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八十年代翻身記在線閱讀 - 第28節(jié)

第28節(jié)

    在剛過去是七十年代, 人們最崇尚的服飾就是綠軍裝,街上屋里, 田間地頭, 一律灰藍綠, 艷麗的顏色沒人敢穿,也沒廠子敢生產(chǎn)。

    但審美這玩意, 真能徹底拗過去嗎?

    不行的, 壓抑越久,爆發(fā)力越強勁, 從現(xiàn)在往后的十幾二十年, 都是服裝行業(yè)的黃金時期, 尤其開頭這幾年,幾近空白的市場,讓第一批下海者真正弄起了浪潮。

    姜寧怎肯錯過。

    至于為何選擇服裝, 而不是半導(dǎo)體收音機等更加黃金的行業(yè), 那當(dāng)然少不了人脈資源的約束了。

    八十年代初期, 個體戶很能賺錢,但要是想更進一步,沒有人脈等資源支撐,是根本不可能的。

    布匹之類原材料,沒門路無法大批進貨。

    且現(xiàn)在還是國營單位的天下,私人企業(yè)還不允許注冊呢,姜寧甚至記得,這幾年連雇工都是有限制的,“七上八下”爭論沒明確前,這出頭鳥一個不小心,就得成炮灰了。

    所謂“七上八下”,是國內(nèi)計劃經(jīng)濟走向市場經(jīng)濟的過程中,陣痛時期產(chǎn)生的一個特殊產(chǎn)物,社會主義國家,是否允許出現(xiàn)被視為帶有剝削意味的雇工?

    雇工,這個后世看來最正常不過的舉止,在不久的將來會掀起滔天巨浪,但經(jīng)濟建設(shè)勢不可擋,于是在上頭保守改革兩派的角力期間,出現(xiàn)了一個過渡標(biāo)準(zhǔn),“七上八下”。

    根據(jù)《資本論》,八人以下不算是雇工,算是幫手。

    姜寧的上輩子,曾經(jīng)聽過閨蜜的老父親遙想當(dāng)年,就是賣紅聯(lián)起家那個,他說有段時期風(fēng)聲特別緊,他恰好有幾個伙伴受不了高額利潤誘惑的,只是這幾個過界的人,卻基本成了典型填炮灰了。

    老農(nóng)民出身的他,一直十分謹(jǐn)慎,曾經(jīng)被嘲笑過膽小,但事實證明,他才是正確的。

    這一點,姜寧深以為然,她只是想乘著改革浪潮,給打好經(jīng)濟基礎(chǔ),讓小日子更加滋潤而已,如果為了錢冒大風(fēng)險,那就本末倒置了。

    以安穩(wěn)為頭等要務(wù),這行動方針肯定不能變的。只不過,若事業(yè)到了一定規(guī)模,還面對著求大于供的市場,雇工卻不能超過七人,這還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然而想要解決,卻不是沒有法子的。

    找一個國營廠子掛靠即可。

    給一些好處,將自家攤子掛在有關(guān)聯(lián)的國營單位名下,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可這掛靠也不是說掛就掛,說靠就靠的,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人脈,要不你捧著錢,也沒地兒找關(guān)系去。

    服裝行業(yè)的人脈,姜寧恰好有。

    二哥姜紅兵的單位是林縣紡織廠,要知道這林縣紡織廠,它不是單打獨斗的,它在楊市有一個上級單位紡織總廠。

    紡織總廠在本省好些縣市都有下級單位,作為一個采購員,姜紅兵出差到處跑,外面的人都認識很多,更甭提自己廠子這條線的。

    在老家的時候,姜寧就與二哥討論過這個問題,二哥很支持她,并給了她不少人名地址,還掛過電話打了招呼,讓她到了楊市有關(guān)系可用。

    天時地利人和,姜寧當(dāng)然是往這方向走的。

    主意早已經(jīng)定下了,只不過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眼下扯辦廠掛靠太遠了,還是實際點先找個門店,推開了攤子再說吧。

    姜寧現(xiàn)在有點空閑,打算先逛逛鬧市區(qū),看是否有合適的門店轉(zhuǎn)讓。

    說做就做,她在自由市場觀察片刻,找了一個老大娘,詢問對方附近鬧市區(qū)。

    “哎呀,小姑娘,你可算問對人了,我家在楊市住了幾輩子人,這地兒我最熟悉?!?/br>
    大娘很健談,絮叨一番,手一指,“小姑娘,你從這邊過去一直走,到了河邊往左拐,沿著河堤走兩里路上下,馬路對面你能看見一個牌樓,上面寫了三個字,西河坊。”

    “西河坊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啥鋪子都有很熱鬧,從前咱這片的的人,買啥都愛往那邊去?!?/br>
    大娘大力推薦,“現(xiàn)在那地兒國營鋪子不少,裁縫鋪也有一溜兒,很多人出入的,去年起吃食小攤也擺了很多,小姑娘想逛街往那地兒去,沒錯?!?/br>
    “太謝謝您了,大娘?!闭f得那么詳細,姜寧真的很感激。

    “沒事,不就是說幾句話嘛?”大娘不以為然揮揮手。

    兩人又說了幾句,就分開了,大娘繼續(xù)買菜,姜寧則直奔西河坊。

    西河坊,作為一個繁華了一二百年商業(yè)坊市,它規(guī)劃頗為完善,坊間兩層青磚黛瓦老房子十分整齊,街面平整,兩邊一水兒門臉兒房,五六條筆直的長長街道組成一個大坊市。

    就算計劃經(jīng)濟大行其道多年,它依舊是這一片最繁華的地方。

    姜寧沿著大娘指路,遠遠就看見了古老而巍峨的牌樓,這地兒確實很繁華,國營飯店豆腐坊油坊等,各種大大小小鋪面開門營業(yè),還有街頭巷尾各色各樣的小攤販,吃的喝的用的,種類繁雜。

    臨近過年,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姜寧環(huán)視一圈,目露喜色,這正是她想找的地方。

    她希望,能在這地兒先租一個門臉兒房,先跨出第一步。

    每個城市的商鋪都一個樣,有公家的有私人的,畢竟這些店面很多時候是商住一體,就算鬧革命,也不能硬把人家的房子奪了,哪里來這么多地方安置這些住戶?

    而在以前國營經(jīng)濟未有解凍跡象的年代,像榨油坊豆腐坊裁縫鋪之類的手工藝店鋪,在以前也是開的。

    經(jīng)營者依舊是原主人,只不過并入公家,歸革委會管理,經(jīng)營范圍雇工價格統(tǒng)統(tǒng)受公家約束,利潤公家占大頭,經(jīng)營者占小頭。

    這樣一直持續(xù)了很多年,直到改革開放伊始,革委會成了人民政府,經(jīng)營者的春天才來了,店鋪的主權(quán)終于回到自己手上。

    出租店鋪的權(quán)利有了,而且經(jīng)過革委會多年折騰,跟不上趟導(dǎo)致經(jīng)營不善者肯定有的。

    因此,姜寧才會有此打算。

    她人生路不熟,逛了一圈對坊市有了大致了解后,就直接找坊市的人打聽消息。

    她找了個油坊伙計,這油坊看起來有些年月,生意不錯,門口有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在賣油換花生。

    姜寧在供銷社稱了半斤水果糖,站在旁邊等了會,等油坊顧客散開,她才趁機湊上去,將水果糖塞過去。

    “姑娘你可算問對人了?!?/br>
    能派到外面張羅生意,這伙計肯定機靈,他立即接過水果糖塞進油缸旁邊的矮柜中,樂呵呵地說:“我家就在西河坊邊上,我在附近長大,還在這油坊干了七八年,這地兒的消息沒有我不知道的?!?/br>
    既然收了好處,問的也不是什么為難問題,伙計干脆利落,手一指,“那邊有個豆腐坊,他家就老兩口沒有孩子,年紀(jì)大了這做豆腐的活要干不動了,現(xiàn)在房子能做主了,干脆想租出去,拿租金養(yǎng)老?!?/br>
    “不過他家放消息出來好些天,看鋪子的人來了好幾撥,也不知有沒有談攏的。”

    “除了豆腐坊,里面還有兩家,一個是裁縫鋪子,一個理發(fā)鋪子,不過位置很靠里,跟豆腐坊比差遠咯。”

    姜寧道了謝,趕緊往豆腐坊趕去,豆腐坊就在牌樓不遠處,位置好地方大,希望沒有租出去。

    可惜她失望了。

    找到地兒的時候,見有一對頭發(fā)花白的老夫婦在收拾石磨木框之類的東西,恐怕是舍不得用了多年的老家當(dāng),而一個中年男人則領(lǐng)著幾個人在四處打量,一邊不時側(cè)頭說話,一邊指揮底下人幫忙老房東搬石磨。

    過去一問,鋪子果然被中年男人租了,有頭腦有眼光的人哪里都不少。

    姜寧吁了口氣,算了,既然沒緣分,就不要強求。

    她轉(zhuǎn)個方向,往坊市深處走去。

    裁縫鋪子跟理發(fā)鋪子位置確實一般,很靠里,不過它倆到底位于西河坊內(nèi),偏僻只是相對而言,人流還有的。

    姜寧看了看理發(fā)鋪子,空間非常狹長,門臉兒卻很小,不大適合售賣成衣,她沒進去問,打算先對比一下裁縫鋪子再說。

    到了裁縫鋪子外一看,這地兒好多了,門臉有約摸有四米寬,深七八米,后面還有一個門,門后隔了個小院子似乎還有個房子連著。

    嗯,除了位置有點兒偏,這鋪子確實很合適。

    姜寧粗略掃了眼,還算滿意,于是就開始仔細打量店鋪里的人以及內(nèi)觀。

    鋪子擺設(shè)很簡單,門口有個半新不舊的柜面攔住,一個半米的活動翻板供人出入,兩邊墻壁各釘了兩個木架,上面各放了幾匹步,有勞動布有棉布,或藍或青,質(zhì)量顏色都是大眾貨。

    店里就一個穿了件藍布棉襖的婦人,約摸三十出頭,相貌平凡但還算白凈,頭上包了條灰色頭巾,正在不緊不慢踩著唯一的一臺縫紉機。

    角落還有堆了兩個棉花袋子以及碎布頭,邊上拉了一個晾衣桿,上面掛了三五件做好的成衣,寬腰肥袖,樣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難怪想轉(zhuǎn)讓,看來這店生意很慘淡啊,在過年前這大旺季,才幾個人訂了衣服。

    姜寧路上經(jīng)過兩個裁縫鋪子,忙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

    她心里有了底,于是就直接上前,敲了敲柜臺,“嫂子,耽擱你一下,聽說你這鋪子想轉(zhuǎn)讓?”

    藍衣婦人叫常金蘭,聞聲咽下招呼客人的話,疑惑打量姜寧,“是有這個打算,姑娘你想租?”

    面前是個俏麗小姑娘,十來歲最多不超過二十,她補充一句,“這是我家鋪子,確實想租出去,小姑娘讓你家大人來吧。”

    “我家我就是大人?!?/br>
    姜寧臉嫩,這話聽了不少也不在意,笑吟吟道:“我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就當(dāng)著自己的家?!?/br>
    常金蘭頗為詫異,不過回神后也沒多問,掀起起翻板請人進來,倒了杯水,才抿了抿唇,“我這鋪子租金要二十五塊錢?!?/br>
    這位置這大小,實在是貴了,之前有兩個人問過,猶豫半響還是搖頭,說這租金快要趕上坊市口,不值這個價。

    常金蘭也知道自己開價高,飛快補充道:“后面有院子有水井,還有一個兩層瓦蓋樓,不能再便宜了?!?/br>
    這是她娘家祖?zhèn)鞯姆孔?,祖?zhèn)鞯牟每p鋪子,她爹媽就一個女兒,去世后房子鋪面自然歸了她。

    可惜她嘴笨不會來事,前些年歸公家管轄時折騰得厲害,鋪子生意早一落千丈,加上手藝又只算一般,主權(quán)還回來后,費盡心思生意也沒能起死回生。

    折騰一年多心灰意冷,索性租出去收租金貼補家用算了。

    她認為自家房子有兩座,值這個價,可惜問價的不這么認為,一來二去,她也焦急起來了。

    姜寧沉吟半響,“真不能減了嗎?”

    她其實覺得二十五可以接受,畢竟后面那個房子很適合當(dāng)個初期小加工場用,又有水井不用出門挑水,除了相對而言偏僻了些,其余都很合意。

    里外逛了一圈,兩棟房子保養(yǎng)得很好,地方整潔井水清澈,姜寧已經(jīng)打算拿下它了。

    只不過,她還是得猶豫一下,不能答應(yīng)得太暢快,“這院子有井挺好的,但就是貴了點,位置也偏。”

    這回輪到常金蘭猶豫了,祖?zhèn)鞣孔铀€是很愛惜的,好不容易來了個愛潔的女租客,也是開做衣服的鋪子,她在減兩塊與不減中掙扎半響,最后一咬牙。

    “減兩塊,每月二十三塊租金,不能再少了。”說完她緊緊盯著姜寧,“你當(dāng)家也不干,你一個女人,不用出門挑水能輕松很多?!?/br>
    姜寧佯作猶豫,最后在常金蘭隱帶期盼的目光下點了點頭,“那好吧?!?/br>
    “不過我們得簽契約,將商量好的條款都寫下去,你先生跟你,都要簽字。”

    這是為了預(yù)防那種“媳婦陪嫁都跟我姓”的男人,兩口子都簽名同意,避免以后可能有的麻煩。

    終于把鋪子租出去了,常金蘭松了口氣,露出笑臉,“那行,是要簽契約的?!?/br>
    合同這玩意,古來有之,至于姜寧多點要求也不出奇,畢竟每月得二十多塊錢,誰不謹(jǐn)慎?

    雙方達成共識,都很高興,常金蘭丈夫今天上班,于是兩人約定明天下午簽契約。

    最后,常金蘭有些不好意思的問,租期能不能從年后再開始?

    年前是裁縫鋪旺季,即使她生意冷淡也有能賺些的,加上前幾天訂了衣服的顧客還沒來拿,她也不好馬上走人。

    姜寧同意了,她年前也沒空,創(chuàng)業(yè)計劃得年后再展開了,常金蘭開口更好,省得她空置浪費大半月的租金。

    兩人都有好處,一拍即合,高高興興說了幾句,約定明天下午見才分開。

    姜寧出了裁縫鋪子,抬起腕表看看,現(xiàn)在都十點多了,她得趕回去自由市場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