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jié)
同一時刻。 角落里特意買了票來觀影的符雨涵本人,想法與影評人管志澤如出一轍。 她認為,《如果你知道》這部片子,不過是在徐風的手底下將畫面變得更美了而已。鐘杳也只是乘上了大導和她影帝爸爸的風,美人演美人本就容易許多,她認為鐘杳的演技也不過如此。 符雨涵甚至認為,徐風這次會遭遇滑鐵盧。 比起一部透著文藝風悲劇色彩的愛情片,如果她是觀眾,一定更愿意在七夕買更輕松愉快的《暗戀》。哪怕她最后的表演有瑕疵,也應該問題不大。 畢竟他們的發(fā)行方更厲害,買通了后續(xù)發(fā)酵的口碑。 然而—— 伴隨著劇情的推進,鐘杳和徐風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臉。 慢慢地,觀眾們發(fā)現(xiàn)宋書詞這個角色,并非是一個單薄的美人角色。 她身患絕癥,每次都在醫(yī)院里疼得掉眼淚,可是她會笑著安慰父母,會笑著對余燃說“不要受傷”。 而余燃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刺頭。 他的爸爸是入獄的經濟犯,母親神志不清,每天都對他施加著暴力。 余燃生活在地獄里,可他灰暗的世界照進一束名為宋書詞的光。 觀眾的心被他們緊緊揪住,聯(lián)想到片頭的素描畫,一股不詳的預感涌上心頭。 原本還因略為文藝的開頭而感到乏味的人們,此刻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后續(xù)的發(fā)展,他們想,這是兩個青春正好的人,導演應該會手下留情吧? 然后觀眾們看見,兩個被苦痛折磨的少年人,都將最美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心中暗自喜歡的那個人看。 他們一起打掃衛(wèi)生,一起乘公交,一起去旭日東升的天安門廣場寫生……少年少女之間曖昧又克制,張力十足,真真是將青春時期的愛戀演繹到極致。 比起《暗戀這件小事》一開篇就違背主題表白的鏡頭,《如果你知道》中,愛不宣之于口的余燃和宋書詞的小曖昧顯然更細膩和打動人。 因為大多數人的青春愛慕,本就因各種條條框框,而沒有勇氣說出口的??! 管志澤這個不愛看小情小愛的人,竟也被徐風的鏡頭,被少年少女的自然演繹給打動。 他眼睛越看越亮,心想,真是好一個徐風,好一對青梅竹馬! 他已經投入到開始主動猜測劇情,徐風夾帶私貨,在校園愛情里講家暴、講救贖、講一碰就可能碎的青春期愛慕,他不信這個故事就會這樣平淡結束。 他等著徐風發(fā)刀子。 果真—— 故事基調從余燃失約故宮,宋書詞每天去公交站臺等待開始,急速下墜。 原來,吻戲是假。 一切不過是少年的黃粱一夢。 余燃連做夢,都不敢相信,宋書詞會愛上他這種深淵之中的少年。他夢見宋書詞吻了他,緊接著就夢見宋書詞打了他。 夢醒之后,精神失常家暴的母親還在,破敗的小屋也在。 夢醒之后,少年仍身在深淵,而他愛的女孩也已病入膏肓。 被病痛纏身的宋書詞在說出她的醫(yī)生夢之后,從此便從少年余燃的生活中消失。 他們最后的聯(lián)系,是回光返照的少女通過電話向他道別。 青春期的愛純粹,少女的愛是成全與奉獻。 宋書詞來北京不過是為離開人世前看一場雪,她從遇見余燃那刻,便已知曉結局。 所以,她在生命的最后一程,為這個墮進深淵的少年編造了一個醫(yī)生夢。 宋書詞不奢求余燃能記得自己,她只要他一往無前,從黑暗走向光明。 “余燃,不管人生有多灰暗你都要往光的方向走,余燃,你可以替我完成做醫(yī)生的夢想嗎?”灰暗的醫(yī)院之中,宋書詞說完這句話便垂下了握住電話的手。 少女眼角墜著淚,嘴角卻又掛著笑。 而大雪紛飛的北京另一端,余燃立在破壞的屋檐之下,望著皎皎月光說了個“好”字。 只可惜,宋書詞再也聽不見了。 鐘杳補拍這場戲的時候,靳川還昏迷在醫(yī)院之中,她跟著宋書詞一起經歷了一場生死。 此時此刻,看著整個故事被更完整的呈現(xiàn),看見大熒幕上的宋書詞永遠閉上眼睛,鐘杳的眼淚再一次泛濫。 同一時刻,影院的各個角落都傳來或高或低的壓抑啜泣聲。 被感動被扎心的人,遠不止鐘杳一個人,在場的觀眾與受邀請前來的業(yè)內觀影人,無一不被少女精湛的演繹給打動。 當角落里的符雨涵渾身冰涼,面若土色之時,前排,管志澤卻已然看得心潮澎湃。 他要收回自己先前所有的話,不,他慶幸自己先前所有的想法都尚未發(fā)表,他開始后悔收了《暗戀》片方的錢昧著良心發(fā)夸贊影評。 恕他直言,光是《如果你知道》的校園單元,就已經能吊打《暗戀這件小事》。 從校園單元的立意,兩個年輕演員的演繹,再到導演的運鏡和講述故事的方法,根本就是全方位秒殺《暗戀這件小事》! 管志澤太愛鐘杳最后那場戲對宋書詞的詮釋,那種遺憾,卻又甘愿奉獻,笑著閉眼的心情,別說符雨涵就算換做老辣的演員,都未必能有鐘杳的那種渾然天成感。 他再不會覺得鐘杳只是個沾了父輩光的無能小輩,他理解了徐風的選擇,這的確是個靈氣四溢的漂亮小姑娘,她的未來絕不是符雨涵所能相比的! 管志澤預言,就算是后面兩個單元是爛片水準,也一定會有許多人跟他一樣,為了這第一個故事就能踏進電影院! 他甚至已經萌生了“反水”的想法,他雖然收了《暗戀》片方的錢,可他并不想再抹黑《如果你知道》這部劇,和鐘杳這個靈動的姑娘。 可徐風注定是不會令人失望的。 第二個單元,他讓清冷的國民女神白歆飾演了一位離異女性,這是一個離異女性兼顧孩子再就業(yè)的故事。 在面臨喪偶式育兒,媽寶丈夫不僅不能分擔家務,反而還要嫌棄妻子蓬頭垢面,不再浪漫時,女主角帶著女兒憤然離婚。 當下,許多片子在描繪離異女性再就業(yè)時,始終都逃不出“霸總怪圈”。許多導演和編劇,總是套著殼子,依舊讓女人在男人的一次次伸出援手后才能闖入新天地。 但徐風就不。 他讓席云洲所飾演的男主角做女主的對手,最令觀眾咬牙切齒的一場戲,男主在項目競爭中,抓住單親mama女主兼顧帶女兒從精力上就不行的弱點攻擊她,從而取勝。 觀眾無一不在心里痛罵男主角。 可當故事推進,大家發(fā)現(xiàn)男主角也是個狠人。 他是獨子,雙親都癱瘓在醫(yī)院,每天白天在公司做社畜,晚上還得去醫(yī)院照顧雙親。大醫(yī)院每天昂貴的醫(yī)藥費壓著他,女主不能輸掉那個項目,他又何嘗能輸? 而女主也是某天帶著發(fā)燒的女兒來到醫(yī)院,才發(fā)現(xiàn)男主的境況。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男主贏得不漂亮,但女主輸得也不冤枉,因為男主每天被分散的精力并不比她少,他是真的在拼了命做項目。 這場戲是他們的轉折。 男人告訴她:“凡從職場中廝殺出來的女性,沒有一個是需要人同情的菟絲花。你的女兒是你的弱點,但她若是沒能擊垮你,終將使你更強大?!?/br> 兩人亦師亦友亦敵,從歡喜冤家走向婚姻殿堂,無論是職場競爭還是感情推進都相當有張力。 徐風的膽子很大。 基調最沉悶的“老無所依”主題,被他放到了最后一個單元。 兩位歷盡風霜的老人,因為一位故友病重,時隔幾十年在醫(yī)院重逢。 彼時,他們年近八十彼此都早已有兒孫承歡膝下,可是再見到對方,年輕時的那些記憶還是逐漸涌上心頭。 他們是在知青下鄉(xiāng)時認識的,后來,因為政策因為誤會,才會陰差陽錯的錯過和分別。 沒想到,再見面,卻已是耄耋之年。 兩位老人的故事并不轟轟烈烈,只有些厚重的年代感,徐風對他們的舊事著墨不多。 最后一個單元,描述得最詳細的,反而是將他們相聚在一起的故人的病逝過程。 兩位老人并沒私底下見面,有關于他們的所有,都是在故人的每一次病變,他們醫(yī)院相逢而慢慢揭開的。 透過鏡頭,觀眾看見錯過就是錯過的無奈,卻也看到步入老年后飽受病痛折磨卻無能為力的悲涼。 身體機能退化,各種器官衰竭,雙手發(fā)顫連筷子都拿不穩(wěn),四肢無力無法下床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自理。 同時,因衰敗帶來的疼痛,連醫(yī)學都無法緩解。 久病床前無孝子。 到最后,要像一個小孩般哭鬧來引起親人的注意,因為藥吃得太多太繁雜,連一顆止痛藥都要苦苦哀求后才能獲得。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只能慢慢在煎熬和折磨之中熬到閉眼。 伴隨著故人病情的每一次加重,兩位老人主角的心結都解開一點。 都到生命的盡頭了,還有什么是看不開的呢? 電影的最后,故人病逝。 葬禮上,墓碑前,后人失聲痛哭,也不知是為他的離開而難過,還是為他的終于解脫而嚎哭。 紛紛揚揚的白色紙錢飄了漫天,風依舊很輕,天也很藍,一如影片開頭畫紙飛舞盤旋的時刻。 兩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于葬禮上,于飄灑的白紙中,含淚對視。 明媚的青春,戰(zhàn)歌般的壯年,如籠中困獸的暮年。 你遇見一個人,從此一生都被改變。 至此,《如果你知道》全片放映完畢。 然而影廳內,竟無一人起身離開,觀眾或拿著紙巾抹淚,或對著熒幕回味著什么。 符雨涵身邊的女孩兒神色激動,摸出手機在微博上慷慨激昂地編輯著些什么,一下又一下,力道重得連旁邊的符雨涵都無法忽視。 她臉色灰敗地坐在椅子里,腦袋一片空蕩,心情猶如電影片尾葬禮上含淚對視的老戲骨。 而影評人管志澤完全忘了自己要挑刺和拉踩的初衷,他已經在為影評打腹稿,想好要怎么剖析徐風這部新作,以及怎樣破口大罵這片子的發(fā)行。 主題這樣鮮活又刻骨銘心的一部電影,宣發(fā)究竟是被下了什么降頭,才會往商業(yè)愛情片上宣傳?! 首映禮結束時,每位觀影者的反應都各不相同。 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如果你知道》這部電影,絕不是《暗戀這件小事》所能比擬的,它在上映后的潛力或許將超乎人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