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節(jié)
第185章 第 185 章 小孖改口叫大妹做“小番薯”之后,有人問他:“梁新,這個外號,你怎么叫得出口的?” 之前叫“大番薯”,普通庸俗但順口,隨隨便便就能叫出來,毫無心理負擔。 現(xiàn)在換“小番薯”……惡!嬌柔!rou麻!猥瑣!全世界除了小孖,恐怕沒有第二個人叫得出聲! 還說他與程愿的緋聞是“空xue來風”? 呸,未必無因! 小孖無語。大番薯不喜歡“大番薯”,他直接給換個“小番薯”,不是正合她意? 況且,不然叫什么?“番薯仔”?“番薯妹”?咦,難聽! 他也有審美能力的好不好! 小番薯,跟她人一樣,長長的,鼓鼓的,多貼切??!一百零一分! 程心初次聽見“小番薯”這名堂時,肩膀抖了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她在短信里問郭宰:程愿能接受這個外號??? “大番薯”是俗氣了一些,不過勝在,名號叫了十幾年,歷史悠久,幾乎成為金漆招牌了啊。 突然改了,作為親大姐,真有點不適應(yīng)。 郭宰躲被窩里,按著小鍵回復(fù):應(yīng)該不接受,我見過她在cao場鬧小孖。 郭程心:捂臉流淚.jpg 他回:這又是什么意思?快告訴我! 雖然大家對“小番薯”,包括當事人大妹,接受無能,但誰也攔不住小孖天天“小番薯”“小番薯”地喊。 喊了一段時日后,生米煮成熟飯,硬生生被接受了。 大妹欲哭無淚。 而那天晚自習之后,江妍她們沒再對她起過挑釁。 轉(zhuǎn)眼第二年春天,高三級組織如何填報高考志愿學(xué)習。 小孖跟在大妹屁股后面問:“小番薯,你打算報哪個學(xué)校?” 大妹邊翻《志愿指南》,邊說:“復(fù)旦,或者浙大。” “哇!”小孖崇拜地低呼一聲,又問:“都在哪的?” 大妹:“……” 既然不知道在哪,那他“哇”什么? 大妹拿紙拿筆,寫下兩個頁碼,塞給他,說:“自己回去翻《志愿指南》?!?/br> 小孖看看紙上兩個數(shù)字,有譜了,回去自己座位查看那本厚得跟電話薄一樣的指導(dǎo)書。 找到學(xué)校信息頁,看到地址后,他著力查找在那兩個城市的學(xué)校,哪一所招收體育生。 那段時間,大孖特意去高三6班找弟弟,問他高考志愿考慮得如何。 小孖躊躇滿志說:“就上海跟杭州這兩個城市,招體育的我都查得七七八八了?!?/br> 包括復(fù)旦和浙大的,他都搜集了。 弟弟竟然已經(jīng)有了主意,大孖微微驚訝,他說:“你還是同我一起報北京吧,阿爸阿媽叫我看著你?!?/br> 小孖不答應(yīng),說自己志向已定。 大孖追問:“那幾個地方的學(xué)校都不低分,你保證能考得過?” 小孖顯然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反問:“那,什么地方的學(xué)校低分?” 大孖:“新疆,甘肅,青海,貴州,安徽,廣西,江西,陜西,山西,河南……” “夠了!停!”大哥背書一樣,小孖懶得記,直接打斷,問重點:“那北京的分就低嗎?” 大孖:“……” 后來他由得弟弟報上海與杭州的學(xué)校了。 小孖心里美滋滋的,幻想著以后大學(xué)去了那兩個地方,那兩個有小番薯的地方,嘎嘎嘎嘎,他的抄作業(yè)生涯就能繼續(xù)延續(xù)下去,燈火不熄了! 話說,他高二時選報物理作為高考x科,留在本班,也完完全全是沖著抄大妹作業(yè)而去的。 從小學(xué)到現(xiàn)在,他抄了大妹作業(yè)多少年了,上了大學(xué)如果換個人抄,他不一定抄得順手順心。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做生不如做熟,抄作業(yè)同理。 不過大哥的話提醒了他,那兩個城市發(fā)達,特別吸引生源,報考的人一多,優(yōu)勝劣汰就會炒高錄取分數(shù)線,他必須要下苦功,不然落榜是分分鐘的事。 經(jīng)歷兩個月拼搏沖刺,七月到了。 錦中作為歷屆高考考場之一,今年也不例外。高考三天期間,其余年級放假休息。 郭宰趁這幾天空檔,坐車去省城探程心。 程心最近忙到踢腳,上一次回家時間是清明節(jié),哪怕大妹要高考,她也只能通過電話為她加油。 東澳城要推出樓巴專線服務(wù),這涉及與政府溝通的問題。桂江在省城并無太大分量,嘗試過首談失敗之后,他們?nèi)フ疫@塊地皮的老東家,祥平公司的舊有股東,幫忙解決。 祥平公司早年成立是有省城銀行背景的,銀行的背后莫不過是政府,所以祥平雖然倒閉,但省城的人脈仍在,問題處理起來說不上遇佛殺佛,可絕對比桂江要游刃有余。 幾經(jīng)磋商,有祥平舊股東從中周旋,東澳城的樓巴專線服務(wù)終于定下來,要開通了。 緊接著,他們購買巴士,聘請司機,興建巴士站,在報紙、電臺上廣泛宣傳。 這些工作,程心幾乎全程參與,過程中又產(chǎn)生了大膽想法。 平日她在東澳城出入,知道附近片區(qū)都是“山旮旯”,真的是“山”的旮旯,可謂遠有岱山影重重。而去政府討論樓巴線路與牌站時,她偶爾看到這個片區(qū)的俯瞰圖與地形圖,得知原來除了山,這里還有水,一個不大不小的瀑布,一個不大不小不深不淺的潭。 山水相逢,這放十年后,又是一個小周末的度假勝地。 程心向項目張總監(jiān)申請成立考察小組,張總監(jiān)知她是皇帝女,什么都批,沒有不準。 小組成立后,連日乘坐本地村民的三輪車,走遍附近的山溝小道,尋訪那個小瀑布與小潭,拍照記錄,測量地形數(shù)據(jù)等等。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考察,程心通宵了幾晚制作出ppt,再發(fā)去阿爸的工作郵箱,建議他將東澳城擴大來做,趁郊區(qū)地價尚平,盡快收購附近地皮,興建度假酒店,以及別墅,將這個項目,建設(shè)成名符其實的“城”。 她同時建議將祥平公司的舊股東引資進這個項目,因為他們在省城的人脈非常實用。 阿爸看完她的ppt,第一時間叫阿媽過去看。 完全康復(fù)的阿媽早在清明后重返桂江上班,她戴了副老花眼鏡,將阿爸一頁頁給她翻的ppt看完后,“卟嗤”一聲笑了。 她說:“舊時你建議桂江用起學(xué)校的方式籌集資金,九不搭八?,F(xiàn)在你女兒用起度假酒店的方式來帶旺片區(qū),同樣九不搭八。倆父女一擔擔!” 阿爸當阿媽在贊自己,將這個建議考慮數(shù)天后,提議程到老總會議上。 鑒于桂江學(xué)校這個九不搭八的案例大獲全勝,阿爸提出的“度假酒店”新思路,輕易贏得桂江的重視。 當初桂江學(xué)校之所以成功,很大一個因素是,決定之后上馬快。所以桂江認為,凡是決策,一旦定了,執(zhí)行的速度必須要快。 是以,很快,東澳城又收到桂江總部的新部署方案。 程心作為方案的提議者,毫無意外地成為前線執(zhí)行人員。 幸虧她不是真的剛畢業(yè),幸虧她上輩子有創(chuàng)業(yè)的底子,不然,光是體力方面,這打仗一樣的節(jié)奏就能把她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