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12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小肥啾的豪門寵婚、反派總在懷疑人生[穿書]、皇后娘娘在七零、對我說謊試試、和豪門女主抱錯腫么破、我把男主拐跑了、醫(yī)食無憂[穿越]、家中常備消防員、嫁給權(quán)臣之后、醫(yī)生,給我開點藥
“是,老奴這就去?!睆堉翌I(lǐng)命出去了,先去內(nèi)閣傳草擬圣旨的事情,再去戶部傳口諭。 貞文帝又沉思片刻之后,才繼續(xù)翻閱起案頭的奏折來。 黎和周是一個能干人,也是一個聰明人,既然將事情交給他去做了,索性就盡量給他排除隱患,放手讓他去做。 …… 黎池前腳回到戶部沒一會兒,后腳張忠就到戶部來宣皇帝口諭了。 “皇帝陛下口諭:戶部郎中黎池離京南下,籌建南海商貿(mào)司期間,其于兩廣清吏司之公務(wù),由戶部主事易楊秀暫理!” 易楊秀一臉掩飾不住的興奮,“臣易楊秀領(lǐng)命,定然不負陛下厚望!” 張忠傳了口諭,與黎池打過招呼之后,也就起轎回宮去了。 皇帝竟直接下了口諭,越過員外郎鄧子萬,點名由易楊秀暫理黎池的公務(wù)! 與鄧子萬慘白著的一張臉相比,就愈加易楊秀顯得滿臉紅潤了!“下官謝過黎郎中,在您不在期間,下官定然將我們兩廣清吏司的公務(wù),辦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shù)??!?/br> 黎池受了易楊秀的躬身揖禮,抬手示意他直起身坐下,“易主事如此鄭重其事地向本官道謝,著實太過客氣了。本官不過是在陛下問起司內(nèi)公務(wù)時,說了一句易主事不辭辛勞而已。陛下想必也是見易主事勤勞,能夠擔(dān)得起本官走后司內(nèi)的公務(wù),這才讓易主事暫理?!?/br> 易楊秀做事的能力確實不錯,雖然為人處事油滑,但卻難得做事不拈輕怕重。所以在皇帝問起時,黎池才為他說了兩句好話。 易楊秀一個從六品官兒,上朝的資格都沒有,這時有一個人能在皇帝面前為他美言幾句,這可并不是不值一提的事情,這太重要了!而且這人還是深受皇帝喜愛的黎池,說話又還很頂用,他前腳剛回衙門,后腳皇帝口諭就來了! “不客氣不客氣!下官這是真心實意地向黎郎中道謝?!卑凑绽璩氐纳偎俣?,或許南下回來之后,就不再做這郎中之職了,又或者會再做個一兩年,但總之是會升走的。 到時接任郎中之職的……按理鄧子萬是最有可能接任的,但鄧子萬得罪了黎池,陛下這次又直接點了他來暫理黎池的公務(wù),那么到時候最有可能接任郎中之職的,就是他了! 黎池大概知道易楊秀的心思,不過這無所謂,予人好處就是予己好處,總的來說他自己也是得了好處的。 …… 黎池的計劃書已經(jīng)蓋上御印,變成了‘圣旨‘,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即日就可出發(fā)南下。 不過在走之前,黎池先去拜見了趙儉。 一是為請托趙儉,在他不在京城期間,幫忙照顧一下家里,萬一碰見事情,也能夠找得著撐腰的人。 這第一點,趙儉滿口答應(yīng)了,言是讓黎池盡管放心,不會讓人欺負了狀元府! 二是為調(diào)運水泥的事情。商貿(mào)司中的建筑,黎池計劃建造水泥平房,那就要調(diào)運水泥。 水泥局籌建的初衷,是為治水,而趙儉當(dāng)初在擔(dān)起巡察水泥局籌建職責(zé)的時候,也擔(dān)起了監(jiān)督各府燒制水泥、澆筑堤壩以治水的任務(wù)。因此,黎池想要調(diào)運水泥,就要與趙儉商量。 很少拒絕黎池的趙儉,這次并未同意黎池的請求,拒絕了他從地方府縣的水泥局調(diào)運水泥的要求。 “不是我為難和周你,實在是這水泥要用來筑堤治水,不敢挪做他用。下面就曾有一個水泥局,當(dāng)?shù)乜h衙將水泥挪走,去修繕了衙門官署,我都狠狠地訓(xùn)斥了那縣令一頓?!?/br> 趙儉知道,他的這番言行看起來很嚴(yán)苛。畢竟治水年年都在治,又不是什么十萬火急的事情。黎池要調(diào)運水泥也是為籌建商貿(mào)司,開商路的事情又還是他提的,為何看著竟像是不支持黎池? 但趙儉他知道,明年就是貞文二十五年了,春夏時會有一場慘烈的水患,治水就變成了十萬火急的事情!可黎池不知啊…… 趙儉為何會有如此言行,黎池確實不知道,但他知道趙儉是重生的??!那么,趙儉這樣嚴(yán)苛行事,或許有他自己的理由 趙儉拒絕了黎池從地方水泥局調(diào)運水泥,他也沒生氣惱怒,或者據(jù)理力爭,而是表示了理解。說是既然這樣,他就試著去京城水泥局調(diào)運。 見黎池沒有因此而不滿,趙儉心中很高興,并表示會幫忙說服工部,將儲存著用以營繕宮殿等用途的水泥,調(diào)來給黎池先用著。 在后來的早朝上,趙儉果然幫忙說服了貞文帝和工部,同意將存儲在庫中的水泥,先調(diào)給黎池用著。 水泥調(diào)到之后,就真的是萬事俱備,且不欠東風(fēng)了。 …… 貞文二十四年,三月初一。 黎池與桓茗,并一百御林軍,乘上能在近海行駛的大船,駛離了京城的運河碼頭。 第154章 黎池這次離京南下,去籌建南海商貿(mào)司,基本上是從零開始。到了地方之后,先要去拜訪和梳理兩廣官場上的關(guān)系,再才能開始做事。 這也不能立即就開始打地基建房子,還得征役夫,選址建磚廠燒磚,并一邊等著水泥運到。等材料都備得差不多,這才能開始建造商貿(mào)司的建筑群。 等建筑都建好了,還得將商貿(mào)司的架構(gòu)支撐起來,一些規(guī)矩和制度也要立起來,再推動運行起來…… 這一些些的事情,雖然已經(jīng)做了計劃書,可是落地施行出來,還需要費不少的精力和時間。 南海商貿(mào)籌建完備,快則半年一年,若是行事不順,耗上個兩年三年也不稀奇。 黎池此次離家這么長時間,就留徐素一個女子在家,撫養(yǎng)著一對兒女……黎池知道徐素不易,心里對徐素也很愧疚。 別說是在這古代,就是后世女性獨立的年代,也是不行的。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女出生未滿百日,且妻子身體還不好,丈夫就外出了一兩個月!之后更甚至在一對兒女只有三歲時,就又要出遠門,歸期不定、通信不便,讓妻子在家獨自養(yǎng)育孩子! 這樣的丈夫,哪怕再如何能干優(yōu)秀,可是從他妻子的角度來說,都是不稱職的、不合格的! 可是,黎池還是接受了皇帝指派的差事,雖說皇命不可違,他并無拒絕的余地。但是他卻連嘗試著推辭,都未曾有過…… 不過徐素雖然不舍,卻是什么都沒說。自從得知黎池又要離京公務(wù)之后,到他離開之前,這一個月里,徐素只是喊上丫鬟打下手,埋頭給他做了幾身衣服和好幾雙鞋襪。 黎池第一次意識到,他可能有些渣。 早在正月末的時候,回黎水村的黎海來了信,言是家里給他說了一門親,爺奶都已同意,他要留在家中成親。要等辦好親事之后,再考慮上京城來。 所以黎海這里,不用指望他在京城,能夠照應(yīng)一下府里了。 黎池之后就去請托了儉王,請他幫忙撐撐腰。然后又去了鐘離書他們幾個的府上,讓他們的妻子無事時,可以多去狀元府坐坐。 最后當(dāng)然少不了登門拜托徐芩夫婦,請他們在徐府無事時,就去他家里多住上幾天,幫忙照看一下徐素和他的一對兒女。 拜托了這一大圈兒的人,黎池離京時,終于安心些了。 只是想到小孩子還不記事,說不定他下次回來時,女兒安安就不記得他了。至于兒子平平?記得他也好,記不得他也……罷了。 …… 黎池他們此次乘船,一路沿大運河南下,走到余杭,再從錢塘江入海,之后沿海岸線南下,最后在廣州登岸。 黎池他們是三月初一離京的,這一路走來,走到三月底的時候,才終于駛進了珠江口。 珠江口里,有好幾個港口,黎池打算讓船在番禺港靠岸,這個港口的位置在珠江口里面,離羊城府要更近。 自從船駛進珠江口之后,黎池就來到甲板上,望著江面…… “老爺,江面濕氣重,小心著涼!小心得風(fēng)濕!”跟著服侍黎池的小廝黃芪,拿來一件徐素親手織的羊毛披風(fēng),給他家老爺披上,嘴里還不忘嘮叨兩句。 “黃芪啊,如今都四月份了,這里又是真正的南方,穿一件單衣就已足夠了?!崩璩胤浅:闷獾?,沒有掀了身上披風(fēng),“所以這羊毛披風(fēng),是不是太厚了?” 黃芪沉思片刻,說:“好像是有些厚,不過也沒有薄的披風(fēng)??煞蛉擞终f了,早晨傍晚時候,要盯著老爺您加衣,不能讓您著涼了?,F(xiàn)在正是早上,江面濕氣重,老爺您還是披著。” 黃芪這個小廝,頭腦笨、不太懂變通,心眼實誠外加非常聽話,讓他來照顧黎池,日常起居保證能照顧得好好的。說早晚要加衣以免著涼,那就一定加衣! 反正江風(fēng)迎面吹著,披著羊毛披風(fēng)站在甲板上不多動的話,倒也不會熱得流汗,于是黎池也就妥協(xié)了。 寬闊得像海面的珠江口江面上,遠遠地偶有幾只船行駛其上,片片帆影,頗有幾分詩意。 若是其他文人才子,看到眼前情景,或許還會作詩一首,吟誦一番。 但現(xiàn)在站在甲板上的是黎池,他不僅不太擅長吟詩作賦,還是一個講究務(wù)實的人,風(fēng)花雪月、詩詞歌賦這些文雅玩意兒,他不太講究。 所以,在黎池眼中,那不是片片帆影、可成詩畫的美景,而是一只一只的船,還分了漁船和商船。 沒錯,江面不僅有打漁的漁船,還有與他們乘坐的官船一樣大小的大船,明確地說,就是商船。 所以,雖然朝廷官方并未開放海貿(mào),可在這南方沿海的地界,依舊是做著海上走私勾當(dāng)?shù)摹?/br> 在此之前,南方沿海走私與否,黎池并不在意。更甚至說,黎池還蠻高興的,因為這都是打下的貿(mào)易基礎(chǔ)。已經(jīng)有洋商來大燕貿(mào)易了,以后推動運行商貿(mào)司的時候,洋商間就能一傳十、十傳百,會簡單許多。 船又行駛了一個多時辰,才到達番禺港。 黎池他們乘坐的船是朝廷官船,船只規(guī)格和船身裝飾,與民間船只和洋商商船相比,實在是足夠氣派! 因此,當(dāng)黎池他們的官船駛進港口時,岸邊的人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漸漸地圍攏來…… 船只靠了岸,當(dāng)黎池和桓茗,在一身金黃、氣派無比的一百御林軍的護衛(wèi)下,下了船之后,岸上的議論聲就更大了。 黎池在船上時,就居高臨下觀察過,這個港口雖然看著低調(diào)簡陋,但功能卻是已經(jīng)成熟了。船只停靠的碼頭,岸上的倉庫,以及數(shù)目不少的力夫,都說明這個港口,已經(jīng)穩(wěn)定運行了不短的時間。 而黎池眼神又還不錯,在船上時就看見了幾個跑遠的人影,想必是去報信的? 黎池覺得,雖然兩廣省在大燕南方,可謂是天高皇帝遠的,不過有關(guān)設(shè)南海商貿(mào)司的邸報,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送達了。所以兩廣這邊,對于他們的到來,應(yīng)該是有所預(yù)料的。 那么,若是他沒看錯、沒猜錯的話,那幾個人為何要跑著去報信呢?而不是來迎接他們呢? 在御林軍的護衛(wèi)下,黎池掃視著岸上圍觀的人…… 岸上有百來個人,交頭接耳的,指指咄咄地議論著的,眼神戒備的……就像是在圍觀猴把戲似的。 作為被圍觀的一方,黎池在桓茗持刀護衛(wèi)下,直直地走到人群中,一個身穿短褐的男子面前。 “這位小哥,本官乃圣上欽派的南海商貿(mào)司代監(jiān)督黎池,欲前往羊城府府衙,不知可否請小哥帶一下路?”黎池上前問話時,是一貫地面帶微笑,聲調(diào)溫和,整個人就是一副溫雅翩翩的君子模樣,看著溫和可親,一點都不駭人。 可是當(dāng)黎池掃視一眼人群過后,就直直地走向了男子,他的這一舉動,讓周圍圍觀的人,尤其是男子本人,心中震駭不已! 若不是男子確信,他沒見過這京城來的黎池,他或許就要以為這場景是熟人相見了! 這男子就是羊城府知府,在得知要開設(shè)南海商貿(mào)司之后,派來盯著港口的衙役之一,剛才已經(jīng)有同伴衙役跑回去報信了。 “小哥?可否幫忙帶個路?若是你有事在身,不便走開,可否請小哥幫忙指派一個人,為本官帶路?” 黎池的二次詢問,喚醒了心中正震駭不已的衙役,而這衙役再一聽黎池的話,這明明就是已經(jīng)認出他來了!“可以,去羊城府府衙是?走著去嗎?這距離可不近,大人您能走嗎?” 黎池前世在考公務(wù)員之前,是在外面工作過兩年的,恰好曾不止一次出差到廣州、深圳和珠海這一塊。所以雖然歷史都不一樣了,又有古今地理差異,但番禺到廣州的距離,他心中還是有個大概認知的。并不是一登岸,就直接是羊城府的府衙。 “本官帶有轎子,我們乘轎子前去?!崩璩匦χ鸬馈T谝慌?,早已經(jīng)有八名御林軍,從船上抬下來兩頂轎子。 桓茗又對其中三名御林軍吩咐道:“楊維、楊武,還有鐘文明,你們?nèi)齻€帶著你們的手下,就在船上等著。” “是!”被叫到的三人齊聲應(yīng)道。 然后桓茗就帶上七十個御林軍,在男子的帶路下,往羊城府府衙去了。 黎池他們登岸時,還是上午時候,可是一行人走到了傍晚時,才終于在關(guān)閉城門之前入了羊城。 明顯早已得到消息的羊城府知府姜成元,熱情地接待了黎池一行人。 第1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