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jié)
不管如何,這個肯定能夠引起孟迪爾注意,如果能夠引起他的敵對情緒就更好了,惹惱了釋雪庭……嘿嘿嘿。 于闐使者心中暗自得意,然后又給釋雪庭拉了一波仇恨:“快點吧,那位的耐心并不是很多,惹惱了他,你怕是要寸步難行了?” 他說完就看著孟迪爾,發(fā)現(xiàn)孟迪爾一臉的若有所思,心中念叨著:生氣吧,生氣吧,我說的可一點錯都沒有,你要是熱鬧了那位,在這個國家只怕真的要寸步難行呢。 孟迪爾見于闐使者目光晶亮,就知道這貨肯定又沒安好心,不由得哼了一聲說道:“你已經(jīng)自甘墮落到幫別人跑腿了嗎?甚至這個人都不是大唐的官員?” 一個信徒眾多的人,孟迪爾知道大唐最大的宗教有三個,佛教道教和光明教,最后一個跟皇帝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前兩個不敢跟他死磕,但是光明教畢竟反戰(zhàn)時間段,這個人不是道教的人就是佛教的人。 于闐使者就喜歡他看不起釋雪庭的樣子,畢竟越是看不起,死的就越慘啊。 于是他便說道:“我只是好心順便過來告知你一聲,這句話用中原話怎么說來著?哦,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啊?!?/br> 孟迪爾沒有再跟于闐使者耍嘴皮子,畢竟作為能夠來大唐出使的使者,這人也是詳細研究過大唐文化的,甚至他的雅言比一些偏僻地方的大唐人都要好,文化程度也不低,他吃飽了撐的跟于闐使者在大唐用大唐雅言耍嘴皮子。 孟迪爾穿上他的衣服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他出去的時候釋雪庭已經(jīng)開始喝酒聽曲了。 孟迪爾在看到釋雪庭的一瞬間遲疑了一下,腳步停頓半天才繼續(xù)往前走,而釋雪庭一抬頭就看到了他。 在看到孟迪爾的一剎那,釋雪庭就決定一定要跟這個人保持距離。 身上衣服看上去挺干凈,但是那一臉蓬松的絡(luò)腮胡子讓人看著實在不舒服,大唐也有上了年紀的男人留胡須的習慣,但是一般不是短須,就是下顎的長須,前者看上去成熟有氣質(zhì),后者看上去仙風道骨,但是這位……這位的胡子只讓釋雪庭覺得有點臟。 再加上對方大腹便便的體型,讓習慣了朝堂上下都是美大叔美爺爺?shù)尼屟┩ナ植涣晳T——畢竟朝廷上下都是顏控,長得丑的基本上……嗯,前幾關(guān)的考試都過不了。 孟迪爾也不客氣直接坐在了釋雪庭對面,釋雪庭跟他面對面兩個人互相對視了半天,居然沒有一個先開口的! 釋雪庭反正是打定了注意不打算先開口,只好仔細端詳這個人的長相,最終沉不住氣的是孟迪爾,他直接開口問道:“你是誰?” 釋雪庭不懂聲色說道:“釋雪庭?!?/br> 孟迪爾滿眼茫然:“好像……有點耳熟,我聽說你信徒很多?怎么?要不要入教?” 釋雪庭:這別是個傻子吧? “我只是好奇過來看看,喀喇汗國距離大唐足有千里,貴使來此有何目的?” 你傳教是吧?我不接話,憋死你算了。 孟迪爾臉上的表情看不清,但是從微微后仰緊繃的身體和眼神來看,他此時應(yīng)該是十分警惕的:“你問這個做什么?這不該是你知道的事情?!?/br> 釋雪庭只說了一句話:“我能見到陛下?!?/br> 孟迪爾狐疑地打量了他半晌,最后才說道:“你說能就能?我才不信,你帶我去見見才行?!?/br> 釋雪庭差點被他氣笑,他剛剛想錯了,這人可一點都不傻。 既然探聽不出來,釋雪庭干脆利落地站起來說道:“不信便不信吧,我也只是好奇喀喇汗國的人長得如何,如此,告辭?!?/br> 孟迪爾瞪眼說道:“怎么?被我拆穿是騙子就要走了嗎?” 孟迪爾雖然嘴上這么說,但是卻沒有任何肢體動作,明顯是要看著釋雪庭離開也不會阻攔。 結(jié)果釋雪庭皮了一下轉(zhuǎn)頭問道:“覺得我是騙子?那我們?nèi)ス俑咭惶巳绾危俊?/br> 孟迪爾:……這人神經(jīng)病吧? 釋雪庭反將一軍之后轉(zhuǎn)頭就悠哉悠哉的走了,留下孟迪爾瞪著眼睛看他,只是如果細看的話,那雙棕色的眼睛里的情緒……十分復(fù)雜。 李從嘉正在批折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釋雪庭回來,不由得十分驚訝:“這么快?你們都談什么了?” 釋雪庭這一來一回一共才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李從嘉都懷疑他是不是真的去了。 釋雪庭坐下說道:“什么都沒談?!?/br> 李從嘉有些懵逼地看著他:“啥?” 釋雪庭攤手:“我們剛一見面,他就問我要不要入教,再繼續(xù)談下去大概要產(chǎn)生宗教沖突了?!?/br> 不管釋雪庭把自己當成光明教首腦也好,還是佛教信徒也好,總歸他算是有信仰的人,上來就問他入不入教,要不是看在他是他國使者的份上,釋雪庭估計都要動手了,嗯,當然不是自己動手,而是讓別人動手。 李從嘉聽了之后瞬間無語,他開始思考喀喇汗國派這么一個人過來是不是來挑釁的。 一上來就讓他家國師改投門庭?怕是想要被打死哦! 釋雪庭見李從嘉表情不善,又說道:“不過這個人……裝瘋賣傻的,我居然沒有摸透他的虛實,這個人要么真的是個傻的,要么就是心機深沉之輩?!?/br> 李從嘉認真說道:“能被一國之君看重派來的人會是個傻子嗎?” 釋雪庭淡定說道:“如果是派來送死的就說不定了。” 李從嘉撓頭:“沒有道理啊,喀喇汗國現(xiàn)在就算跟大唐開戰(zhàn),他們能保證于闐跟著他們走嗎?如果于闐反水了呢?” 釋雪庭接著說道:“而且他們也沒有別的行軍路線,于闐是必經(jīng)之地,如果想要換的話……就要從高原經(jīng)過,如今吐蕃四分五裂,他們想要順利過來就必須跟吐蕃所有政權(quán)打好關(guān)系,而這些政權(quán)都處在看彼此不順眼的狀態(tài)中,他們討好了一個政權(quán)是比會得罪另外一個政權(quán),想要順利過來簡直是天方夜譚?!?/br> 李從嘉咬著筆陷入沉思,釋雪庭忍不住把毛筆奪過來說道:“你這最近返老還童嗎?怎么開始喜歡咬東西了?什么毛???” 李從嘉擦了擦嘴說道:“算了愛怎么樣怎么樣,等國書過來就真相大白了?!?/br> 然而釋雪庭對于會不會有國書這件事情還是抱有疑惑:“我派人去查一查喀喇汗國的使者是不是真的回國了,并且……還要查查孟迪爾的身世。” 李從嘉扭頭看他:“?。坑袉栴}嗎?” 釋雪庭猶豫了一下才說道:“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我總覺得這個人……有點眼熟?” 有點眼熟?難道是釋雪庭以前認識的? 釋雪庭看著李從嘉解釋道:“只是覺得有點,畢竟他那一臉胡子,實在是看不清楚,只能從身世開始著手了。” 李從嘉點點頭,想想之前釋雪庭也派人去了喀喇汗國,只是不知道混的如何,正好用這件事情測試一下。 其實釋雪庭也有這個意思,眼熟是真的眼熟,但或許也可能只是長得像,畢竟釋雪庭在腦子里轉(zhuǎn)了半天也想不起什么時候見過這樣的人。 他對自己的記憶力有信心,這都想不起來,可能只是相像而已。 喀喇汗國的使者在長安一等就是一個月,這期間于闐使者已經(jīng)見過李從嘉,并且?guī)砹擞陉D國王的問候。 在見面的時候李從嘉開門見山的問了一句:“你怎么跟孟迪爾一起來的?” 于闐使者嘆了口氣說道:“還請仁慈的陛下原諒我們,畢竟國王也是出于無奈,為了換回被喀喇汗國擄走的子民,只能……” 李從嘉點點頭說道:“嗯,我只是好奇而已,不必放在心上?!?/br> 說實話他還有點小同情于闐國,果然是弱國無外交,動不動就被威脅,如果換成契丹跟大唐的話,李從嘉大概二話不說就派人打過去了。 于闐使者有些不自在地說道:“今年的貢品會按時送來的,陛下,我能先回國嗎?” 李從嘉一猜就是這位在來的路上被孟迪爾欺負的不輕,所以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機會先走,就打算直接溜,否則回去的路上只怕還要被摧殘。 李從嘉笑道:“回去跟你們國王說,大唐與于闐一向交好,若是于闐有難絕不會坐視不理?!?/br> 于闐使者瞬間感動地眼淚汪汪說道:“陛下真是慷慨仁慈,拜謝陛下。” 于闐使者走了之后,李從嘉摸著下巴說道:“子民被擄走過,看來這兩國的關(guān)系果然不怎么樣。” 于闐使者前腳剛走,后腳喀喇汗國的國書就到了,這次鴻臚寺再沒有拒絕孟迪爾的理由,只好報上去,看李從嘉什么時候有空什么時候見,當然國書是要先遞上去的。 而那封國書,說實話充滿了官方語言,從頭到尾都是表達喀喇汗國對大唐的景仰,想要跟大唐友好往來,然而說這些鬼話李從嘉一個都不信! 就在他懷疑的時候,釋雪庭帶來一個消息:“怪不得我覺得眼熟,那個人也算是我們的老熟人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釋雪庭:這么喜歡咬東西,晚上我讓你咬個夠怎么樣? 李從嘉:流氓! 第225章 李從嘉十分奇怪:“是誰?” 釋雪庭卻偏偏賣關(guān)子:“你猜?!?/br> 李從嘉努力回想, 想半天也想不出, 畢竟他們的老熟人不是已經(jīng)成了李從嘉的手下, 就是已經(jīng)投胎轉(zhuǎn)世了,還有誰會跑到喀喇汗國去混??? 而且喀喇汗國對外族還是有些排斥的, 中原人過去不被當奴隸就不錯了,還能混出頭? 釋雪庭見李從嘉陷入沉思之后又把筆頭往嘴里送,連忙攔住說道:“行了, 別猜了, 估計你也猜不出。” 李從嘉憤憤瞪著他:“早就應(yīng)該說,什么毛病??!” 釋雪庭輕笑道:“好好好, 下次不這樣就是,你看看吧?!?/br> 李從嘉接過消息看了一眼,十分驚詫:“龍十三?居然是他?” 釋雪庭點頭:“沒想到吧?我也沒想到。” 李從嘉不知道擺什么表情,龍十三之前一直在肅州當刺史,后來西域動亂, 他家族有人造反, 他也不知所蹤,當時還派人找過他, 沒想到這兄弟直接跑到了喀喇汗國去, 還起了孟迪爾這么一個假名。 李從嘉拍了拍說道:“行啊,也難為他費盡心思隱藏自己, 只是不知道喀喇汗國到底有多么吸引他?!?/br> 釋雪庭問道:“你知道他的名字的含義嗎?” 李從嘉愣了一下:“含義?還有含義?” 釋雪庭微微頷首:“據(jù)派過去的探子將,孟迪爾的意思是告知者,告誡者的意思?!?/br> 李從嘉聽了之后頓時冷笑:“告知者, 告誡者?喀喇汗國派他來是想告知什么?” 釋雪庭又說道:“去取國書回來的時候,喀喇汗國的使者又多了幾位,據(jù)說是擔心路上不安全,我倒是覺得……如果龍十三逃亡到了喀喇汗國在那邊當上了官的話,那么喀喇汗國的可汗肯定不會不詢問大唐的情況,而兩國互相往來需要國書他不可能不知道,或許就是故意的。” “為的就是多帶幾個使者過來?”李從嘉皺眉:“有什么意義?” “這些日子那幾個使者一直在長安四處游蕩,什么地方都走了走?!?/br> 李從嘉輕笑一聲:“難不成他們還相當間諜?真可惜,真正要害部門我怎么可能放在長安?” 大唐的武器研發(fā)直接放在了東勝州那邊,畢竟那里地廣人稀,是個做實驗的好地方,原本關(guān)外也是個好地方,但是那邊的人總是腦后長反骨,李從嘉擔心他們什么時候再造反會直接搶了武器庫,那豈不是給反賊送武器去了? 草原那邊就好多了,自從大唐開始穩(wěn)定收購羊毛之后,再加上互市,那些牧民如今對大唐可以說是非常信服。 其實無論哪個民族,除了那些天生的野心家意外,普通老百姓只要能吃飽穿暖有足夠的物資,有信仰的不會被人冒犯,那就不會出什么問題。 西域那邊……那邊是歷史遺留問題,畢竟曾經(jīng)那里可是馬賊盛行的地方,強盜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且那邊距離于闐太近,把制造武器研究武器的地方放在那里實在不安全。 至于其他東西,基本上都在書院,而書院在什么地方?李從嘉直接將書院設(shè)置在了秦嶺那里,雖然不是深山老林之中,卻跟秦嶺緊緊依偎,很多重要實驗都是在秦嶺內(nèi)部進行的,除了李從嘉和那些研究人員知道之外,根本沒有別人知道! 而隨著李從嘉的專利法一點點普及,普通老百姓說不好,但是凡是讀書識字的基本上都知道專利技術(shù)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己手里有的,他們肯定是不會說出出去,因為說出去就不值錢了啊。 至于普通老百姓,如果不識字的話這輩子也不可能接觸到多么高深的東西,就算說估計也是隨口胡謅吹牛,這種“消息”喀喇汗國愿意聽多少就聽多少吧。 至于長安,本身就擔任著一個政治中心和經(jīng)濟中心的職責,這些使者就算累死也不可能知道他們想知道的東西。 唯一讓李從嘉擔心的就是龍十三對大唐還是很了解的,當然他了解的是過去的大唐,雖然建國到現(xiàn)在也沒幾年,但大唐的發(fā)展速度十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