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jié)
孔彰坐在地毯上,低聲吩咐丫頭:“替我梳頭?!?/br> 陸氏卻接過丫頭的梳子,一下一下的替兒子梳著頭發(fā)。 褐色的長發(fā)打著卷兒,又細(xì)又軟。 看著背對著自己的兒子,陸氏難以抑制的心酸。 都說孤兒寡母遭人欺,孔彰卻是從未受過半分委屈。 姜戎有許多部族,西姜是其中一支。 原在更西邊,卻是慢慢的往東滲透,都城都遷至了阿速衛(wèi)。 說是朝廷的地盤,卻早已易主。 孔彰兩歲喪父,遺折送往京中就要半年。 原以為要受盡磋磨,卻也不知怎地,孔彰就在街上與西姜單于的女兒玩在了一處。 孔彰小時候生的極好,雪白的肌膚,碧綠的眼,最合姜戎人的眼緣。 從此,她們母子二人被攏在了西姜單于的羽翼下,孔彰以四歲稚子之齡襲正三品衛(wèi)指揮使。 失去生母與父親的時候,孔彰還不記事兒。 兩歲以后的生活,卻是在西姜單于的縱容下,活的恣意妄為。 幼時讀書不肯用功,她要動戒尺,老閼氏1與閼氏都護(hù)在頭里,幫著他逃學(xué)。 她只好用眼淚哭軟兒子的心,方才磕磕碰碰的把四書五經(jīng)念完。 那時候的孔彰與迦南,無憂無慮。 成日見跑馬放鷹,鮮少有不見笑臉的時候。 如今卻是…… 挽好發(fā)髻,插上一根玉簪。 陸氏已平復(fù)心情,微笑的拍了拍兒子的肩:“好了,起來吧?!?/br> 孔彰起身對陸氏道:“過二日回來看你?!?/br> 陸氏笑著替他整了整衣裳,柔聲道:“不用惦記我,我日日照看兩個小的就夠累的了,你少來裹亂?!?/br> 孔彰笑了笑,掀簾子走出了門外。 行到公主府, 首領(lǐng)太監(jiān)劉義親守在大門處,見了孔彰,滿臉堆笑,先磕了幾個頭,帶著一群人擁著孔彰入內(nèi)。 公主位比親王,公主府的規(guī)制亦與親王府相同,穿過七間房屋的正殿,過一道儀門,再走一射之地,方到公主起居的正房。 在門口略定了定神,才踏進(jìn)門內(nèi),對端愨公主行君臣之禮。 端愨公主看著孔彰依舊一張沒表情的臉,就氣不打一處來!她堂堂一個公主,做小伏低到那般程度,三番五次使人去請,他竟還不知足!果然是張冷臉便罷了,但他分明是會笑的!端愨還就是看上了他的笑顏,哪知弄到手后,他偏不笑了!端愨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意,道:“起來吧。” 孔彰言簡意賅:“謝公主?!?/br> 端愨:“……” 夫妻對峙了半晌,終是端愨先開口:“駙馬過來坐?!?/br> 孔彰順從的坐在了公主的下首。 端愨調(diào)節(jié)了下表情,起身走到孔彰跟前,軟倒在他懷里,笑道:“駙馬好大的氣性,出門散了許久,可是氣消了?” 孔彰淡淡的道:“臣不敢?!?/br> 端愨輕笑:“你有甚不敢的?還要鬧脾氣么?” “臣沒有鬧脾氣。” 端愨笑容不變,摟住孔彰的脖子,在他耳邊輕聲道:“阿博與阿嫻可好?” 孔彰后背一僵。 端愨公主輕笑出聲,手捏著孔彰的耳垂,等著他來哄自己。 孔彰極力壓抑著掐死端愨的沖動,祖孫三代四人互相牽制,他被死死的捏在皇家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 回憶起被選為駙馬后的種種,更是屈辱的想死的心都有。 每每對端愨叩首時,他就不由的想起在西姜王庭中調(diào)皮搗蛋的日子。 迦南亦是公主,可迦南從未折辱過他。 耳朵被扯痛,對上的是端愨憤怒的眼:“孔彰,你想死?” 孔彰并不想死,他無法說出以前輕易可出口的情話,只得抱起端愨,往臥房走去。 新婚之夜的冷淡,致使端愨大發(fā)雷霆。 可朝廷對駙馬實(shí)在太苛刻,婚前三個月,每日黎明于府外月臺四拜,而后從外至內(nèi),一層層的門前行禮,再侍立公主身旁伺候飯食。 那時,他還在迦南的孝期,就要對著一個陌生的女人搖尾乞憐。 一口氣足足憋了三個月,憋到交杯酒時,如何笑的出來?被潑了一臉的酒,念及年僅兩歲的孩子,也唯有跪下請罪。 圓房之事,終究逃不開。 因?yàn)椋糇尰始覜]臉,皇家就會讓他全家沒命。 迦南已故,她的父母還在等著她的尸骸回鄉(xiāng),等著他帶著兩個孩子,回到草原展翅翱翔。 孔彰將端愨輕輕放在柔軟的床鋪上,閉上眼,吻上了她的唇。 暗自發(fā)誓:如有一日能逃離,絕不再踏足中原! … 作者有話要說: 1閼氏,單于正妃。 第65章 石竹 竇宏朗踩上碼頭的青石板, 只覺得比船上更晃三分。 管平波倒是精神抖擻,指揮著眾人卸箱子行李。 略一抬頭, 就看見一座華麗的風(fēng)雨橋橫跨在河面上,透過橋洞,遠(yuǎn)遠(yuǎn)看見了石竹縣城的城墻。 石竹縣始建于漢代,乃西南三省通衢之水路要道, 但也因山川林立、苗漢雜居、盜匪橫行, 往往到了朝代末年,便起義頻發(fā)。 陳朝已近三百年, 官吏一代不如一代, 在此民風(fēng)彪悍的地界,秩序轟然倒塌。 原該繁華的水路要道,此刻冷冷清清,顯得竇宏朗一行人尤其的聲勢浩蕩。 縣丞崔亮帶著主簿徐旺并典吏楊昌毅、楊盛源、劉玉喜前來迎接。 崔亮與徐旺皆是舉人補(bǔ)的實(shí)缺, 算在朝廷命官之列。 典吏便是胥吏了, 多由本地人擔(dān)任,五年一役, 不是甚好名聲,卻有實(shí)惠。 石竹縣四大姓分別是侯楊劉龍,多為苗人, 少量侗人。 候乃苗王家姓,現(xiàn)今還保留著苗鼓,然世事更迭,早已只剩虛名。 如今強(qiáng)盛的乃楊氏, 不過但凡家族,人多了姓氏便不值錢。 橫跨兩縣三族的楊氏,內(nèi)里分了無數(shù)小宗,彼此斗的你死我活,與其余三姓常年混戰(zhàn),竟不知誰家是誰家的了。 縣丞崔亮拜見了上官,引著竇宏朗一行往縣衙走去。 一百來號人縣衙是住不下的,竇向東早使人打點(diǎn)過,于左近擇了處大宅,用以安頓。 城門青磚修建,上書云寨二字,便是縣城的名稱了。 穿過青磚修建的城門,一條不算直的青石板路映入眼簾。 路寬約兩米,加上兩側(cè)店鋪的檐廊,勉強(qiáng)夠兩抬轎子通過。 石竹盛產(chǎn)木材,故房屋皆是兩層杉木結(jié)構(gòu)。 一樓為店鋪,賣些個日用品并本地特色的油茶、蜜餞。 此外還有篦頭鋪?zhàn)?、打鐵鋪?zhàn)?、粉面鋪?zhàn)拥取?/br> 縣城逢一、五為集,今日乃四月初二,未曾趕上,故顯得十分冷清。 行到住所,崔亮之妻迎了出來,只朝“姑娘”陸觀頤見禮,管平波一個做妾的,反倒要拜見下官之妻。 陸觀頤忙不迭的回禮,崔太太也在管平波拜下之前將人扶住,用官話笑道:“奶奶折煞我也!” 官員與官眷們少不得寒暄幾句,崔亮便奉承道:“大老爺1果真出身非凡,下官仗著年歲說一句,許多年來,頭一回見此排場。” 竇宏朗忙謙虛道:“家母一番慈心,不好拒絕?!?/br> 都知石竹縣如今混亂不堪,能多帶打手的誰會少帶?只養(yǎng)不起罷了。 看這架勢,就知竇宏朗出身豪富,幾個屬官更打疊起了十二分精神,溜須之聲不絕。 可憐三個典吏說不慣官話,眼睜睜的看著旁人拍馬,自己硬是插不進(jìn)半個字,好不心焦。 這廂彼此試探,那廂管平波開始安排人入住。 她在船上就畫了屋子的平面圖,張張床標(biāo)了序號,趁著中途靠岸修整時令仆從分了男女抽簽,再編成了十組,組長由韋高義等人擔(dān)任。 又命竇宏朗的長隨平安、泰安先乘快船入城,把陸觀頤寫的門牌號床鋪號盡數(shù)貼在墻上。 故,一百人立于一進(jìn)院門前,隊伍雖歪歪斜斜,好歹看得出分屬何人。 噪雜中,只聽管平波一聲令下,韋高義立刻率第一組排隊往里走。 韋高義跟了管平波幾個月,認(rèn)不得許多字,數(shù)字卻是認(rèn)得的。 很快找到了一組的房間,火速安頓完畢。 雪雁立在二門院中,見一組完事,往外傳話:“二組進(jìn)!” 隨即二組在潘志文的帶領(lǐng)下,亦有序而入。 不消兩刻鐘,一百號人盡數(shù)尋著自己床鋪,開始整頓內(nèi)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