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jié)
坐上車之后,到城門口那邊跟王興匯合后,一行人便馬不停蹄的往目的地行去。 結(jié)果,直到回來進(jìn)了城門也沒遇到房嬤嬤擔(dān)心的那些事,這一趟很是順暢。 房嬤嬤在家則是急的不得了,顧不得天冷,揣著個暖手捂在大門口處四處張望。等看到房山騎著馬拐進(jìn)胡同里來不由的心下一喜,繼而又見到家里的馬車也駛進(jìn)來立馬眉開眼笑起來。 馬車剛在門口停下,房嬤嬤就跑上前去掀開車簾:“哎呀,姑娘你可算是回來了,差點(diǎn)沒把我給急死。這一路上可還順?biāo)???/br> 馮鶯看到房嬤嬤急切的臉,笑著回道:“都挺順利的,這回來的也不算晚了,天都沒黑呢。” 她一進(jìn)堂屋,發(fā)現(xiàn)長生兄妹倆都在這里等著,一見她回來了,兄妹倆齊聲聲的請安問好。聽到這些清脆的童音,馮鶯頓時覺得這一天的奔波都被洗刷了不好。到這時,她才有些領(lǐng)悟到國人如此熱衷于生兒育女的原因。 那一瞬間,馮鶯第一次有了成親生子的欲望。 白毫和銀針兩個小丫鬟上前幫她把斗篷和羊皮褂子脫下來,又端來熱水伺候著她洗手凈面換上家常衣服。馮鶯這才坐到炕上腳下蹬著一個腳爐,手里也抱著個小手爐暖手。雖說她家的馬車車廂里面都用厚氈布包了一層的,車簾也厚重,但是溫度怎么也比不上屋里暖和,尤其是行駛起來的時候颼颼的涼風(fēng)就從車廂的各個縫隙里往里頭刮。這樣遠(yuǎn)的路坐車回來,馮鶯渾身上下早都凍透了。 在炕上坐了一會,馮鶯才覺得身子暖和了一些。 這時,房嬤嬤端過來一碗熱湯:“天冷,還是喝點(diǎn)羊rou湯熱乎,里面放了生姜和當(dāng)歸,先驅(qū)驅(qū)寒氣過會再喝茶。” 馮鶯端過碗嘗了兩口,笑著夸贊:“真香,一點(diǎn)膻味也沒有。還有嗎?讓奶兄、碧蓮她們也喝一點(diǎn)去去寒氣,今兒她們跟著我奔波了一天也辛苦極了?!?/br> 房嬤嬤笑呵呵的應(yīng)道:“還有呢,你放心就是,少不了他們的?!?/br> 她心里雖然牽掛著馮鶯此行的結(jié)果,但還是耐心的等馮鶯把一碗湯喝完了,才問道:“姑娘今兒去看的那莊子怎么樣?合不合適?” 馮鶯笑道:“我瞧著那地是挺好的,土地比較肥沃,莊子還有零星好些個水塘,便是天旱也不缺水,是極好的地方?!?/br> 房嬤嬤笑著說:“也是,那個黃興是周管事介紹的,想來就是看在周管事的面上他也不敢糊弄姑娘?!?/br> 既然已經(jīng)相中了那個莊子,馮鶯也沒有多做猶豫,第二天就通過王興付給了賣家銀子,又去衙門辦好了手續(xù),馮鶯看著手里蓋著大紅官印的地契心里高興。雖然一下子花出去近六千兩銀子,但是土地帶給她的歸屬感卻是銀子無法比擬的。 辦好手續(xù),馮鶯讓碧蓮拿了二百兩銀票給王興。 王興想著自己以后還有求與她,開始并不肯收。馮鶯笑道:“王中人只管拿著,總不好白讓您跟著忙活這么些天,旁的不說,就是衙門那塊平日里怕是也少不了各種孝敬,況且您還幫著講了價,給我省了四百兩銀子,不拿的話可就是嫌少了。” 聽她這樣說,王興才收下銀票,口里不住的稱謝,又拍著胸脯道:“以后娘子再有什么差遣還只管使喚小的,旁的不說,這渝北城想要買賣的田莊地鋪沒有我不知道的。” 馮鶯心下一動,點(diǎn)頭笑道:“那是一定的,以后少不了還要勞煩你。”她手里還有余錢有心想要再買個鋪?zhàn)?,只是眼下似乎不是合適的時機(jī),只好暫時擱置。 莊子買下來之后,馮鶯又去了幾次,她依舊用了以前的莊頭,談好佃租之后這事才算是完成。 這些日子,馮鶯一直往返于莊子和家里之間也沒時間跟旁人會面聊天,直到這天丁馮氏找上門來。 馮鶯原本以為丁馮氏只是單純來串門子的,因此沒有在意,只是進(jìn)了屋子坐定后,丁馮氏就笑著對馮晨說:“聽說晨姐兒如今大字寫的很好,你jiejie整天在家夸你呢,她說自己好些地方都比不上你,不知道你這會能不能教教她?” 小孩子都喜歡被夸獎,馮晨也不例外,聽了她的話,高興的拉著丁芹去暖閣那邊做“師傅”去了。 兩個小的一走,丁馮氏就壓低聲音問道:“你前幾天是不是剛花六千兩銀子買了個大莊子?” 沒想到丁馮氏竟然知道這事,馮鶯有些意外的問:“姑媽是如何知曉的?” 丁馮氏嘆道:“我也不知道是從誰的嘴里傳出來的,只是這三五天總是有人找上門跟我打聽你的婚事,我覺得不對勁,托人問了才知道,你買莊子的事被穿的沸沸揚(yáng)揚(yáng)。如今許多人家都知道你嫁妝豐厚,想借著成親的由頭打你嫁妝的主意呢?!?/br>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意外 聽到這這個消息,馮鶯眉頭蹙了起來:“這件事,我家里是沒人出去宣揚(yáng)的,我還特意叮囑過中人要對此事保密,如今也不知道是中人的嘴不嚴(yán)實(shí)還是衙門里經(jīng)手的官吏說了出去?!?/br> 丁馮氏關(guān)切的說:“如今也不管是誰傳出去的,我也沒想到你私房這樣豐厚。只是銀子多了是好事也是壞事,反正那些找到我跟前的人家我是都給推了,只說你的婚事伯府那邊還有計(jì)較。雖說再嫁隨己,可你心里總要有個譜,別被人給哄騙了。” 馮鶯笑著回答:“姑媽您就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數(shù)的?!?/br> 送走了丁馮氏,馮鶯便讓李樹拿了銀子出去打聽,后來才知道是衙門經(jīng)手的兩個衙役得了好處之后,在外頭的酒樓喝酒時把這事給漏出去的。 馮鶯一時也無法把那兩個衙役如何,又無法堵住悠悠眾口,只好深入簡出隨大家隨意編排。 只是她想躲清靜,有些人偏偏就喜歡上門找茬。 原來,這事嚷嚷的滿城皆知,程太太婆媳幾個自然也都聽說了。 上回在燈會上,關(guān)氏婆媳丟了大臉,那天又有許多大戶人家的家眷圍在四周,看了婆媳倆的做派自然少不得鄙夷她們家的家教,程家的名聲一時間很是不堪。程族長為此發(fā)了好大一通火,嚴(yán)厲訓(xùn)斥了婆媳兩人,勒令她們在家反省,并且把義哥兒帶到身邊親自教養(yǎng),生怕她們把好好的一個孫子給教壞了。 這也是郭氏一直沒有出來找馮鶯麻煩的緣故,實(shí)在是程族長當(dāng)著次子的面說了,郭氏要是再找馮鶯的麻煩就讓兒子休了她。這話要是旁人說的也就罷了,從公公嘴里說出來郭氏不敢大意,所以這些日子都小心翼翼的縮在家里,就連行事也不敢像往常那樣囂張。 這回聽說了馮鶯買莊子的事,郭氏十分眼熱。她成親時的嫁妝也不過只有二百兩現(xiàn)銀,這還是她在娘家大鬧了一通才得到的,要不然她爹娘就會拿五十兩銀子打發(fā)了她。嫁到程家這么些年,一共也不過攢下了百十兩銀子,連打個金釵都要考慮許久。如今聽說一個寡婦都能拿六千兩銀子買地,頓時都坐不住了。 錢氏思量了好幾天,找機(jī)會回了娘家一趟,跟娘家人商定要讓自己的二哥娶了馮鶯,這樣一來可以想法子霸占她的嫁妝,二來嫁雞隨雞,到時候自己也能仗著小姑子的身份好好刁難那個馮鶯,最好是磋磨她一輩子,自己才能解恨! 錢家太太正好在為兒子的婚事發(fā)愁呢,原以為憑著兒子讀書人的身份應(yīng)該有的是富貴人家的女兒愿意嫁過來的。誰知道年前年后來的幾波說親的,不是家里只有幾畝地的泥腿子家就是開個小作坊的,在錢太太眼里,都是些“小戶人家”,她很是瞧不上。沒想到她拒絕了幾家之后,竟沒有媒人上門了! 那些個媒人都知道錢家早就沒落了,除了祖上留下的一個三進(jìn)宅子,竟然連田地也沒油機(jī)畝,只剩一個空架子了還在那里自視甚高。更讓人無語的是錢家人十分慳吝,不管婚事成不成的,人家媒人上門就算是不給跑腿錢也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一番吧?結(jié)果這家人愣是連茶水都不給人喝的,如此作態(tài),誰還肯給她家說親! 因此,聽說馮鶯竟然有那么多嫁妝,她哪有不樂意的,當(dāng)即就拍著大腿笑道:“那日在你婆家看見那個小寡婦我就覺得是個有錢的,她那衣裳首飾乍看不打眼,那斗篷卻是用上好的白狐皮做的。連身邊的丫鬟都穿著灰鼠襖兒插金戴銀的,她這當(dāng)主子的又怎能沒有錢?”一邊說一邊暗笑不已,似乎已經(jīng)看到將來抱著銀子做老太太的美好生活。 要說這錢氏也是有著幾分小聰明,她深知自己和馮鶯頗有積怨,要是上門求親的話,對方必定不會答應(yīng)。轉(zhuǎn)頭一想自己的婆婆馬上要過四十大壽了,不如趁著婆婆的生辰做些手腳。 錢氏首先是勸說自己的婆婆給馮鶯下帖子,關(guān)氏雖然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是想到丈夫囑咐自己拉攏馮鶯的事情,便順著答應(yīng)了下來。 大奶奶袁氏雖然現(xiàn)在臥床養(yǎng)胎并不管家,但在這家里依舊有自己的耳目,因此帖子剛寫好被送出去,袁氏這里就得到了消息。她素來知道自己的弟妹,是個心眼再小不過的,這回卻巴巴的攛掇著婆婆去給馮鶯送帖子,心里指不定打什么壞主意呢。 袁氏的奶嬤嬤見她神情凝重,便笑著勸道:“甭管二奶奶想做什么,橫豎牽扯不到奶奶身上,您還是少cao些心吧?!?/br> 聞言,袁氏無奈的搖搖頭:“我又何嘗想去管她的破事,只是她素來是個不著調(diào)的,上次出去賞個花燈也能惹來那么一通麻煩,咱們程家的名聲可是被她敗壞的不輕。我倒是要感謝馮家娘子,替我出了心里的一口惡氣。” 奶嬤嬤嘆道:“要老奴說啊,那個馮娘子看行事也不是個善茬,你忘了前天我跟你說的了,這位馮娘子一下拿出六七千兩銀子買了個一千多畝的大莊子呢!咱們家一共才多少地?且讓她們自己掰扯去,奶奶你只管坐山觀虎斗不就行了?” 袁氏擺擺手否決道:“嬤嬤這話就狹隘了,馮娘子本就孤苦無依的,咱們便是不能幫襯多少也斷斷不能欺侮與她。不看旁的,單伯夫人的面子就不能不給??墒悄憧纯?,她們的那些行事,光想著占人便宜了,也不想想永昌伯府是不是好相與的。你不說莊子的事我倒給忘了,錢氏昨兒不是回了一趟娘家嗎?依我看她定是想了什么壞主意對付馮娘子。于公于私,我都不能讓她得逞。嬤嬤你派人給我盯著她的動作,尤其是壽宴那天萬不要鬧出什么事端來。畢竟,咱家大爺才是未來的族長,我可不能讓程家的名聲壞在這個錢氏手里。” 而馮鶯在家里收到程家的帖子時,也是頗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