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jié)
第35章 陸靜然在市中心, 租了一層寫字樓。 兩百多個平方, 前面一家公司開了半年撐不下去倒閉了,這才轉(zhuǎn)租出來,辦公桌都是現(xiàn)成的。 幾個人前面就看好了, 只是資金沒有到位,所以才沒定下來, 現(xiàn)在交錢簽合同手續(xù)就很快了。 三個人花了一晚上, 才清理得差不多。 陸靜然沒有找到保潔公司…… 她心里是崩潰的。 周美美要來,被陸靜然勸退了。 公司成立的初期, 只要四個人就夠了,一個前臺接待, 兩個跑業(yè)務的,還有一個出納。 畢竟他們本來就有了一個總經(jīng)理——陸靜然, 兩個總監(jiān)——李志杰和周石。 畢竟是省會, 大學和中專畢業(yè)的不少,年前很多人離職和被裁員, 所以年后很多人找工作。 這個時代也沒有可以發(fā)布招聘信息的論壇和網(wǎng)站,好在這附近的公司不少,樓下有可以貼東西的公示欄。 陸靜然讓把招聘啟事貼出去, 兩天就來了四五十個人面試。 面試官還是她, 李志杰和周石在旁邊看著。 來應聘的人看著老板這么年輕, 都覺得會不會不靠譜, 但聊了后都改變了主意。 都在心里猜測, 這幾位會不會是留學回來的富二代。 看著不太靠譜的樣子。 謝葉子是明南大學去年七月的畢業(yè)生, 學的是金融,大學拿了四年的獎學金,去年考了省會所有招新的銀行,筆試和面試成績都很好。 屬于那種家長眼里‘別人家的孩子’。 謝葉子在銀行上了半年班,就發(fā)現(xiàn)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想要去沿海城市發(fā)展,但是父母不同意,身為獨身子女,不得不參考長輩的想法。 她其實也能理解,畢竟兩輩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大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子女能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錢可以少一點,但是一定要穩(wěn)定,最好是公職,其次才是待遇好的私企,創(chuàng)業(yè)是最不被看好的。 風險大,不務正業(yè)。 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把能有穩(wěn)定收入這點看得很重。 謝葉子從銀行辭職,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勸服父母,這已經(jīng)是最大的讓步了,在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 父母要求她在省城找個自己喜歡,靠譜的工作。 她光是今天面試了三份工作,這家公司是最后一家了。 空闊沒有人的辦公室,一共就三個人,而且都出乎意外的年輕。 她本來想立馬轉(zhuǎn)頭走,其中有個男的,卻已經(jīng)伸手問她要簡歷了。 謝葉子遞了過去,心里想還是面試完再走,反正花不了多少時間。 她對這家公司沒有興趣。 本來只是本著禮貌,回答對方的問題,但是聊著聊著,就發(fā)現(xiàn)這個老板還挺有思想。 比她之前面試的那些人好。 這個年代沒有完善的工作待遇福利系統(tǒng),陸靜然說得很多都有前瞻性。 謝葉子覺得和人很聊得來,和對方約定好明天簽合同。 關鍵的是自己從公司出來,還覺得沒有過癮。 和對方的聊天,能讓她吸收到很多營養(yǎng)。 所有人都告訴她,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但是她現(xiàn)在覺得這是個悖論。 她好像找到了自己喜歡又能有前景的工作。 雖然老板看起來太過于年輕和漂亮。 陸靜然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公司的人還是少,銀行的人就這兩天過來考察了。 周石找了一些本地人,穿上襯衫西裝充數(shù),假裝成很忙的樣子。 那位銀行的信貸員,從開始進門只要接觸兩個人,一是負責把人引導到總經(jīng)理辦公室的謝葉子。 另外一個就是坐在辦公室的陸靜然。 謝葉子是銀行系統(tǒng)里出來的,和人說話落落大方,一點不經(jīng)常。 這就給信貸員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這么大一筆款項,必須有擔保人才能審批,陸靜然找了陳憶琳。 陳憶琳對她做的事情都清楚,于是很爽快地答應了。 陳憶琳看著都不放在心上,但其實這種家庭出來的都門清,比一般人更能看清本質(zhì),和目光長遠。 精英家庭更能培養(yǎng)出精英,因為他們和普通出身的人見識、眼界、教育條件都相去甚遠,起點不同。 所以,寒門貴子才更難得。 占著人口基數(shù)95%以上的普通人,想要跨越階層要付出很多努力。 絕頂?shù)穆斆骱兔翡J的商業(yè)嗅覺只是一個小前提。 陸靜然把信待員送出去。 周石就帶著人去‘走一套’。 就是一套招待,吃飯、洗桑拿、唱歌。 陸靜然畢竟是女的,很多不太方便 銀行貸款審核通過,兩天后就到了賬目上,1600萬。 陸靜然沒有耽誤,和那邊的房地產(chǎn)老板談判,她一次性入手十六棟別墅,又是錢馬上到賬,那邊說還有優(yōu)惠。 最后1800萬成交。 雙方簽訂了合同,陸靜然就讓周石找來了施工隊,把隔著兩棟別墅中間的圍墻拆了。 兩棟改成一棟。 這個地段還是很好的,算是靠近市中心的鬧中取靜,但是地方不大,所以只是修了十幾棟。 開發(fā)商為了能多賣錢,這些房子大多都是100平左右的面積。 這也就是難出手的原因。 而且這個價錢,開發(fā)商是著急出手了才會這么低,因為三個月沒賣出去一棟,害怕資金不能回籠。 這個年代對于能住得起別墅的人,不會嫌棄價高,只會看舒不舒服,小區(qū)居民住得雜不雜。 這個思路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放在那里,這才著急出手。 最近兩年,房地產(chǎn)才興起苗頭,很多還在探索期,會犯這種錯誤也正常。 陸靜然想到從前偶爾上網(wǎng),看到很多人說,如果能回到九零年代一定要買房。 90年代的現(xiàn)在,北京三環(huán)以內(nèi)房價2000不到一平,報紙上說去年畢業(yè)的大學生月薪是107。 也就是說大學生畢業(yè),工作一年不吃不喝,也買不到一個平方。 用同時期的物價對比,現(xiàn)在買房也沒有便宜到哪里去,不是白菜價,還是奢侈品。 當然,單位集體修建分配的房子,不在這個范疇之內(nèi) 等到初期的改造完畢,就已經(jīng)到了四月初期。 陸靜然花錢買了省報的廣告,半個版面聯(lián)系放了三天。 她自己寫的文案,揚長避短,凸顯優(yōu)點。 絕版少量、超大花園、環(huán)境清幽、毗鄰學校。 東西好得有人知道才行,這個年代‘營銷’這個詞還不太多人知道。 早期花錢做廣告的,產(chǎn)品差不多能把同行業(yè)甩來一大段距離,收回成本絕對沒問題。 廣告放出的第二天,就有人來看。 后面打電話過來預約看房的就更多。 一個星期的時間,八棟房子就銷售一空了。 成本1800萬,后面修葺改造加上廣告,一共才花了十萬不到,每棟房子200萬到——400萬不等。 最后算下來毛利賺了420萬! 王瑞是看著這幾棟別墅售空的,他一個月多月前給了陸靜然250萬,對方說2000萬的成本,所以他占了出資的12.5%,最后分了五十多萬。 …… 在他面前的銀行柜員說:“先生,沒錯,您這張卡今天轉(zhuǎn)入了三百零兩千五百,幫您核實過了。” “哦,謝謝?!?/br> 王瑞收好了銀行卡,掏出了大哥大,打電話給陸靜然的公司。 “我看到錢了,下次要在有這樣的好事,還記得叫上我,五百萬也可以的!我真的很相信你!” 這樣的好事,自己要提前報名才行。 陸靜然說:“王經(jīng)理收到了就好,期待我們下次的合作,那我還有事情忙,就先掛了。” “好好好,那我們下次聊,請你吃飯!”王瑞樂滋滋的說。 他太震撼了,這次沒像是以往嘴賤得硬撩幾句。 五十萬雖然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啊,關鍵才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是自己投資賺到的血汗錢! 能讓他在自己父親面前,挺直腰板。 王瑞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經(jīng)商的天賦! 陸靜然放下了電話,從辦公桌后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