨的辯論?!?/br> “非常的……精彩?!彼D了頓,似乎不太習慣這樣直白的夸獎人,“我以為你現(xiàn)在應該在會議現(xiàn)場?!?/br> 洛葉道,“那里有舒爾茨?!?/br> 艾斯利聞言輕輕抿了抿唇,“你和我想的不太一樣?!?/br> 洛葉對此沒有什么反應,因為她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不用和任何人交代。 “——不過,能在這里遇到你,我很高興。其實在上半年看到你論文的時候,我就希望和你交流一下,關于超維空間,有興趣去旁邊的咖啡店嗎?”他看了看四周,剛剛他都控制著說話的音量,可如果要交流學術,這里不太適合。 “作為報酬,我可以給你推薦幾本有趣的書,如果你對微分幾何真的有興趣的話。” 艾斯利的主攻方向就是微分幾何,目前在準備他的博士論文,按他說的,他去年就開始準備,到今年論文大部分的內容已經完成,只是有些地方他還不滿意,需要完善,而如果順利,他今年應該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了。 而他的論文就是關于纖維叢的,纖維叢從陳省身開始引入了微積分,并且他證明了纖維叢中包含著有關空間的大量尚未開發(fā)的信息。 “……如果能徹底弄清楚纖維叢這個概念,弦理論應該又會被推進一大步?!卑估壑形⒘?。 “到時候‘走出’宇宙嗎?” 艾斯利,“畢竟我們想走出,就要先了解,而既然相了解,那就要用陳省身首創(chuàng)的語言工作。” 只要和幾何相關的,洛葉幾乎都有所涉獵,自然也能跟艾斯利相談甚歡。 等兩人結束交談后,艾斯利驚喜的道,“你真的不想繼續(xù)深入研究微分幾何嗎?”他本來只是想請教她一些超維空間的問題,用來完善他的論文,可沒有想到洛葉在微分幾何上也很有研究,尤其是黎曼曲面。 “你知道我現(xiàn)在的工作已經很多了?!甭迦~聳聳肩,“或許等我拿到了碩士學位,我會改變下方向,稍微深入的研究下微分幾何?!?/br> 艾斯利道,“我拿到博士后應該會去美國游學一段時間,如果那個時候我還在的話,請務必要聯(lián)系我?!?/br> 他馬上要拿到博士學位了,之后游學也不可能用太長時間,這是相信洛葉會很快碩士研究生畢業(yè)。 ——確實,看到她和舒爾茨聯(lián)合的精彩表演,沒有人會不相信她會在最短時間內拿到碩士學位。 而就算洛葉在英國,和唐納森和亞歷山大的交流也沒有斷過。 亞歷山大,“你和舒爾茨的辯論我看了,我有幾個問題沒有頭緒,等你回來后希望可以從你那得到解答?!?/br> 唐納森:“想不到你和舒爾茨這么熟悉,你們的表演雖然精彩,但是我相信我們的論文聯(lián)合發(fā)表的時候會更精彩,畢竟我們的論文可以發(fā)表在期刊上?!?/br> 他們合作的acc猜想進展十分順利,洛葉只負責了相對較少的一部分工作,可是其他的成員太給力,現(xiàn)在已經到了快完成的階段。 而和亞歷山大合作的三角形解剖問題倒是進展緩慢,畢竟洛葉同時也進行多項工作,而亞歷山大重心也不在這上面,他們只在每周交流一次。 不過洛葉在牛津大學逛了一圈后已經想到了一個突破點,只等她從英國回去就努力攻克這個問題,而她的碩士畢業(yè)論文,她想用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 而等到下半年真的來臨后,今年的數(shù)學界各大知名獎項也到了提名階段。 首先來勢洶洶的就是舒爾茨,他的兩篇論文到現(xiàn)在都在刷存在感,去年他和拉馬努金獎失之交臂,可今年幾乎沒有人可以阻擋他的勢頭,唯一可以對他威脅的大概就是洛葉了。 畢竟今年洛葉也是風光無限,可是她的處境和去年的舒爾茨有些相似。 作者有話要說: 早安 ps;為了劇情,文中的各大獎項時間和現(xiàn)實是不一致的。 ☆、206 去年舒爾茨在這個獎項上輸給了來自于華夏的數(shù)學家惲之瑋,就是因為對方在國際上揚名的時間比他要長, 而且做出的成績并不遜色于舒爾茨。 綜合考慮下, 這個獎項最后給了惲之瑋。 而今年洛葉也是如此, 她從年初到現(xiàn)在可謂是刷足了存在感, 無論是她在《數(shù)學年刊》發(fā)表的論文還是之前在牛津大學的精彩表現(xiàn),都表明了她強勁的實力。 可是和舒爾茨比起來,她的聲勢顯然要弱一點。 而就在這時,新一期的《美國數(shù)學會雜志》悄悄的發(fā)行了,而在這上面,洛葉的一篇論文赫然在列,正是洛葉去年寫的關于任意維度小設計的猜想。 這篇論文投稿出去的時間和球形堆體的時間差不多, 可是這篇論文可沒有球行堆體幸運, 《美國數(shù)學會雜志》作為和《數(shù)學年刊》并列的期刊, 審稿期也同樣的漫長,洛葉沒有真的等待一年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這還要對虧她最近在數(shù)學界越來越響亮的名字,讓編輯在浩瀚的論文中發(fā)現(xiàn)了這篇位于幾個月前投遞的論文,所有信息都對上后就發(fā)給了審稿編輯, 而審稿編輯也正是因為洛葉最近的存在感而飛快的審核過了這篇論文。 ——而在這篇論文發(fā)表后, 洛葉和舒爾茨的之間的差距rou眼可見的縮小了。 任意維度小設計猜想證明雖然沒有球形堆體影響范圍來的大,可是這也是群論當中一個重要猜想,甚至是不止抽象代數(shù),對低維拓撲學也意義非凡,可以順勢解決許多問題,《美國數(shù)學會雜志》刊登這篇論文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在一些盤點的論文上, 洛葉和舒爾茨的調查支持率已經要持平了。 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兩人之間似乎充滿了□□味,可實際上他們兩個人還維持著友好關系,一個獎項而已,從現(xiàn)在來看,拉馬努金獎他們早晚都會獲得的,根本不差這一年。 而洛葉知道舒爾茨關于weightmonodromy猜想的進度已經進展了一大步,在之前的牛津大學會議上,不止是洛葉,就是舒爾茨也得到了一些靈感,讓他在回到波恩大學后,進度一直很順利。 而舒爾茨也知道洛葉關于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工作進展不錯,這還是洛葉從舒爾茨那里得到的靈感,而這兩個猜想其實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幾何數(shù)論相關的,有了之前的合作,兩人再次進行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基本構造,平坦的,類似于球面的正曲率和馬鞍狀的負曲率,給出任何的一個代數(shù)幾何的空間,用這三種基本的構造都可以把它構建出來?!?/br> 洛葉一點點的完善自己的論文內容,幾乎對外界的事情充耳不聞。 而這時,唐納森籌備已久的論文發(fā)表了,還是關于代數(shù)幾何中acc猜想——代數(shù)幾何可是數(shù)學研究工作中的熱門,里面匯集了最聰明的腦袋,想要出頭很難,可是如果真的做出了成績,那憑借代數(shù)幾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可以輕易的獲得關注度。 唐納森就是如此。 他在這篇論文中付出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為的就是這一刻,在這篇論文發(fā)表的那一刻,他就和上半年的洛葉一樣,名氣飛快的傳遍了全球,成了今年又一個新崛起的青年數(shù)學家,讓世界記住了這個來自于俄羅斯的年輕數(shù)學家。 可他獲得關注可不如洛葉,因為洛葉目前發(fā)表的兩篇四大論文都是單獨署名,完全由她獨立完成,之前還有abc猜想事件加成,而唐納森這篇論文,第一作者是他和洛葉共同署名——洛葉雖然沒有在這上面費多少功夫,但那是因為這個領域她太熟悉了,她做起來并不費功夫,她完成了其中三個關鍵工作,署名在唐納森之后,那也是名至實歸。 兩個作者聯(lián)名,自然分薄了其中的榮譽,況且洛葉目前的名氣可比他之前的默默無聞要強,他們只會認為洛葉在這篇論文中做出了幾乎和他相當?shù)呢暙I。 而這篇論文還不算完,今年似乎要注定被載入史冊一樣,斯坦福的另一名學生,亞歷山大接連發(fā)表了兩篇論文,成為唐納森之后又一個備受關注的青年人,而他同樣也是代數(shù)幾何領域,讓人感慨代數(shù)幾何領域真的人才倍數(shù),讓人不羨慕都不行。 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亞歷山大的其中一篇論文,也是和洛葉聯(lián)合發(fā)表的,而在這篇論文中,洛葉是第一作者,而他只是第二作者—— 在亞歷山大重點完善自己獨立構思的那篇論文后,從牛津大學會議回來的洛葉靈感爆棚,又想著盡快去做自己的碩士論文,速度飛快的完成了那篇論文,剩下的那一點工作由亞歷山大收尾,可是這點工作不足以讓他成為第一作者。 而這篇論文是關于低維拓撲的三角形解剖猜想,洛葉直接用一個簡單至極的方法否決了這個猜測的正確性,證明了這個猜想完全是錯誤的,推翻了以這個猜想為基礎的一眾論文。 ——這當然比不上推翻黎曼猜想帶來的影響力,畢竟黎曼猜想到現(xiàn)在歷史已經有了數(shù)百年,在黎曼猜想正確的前提下建立的科學研究太多,如果推翻可以說小半個數(shù)學界要重新洗牌了,可好歹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猜想,洛葉徹底證明了它的錯誤性,這讓全球今年準備以此為課題準備論文畢業(yè)的學生全都要推翻重寫。 這篇論文沒有發(fā)表在四大上,但是也是在次一級的期刊上,剛剛一發(fā)表就引來了許多的引用。 正因為這兩篇論文的接連發(fā)表,洛葉的存在感再次強烈了起來,和舒爾茨之間的□□味似乎更濃了——在某些論壇和媒體上,她的支持率已經超過了最近毫無動靜的舒爾茨。 而在旁人看來,接連發(fā)表論文的洛葉似乎對今年的拉馬努金勢在必得,仔細盤點洛葉到現(xiàn)在發(fā)表的論文——兩篇四大,全是獨立署名,五篇次一級期刊。 從數(shù)量上來看,已經不遜于舒爾茨什么了。 而從質量上看,舒爾茨研究的霍奇猜想和朗蘭茲綱領是世界性的難題,如果解決掉,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舒爾茨本人以一己之力推動了許多進展。 而洛葉呢,比起舒爾茨的“專一”她無疑更為花心一些,顯得多面開花,在抽象代數(shù),和代數(shù)幾何,甚至在數(shù)論——雖然洛葉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表相關的論文,可是她和舒爾茨合作找到望月新一論文的漏洞,在數(shù)論上她也肯定很有造詣。 這樣涉及多個數(shù)學分支,每個領域似乎都顯得造詣非凡,讓人不由想到另一個被譽為數(shù)學全才的人——陶哲軒。 相互比較了一下之后,所有媒體都開始驚嘆了,“……舒爾茨今年26歲,洛葉才20歲,無論他們誰能獲獎,都將刷新拉馬努金獎項的最年輕獲獎人記錄!想想他們的年紀,再想想他們的成就,這樣的天才多么可怕啊!” “——而現(xiàn)在,他們的數(shù)學征程幾乎是剛剛開始,他們的黃金學術時期還有很長時間,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在未來他們做出更多的成果,用這些成果來影響現(xiàn)在的地球聞名,同時用自己的年齡不斷的刷新各種數(shù)學獎項的最低年齡記錄。” “——當然,從這點來看,來自于東方的天才少女似乎更為可怕一些,她比舒爾茨還要小六歲!從這點來看,似乎更應該讓舒爾茨獲獎,因為如果讓這位東方天才少女獲獎,將來很難再有人打破她的記錄,只能看著她的名字掛在各大數(shù)學獎項的上空?!?/br> 應該是運營這個賬號的小編剛從娛樂圈辭職過來,寫出來的文章讓人激動非常,有種煽動人心的魔力,這也成功讓本來留言不多的賬號下蹭蹭多了許多的評論。 “其實早就想跪了,看他們兩個之前在牛津大學會議上的視頻時就想跪了,這絕對是神啊!” “學數(shù)學的默默仰望兩位大神,我導師現(xiàn)在都在看他們的論文,而我年紀和他們差不多大……” “心情復雜……我碩士論文是關于低維拓撲的三角形解剖的,現(xiàn)在在重新查資料?!?/br> “舒爾茨大□□字早就聽過了,是真的很可怕,可更可怕的是洛神好嗎,她真的只有二十歲嗎?膝蓋已經爛了……” “他們的工作我聽都沒聽懂,慘淡……” “我們導師都給跪了好嗎,還預言他們兩個絕對會獲得菲爾茲獎!” “重點是拉馬努金獎好嗎?舒爾茨大神獲獎的話已經很可怕了,洛神……給我們數(shù)學工作者留個活路吧!” …… 真的,單從年齡上來看,如果洛葉獲獎,很可能導致——后無來者,記錄無法打破。 光是這一點,拉馬努金就應該頒給舒爾茨而非洛葉! 眼看這輿論就要倒向舒爾茨,這個關鍵時候,舒爾茨忽然在《數(shù)學年報》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 ——他破解了德利涅教授的weightmonodromy猜想??! 這可是代數(shù)數(shù)論中一個重量級的猜想??!解決了它,舒爾茨對霍奇猜想的“捕捉”計劃又進行了一大步。 舒爾茨用事實證明,他不需要用年齡來成為自己獲獎的加分項,他可以只靠實力! 做個猜想影響力可是十分之大,這可不是望月新一那個無法定義的論文,而是已經被認可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