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jié)
謝明瑜怕吵著她們,小心的穿了衣服出去。 用冷水撲了下臉,洗干凈了。用帕子抹干水。 她還有點不怎么習慣,以前都是用了洗面奶來洗,還會抹上水乳來簡單護理皮膚。 她空間里倒是還存有些她做的這些東西,可是現(xiàn)在也不敢拿出來??!不然她要怎么解釋。 不過,伸手摸了一把臉。果然是十四五歲的小姑娘家,皮膚正是好的時候,也不需要太多東西來護理。 而且她出來的時候還特地照了下鏡子,還有點被謝明瑜的容貌驚喜到了。沒想到看著李菊和記憶中的老爹長相不出眾,生出來的謝明瑜倒是長得漂亮,鵝蛋兒臉,柳葉似的眉毛,高挺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小嘴,還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 宋曉喻想謝明瑜的長相應(yīng)該也是個意外,專挑著爹媽好的地方長了,還優(yōu)化了不少。畢竟她看著謝明瑜和謝明弘,長相也頂多算是眉清目秀,沒有他們這個jiejie那么出眾。 有點可惜的是,這謝明瑜以前一直幫著家里干活兒,臉上經(jīng)過了風吹日曬,手上也有厚厚的一層繭子。還有也因為營養(yǎng)不好臉色有些黑黃,皮膚也還很粗糙。 所謂一百遮百丑,一黑也有點毀臉蛋兒了。謝明瑜本來的容貌至少掩蓋住了一半。 令人欣慰的是還好謝明瑜是天生皮膚好,除了黑黃和皮膚粗糙外沒什么其他皮膚瑕疵。而且以她專業(yè)的眼光來看,這都是后天給弄出來的,因為剛才穿衣服的時候她可看見謝明瑜身上的皮膚可是白酥酥的。 不過對她來說還原回原本的好皮膚應(yīng)該問題不大。而且她還有清水凝珠這個東西。 宋曉喻還是很高興的,畢竟誰嫌自己太漂亮??!上一世她的五官平常,還有一些瑕疵,容貌并不出眾,就算后來皮膚養(yǎng)好了,也只能說是清秀,底子在那里限制著呢。 …… 宋曉喻到廚房,發(fā)現(xiàn)李菊已經(jīng)把飯做好了,正忙著把柴火給退出來。 轉(zhuǎn)頭發(fā)現(xiàn)她在,道:“咋那么早就起來呢,不多睡會兒……飯好了,去叫一下你弟他們起來了吃飯了,吃了我好……咳咳……上工去……咳咳咳……” 宋曉喻趕緊上去輕輕拍了拍她的背,接了她手里的飯,端進正屋里。 謝明瑕也很快帶著妞妞出來了,還有謝明弘和鐵蛋兒。 早飯又是吃得和昨天一樣,而且摻了水,比昨天的更稀。 宋曉喻有了點心理準備,面色如常的把東西全部給吃了進去。 吃完后李菊對謝明弘說:“等下你把家里攢的二十個雞蛋一起拿給你劉嬸子,明天她要去公社,麻煩她幫忙把咱們家的雞蛋一起給賣了,換點米糠和玉米面回來……” 宋曉喻眼睛一亮,公社?不是和城里是差不多的嗎!她進城的機會不來了嗎? ☆、5.進城 見謝明弘應(yīng)下,放下碗跳下炕,拿了個舊花包袱去包了雞蛋,就準備出去。 宋曉喻趕緊伸手攔住了:“哎,等一下!” 謝明弘停下來,轉(zhuǎn)過頭,一臉奇怪:“姐,咋了?” 桌子上其他人也看著她。 宋曉喻看著李菊說:“媽,要不這次就讓我進城一趟去賣雞蛋吧。咱也不好每次都麻煩人家劉嬸兒是吧?!?/br> 李菊想想也同意了,這次賣了雞蛋還要買糧食呢,東西多了人家也不好帶,就說:“那就你去吧,順便你也去公社的衛(wèi)生院看一下,你暈在山上也沒去看過,這次正好也去查查,可別還有什么不好的病根子……” 謝明瑕在一旁聽了大姐要進城,意思就是這兩天還是得她跟著去媽上工了。 心里有些不甘心,也放下筷子小聲嘟嚷:“姐進城去還要坐車,也要錢呢?咱家哪兒還有錢去坐車,還不如讓劉嬸兒去省了這錢呢……” 李菊敲了一下她的頭,順口教訓了一句:“話咋能這么說,你姐還得去做一些別的呢?!?/br> 不過她也有點擔心:“明瑜啊,你都那么久沒去過公社了,還認得路不?要不媽明天不去上工了,和你一起去。” 宋曉喻趕緊說:“媽,我都那么大人了,咋還不認得路呢,再說明天不是劉嬸兒也在嗎?我跟著她走就知道了。媽就別和我一起去了,多個人還多份車費呢?!?/br> 李菊也舍不得那錢,想到家里現(xiàn)在就剩的那幾塊錢,這么大家子還要生活呢,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現(xiàn)在離分糧的日子還有好幾個月,她頭發(fā)都要愁白了。 不過也不敢在孩子們面前說,只得輕輕口氣嘆氣答應(yīng)。 拍板讓謝明瑜明天去公社了,但謝明弘還是出去了一趟,明天去公社要坐大隊里的拖拉機去,他得去給隊里開拖拉機的大爺說一聲,好明天等一等他姐。 七十年代好多地方都沒通公路和汽車,像他們這種農(nóng)村,有人去公社都是坐大隊里的拖拉機。他們隊里的拖拉機也不是他們一個大隊買的,而是合著附近好幾個大隊一起湊錢才有了一輛,除了農(nóng)忙的時候用,就是給大隊里的人當運輸工具。當然坐車也是要錢的,也給拖拉機掙點油錢。 而且他們幾個大隊里有輛拖拉機也是非常不錯的了。要知道現(xiàn)在這年生要搞輛拖拉機可不容易,別的大隊可沒有這東西,要去公社可是靠兩條腿走,得走三個多小時呢。 第二天,宋曉喻就挎著包雞蛋的花包袱出門了。穿了一件這個家里唯一的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不過還是很舊,袖子都磨起毛邊了。 宋曉喻還從來沒有過這樣子的打頭,極具時代特色,還有點新鮮。嗯,要是衣服不那么舊就好了。 能進城去還是比較興奮,臨走之前還對妞妞和鐵蛋兒說給他們帶糖,把倆小孩驚喜得不行。說要去挖更多蟲子喂雞,下多點蛋來賣錢。 家里連人都要沒的吃了,那里還有糧食來喂雞,家里的雞幾乎是妞妞和鐵蛋兒挖蟲子喂的。 宋曉喻走到了村口坐車的地方,那里已經(jīng)聚集了好幾個人,大多數(shù)是些中年婦女,手里有的挎著個籃子,有的像她一樣拿著個布包。 應(yīng)該都是要去公社賣些東西來換錢的。 她是踩著點兒到的,剛剛走過去拖拉機就到了,宋曉喻趕緊跟著上車。 開拖拉機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年輕的時候?qū)W了點開車,回村里就一直開拖拉機了,開了有好幾年了,人都上來了,他大聲吆喝了一聲,就走了。 宋曉喻四面看了一下,拖拉機是老式的,前面人開車,后面一個車廂坐人,現(xiàn)在為了載人方便,車廂里還放了幾條板凳。 車廂里還有一股很大的柴油味道,聞起來很不舒服。不過大家都是坐慣了的,也覺得沒啥。還好宋曉喻也沒有啥大的不舒服,只是剛上來的時候有些難受。 車廂里坐了十多個人,除了他們大隊的應(yīng)該是還有和他們一起買拖拉機的其他大隊的人,因為她剛剛上車的時候看見車里已經(jīng)是坐了人的。 宋曉喻正盯著車廂出神呢,突然旁邊的大嬸兒拉了她一把:“明瑜,愣著干啥呢,你這孩子,快交車票錢了?!?/br> 宋曉喻還反應(yīng)過來,慌忙噢噢兩聲,從衣兜里翻出先前李菊拿給她的幾張票子,拿了一張一毛的給那個大嬸兒。 李菊有告訴過她,坐一趟車要一毛錢。今天早上她給了她三塊錢,讓她加上賣了雞蛋的錢去買些便宜玉米面和米糠,還讓她去衛(wèi)生院去看一看。 她嘴上應(yīng)了卻不準備去,別人不知道她自己還不知道嗎,謝明瑜是給餓的暈了,現(xiàn)在身體也沒啥大問題,沒必要去衛(wèi)生院花冤枉錢。 她也有自己的打算,不準備去買米糠這些東西吃了。家里還有妞妞和鐵蛋兒呢,不能長期這么吃,而且天天米糠咸菜,他們這些大點的也受不了。 她想去城里找個沒人的地方,從空間里拿出點細糧出來帶回去吃。然后再拿出東西來賣一點,作為她制作護膚品的啟動資金…… 劉嬸兒坐在宋曉喻的旁邊,見她一會兒皺眉一會兒高興的,有點擔心了,這孩子不會是病傻了吧。想到她們家里的情況,也有點可憐她了,拍了一下她:“明瑜啊,身子好點兒沒有,這次咋要自己去公社了。讓我?guī)湍銈儼央u蛋賣了多好,白白花了坐車的冤枉錢。” 宋曉喻從她的話中判斷出她是劉大嬸兒,就笑著說:“劉嬸兒,我好了。媽讓我去公社上買些東西,就讓我去了。”看了她腳下的一個大籃子,繼續(xù)寒暄道:“劉嬸兒是去公社里賣些啥?” 劉嬸兒一把拉開遮著籃子的大紅布,里面是四十幾個圓滾滾的雞蛋,還有幾雙繡好的鞋墊,笑呵呵道:“家里攢了點的東西拿到供銷社去賣點兒錢,給你秀秀姐扯塊布料做身衣服穿。" 宋曉喻這才注意到劉大嬸身邊坐著一個女孩,和她差不多大的樣子,穿著一件半新的灰色衫子,同色褲子,中等身材,有些和劉嬸兒一樣圓潤的臉蛋兒,梳著兩個大長辮子。 宋曉喻看過去的時候,她也看過來朝她笑了笑,看起來大方開朗的樣子,宋曉喻對她很有好感。 劉嬸兒家里條件在他們大隊算是很好的,劉大叔正處在壯年,兩個兒子也都是干活兒的好手,在隊里人人都稱好,父子三人上工都是個頂個掙十個工分。劉嬸兒身體也壯實,手腳利索,上了工還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 他們家光景好,作為家里幺女的劉秀秀就被家里人疼著不用去上工,在家里做些雜事兒,偶爾還能有新衣服穿,大隊里同樣年紀的姑娘,誰不羨慕。 反正宋曉喻現(xiàn)在就是挺羨慕的,看了看自己,算了,還是自己好好掙錢,自己來買新衣服吧。 鄉(xiāng)下的路坑坑洼洼的,就算開車大爺厲害,拖拉機里也是左搖右晃的,在宋曉喻要被晃得吐了的時候,公社終于到了。 現(xiàn)在的公社相當于城鎮(zhèn),規(guī)模卻不是很大,沒有后世的高樓大廈,只有一些低矮的房子做店鋪。而且商品種類也不多,街上人也少,冷清得很。 宋曉喻下了拖拉機,就跟著劉嬸兒母女兩個去供銷社賣雞蛋。 現(xiàn)在像他們這種農(nóng)家雞蛋,是不能私自買賣的,只能由供銷社統(tǒng)一收購了,來供應(yīng)城里。 宋曉喻她們到的時候,供銷社的一個二十多歲年輕女營業(yè)員,正在坐在椅子低頭打毛線衣。 女營業(yè)員明顯和他們這些人穿著不一樣,看著要體面得多,白色的襯衣配上黑色褲子,在她們這個小城鎮(zhèn)里有說不出的洋氣。 而且比她們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要白凈不少,也沒有被餓得臉色發(fā)黃。 宋曉喻知道這供銷社營業(yè)員的工作在七十年代來說可是好工作,沒點關(guān)系還真上不了崗。 連劉秀秀都有點羨慕的看著這個營業(yè)員的襯衫。 劉嬸兒打著笑臉走上去,說:“同志,我們來賣雞蛋?!?/br> 那營業(yè)員斜了她們一眼,手也沒停隨口道:“雞蛋收購五毛五一斤,賣不?” 語氣不咸不淡,劉嬸兒還是說要賣。 營業(yè)員才放下手里的東西拿了個稱來稱她們的雞蛋。 劉嬸兒雞蛋大也多,賣了三塊多錢,宋曉喻她們家的雞也沒吃啥糧食,個兒小,還被營業(yè)員挑剔了兩句。 不過還是有兩斤多點,總共一塊兩毛錢。 營業(yè)員仔仔細細的數(shù)了好幾遍錢,才遞給她們。 宋曉喻卻沒立即走,問營業(yè)員:“你們這里有用來搽臉的東西嗎?” 營業(yè)員也不廢話,隨手一指柜臺:“雪花膏好的三毛五,一般的兩毛,嘎啦油一毛一個,要哪種?” 宋曉喻順著手指方向看了一下。 ☆、6.賣面條 雪花膏是七十年代常見的日常護膚品,用一個白色的小瓷瓶給裝著,上面是一個綠色的蓋子。嘎啦油用一個小貝殼一個個裝著,不過不是搽臉的,而是用來搽手的,可以用來保護手不皸裂。 雪花膏三毛五一小瓶在這個年代也不算便宜了,畢竟這時候糧食店的大白米才一毛五左右一斤。 不過在宋曉喻看來,這東西只是有日常保護滋潤皮膚的作用,和后世的護膚品還是有很大的效用差別。 一旁的劉嬸兒見宋曉喻問搽臉的,想到了她家里那個大妹,拉了一下她的手,誠心說道:“咋了,又是你妹子要這東西,要我說,咱們莊稼人要這東西有啥用,天天要上工,搽了和沒搽一樣。你妹子也真不讓人省心,你家都那種情況了還纏著你媽要買。連妞妞和鐵蛋兒都比她懂事。” 宋曉喻想了一下,好像是有這么回事,李菊買的時候就和劉嬸一起的,劉嬸兒奇怪問了一句,才曉得是謝明瑕鬧著要。 劉嬸兒還說:“你大妹也那么大人了,也該懂事了,你們也不能太慣著她!” 宋曉喻忙笑著說不是大妹要買,她就是問問。 營業(yè)員好像也知道她們不會買,早就去椅子上坐著去弄她的毛線去了。 出了供銷社,劉嬸兒要去把自己的鞋墊給賣了,給女兒買布料。讓宋曉喻一起,買好了一起回去。 宋曉喻拒絕了,借口說她媽還讓她給買別的東西。就不和她們一起了。 與她們分開了后,宋曉喻就轉(zhuǎn)頭去了一個沒多少人的巷子里,左右見沒人,從空間里拿出了三把面條。 面條都是一把兩斤重的,面條在這個時候是稀罕東西,拿多了包不住,也怕別人看見了,生出歹念來就麻煩了,宋曉喻就只拿來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