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jié)
“嗯?!苯牲c(diǎn)頭,嘖了一聲說,“那他可就二十七八歲了,哎,你說這小子平時也不慫呀,也不丑也不笨,怎么找個對象就這么磨嘰,cao心的玩意兒?!?/br> 的確不丑也不笨,一米八多的高個子,又挺拔又帥,文武雙全,還是軍校畢業(yè)的海軍軍官……田大花心里把大兒子的優(yōu)越條件念叨了一遍,說了一句許多當(dāng)媽的都說過的話:“別人跟他這么大,孩子都會跑了?!?/br> 可是石頭找對象的確有點(diǎn)兒磨嘰,也是有客觀原因的,他之前上軍校,艦艇學(xué)院,聽說全班清一色的漢子,現(xiàn)在在海軍,肯定又經(jīng)常在海上,這小子似乎就沒多少機(jī)會接觸女孩子。 去跟誰處對象? 再說新分到部隊服役,部隊是個有規(guī)矩的地方,也不許在駐地談戀愛,也因此職業(yè)軍人婚戀年齡普遍偏大。 但是年齡夠了,家里倒可以考慮給他介紹個對象。這就又說到了第二個問題,石頭的對象,該在哪兒找? 在他部隊駐地那邊找,就他們那樣的部隊,艦艇,整天在海上,接觸外界太少,他又不是當(dāng)?shù)厝?,真的機(jī)會很少,就算有人cao心介紹,也不容易碰到合適的。 在家鄉(xiāng)本地找,倒是一搜羅一大把適齡的姑娘,可是就面臨著茂林當(dāng)初的問題,一時半會不能隨軍。并且跟茂林還不同,石頭是海軍,就算達(dá)到副營級,可以帶家屬隨軍了,那其實也就是女方換個地方分居,因為他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 所以石頭去部隊以后,家里也曾經(jīng)要給他介紹過對象,這小子自己就沒怎么考慮,都給打馬虎眼敷衍過去了。 還真是個cao心的玩意兒。 “要是能找個跟他在一起的女軍人就好了。”田大花嘀咕,最好找個一條船上,哈。 “你知道一條艦艇上統(tǒng)共能有幾個女同志嗎?男子漢的地盤?!苯衫潇o地打消了她的想法,“真不大可能。”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呀,就算是,還不許她想想了?田大花的表情忠實地表達(dá)出她的內(nèi)心:我想要兒媳婦啊。 “嗐,你cao心那么多干嗎,你看看茂林和福妞,船到橋頭自然直,緣分到了不用你管,那小子我看自己主意也不小,隨他去吧,他自己不急著娶媳婦,真要打光棍才好呢。” 他伸手拉她起來,一邊拉一邊數(shù)落:“起來吃飯,就算睡懶覺,那也得吃點(diǎn)兒東西再睡吧?!?/br> 田大花被他拉起來,收拾一下吃了早飯,紅豆粥配兩樣小咸菜,聞著他手里的燒紅薯很香,又吃了小半個,就開始給今天找事干,田大花想了一圈,決定上山采野生木耳。 夏秋之交,絕對是采木耳的好時機(jī),采木耳去北山,北山上山民伐木多,尤其冒進(jìn)的那幾年大喊開山造田,砍了山上不少林木,在山間留下很多樹樁、段木和朽木,這時節(jié)就會長出許多黑木耳。 于是夫妻兩個一人背一個藤筐,這時節(jié)正當(dāng)秋收開始,山民們大都在忙田里的農(nóng)活,上山采木耳的人很少,于是就火了這兩口子了,在山上一盤桓又是一整天,又采木耳又當(dāng)玩,木耳還挑大的采,中午帶了餅干,順手再采幾個野果解決午飯。 等到太陽落下西山,兩人從山上下來時,便一人背了一筐新鮮采下來的黑木耳。鮮木耳必須經(jīng)過晾曬,晚上找出兩張竹席鋪在空著的東廂房,把采來的木耳攤開免得捂了。 這東西好晾曬,等明天太陽一出,曬上一兩天,也就差不多了,裝進(jìn)袋子里收起來,炒菜涼拌做湯做餡兒,好吃。 弄完了,田大花說:“明天再去采。” “你能吃多少呀。這還不夠你吃的?”姜茂松失笑。 “我去年采的比這個多多了。你看著一大筐,曬干了就沒多少了,這個又吃不壞,留足自家吃的,給茂林他們寄一包,給劉師長他們寄一包,買都不容易買到呢。有時候你來了遠(yuǎn)路的老戰(zhàn)友什么的,還會給捎上一包?!?/br> “嗯,那明天咱就再上山采?!?/br> 連采了兩天黑木耳,姜茂松又說想吃野菜,山上春季野菜最多,好多種野菜,山民都能如數(shù)家珍。眼下是秋季,野菜沒那么多,可也有那么幾種應(yīng)季好吃的,薺菜已經(jīng)可以挖了,還有灰灰菜,野莧菜,蒲公英……蒲公英長足了一個春夏,到秋季的時候味道稍苦了,但據(jù)說營養(yǎng)卻更好,采回來擇洗干凈,焯水,涼拌或者做湯,別有風(fēng)味。當(dāng)然,還有他們家一向愛吃的野蒜。 還有,上山打巖鴿,捉鵪鶉,采了野葡萄嘗試土法釀酒…… 夫妻兩個開始了結(jié)婚多年來最悠閑隨性的一段田園時光。 每天看見夫妻兩人背著藤筐,或者拿著柴刀,并肩從村里走過,沿路村民們便笑臉洋溢地打著招呼,晚輩會跑過來問好,或者他們主動跟長輩打招呼問候。 然后一轉(zhuǎn)身,婆婆就教導(dǎo)兒子兒媳:你們看看人家,人家兩口子這么多年都恩愛和睦,家業(yè)興旺。你們兩個,昨兒晚上又吵吵什么呢! 也興許女人數(shù)落自家男人:你看看人家,這么大干部,人家對媳婦多好。有本事的男人人家疼媳婦,你看看你,越?jīng)]本事越整天在家里跟我橫,你也不臊得慌! 日子一晃,奶奶的五七就近了。 這天姜茂松有事回城一趟,山路難走,車進(jìn)不來,兩個警衛(wèi)員一人騎一匹馬,又牽了一匹馬來接他。 一大早他動身時天還早,田大花還在睡,姜茂松就囑咐了幾句,說我走了,你別起來了,我趕早點(diǎn)兒應(yīng)該下午就能回來,你自己中午也得做飯吃,可別隨便湊合。 “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子。”田大花從床上坐起來,揶揄道:“你那些兵,知道他們首長這么啰嗦嗎?” “那肯定是最高機(jī)密。” 姜茂松一本正經(jīng)的表情,卻憋不住撲哧一笑,看著她剛睡醒的樣子,年紀(jì)過了四十的女人了,四十二歲了呢,臉蛋紅撲撲的,眉眼精致,為什么歲月好像在她身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姜茂松目光閃了閃,便彎腰在她臉頰上溫?zé)岬匾蛔?,轉(zhuǎn)身出門走了。 田大花看著他的背影瞪他,有點(diǎn)惱有點(diǎn)臊,抱著被子坐了一會兒,起床,去奶奶靈前拜了拜,吃早飯。 然后一個人站在院子里發(fā)愣,不知道今天該干什么了。 某種孤獨(dú)的感覺。 第96章 擔(dān)心 田大花似乎從來不曾體驗過一個人在家的感覺。 家里總是一大家子人, 總是那么熱鬧和睦,可忽然一下子,該走的走了,該嫁的嫁了,家里一下子就冷清下來了。 田大花在空落落的小院里站了片刻, 甩甩頭, 她是誰呀,她才不會一個人關(guān)在家里糾結(jié)什么孤獨(dú)的滋味。 她動手把家里收拾一下,澆了院里和屋后的菜,摘了屋后園里的扁豆,下鍋煮熟后攤在竹席上晾曬,干扁豆皮冬天吃,配上其他菜小火慢燉,葷的素的都好吃。扁豆有老一點(diǎn)的, 里面已經(jīng)長了扁豆,不能留在里頭晾曬的,就扒出來,可以吃的, 扒呀扒居然扒了一大碗。 煮熟的鮮扁豆很面, 一粒一粒小手指頭那么大,小孩子愛吃。田大花留了小半碟,倒了點(diǎn)兒醬油醋和切碎的辣椒進(jìn)去拌拌,留著自己中午做菜吃,剩下多半碗, 就端去送給三嬸家的小孫女吃,三嬸家離他們家最近。 她送到三嬸家,三嬸正在做午飯,見她來了挺高興,忙從廚房里出來招呼她。田大花就把裝著扁豆的碗給了三嬸。 三嬸把扁豆倒進(jìn)自家碗里,捏了一點(diǎn)鹽撒進(jìn)去,拌了拌,招呼小孫女:“快來看看,嬸子給你送什么好吃的,快謝謝嬸子。” 小孫女跑過來,聽話地說了謝謝,伸出小手指捏著吃,三嬸趕緊給她拿了個窩窩頭,讓她就著飯吃。 “大花呀,茂松回城了?鄰居你五嬸說看見警衛(wèi)員騎著大馬來接他呢。” “嗯,他有點(diǎn)事情要處理,晚上回來?!?/br> “那今天就你一個人在家呀,哎呦一個人也不值當(dāng)做飯,午飯在我家吃吧。” “不用,三嬸兒,我家里有飯?!?/br> 三嬸就沒再堅持,實話說,她中午做了幾個雜糧面的窩窩頭,自家人都不太夠吃,也知道田大花家日子寬裕些,即便最困難的年代,老奶奶和田大花也悄悄貼補(bǔ)過他們家,山里人知恩念情,一家人一直記在心里呢。 三嬸忙又說:“我家那菜園里結(jié)了好幾個大冬瓜,你家有沒有?我給你摘一個?!?/br> “不用了三嬸,我家屋后的園里也結(jié)了兩個大冬瓜。”田大花笑著說,“給你一提醒,我就想起來冬瓜醬菜了,正好回家做去?!?/br> 她屋后菜園邊上種的兩棵冬瓜,可巧,一棵就結(jié)一個,不過長得大呀,躺在地里足有水桶那么大,入秋后白白的一層霜,看著就叫人喜歡。田大花從三嬸家出來,就直接去屋后摘了一個,抱回家做冬瓜醬菜。 當(dāng)?shù)氐亩厢u菜獨(dú)具特色,冬瓜切成小孩拳頭大的塊兒,加上鹽、辣椒面、花椒胡椒粉,切成片的姜和大蒜,還有當(dāng)?shù)赝练ㄗ龅拿驷u,腌兩天,腌出了冬瓜大部分的水分,里頭冬瓜rou幾乎透明了,撈出來控干,用棉線穿成串,掛起來晾曬。晾到半干,口感軟嫩入味,就可以吃了,串起來也方便保存。 這樣料理的冬瓜醬菜特別好吃,味道足,好下飯,鹽少放些的話,小孩子喜歡當(dāng)零食,所以在當(dāng)?shù)?,有時就能看到小孩子拎著用線穿起來的、一大串醬色塊狀的東西吃,甚至調(diào)皮的男娃子掛在脖子上,吃得美滋滋的,外地人不知道什么東西,還覺得稀奇,當(dāng)?shù)厝艘豢淳椭朗嵌厢u菜。 只是這樣做的冬瓜,偌大的冬瓜腌制晾曬后也就那么幾串,遠(yuǎn)不及鮮冬瓜燉了耐吃。瓜菜半年糧,農(nóng)家過日子精細(xì),所以山民們一般不太舍得做這個。 田大花摘了冬瓜,慢慢悠悠地削皮,去籽,切塊,腌制,于是一下午工夫,就又消磨在這上頭了。把一大盆冬瓜塊腌上,她洗干凈手,看看掛在西山上的太陽,尋思著該做晚飯了。 轉(zhuǎn)了一圈,一個人做飯還真不值當(dāng)?shù)?,姜茂松也不知道啥時候回來,干脆揀最省事兒的,一個雞蛋一把小菜燒湯,開鍋放了一一小撮掛面進(jìn)去,吃了飯等到天色黃昏,姜茂松還沒回來。 田大花翻了一會兒書,看著天黑下來了,總有些無聊無趣似的,百無聊賴,又有些不放心,忍不住走出大門口張望,恰巧遠(yuǎn)遠(yuǎn)的看著姜茂松騎馬回來了。 “大花?!彼埋R,看著她笑,黑暗中盡管看不清表情,卻仍是感受到了他那種笑意,好像很高興似的,一邊走近了一邊笑道:“擔(dān)心了吧,耽擱得有點(diǎn)晚了?!?/br> “誰擔(dān)心你呀,我碰巧出來罷了?!?/br> “媳婦兒,承認(rèn)擔(dān)心我有啥不好意思的,心疼我唄?!?/br> “呵,咱們家養(yǎng)的那小雞小狗黑天沒回來,我還到處找呢?!?/br> 明明被懟了,姜茂松卻心情大好,笑著把馬牽進(jìn)院子栓好,很自然地伸手擁著她進(jìn)屋。 “你的警衛(wèi)員呢?” “警衛(wèi)員送我進(jìn)了山口,我看著天色晚了,就讓他們先回去了,又不想留他們在家里住?!?/br> “你以后,出入還是盡量把警衛(wèi)員帶著吧?!碧锎蠡ㄕ{(diào)侃道,“到處亂哄哄的,你這把老骨頭,自己也小心些?!?/br> “嗐,我進(jìn)山后就是回家的路,再說了,還真有人敢在我媳婦地盤上造次?怕是不想混了,我媳婦讓他陪熊瞎子去,對不對呀媳婦?” 這家伙,兩句話就又貧起來了。田大花懶得理他,便問他吃飯沒有。 “晚飯沒吃?!彼?。 田大花于是原樣去給他下了一碗掛面。她去煮面,姜茂松洗把臉,就進(jìn)了廚房蹲在她旁邊,跟她聊白天的事情,比如家里福妞和胖兒子都挺好,平安有些想mama。 “大花,我想再休一段時間的假。” 田大花側(cè)頭,看著他平靜的表情,問:“怎么了?” 姜茂松對她的敏銳早已經(jīng)習(xí)慣了,也不瞞她,就簡單說了句:“今天有個會,嗯,開得有些不高興。” 部隊基層穩(wěn)如磐石,到了姜茂松這個層次,在這個年代卻另有一些體驗,以姜茂松的精明理智,田大花也就不再多問,卻問道:“理由呢?” “舊傷復(fù)發(fā)了,我得好好休養(yǎng)一段時間?!?/br> “好啊?!碧锎蠡ㄕf,“正好我也想在鄉(xiāng)下多住一陣子。那等奶奶五七之后,就別讓爹和平安回城了吧,讓他們留在這邊,你我都在,正好教教平安讀書學(xué)習(xí)?!?/br> ☆☆☆☆☆☆☆☆ 奶奶“五七”的時候,福妞出了月子,才得知奶奶已經(jīng)過世了。 她在安亮的陪伴下趕回來,給奶奶上“五七墳”,在奶奶墳前抽噎著哭得像個小孩子。安亮一直安慰勸說,田大花和姜茂松卻沒有多勸。 “安亮,你讓她哭吧,哭痛快了心里就好受了?!?/br> 這個家,沒人不知道老奶奶意味著什么。福妞不到一歲就沒了娘,她最親的人就是奶奶和田大花,現(xiàn)在奶奶走了,她卻一個多月后才知道,尤其聽說是奶奶親口吩咐先不告訴她的,福妞那種情緒也就徹底決堤了。 然而生老病死,人間無奈,福妞痛哭一場,情緒慢慢穩(wěn)定了下來。 “五七”上墳,算是當(dāng)?shù)貑蕛x的最后一道禮俗,被看得很重要。除了他們自家人,包括福妞和安亮,姜守良和平安,都到了,茂林和石頭兩個遠(yuǎn)在部隊沒能來,除此以外,村里本家近房們也全都來了,按照送喪時候的規(guī)矩戴孝祭掃。 上完墳,大家在墓前靜坐了一會兒,據(jù)說這是送老人放心離開,從此以后,便永遠(yuǎn)陰陽兩隔了。 然后,大家除孝,女人們摘掉了頭上的白花,男人也把胸前的白花取下來,從墓地安靜離開,結(jié)束熱孝,恢復(fù)正常的生活。 下午安亮和福妞回去,姜茂松便叫姜守良和平安留在這邊。福妞孩子還在城里,有婆婆照顧著,她盡管有想帶孩子回來住的想法,可一想到少不得又得叫大嫂cao心辛苦,也就作罷了,大嫂從小把她帶大,總不能讓大嫂再幫她帶大孩子吧。 其實她自己有婆婆,還有安亮,都在身邊盡心照顧著,就算她提出要回來住,田大花也未必答應(yīng),畢竟是兩個家庭了,她這個大嫂就算管的再寬,也不能攪和人家劉家的生活。田大花的理論,嫁出去的福妞她再處處照管,會影響她跟婆家的相處,對婆家會沒有認(rèn)同感,不利于她一家人和和睦睦。 福妞依依不舍告別了一家人,跟安亮回去了。 送走福妞和安亮,一家人恢復(fù)了正常的生活,姜守良和平安回來了,尤其多了一個精力旺盛、調(diào)皮搗蛋的平安,整個家里便平添了幾分熱鬧。 晚飯煮了南瓜粥,豆角燉茄子,切了一小塊臘rou炒青辣椒,吃完飯,姜茂松把平安叫過來,考一考他最近的功課,先檢查了數(shù)學(xué),又讓他背誦《桃花源記》。 “爸,我今晚背《愛蓮說》不行嗎?《桃花源記》我不是才剛學(xué)嗎?!卑氪笊倌晷ξ馗职钟憙r還價。 “不會背?”姜茂松一臉和煦的笑容,口氣也很溫和,“那還不趕緊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