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嫡女歸來、成為壞女人[快穿]、東宮侍妾(重生)、末日修仙傳、小妖精[快穿]、宋氏驗尸格目錄、不知嫡姐是夫郎、鸞鈴錯、女神是學(xué)霸[重生]、醫(yī)痞農(nóng)女:山里漢子強勢寵
阿枝與四娘七娘一個屋倒也合適,反正她們平日里就親近,整日都像是有說不完的話,主要就是那兩個小的說著阿枝聽著。 只是這畢竟男女有別,讓衡致睡阿枝的屋子,總歸有幾分不便,但阿枝本人看起來一點都不在意,衡致那小子好像也根本沒多想,于是羅用他們便也不說什么。 衡致等人這一次過來,除了一批南北雜貨那邊的進貨,還有那幾把自動傘樣品,另外就是整整兩大車的傘柄。 這些傘柄也是用石竹子做的,中間用專門的工具通過,聽聞這一道工序很難,一個熟練工一整天也就能通十來個傘柄,另外還需要打磨烤制上油,再安裝上彈簧以及其他配件。 這樣一把傘柄,衡家人賣給羅用的價格,目前就是三十五文錢一把,若是賣與別人,至少也要五十文。 主要就是那個彈簧值錢,而他們之所以能夠順利造出彈簧,很大程度還是要歸功于羅用提供的那些資料。 有了這批傘柄,再聯(lián)系一下與他們鋪子有合作的長安城制傘藝人,很快,一批自動傘便在南北雜貨上架了。 這批傘的傘面全部都是用的各種高檔布料,桐油也是用的最好最清亮的,有純色的,也有繡了花紋的,有色彩濃郁的花卉,也有各種鳥獸圖案。 這樣的自動傘,在南北雜貨銷售,最便宜的一把也要一貫錢。 別人不知道這自動傘的成本,羅用的弟子們卻是很清楚的。 三十五文的傘柄,加上一些運費成本,再加上扇面材料,繡了花樣的,從幾十文錢到一二百文不等,再加上給那些制傘手藝人的工錢,一把傘至多不超過三百文,但羅用給它們的定價,最高的將近都要兩貫錢,這讓他的那些弟子們很是有些吃驚。 對于自家弟子的疑問,羅用自然很樂意為他們解惑。 “若要實惠,尋常一二十文的油紙傘便也夠用了,能買得起這自動傘的,本就不是尋常百姓。他們一身衣裳多少錢,一雙鞋子多少錢,這傘若是定價幾百文,豈不是顯得輕賤廉價?” 羅用的這些弟子們畢竟都是窮苦人出身,就算現(xiàn)在經(jīng)濟條件已經(jīng)改善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大多還是注重實惠,購買物什吃食,大多追求物美價廉。 不一樣的階層不一樣的思路,羅用的這些弟子們只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卻往往會忘記了別人并不一定也是這么想,一兩貫錢,對于那些生活在長安城的有錢人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被羅用這么一說,他們又覺得師父的話很有道理。 他們師父的話總是很有道理的。 于是這批自動傘就這么上架銷售了,掛的掛,擺的擺,打開的打開,合上的合上,每一把看起來都是那樣的精致又大氣。 畢竟是成本都要兩三百文的物什,很多人半年才能掙到這么多錢,扣除了吃用花銷,一年也攢不了這么多,至于那一二貫錢的零售價,更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仿佛連多看幾眼的勇氣都沒有了。 負(fù)責(zé)二樓生活用品區(qū)的那些小孩,更是把這些自動傘盯得死緊。 這些傘也許是他們畢生也買不起的物什,但它們關(guān)系著南北雜貨的盈利,南北雜貨又關(guān)系著他們這些人的生計。 近來鋪子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人手便顯得有幾分緊張,羅用的那些弟子都說,過些時日可能還要再添一些人手。 在歸義坊那邊,許多小孩都眼巴巴盼著呢,就指著南北雜貨還能再要人,自己能被頭兒選中,到那邊去干活。 在他們那鋪子里干活,伙食好不說,還有四季衣裳,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人也潔凈了,整個人瞅著就不一樣了。 留守的那些孩子們整日聽那幾個大孩子說鋪子里如何如何,又常常能吃到他們用自己掙來的工錢買回來的蛋糕面包。 那些糕點那樣香甜,并不像是他們灰撲撲的人生里該有的東西,卻又總是實實在在地被他們捧在手心里。 第245章 朝上贈辣椒 “今日的課程便到這里,諸位回去以后多做一些練習(xí)題,加深一下理解?!?/br> “誒……” 這一日下午,羅用給太學(xué)丙班的學(xué)生上完一個下午的數(shù)學(xué)課以后,又給他們每人分發(fā)了一套練習(xí)題,讓他們各自拿回家做去。 這個年代的教學(xué)課程,時間分配不如后世那般精細(xì),一堂課通常就是半日工夫,數(shù)學(xué)課是五天一次,十天一考,借著考試的機會,羅用會把前面的知識點不斷提出來給他們復(fù)習(xí),以達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在這里求學(xué)的學(xué)子,畢業(yè)以后并不是像后世的學(xué)生那般,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他們都是以出仕為目的,從這學(xué)校出去的學(xué)生,很大一部分都會成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用在教學(xué)一事上從來不會兒戲,即便數(shù)學(xué)這一門課程對這些學(xué)生來說也許并沒有那么重要。 “唰!” “唰!唰唰!” “唰唰唰唰唰!” 每天下午的下課時間都比較早,學(xué)生們放學(xué)的時候,外邊太陽還是很大,于是羅用最近每天都能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排排的學(xué)生站在廊下,在此起彼伏的唰唰聲響之種,一把又一把的自動傘被彈開了傘面。 這些自動傘大多都是從南北雜貨賣出來的,也有一些人從他們鋪子里買了自動傘回去之后,讓家人重新?lián)Q過一個傘面,那樣的傘自然是獨一無二。 “唰!” “唰唰!” 在這一陣陣的唰唰聲響之中,羅用的心情格外愉悅,每一聲唰唰作響,對他來說都代表著一大筆收入。 “走了。”喬俊林這時候趕著驢車過來。 “哦。”羅用捧著一摞從學(xué)生那里收上來的作業(yè)上車。 長安城的夏日異常悶熱,單從氣溫來說,可能并沒有比后世高出許多,但濕度絕對高得多,再加上這個年代既沒有空調(diào)也沒有電扇,夏季著實難熬。 羅用和喬俊林回到家里,也都是一聲熱汗。 趙夫子只上半天課,這時候早已回家去了,四娘七娘兩個已經(jīng)在家里閑散了小半日,五郎六郎也從學(xué)堂里回來了,幾個小孩圍坐在廊下剝著毛豆,精神頭瞅著都不大好。 “今晚吃毛豆?”羅用隨手將那摞卷子放到一旁,人也坐到了廊下。 “阿枝說要用毛豆和咸rou一起煮個湯。”六郎那小子見自家阿兄回來,便往他身邊偎過來。只是那面色瞧著卻不是很好,嘴唇也有些發(fā)白。 “可是中暑了?”羅用伸手擦了擦他額頭上的薄汗。 “不知……”六郎沒精打采的靠在羅用膝頭,小貓兒一樣。 “今日先生叫他背書,他又不會背。”五郎在一旁說道。 五郎與六郎并不在一個班,五郎從前就上過學(xué),有些底子,雖在口音上、以及先生的教學(xué)習(xí)慣上都有差異,但是只要適應(yīng)了,基本還是可以跟上班級進度。 六郎雖也跟著家里的阿兄阿姊學(xué)了些,但學(xué)得并不系統(tǒng),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這時候在蒙學(xué)讀書,一時適應(yīng)不了倒也不奇怪。 “可要阿兄教你?”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這個年代也沒有祖國的花朵那一說,先生們大多都是比較嚴(yán)厲的。 “五郎已經(jīng)教我了?!绷烧f。 “叫阿兄?!蔽謇蛇@時候正垂頭剝著一個毛豆,聽到這個話,頭也不抬回了一句。 “我們先生說你背得不對,好多地方都不對?!?/br> “我們先生倒是沒說我背得不對?!?/br> “你們先生教得不好?!?/br> “你們先生事真多?!毙值芏肃粥止竟景杵鹱靵?。 “阿兄你說?!绷烧f不過,便來找羅用。 “你們先生教得認(rèn)真?!绷_用能公然教壞小孩么? 其實羅用也覺得七郎他們先生事情有點多,小孩子么,只要能背個大差不差,夸兩句又不要他花錢,整天批評來批評去的,本來就不多的學(xué)習(xí)積極性都被他給批評沒了。 “先生說你哪里背得不對,拿來我看看?”喬俊林這時候也停好了驢車,又喂過了五對,到井邊去洗了手臉,甩著水珠子到了廊下。 “對,你問問他?!绷_用拍了拍六郎的后背,鼓勵道。 喬俊林當(dāng)初也是從小地方來到長安城,小時候的基礎(chǔ)打得也不夠扎實,后來他就曾在這方面下過苦功。 六郎從屋里捧了書本出來,喬俊林坐在廊下,一點一點給他講書上的內(nèi)容,哪個字要發(fā)什么音,斷句要怎么斷,這一段內(nèi)容是什么意思,都給他講得仔仔細(xì)細(xì)的,其他幾個小孩一邊剝毛豆一邊聽著。 待這些毛豆剝完了,羅用拿到廚下,見阿枝正在燒火做飯,灶臺的砧板上有一些切好的咸rou。 毛豆咸rou湯,這也是他們這幾日經(jīng)常吃的菜式,這大熱的天,早晨買回來的rou,當(dāng)天中午若是沒有吃,放到晚上指定就臭了,于是就要及時用鹽巴腌上,他們家現(xiàn)在吃咸rou比吃鮮rou還要多。 阿枝見羅用進來,便從旁邊木架上取了一個竹籃下來,言是城外種辣椒的農(nóng)戶送來。 他們今年這一批辣椒種得不算早,所以成熟得也就比較晚,一直等到六月中旬,第一批辣椒才開始成熟了。 “這么多的辣椒,一時卻也吃不完,三郎你看是要曬干還是制醬?”阿枝問羅用。 “也沒多少,自家留一些,其他的拿給鄰里分了便是,這大熱天的,發(fā)發(fā)汗對身體有好處?!绷_用說道。 “給趙夫子也留一些?”阿枝問道。 “對,給趙夫子也留一些?!碑吘故羌依镎垇淼南壬裁词露疾荒芡怂?。 羅用又在廚房里看了看,今天晚上就四個菜,一個黃豆咸rou湯,一個蒸茄子,一個炒絲瓜,一個炒雞蛋,材料都準(zhǔn)備好了,就差下鍋。 他們家基本上也就是這樣的伙食水準(zhǔn),偶爾再買點雞啊鵝啊的回來改善一下伙食,豬rou羊rou也沒怎么斷過。 這兩日天氣熱,羅用看這幾個菜里邊沒有一個能開胃的,便自己上手,切了幾個辣椒,跟咸rou毛豆一起炒了個辣菜。 這大熱的天,廚房里又燒著一個大灶臺,別提多熱了,羅用也就炒了這么一個菜的工夫,整個人又熱出一身汗,阿枝每日為他們張羅飯食,著實也是辛苦。 “你到外面透透氣,剩下這些還是我來吧?!卑⒅B忙說道。 “無礙,橫豎都是出了一身汗的?!绷_用覺得不應(yīng)該每日都讓阿枝一個人做家務(wù),他們這些人至少偶爾也應(yīng)該幫幫忙,四娘她們幾個這幾日有點蔫了,大概是不想動彈。 “衡致還未回來?”羅用一邊干活,一邊與阿枝說話。 “一早就讓人帶話過來,言是今晚要住在歸義坊。”阿枝說著,又往灶膛里添了一根柴禾:“聽聞是尋著一個手藝了得的鐵匠,甚都能給他打出來,他花錢把人請到歸義坊,就在邢二他們那個院子的空地上搭了個棚子,整日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卮蜩F。” “邢二他們那院子倒是夠大?!?/br> “也就那里能讓他擺弄擺弄那些家伙什,聽聞這兩日又買了些木材,也不知那邢二樂意不樂意?!?/br> “他若是不樂意,自然會說?!?/br> “那倒也是?!?/br> 他們兩個人都是手腳快的,一人燒火一人做菜,幾下子就做好了幾個菜端上飯桌。 一個辣椒炒毛豆,一個絲瓜湯,再加上蒸茄子和炒雞蛋,總共還是四個菜,飯是雜糧飯。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那幾個小孩就被羅用炒的那一盤毛豆辣得哈呲哈呲的,一邊哈呲一邊筷子還直往那個盤子里伸。 待吃過了晚飯,在廊下乘了一會兒涼,再去洗一個熱水澡,整個人就舒爽了,羅用見那幾個小的也不跟下午那般蔫頭耷腦的,心里也就放心多了。 養(yǎng)小孩這件事,別的都不說,健康肯定是第一位。 按照《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說法,夏季是萬物繁盛的季節(jié),人們也應(yīng)該順應(yīng)這個季節(jié),使腠理宣通、衛(wèi)氣疏泄,心情舒暢向外。 簡言之,夏天的時候,人就不能悶著。 長安城夏季悶熱,偶爾吃一點辣椒還是很有好處的。 六月十九這一日大朝,羅用挑著一擔(dān)辣椒去上朝,引得許多官員紛紛側(cè)目,待進了宮門,一個負(fù)責(zé)引路的寺人笑著便把羅用的擔(dān)子接了過去,幫他把這一擔(dān)辣椒挑到了殿外。 皇宮里的寺人們對這塊傳說中的棺材板兒印象大抵都還不錯,都知道那徐內(nèi)侍便與他學(xué)的手藝,雖然并不是人人都能有這樣的機會,但大伙兒覺得,這塊棺材板兒對于他們這些寺人,應(yīng)該是沒有什么偏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