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jié)
也不知是他們現(xiàn)在體力勞動少,還是什么原因,反正看看周圍,他們倆這飯量真心不行,四叔夠五十歲的人了,還一口氣吃了兩個大饅頭,等田大花和姜茂松放下筷子不吃了,四叔就把大碗里剩下的菜一口氣全吃光了,還喝光了一碗青菜粉條湯。 不愧是放開肚皮吃飯。 社員勞動者吃飯快,田大花和姜茂松吃完,四叔掃尾,等四叔吃完擱下碗,整個食堂里除了幾個老人孩子,別人都吃完了,很多人就過來找姜茂松和田大花說話,也有的過來打了招呼,就先回家休息去了,說下午還要上工呢。 四叔擱下碗,放下筷子,慢吞吞拿手擦了下嘴,就眼巴巴看著姜茂松。 姜茂松看著油乎乎灑了菜汁的桌子若有所思,一時沒反應,田大花悄悄在下邊捅了他一下,姜茂松一抬頭,看看田大花,在她的示意下把目光轉向四叔和圍了一圈的村民們。 這些都是他從小就熟悉的人,長輩,平輩,一張張幸福如意的臉。姜茂松笑笑對四叔說: “四叔,咱們姜家村生產隊的食堂搞得非常好,飯菜也好吃,我今天吃得很飽,這都是四叔你的功勞?!?/br> 第65章 應對 食堂午飯后, 田大花和姜茂松一起回到老宅,姜茂松進了堂屋坐下休息,田大花卻跑去把家里現(xiàn)有的東西, 尤其是糧食之類的, 全部檢查了一遍。 老宅其實沒多少存糧, 他們一家好幾年都沒在村里種地了, 老宅里的一點存糧, 除了去年茂林結婚娶媳婦,為了辦喜宴和自家人過年,她出錢在村里買了一部分, 沒用完,還有就是三叔他們幾家給的。 這幾年田大花把田地送給了三叔、四叔和七叔三家分著種, 只要求他們負擔公糧,別的什么也不要,三家過意不去,盡管田大花說了不要, 還是會給田大花家送點兒糧食、雜糧之類的, 七叔七嬸種了他們的菜園,還會給他們一些干菜。 相應的, 田大花也會給他們帶一些城里的生活用品, 鄉(xiāng)下不好買的那些, 比如肥皂和花布之類的紡織品。 田大花清明、中秋和過年固定都會回來,平時村里有喜事她未必來,但如果是本家近房的長輩過世, 她基本都會回來,這幾年過年也會在老家住幾天,加上城里地方小,沒有什么存糧的地方,田大花就把現(xiàn)有的糧食存放在老宅里,為了防老鼠防潮,還特意在下邊搭了木架,趕在夏天梅雨季之前,委托七嬸幫她晾曬一兩次。 家有余糧心不慌,這個道理恒古不破。 平常他們在城里買糧吃為主,有城鎮(zhèn)居民糧食供應證,老家這一點存糧,她平常回來也會帶一些回城,帶不了那么多,偶爾還回來住,也就放在老宅里存下了。 田大花把這些糧食查看了一遍,四口袋麥子,自家縫的布口袋都不大,兩麻袋玉米,還有三口袋紅薯干,剩下一些零散的雜糧、豆子和干菜,干菜很少,基本已經被她平時帶回城里去吃了。 加上現(xiàn)在家里能買到的供應糧,應該能夠支撐一陣子,希望不需要太久。 “大花,你干啥呢?”姜茂松見她不肯休息,就走進來問。 “有點后悔?!碧锎蠡ㄖ钢炯苌系募Z食說,“我之前應該多買一些糧食存著,家有存糧心不慌,也就是這幾年在城里習慣了每月買糧吃,過的大意了?,F(xiàn)在好了,糧食都歸集體了,老百姓家里都不存一粒糧食,想買都沒處買了?!?/br> 姜茂松竟然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 畢竟,兩人都是十分精明警覺的人,尤其姜茂松所處的位置,他能夠了解到一些別人了解不到的東西,平時了解到的形勢,也只是動向和形勢,有所隱憂,現(xiàn)在親眼看到的這些事情,加上田大花的反應,便讓他隨即警覺了。 可是,誰能怎么辦? “大花,你不用太擔心,興許只是一陣風,沒那么嚴重。再說了,我們這些人的糧食供應應該有保證的?!?/br> 部隊不能餓肚子,部隊不能亂,這個道理很容易懂。 “寅吃卯糧,你覺得這樣放開肚皮吃飯,夠吃多久?”見姜茂松沉默,田大花補上一句:“這可不是一個姜家村的事。” 她前世是經歷過戰(zhàn)亂的,餓殍遍地路有白骨……田大花隱隱感覺到某種醞釀的隱患。 所以她現(xiàn)在想的,就是怎么樣去應對,有備無患。 田大花把家里現(xiàn)有的糧食都看了一遍,盤算著想法子都帶回城里去,這么多糧食她跟姜茂松兩人也沒法拿完,只怕還要用到三叔的驢車。 下午,田大花便叫了三叔用驢車送他們下山,把家里的糧食全都帶上了,返回家中后便仔細收藏起來。 晚上吃飯的時候,桌上做了一盤白菜燉rou,一盤炒蘿卜絲,還給老奶奶和兩個小娃娃蒸了雞蛋羹。 今天的菜是姚青竹買的,姚青竹和小東東的糧食供應也都跟家里一起,家里日子反正過得去,一家人糧票都在田大花手里,買糧食也都是田大花出錢,她也沒要姚青竹按月交伙食費,所以姚青竹覺得不能光占家里的便宜,便經常出錢買菜。 “青竹,以后伙食上節(jié)約些,你也不要經常往家里買rou買菜了,盡量買南瓜紅薯這些當飯的。” 姚青竹弄不清楚大嫂為什么突然這么安排,眼下日子不是挺好的嗎? 不過她如今跟茂林一樣,對大嫂言聽計從慣了,反正大嫂不會平白無故這么安排。不過姚青竹又想到別出去了,是不是家里缺錢了?畢竟,要養(yǎng)活這么一大家子。 “大嫂,你要是不讓我買菜,那我每個月就該給家里交點伙食費,咱們一家子都靠工資吃飯,長期這么下去總不行?!?/br> 田大花想了想說:“要不然,你每個月就交一點吧,你工資是42塊5,你跟小東東娘兒倆,交20塊錢,往后家里的糧食rou菜,都由我去買。” 姚青竹雖然覺得大嫂今天有些怪,不過也沒多問,以他們家的生活水平,一個月交20塊錢,已經很少了,反正她們娘兒倆這幾年日子都是大嫂安排。 田大花想著,他們家的副食品供應相對寬松一些,比城里普通工人和居民要好一些,干脆,往后能買到的副食、南瓜青菜之類就盡量買,這時節(jié)南瓜紅薯都可以當飯吃。 這樣多吃瓜菜副食,每個月的糧食供應額度,能買都少就買多少,把糧食省下來。 于是悄悄的,田大花開始攢糧食。 工人的糧油,像田大花和姚青竹,包括姜守良,每個月供應量都是44斤,這是指糧票,石頭和福妞按中學生的配額供應,每個月是32斤,小東東這樣的小兒童供應18斤,老奶奶的供應則是28.5斤。家里有個特殊人物姜茂松,他把糧油關系放到家里以后,每個月的供應證是52斤,還可以多買細糧,他的副食供應眼下還沒限量。 于是田大花每個月都按供應量的上限買,趁著眼下還寬松,能買到的就盡量買。買白米、細糧的話,一斤糧票只能買一斤,可是買雜糧、紅薯干、玉米粉,最多卻能買一斤二兩,于是她就盡量多買些雜糧。 這一個秋冬,一家人的伙食就有了些變化,以各種瓜菜和雜糧粥為主。今天南瓜小米粥,明天紅薯青菜粥,花樣多一些,一家人也沒察覺什么變化,還都挺愛吃的。 第二年,青黃不接的二三月,各地方日子就起了變化。田大花清明節(jié)再回老家上墳,三嬸就跟她說,食堂里如今開始吃紅薯葉子了。 “去年秋天,紅薯秧丟在田里沒人要,那些小的紅薯也丟在田里,說太小了不要了,現(xiàn)在青黃不接沒吃的了,又把田里的紅薯秧拉回來,打紅薯葉,放一些雜和面、豆餅進去煮著吃,凍了一冬天的爛紅薯也撿回來吃了,大人還好,小孩子都餓的脖子細長?!?/br> 田大花默然無語。 “你四叔,悄悄組織村民上山打獵、挖野菜。”三嬸說,“這個不能張揚出去,瞞著公社那些人,省的又說咱們給人民公社臉上抹黑。咱們祖輩靠山吃山,總歸餓不死人的?!?/br> 田大花心說,還好,靠山吃山。 城里買糧食早就開始排隊了,排隊也未必買得到,每次都規(guī)定一口人只給買多少,免得有許多人排隊沒排上,根本買不到。 還好,因為田大花早就開始準備,他們家起碼還沒有人餓著,老奶奶偶爾還吃得上特殊供應的點心,小平安和小東東兩個年紀小的娃娃,也還能吃上細糧,大人便相對節(jié)儉多了,細糧是不太舍得吃的。 隨著開春萬物復蘇,夏糧還沒收獲,整個城市都面有菜色。農村人說城里人日子好過,因為他們有計劃供應啊。城里人卻以為農村人日子好些,農村有田有地,可以摘榆錢、挖野菜,總歸是好一些的吧? 這樣的日子在當年夏糧歉收之后,就越發(fā)艱難了。田大花家除了每個月能買到的供應糧,便開始動用她之前攢下來的余糧。 靠著這些余糧,加上每個月排隊買到的糧食和副食,一家人還過得去,節(jié)日里早點兒去排隊買rou,一般去排隊的是姜守良,他有經驗,還帶上小馬扎,有的人半夜就去排隊了。 家里原先存下的臘rou省著點兒吃,好歹過一陣子能吃上葷菜,偶爾還可以去國營飯店給小平安和小東東買幾個菜rou包子。 兩個小娃娃無憂無慮的,以前他們倆還可以吃上餅干,如今餅干吃的少了,有時根本買不到,抓一把煮熟晾干的紅薯干當零食,也吃的美滋滋。 小平安領著小東東,啃著甜甜軟軟的熟紅薯干玩耍的時候,姚母悄悄跑來找姚青竹,說家里已經斷糧好幾天了。 “一連排了兩天隊,買不到?!币δ刚f,“我跟你爸爸還好,你弟弟,你meimei,已經很長時間沒吃飽飯了。” 姚青竹為難地看著他,輕聲說:“媽,我們家也只是勉強吃得上飯,還都是靠著大哥大嫂,我自己每個月的糧食供應說是44斤,其實眼下根本買不到那么多……我也知道家里艱難,可是我怎么跟大嫂開口啊?!?/br> “那你就眼看著你弟弟meimei餓死?”姚母板著臉說,“你大姐二姐沒出息,也都艱難,我還指望你呢,指望你有什么用?你自己吃著喝著,就讓你弟弟meimei餓死算了?” 姚青竹咬咬牙,指著地上玩耍的小平安和小東東說:“媽,而今家家都吃不飽飯,弟弟meimei好歹是大人,你多想想法子,實在不行,跟人家學著,帶他們下鄉(xiāng)去挖點兒野菜也能撐幾天。這家里還有八十多的老奶奶和兩個小孩,一大家子要養(yǎng)活,你這不是逼著我從老人孩子嘴里摳糧食嗎?” “我知道你不當家?!币δ刚f,“你這個沒出息的,嫁過來自己不長進,什么都聽你大伯嫂子的,連自己娘家都不敢?guī)?,養(yǎng)你這樣的女兒有什么用?” “媽,人得長良心?!币η嘀駸o奈說道,“要不是大嫂,我跟小東東娘兒倆,眼下還不是斷糧挨餓?!?/br> 第66章 瞎cao心 田大花一腳踏進門的時候, 姚母正在數落姚青竹,姚青竹性子溫軟,也沒跟姚母當面大吵, 可她就是咬著嘴唇不妥協(xié)。 結果田大花一推門, 姚母臉色一變, 立刻就把嘴巴閉上了。 其實不用問, 田大花也猜的到姚母來干什么, 姚家的日子不用問都很艱難。畢竟,田大花家除了老奶奶和兩個小娃娃,都是正經上班的工人, 還有軍人,糧油供應比姚母那樣的普通居民要多, 作為軍屬大院買糧也相對容易買到。 姚家的兒子和五女兒都沒有正式工作,一般居民的供應量跟老奶奶一樣,只有28斤半,還未必能排隊買得到。就只有姚父的供應糧多一些, 機關團體人員、腦力勞動者, 包括教師,都是每月32斤。 而田大花家除了老奶奶和兩個小娃娃, 就連福妞和石頭也是按大中學生的供應, 每個月32斤。 像田大花家, 即使早就有所準備了,如今也得精打細算吃飯,何況姚家呢。 可是田大花有什么法子, 她又不是圣母,救急不救窮,這日子誰也不好過,你就算能幫,幫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誰知道要到什么時候? 并且客觀地說,姚家要是好好地精打細算,不上班也有更多的時間排隊買糧,可能吃不飽,但起碼不至于斷糧好幾天。 田大花多少也從姚青竹嘴里知道,姚母對兒子很是偏心,口口聲聲“你弟弟meimei挨餓”,其實一直舍不得讓兒子受委屈,才不會讓兒子挨餓,供應糧就那么多,一個人吃得多,別的人自然就得少吃,姚母自己和五女兒怕是真挨餓的。 姚家的五女兒年紀還小,沒工作正常,兒子就不一樣了,姚母舍不得讓兒子干重活,一心想給兒子找個輕省錢多的好工作,最好還是國家單位坐辦公室的,這導致了姚家兒子都成年了還沒有工作,為此也來找過姚青竹,想讓姜茂松幫忙安排進個好單位。 姚青竹不傻,她弟弟本質不壞,可也沒什么本事長處。姚青竹都沒去姜茂松跟前說,自己給弟弟留意了,讓他去參加城北鐵工廠招工,姚母卻又嫌干體力活,不讓去。于是乎,弄的一個成年男青年,拿不到勞動者的糧食供應量,只能按一般居民供應。 所以田大花相信,姚家斷糧挨餓是真的,但是自找的,真要有人能靠也就不會改。也幸虧姚青竹從來不蠢,知道她娘家mama的做派。 “姚家嬸子來了?”田大花笑著問道,“今天怎么有空來?” “哎,我也沒什么事兒,就來看看小外孫?!币δ感Φ糜行┙┯?。 “可不是嗎,這個小東東可招人疼呢。”田大花拍拍手,小東東就樂哈哈地跑過去撲進她懷里,小平安也跑過來湊熱鬧,抱著她的腿亂蹭撒嬌。 “mama,人家想吃餅干了,好多天都沒吃了?!?/br> “人家想吃關你什么事?”田大花故意逗他。 “我想吃了,平安想吃了?!毙∑桨惭鲋樦貜?,“小東東也想吃了,不信你問他。” “買不到啊兒子。”田大花說,“你爺爺去排了好幾回的隊,沒買到,現(xiàn)在買糧食副食有多難呀。你看看東東弟弟,他比你還小的,有紅薯干吃就高興了。” 姚母聽話聽音,更不敢當著田大花的面再數落女兒,便只好灰溜溜離開了。 等姚母一走,田大花就對姚青竹說:“青竹,我知道你娘家怕是真艱難了。不過我知道你是個有心眼兒的,你留意一下,真要幾天吃不上飯了,你也不能不管,可是不能讓你mama知道,你可以悄悄給你爸貼補點兒,讓你爸拿回去,好歹先度過難關。不過也只是一時救急,不是長久法子?!?/br> “大嫂,我心里有數?!币η嘀裾f,“我mama那個人,她就那樣,大嫂你別介意。” “沒事兒,我介意什么?!碧锎蠡ㄐ?,一邊一個抱起小東東和小平安,帶他們出去玩。 ☆☆☆☆☆☆☆☆ 日子越來越難,田大花看著余糧一點點減少,拿不準還要支撐到什么時候。在她的想法里,人有兩只手,怎么也不至于一家人挨餓。 所以六零年春節(jié),她便早早安排了城里的事情,帶著一家人回到鄉(xiāng)下老家過年。 村民們都還是吃食堂,吃飯不要錢,誰去了也都可以吃,可是說實話,干碎地瓜葉燉豆餅,豆餅還幾乎看不見,這樣的飯,讓老奶奶跟小平安和小東東這兩個娃娃怎么下咽呀。 她便找了個借口,說老奶奶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一家子老人小孩,也只是回老家上墳年節(jié)小住幾天,沒法去食堂,他們家就不去食堂了,就在家里湊合一口吃的。 反正他們現(xiàn)在也不算村里的社員,在城里因為是部隊大院,地方上也不太管得著,自己在家里開飯也沒人管,而今姜家村生產隊和上邊的公社,誰那么蠢管到田大花頭上呀。 被服廠年前雖然沒明確放假,可是暫時沒生產,工人實際歇工幾天,姚青竹也就跟著回來了,老奶奶,姜守良,還帶著兩個娃娃,兩個放了寒假的中學生,只有姜茂松暫時留在城里。 回到家安頓好一家人,把老人孩子交給姚青竹,田大花就悄悄上了山。 她每天在山上一呆一整天,回來也沒見她拿什么東西,有時背一捆柴、撿幾個野板栗回來,或者不知從哪兒扯了一把野蒜,頂多也只是見她拎回來一只野兔,還特意去跟四叔說,過年就不去分生產隊打的那一點野味了,自家就這么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