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jié)
荀文立刻將此事呈給劉蕁。 劉蕁懵了。 這個世界他不去投奔鮮卑胡,居然還有其他人投奔? 歷史中的魏仲好像也是和魏周決裂了,但是很快就被打垮了,之后的群雄爭霸,沒他什么事。劉蕁也忘記了這個人的存在。沒想到,他居然會橫插一杠子,惹出這等事。 劉蕁猜測,大概是因為這個世界,他把人才都籠絡(luò)得差不多了。就算沒進(jìn)他碗里的人才,也不覺得魏周是個能成事的人,寧愿隱居,也不愿出山幫魏周。魏周無人可用,就只能多用自家人了。 勢力中魏家人一多,作為他嫡兄的魏仲勢力也會變大,現(xiàn)在能攛掇魏周的勢力,也正常。 比起荀文心急如焚,劉蕁倒是淡定:“不用著急,我時刻派人監(jiān)視著鮮卑胡的動向,他們現(xiàn)在可沒有辦法大軍南下,最多派少數(shù)人馬協(xié)助……不對,他們甚至不會協(xié)助,肯定是派人來掠奪?!?/br> 鮮卑暫時沒有辦法南下,他們肯定會趁著魏仲投靠,索要許多好處,加速自己恢復(fù)。 比如搶奪世族的財富,比如將中原老百姓捉走作為奴隸,比如拿走大量軍備軍糧……劉蕁嘆氣,中原大地慘了。 第80章 這件事傳開之后, 嘆息者有, 憤怒者有, 但大多都挺淡定,不覺得這會對皇帝陛下的統(tǒng)一大業(yè)造成什么影響。 若非說影響,那也是正面的影響?;实郾菹陆y(tǒng)一的步伐,肯定會更快。 雖然老百姓和其他世族、庶族人才不在乎天下是誰的,但他們心里肯定都不愿意被胡人欺負(fù)。 剛建立的朝廷全速運轉(zhuǎn)起來, 軍隊傾巢出動, 勢要趁著冀州混亂之際,一舉收復(fù)失地。 劉蕁本來也想跟著去前線, 但被司俊按了下來。 司俊決定親自出征, 而劉蕁得押后。 “我不想有人抄了我們的大本營,功虧一簣?!彼究〉溃骸半m然我要離開很多天, 但你應(yīng)該能一個人睡覺了吧?” 劉蕁勉強(qiáng)擠出笑容,道:“沒問題,你要小心。如果你出事,沒有人能阻止我上戰(zhàn)場?!?/br> 司俊道:“我?guī)Я艘话姆雷o(hù)卡,除非他們現(xiàn)在科技線突然跳躍,拿出飛機(jī)大炮來,不然我想沒人傷得了我?!?/br> 劉蕁這才松了口氣:“我們系統(tǒng)里見,前線的事, 直接在系統(tǒng)里告訴我。” 司俊點頭:“我知道。若有人問起來,我就說我自有渠道和你聯(lián)系?!?/br> 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司俊才堅決要親自上戰(zhàn)場。 前后方信息不對等傳播不及時, 會造成很多問題。但若司俊也去了前線,他隨時都能進(jìn)系統(tǒng)空間,當(dāng)天就能和劉蕁互通有無。 劉蕁再次送披甲上陣的司俊離去,這次他沒有耍賴,而是像一個普通的正常的皇帝,身穿最隆重的冠冕禮服,拿著酒杯,荀文彈琴,荀若擊筑,劉蕁高歌《秦風(fēng)·無衣》。 “將軍保重!朕在此候?qū)④妱P旋!”劉蕁鄭重道。 司俊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謝陛下,出發(fā)!” 烏壓壓的軍隊緩緩離去,劉蕁直到連車馬揚起的塵土都已經(jīng)看不見之后,才轉(zhuǎn)身回城。 回城之前,劉蕁對文武百官道:“子杰此次親自前往戰(zhàn)場,是因為他有手段與朕立刻通信。因此前線之事,朕知曉一清二楚。爾等需全心全意做事,別抱欺瞞之心。” 文武百官叩頭。 他們一點都不驚訝皇帝陛下和司公有這樣的手段,甚至他們非常高興他們有這種手段。 有了這等信息傳送速度,前線和后方就能達(dá)成緊密合作,再也不用擔(dān)心延誤戰(zhàn)機(jī)了。 ................... 司俊走后,劉蕁的日子還是照常過,只是他沉默了許多,看上去長大了成熟了似的。 除了偶爾還要欺負(fù)一下荀家叔侄,基本沒有再到處浪到處搗亂。 荀家叔侄感覺十分不適應(yīng)。 之前皇帝陛下皮得讓人想擼袖子揍人,現(xiàn)在安靜起來,卻讓人心疼。 他們只能寄希望,戰(zhàn)爭快點結(jié)束,司俊快回來,別讓皇帝陛下一天到晚擼著熊貓發(fā)呆。 其實劉蕁倒是沒有外人看到的情緒那么低落。現(xiàn)在他的ptsd已經(jīng)好了許多,晚上也能見到司俊。 只是現(xiàn)在工作很累,說話的人也不多,還要cao心很多事,自然而然就沉默了。 劉蕁的確感覺到了一丁點的孤單。司俊離開之后,別人和他說話都小心翼翼。 當(dāng)然,也可能是他現(xiàn)在越來越有皇帝樣,大家都忌憚他的緣故。 劉蕁想,如果沒有系統(tǒng)里的小伙伴們,如果沒有司俊,自己大概也會成為冷面冷心的皇帝。 畢竟皇帝做久了,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前線的戰(zhàn)報跟雪花似的一片一片的飛了回來,好的不好的消息堆積如山,讓朝廷都麻木了。 更讓他們麻木的是,只要是司俊那里發(fā)生的事,皇帝陛下真的立刻就會知道,等戰(zhàn)報到來的時候,指令早就已經(jīng)發(fā)了出去。 那戰(zhàn)報好似就只是印證一下皇帝陛下的神通而已。 正如他們所預(yù)料的一樣,魏仲投靠鮮卑胡之后,在中原就基本上沒有立足之地了。 魏仲即使手握軍隊,但他麾下不說謀士,就是將士們,叛逃的都十分多。 魏周能拉起那么大的隊伍,雖然不如劉蕁和他麾下的那些人,但自己肯定還是有人格魅力的。而他麾下的人,除了被脅迫無法逃離的之外,也有真正對他忠誠之人。 不然誰會跟著他一條不歸路走到黑? 但忠于魏周的人,不一定會忠于魏仲,何況,魏周是被魏仲毒死的。 雖然魏仲說魏周是暴斃,但魏周是被毒死的消息還是很快傳了出來。 這其中,荀若出了多少力,其他世族又如何推波助瀾。大家都心里有數(shù)。 世族們心里都很清楚。雖說他們覺得就算皇帝再怎么變,世族都能千秋萬代,但這不代表當(dāng)權(quán)的是胡人,他們還能這么逍遙。 鮮卑胡要是入了中原,他們就成了待宰的肥羊。還不如投靠皇帝陛下,受皇帝陛下鉗制。 雖然不自由,好歹沒有性命之憂,家里資產(chǎn)也能保住大半。 皇帝陛下肯定會為了通知穩(wěn)固,對他們放過一馬。也就是現(xiàn)在不受重用而已,等些時日,或者換一個皇帝,家里還是能興風(fēng)作浪。 劉蕁早就清楚這些人的秉性。等天下統(tǒng)一的時候,大家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看是誰干得過誰。 …… 隨著戰(zhàn)線的推進(jìn),朝廷又迎來了各種賢人投奔的小高潮。 不過現(xiàn)在劉蕁不缺人,這些人投奔之后,也只能等消息。 就算是之前聲勢十分浩大,在世族中交口稱贊的人才們,也沒有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睞。 劉蕁就只有一句話,若想入朝為官,要么上戰(zhàn)場立功,要么老老實實科舉。 推舉?呵,現(xiàn)在朕缺人嗎?你覺得他適合哪個位置,可以去勸說對方退位讓賢啊。 當(dāng)然,你也可以自己辭職不干。 但你辭職了,這位置朕就得給他嗎?朕手下還有這么多人才,都等著別人挪位呢。 這群賢人有的自知來的時機(jī)不對,已經(jīng)過了雪中送炭的時候,連錦上添花都不算——皇帝陛下表示自己這塊錦上的花已經(jīng)夠多了,要想受到皇帝陛下看重,只得老老實實一步一步的來。 當(dāng)然,才高的人往往心氣也高,你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對此,劉蕁很大度道,你們隨意。 你以為威脅得到誰似的? 這時候那些心氣高的賢人往往都會讓人放出,我有一策可以平定天下,我有一策可以退鮮卑胡,我有一策可以巴拉巴拉,想要勾引皇帝陛下上鉤。 劉蕁表示,朕內(nèi)有百官兢兢業(yè)業(yè),外有將士浴血奮戰(zhàn),無論是平定天下還是什么,這才是朕儀仗的基礎(chǔ)。 呵呵,什么策,說的好像朕手下的人沒有似的。 已經(jīng)得到包括兄長荀若在內(nèi)的家人安全,并且在司俊麾下等著立功的荀文最近心情十分好,忍不住想皮一下——這一定是皇帝陛下的錯,他又把人帶歪了。 “陛下,臣可前往,與他們一決高下?!避魑谋硎荆瓦@群人,自己能打十個。 劉蕁翻了個大大的白眼:“你去?憑什么?你是什么人?他們是什么人?誰給他們的臉,可以挑戰(zhàn)我的手下?他們要鬧就鬧唄。反正我還是那句話,要么去前線,要么考科舉,要么滾。” 荀文聽后,也不再將那些人放在眼里。 他們名聲再響有何用?真正有眼光的人,比如他,早早就來幫皇帝陛下了。這群人現(xiàn)在趕著皇帝陛下掃尾的時候過來,好妄圖讓皇帝陛下對他們刮目相看……嗯,皇帝陛下又不是瞎的。 對這些人,別人只會覺得他們眼神不好,抓不住機(jī)會,看不清誰才是真正天下之主。才不可能覺得皇帝陛下不愛惜人才。 何況皇帝陛下不是說了嗎?對這些現(xiàn)在才來投奔他的人一視同仁,無論是上前線還是考科舉都不會歧視他們。 就連原本益州的人才們都是這個待遇,你們這群外來的人還有什么不滿的? 不滿?那你去投奔鮮卑胡啊。 別說,還真有人去投奔鮮卑胡了。 劉蕁知道之后,就將這些人的姓名籍貫祖宗八代全部公布,還擔(dān)心百姓們看不明白,讓人專門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教給百姓傳唱。 有人反對,說這樣,他們肯定更要舉家搬遷,就像是李陵一樣,不可能回來了。 劉蕁嗤笑:“李陵是被冤枉,誅滅滿門,這才憤而投靠匈奴。朕滅了他們滿門嗎?何況,朕又沒有說這些人投靠鮮卑胡,就把這些人的家族給滅了,甚至都沒有抓他們坐牢,以后他們?nèi)粢獮楣?,也是和普通老百姓同樣待遇。若他們想要洗刷家人的恥辱,大可以自己努力。怎么,自己當(dāng)叛徒,還不準(zhǔn)人把他們的名字公布了?” 官員們覺得很有道理。皇帝陛下只是把這些人的姓名籍貫和祖宗十八代公布,有沒有牽連他們家族,甚至連家人都沒有責(zé)怪。 嗯,不對啊,皇帝陛下是不是太寬容了,這要不得,至少把這群人的滿門給砍了吧? 于是官員們又開始上折子,說皇帝陛下不能太婦人之仁,一定要滅這群人的滿門。 劉蕁只能給這群大臣一個大大的衛(wèi)生球,讓他們滾去關(guān)心前線戰(zhàn)事,準(zhǔn)備接受被其他人糟蹋的滿目瘡痍的爛攤子。 第81章 戰(zhàn)爭結(jié)束的很快, 不到三個月, 中原全境收復(fù)。 劉蕁覺得, 這簡直就只是趕路的時間,根本沒怎么打。 他們的軍隊在后面趕,對方的軍隊一路投降,無論有沒有一戰(zhàn)之力,都根本不愿意打。 俘虜?shù)膶㈩I(lǐng)照實說:“某對魏公忠誠, 如果是魏公發(fā)話, 和皇帝對著干就對著干。但胡人算什么東西?!他魏仲算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