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呱太和刀子精[綜]、此生應(yīng)不負[民國]、惡龍?zhí)痫瀃娛樂圈]、陛下,別污了你的眼、神秘老公,太磨人、蜉蝣卷(重生)、原來我是未來大佬的白月光?、億萬盛寵只為你、全能學(xué)霸[直播]、心跳怦怦怦
沒寒暄多久,葉君書一行人就開始出發(fā)了。 “子舟,多多保重啊!” 鄉(xiāng)親們一個個喊著保重。 忽而一個黑瘦黑瘦的小子喊道:“小為,等你回來我們繼續(xù)摸鳥蛋去!” 這話一出,在場的大小孩就紛紛向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喊道: “徑哥兒等你回來我們……” “小為等你回來……” “勤哥兒……” 孩子的聲音一度蓋過大人的聲音。 葉君為等小孩聽到,紛紛掀開窗戶,探出小身板,揮舞著小手大聲回應(yīng):“我們會回來的!” 葉君書等人就是在一陣陣喊聲中,漸行漸遠。 第215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葉君書一行人這次回京, 因多了好幾天的緩沖,路上算是比較悠閑。 他本還在思索怎么讓李玙少奇點馬,孩子們就已經(jīng)為他解決了這個煩惱。 孩子們好幾天沒見李玙,這會兒是時時黏在李玙身邊, 還撒嬌讓李玙陪他們坐馬車。 李玙此時對孩子們還愧疚著呢!自然是無所不依有求必應(yīng)。 其實雙胞胎的想法是‘報復(fù)’一下葉君書, 將李玙裝進馬車?yán)? 隔絕兩人見面! 讓他們獨自去玩耍不帶他們!哼! 這個行為很幼稚,但正和葉君書的意。 所以每次李玙隱晦的求助目光看過來的時候,葉君書都在假裝看風(fēng)景,裝作沒看見。 李玙:“……” 不過這只是途中的一個小插曲。 等孩子們不黏著李玙非要坐馬車了, 沒兩天李玙還是自覺坐進馬車?yán)铩?/br> 就連葉君書也進了馬車。 而自第一次下起雨,之后十幾天, 要么是綿綿細雨,要么是傾盆大雨。他們的速度放慢許多,有時候雨勢太大,他們還得停止趕路去避雨。 幸好葉君書提前走, 不然估計都不能按時回去。 不過也因此,葉君書原本繞道去雍州的打算,也擱淺了。 今年的雨水特別多,還集中到一塊兒去了。 天氣似乎有點反常,基本上他們一路走到哪下到哪兒。 葉君書還擔(dān)心會不會有水患。 想了想, 葉君書覺得自己應(yīng)該樂觀點,他們一直在移動,說不定今年雨水的趨勢跟他們的行進方向一致呢, 才顯得下了那么久的雨。 葉君書抬頭看著陰沉沉的天,過不了多久,又要下雨了。 葉君書他們回到上京,到處濕噠噠的,顯然上京也已經(jīng)下了好幾天的雨。 不過總算回到家了。 孩子們一回到府邸,還蔫蔫的小表情頓時神采飛揚,邁著小短腿撒歡地在走廊上跑來跑去。 以前大晴天的趕路,在馬車?yán)锎龕灹诉€可以出來透透氣,但是因為下雨,他們一天到晚只能拘在馬車?yán)?,真是悶壞了?/br> 葉君書和李玙回到家,也沒空休息,第一時間就是了解他們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發(fā)生的事。 這三個月遠離京城是是非非,葉君書不想讓朝廷的紛擾壞了心情,基本沒特意關(guān)注。 但是現(xiàn)在回到了京城,那顆放野了的心自然要收回來。 就算他們離開,京城里的一舉一動還是放有耳目的,不至于他們回來后兩眼抓瞎。 不過是李玙已經(jīng)吩咐過,如果不是特別緊急重要的事,就不用給他去信,一切等他們回來再說。 他們離京前,朝廷正在為封王之事風(fēng)起云涌。 這個時間點李長川果斷離京,遠離權(quán)利中心,不參與到其中,還拿下了一個重要差事,讓泰安帝對他更推心置腹。 葉君書和李玙剛巧借回鄉(xiāng)之事避了開來。 如今他們回來,一切雖未塵埃落定,但已經(jīng)有勝負之勢,眼看泰安帝就要妥協(xié)下旨封王,恰逢雨水成災(zāi),給了泰安帝一個很好的借口,轉(zhuǎn)眼便有轉(zhuǎn)敗為勝的趨勢。 但即使是泰安帝,身居最高位,有時也是身不由己,很多時候都是要妥協(xié)。 葉君書的不祥預(yù)感成真。 懷河上游壩口決堤,造成洪水,兩岸百姓的家被沖散,糧食財產(chǎn)基本也化為烏有,百姓流離失所。 大夏發(fā)生這么嚴(yán)重的災(zāi)情,一個處理不好就會有后患。 這段時間朝廷為治理水災(zāi)安撫百姓的事急得上火,這個節(jié)骨眼官員還揪著封不封王的事不放的話,那不是立靶子讓泰安帝射嗎? 無大事的時候鬧鬧還好,這個節(jié)骨眼官員們可不傻。 為此,大皇子的臉色陰了好些天。 明面上是為受難的百姓擔(dān)憂,實際上也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大皇子原本志得意滿,雖然他沒出面,在泰安帝面前亦是表態(tài)一切全憑父皇做主,并沒有表現(xiàn)多急切想要親王位。 但背后出力卻是一分不少。 眼看勝利的果實就要摘到手,誰知功敗垂成。 哪能讓他們心情好? 本來大皇子的想法是讓泰安帝立他為太子的,但是明相他們覺得還不到時候,不急一時。 太子之位不能謀,但親王之位卻是可以拼一把。 可惜連親王位都沒能弄到手。 葉君書剛回來,京城的大事小事不斷。 封王之事雖暫時被按下,但遲早還會再次提起。 還有一事,四殿下夏侯玨和鄧鴻遠前段日子已經(jīng)離京,但很不巧,上任的地方正是懷河附近的郡城,受到水災(zāi)波及,又灰頭土臉的趕回來,只比葉君書他們回來早了一天。 鄧鴻遠作為一方郡守調(diào)任過去,如今一出事就跑回來,置受難百姓于不顧,雖說原由是四殿下的命令,但他的做法即使朝廷不追究,這個官也做頂了天了。 烏紗帽或許還保得住,但是以后,只是個閑職。 葉君書倒是有些意外。 雖然鄧鴻遠和葉君書不對付,再加上立場上的對立,他們的交情幾乎沒有。 但他們是打過交道的。 鄧鴻遠雖說本質(zhì)上高傲,一心想出人頭地,但對百姓還是有一兩分真心的。 他真沒想到鄧鴻遠會做出棄百姓于不顧的事。 只要人不是太傻,如果在災(zāi)情中表現(xiàn)得好的話,升官的機會就在眼前。 他以為以鄧鴻遠出人頭地的想法,是不會白白浪費這個機會。 沒想到竟然回來了。 葉君書稍微一想就想到了夏侯玨。 隨后就覺得有他在,鄧鴻遠最終回來,也不是很意外。 除了這兩件大事,另外就是災(zāi)情的事了。 葉君書更關(guān)心這個。 朝廷晚處理一天,受苦受難的百姓就更多,他自然憂心。 李玙道:“朝廷很快就會有動作,懷州百姓不會有事的?!?/br> “我知道?!?/br> 葉君書自然知道朝廷十分重視,泰安帝稱得上是一位明君,雖然對臣下有所猜忌,疑心比較重,但是這是上位者的通病。 在葉君書看來,泰安帝已經(jīng)很好了,君不見那些疑心更厲害的君王,面對功高蓋主的大臣,基本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 當(dāng)然,也有可能是李家自己本身的下場就不是很好,反而讓泰安帝產(chǎn)生了愧疚。 但是泰安帝,的確是個合格的君王。 水災(zāi)發(fā)生,泰安帝自然萬分重視,可是消息一來一回,就耽誤很長時間,再加上朝廷調(diào)撥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葉君書原本還想著多緩一天處理一下府中事務(wù)再去上差,如今出這么大的事,戶部肯定會很忙。 所以葉君書第二天就銷假去上差了。 賑災(zāi)要糧食要銀子,這些錢從哪里出?自然是國庫。 而戶部掌管著國庫的調(diào)撥。 葉君書做了一段時間的度支郎中,對朝廷的國庫了若指掌。 朝廷要拿出這一批銀糧,真是差不多把國庫掏空。 大夏看著富庶,但是國庫一直不充盈。 每年收到的稅賦一年比一年少,去究其理由,什么借口都有。 基于種種原因,大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朝廷上面不好追究,他們戶部自然無可奈何。 而朝廷的支出越來越多,各邊塞要地的軍資,貧困地區(qū)的撫平免稅。 前年寒冬晉江之事…… 每支出一筆,都是一筆龐大的數(sh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