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掌教大人他情根深種、當(dāng)妃子后把公主拿下了、日久見我心、阻止駙馬黑化的100種方法、他的偏執(zhí)欲、女主她又嬌又美又毒、心動盛宴、少女甜(我老婆精神分裂了)、老婆粉了解一下[娛樂圈]、與影帝同居后
阿杏說道:“剛才太太來送飯,她見你睡得香甜,還特地囑咐我莫要叫醒你,姑娘放心,你熟睡的這會兒,就不曾再震過呢?!?/br> 阿杏一邊跟她回話,一邊找來她的外衣和鞋襪,崔世君惦記家里的老姑姑,又問:“二姑爺和三姑爺還沒回來?” “沒有,福叔說觀里也派人下山去探路了,不過聽說官道壞得很是厲害,一時片刻通不了呢?!卑⑿踊氐?。 聽了阿杏的話,崔世君皺起眉頭,她穿好鞋襪,隨意梳攏頭發(fā),正要出門,阿杏抱著貂裘追上來,她說:“姑娘披上這件裘衣罷,你剛睡醒,屋外涼沁沁的,可別凍壞了?!?/br> 崔世君盯著那件裘衣遲疑片刻,到底還是接過來裹在身上,便帶著阿杏出了廂房。 此時,崔世柔和徐氏圍坐在火盆邊取暖,這回地龍翻身,清華觀有幾處年久失修的房屋損壞,各處主殿都安然無恙,也未見有人傷亡,徐氏嘴里念叨著清華觀不愧有神靈庇佑,還說要和崔世君商量,今年多給清華觀添些香油銀子。 早上,觀里的柴房清點出來,小道童送來一簍炭,再有昨日寧國老侯爺霍云差人送來的,崔世柔住得這間屋子燒得十分暖和。 說起這回的災(zāi)事,徐氏嘆息不止,二十多年前地龍翻身,多少人賣兒鬻女,落得家破人亡,她至今想起仍會唬得心驚rou跳。 正在閑話之時,屋門推開,崔世君走進來,徐氏見是她,起身說道:“大姑娘醒了,肚子餓不餓?你的飯菜我還留著呢?!?/br> 說著,徐氏就叫崔福家的去把飯菜送到廚房里熱一熱,崔世君并無食欲,再者清華觀這會兒只怕沒有一個閑人,于是她喊住崔福家的,只叫她用熱茶泡飯,將就著用了半碗。 崔世君來了,屋里的氣氛不像先前那樣沉悶,山路封了,就算著急也無濟于事,崔世君坐在火盆邊,怕火燎了霍云的裘衣,特意脫下來叫阿杏收好,崔世柔看見她這副小心翼翼的模樣,不免又犯起疑慮,昨晚半夜地動,她就見她大姐披著這件裘衣,這樣名貴華麗的衣裳,顯見不是她家的,崔世柔一猜就是寧國老侯爺霍云的衣物,她幾口張口想問,話都到了嘴邊,又生生咽下去了。 且說眾人圍著火盆說話,這一日,地動只搖晃了一回,并且比前幾回要輕微許多,不過崔世君天生謹慎,只要一動,她就招呼家人封上炭盆去屋外避難。 天色將晚,崔福跑來回話,他道:“二姑爺和三姑爺回來了?!?/br> 夏小清和畢遠文連襟二人已進了院子,崔世君看見他們,心知回城的官路必定是沒通。 夏小清和畢遠文在外跑了一日,早就又累又餓,崔世君將他二人讓進屋里烤火,又叫崔福家的去廚房拿吃食,夏小清是個急性子,他把崔世柔茶盅里剩下的茶水一口喝干,說道:“半個山都塌了,山下有一戶人家,一家十幾口全給活埋了?!?/br> 徐氏她們聽了這人間慘像,不禁倒抽一口冷氣,崔世君難免又憂心起家里的崔老姑姑,夏小清又道:“我和遠文原想試著繞遠路下山,觀里的人攔住我倆,說是地動過后,山體不穩(wěn),最怕山路滑坡,我們一行人只得回來了?!?/br> 崔世君心里雖說有些遺憾他倆沒能回城,不過攸關(guān)性命,她正色說道:“不急,還是穩(wěn)妥些好?!?/br> 說了幾句話,崔世安從外回來,清華觀里除了崔家人,還有十幾個香客也困在山上,崔世安不好待在女人堆里,一直在隔壁院里和人說話,他聽說兩個姐夫回山,自然也便得知山路不通,只怕三五日以內(nèi)下不了山。 崔世安把從外邊聽到的消息告訴家人,他道:“這回一同上山的香客里面有位欽天監(jiān)的監(jiān)侯陳大人,他晌午和志文道長帶人出觀查看,據(jù)他估算,這回地動不大,往后幾日也不會再有震動?!?/br> 崔世君雖說不知這個陳大人是如何估算出來的,但是有他這句話,讓在座的人安心多了,夏小清拍掌說道:“只要地龍不再翻身就好,路壞了,只要咱們修好就是了?!?/br> 崔世安又道:“陳大人還說了,地動雖說不怕,只是咱們住在山上,如今最怕的反倒是山崩地陷,因此叫觀里的道長們早做防范?!?/br> 崔世君聽完崔世安說的話,對夏小清和畢元文說道:“既然山路封了,明日就不要再去探路,這里是清華觀,先皇清修的寶地,再則寧國老侯爺還在觀里呢,官府必定會早日派人來查看的。” 眾人聽她言之有理,也不再想著下山的事,一時,小道童來送晚飯,崔家人用完飯各自回屋,陳監(jiān)侯說再無地動,崔世君還是不敢大意,于是由夏小清他們幾人輪流守夜,一旦有變,就知會家人避難。 翌日,天色放晴,崔世君正要找志文道長說話,就見崔福急匆匆的趕來,他見了崔世君,說道:“寧國老侯爺屋里的小廝來傳話,說是寧國侯府派人上山了,老侯爺請你過去一趟?!?/br> 崔世君心頭一喜,她得知霍云就在前面的正殿,帶著崔福就過去了,等她到了前殿,看到殿外站著三四個長隨,這些人身上泥漿水湯,甚是狼狽,想必就是寧國侯府的家人。 崔世君走進大殿,霍云原本背對著她和志文說話,他聽到屋外的腳步聲,轉(zhuǎn)身回頭看著崔世君,崔世君和他視線相撞,她朝他輕輕頷首,向他和志文問好。 自從地動回到清華觀,霍云并未再見崔世君,不過他時時打發(fā)火華看望她們一家人,是以知道她雖被困在山上,卻不急不燥,頗能沉得住氣。 彼此問侯一聲,志文看著崔世君說道:“這地動來得突然,下山的路又封了,倒叫崔大姑娘陪著我們在山上一起苦熬。” 崔世君低頭一笑,她道:“說哪里的話,原是我們叨擾了?!?/br> 隨后,她抬頭望著霍云,說道:“這兩日多得老侯爺相助,還不曾給老侯爺?shù)乐x呢。” 接著,崔世君對著霍云盈盈一拜,霍云受完她這一禮,說道:“我叫你過來,是要告訴你一聲,我們府里已派人上山,說是這回地動,長安城也遭了災(zāi),山路修通還得好些日子,你們崔家只有一位老太太受了輕傷,別的人并無大礙?!?/br> 崔世君聽說家人平安,重重的舒出一口氣,連日來懸著的心,可算落回肚子里,她歡喜的說道:“多謝老侯爺?!?/br> 她這一笑,雙眼熠熠生輝,整個臉龐變得明艷可愛,霍云望著她,不輕不重的哼了一聲,說道:“我又不是為了討你的謝?!?/br> 說完,他扭頭和志文說話,不再看崔世君。 第69章 崔世君和家人困在清華山, 到了第七日,終于傳來好消息, 說是朝廷已經(jīng)派人來疏通山路,接連修了兩三日,總算把上山的這段路修通了, 只不過眼下還不能過馬車, 要想回城,需得靠雙腿走回去, 觀里的這些香客們早就憋得受不住, 若是再待下去,清華觀就要斷炊, 于是這些人紛紛都決心下山。 崔世君歸心似箭,自然也想下山, 只是崔世柔身懷六甲, 萬萬不能跟著他們受累,崔世君便叫徐氏和招弟留下陪她,余下的家人, 則先隨她回城, 待到家里安排妥當(dāng), 夏小清再來上山接她。 眼下不是逞強的時候, 崔世柔就算要強,也只能安分的待留在清華觀。 前幾日, 崔世君待在觀里無所事事, 霍云差火華請她過去喝茶, 不必說,從煮茶的窖藏雨水,到盛茶所用的器具,一應(yīng)的東西都雅到極致,崔世君笑他,如今整個清華觀里,只有他寧國老侯爺還有閑情逸致來煮茶彈琴。 這二人相處時,彼此雖不多話,反倒更顯自在,崔世君聽他彈琴高歌,消磨了半日的時光,方才告辭離去,臨走前,霍云送了她一支梅花,崔世君帶回去養(yǎng)了幾日,直到臨走這日,梅花仍舊嬌妍可愛。 崔世君要回城,于是打發(fā)崔福家到霍云的院里,一來是謝他連日來的相助,二來她二妹崔世柔在山上,請他幫著關(guān)照她,誰知崔福并不曾見到霍云,聽火華說,他一早就出門往梅林去了。 崔世君想著話已帶到,便沒有在意,帶著家人出了清華觀,沿著崎嶇的山路下山。 山路泥濘難行,崔世君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苦頭,她們一行人很是花費了一番工夫,這才走下清華山,山下的官道雖說也被這場地動毀壞了,卻好走許多,甚至還有附近農(nóng)家的人拉著牛車或騾車來做買賣,崔世君走了大半日路,早就累壞了,她連忙叫了兩輛騾車,和崔家人分坐兩車回城。 據(jù)趕車的漢子說,這回地龍翻身,長安城受災(zāi)不算太重,死傷頂多百來人,城里的衣食住行供給都沒斷,最慘重的是距離咱們這兒兩百里路的葉城,葉城正好是依山而建,地龍翻身時,大半個縣城被埋了,好好一個葉城,一夕之間就變成人間煉獄,朝廷調(diào)了米銀和太醫(yī)往葉城去賑災(zāi),也不知那里如今是個甚么情形。 崔世君等人聽了他的話,嘆息不已,她想起她家莊子上的佃戶,開口向他問起鄉(xiāng)里的近況,她道:“你們那兒受災(zāi)重不重呢?” “怎么不重?莊戶人家都是泥坯做的房屋,光是我們村兒,就砸死了四個,另外還傷了十幾人,好在我們村兒離長安城很近,有些受傷的人家,能到城里的慈善藥劑堂看病醫(yī)治,相比葉城,已經(jīng)很好了。” 趕車的漢子悠著皮鞭,對崔世君敘起自家的家事,他家房子倒了半間,萬幸家人全都安然無恙,房子沒了以后能再建,況且他家有匹騾子,每日載客多少能賺幾個花銷,也因他四處走動,是以他的消息比常人更靈通一些。 說話時,崔世君遠遠看到長安城的北城大門,城門處守著二十來個官兵,把守城門的官兵比平日多了一半,趕車的漢子說這是為了防著流民進京,實際附近幾個縣城即便多有受災(zāi),但還不到拋家舍業(yè)到京城討飯的地步,故此并不見有大批流民。 進城時要交幾文錢的過路錢,照例這錢是該崔世君來給,輪到她們時,守門的官兵隨意問了幾句,便放她們進城。 騾車進城后,崔世君沿路看去,能看到不少坍塌的民房,路上來往的行人比先前少了,不過那些臨街的茶樓酒肆仍舊照常開業(yè),比崔世君預(yù)想的要好多了, 路上還有些樂善好施的大戶人家設(shè)了粥棚,排除領(lǐng)粥的幾乎全是城北的貧苦百姓,趕車的漢子說城北的房屋不結(jié)實,地龍翻身時被砸死或砸傷的也多數(shù)是住在那里的人。 不久,騾車到了崔宅門口,崔世君一望,她家大門緊閉,往常熱鬧的巷子沒見幾個人,阿杏跳下車,上前敲打著門環(huán),一直過了半晌,才從里面?zhèn)鱽泶淠锏穆曇?,翠娘沒有立時開門,她謹慎的先出聲問道:“是誰?” “大姑娘回來了!”阿杏說道。 聽到熟悉的聲音,翠娘把門打開,她看到崔世君等人,驚喜的說道:“我的老天爺,大姑娘你們可算回來了,真叫人擔(dān)心死了。” 崔世君問了幾句家里,說道:“老姑姑呢?” “她老人家摔傷了腿,正在屋里歇著呢?!贝淠镎f道。 一行人進了家門,第一要緊之事,先是到崔老姑姑的屋里去看望她,當(dāng)時崔世君在清華觀聽說老姑姑摔傷腿,只恨不能親自伺候她,這會兒到家后,立時帶著夏小清和畢遠文等人走進后院。 她打起簾子進屋,只見崔老姑姑臥在床上閉目養(yǎng)神,她頭上勒著抹額,臉色略微發(fā)青,神態(tài)看起來更顯蒼老。 崔父和崔世雅守在老姑姑的床邊,他二人看到回來的崔世君,眼圈兒皆是一紅,眼看要落下淚來。 “大姐,相公?!贝奘姥欧鲋亲诱酒鹕?,崔世君上前握著她的手,為免打攪?yán)瞎霉茫龎旱吐曇粽f道:“你們還好么?” 崔世雅試淚,她輕聲回道:“我們沒事兒,就是很擔(dān)心你們的安危。” 床上的崔老姑姑聽到動靜,她張開雙眼看到崔世君,不禁眼前一亮,說道:“君兒。” 崔老姑姑想坐起身,崔世君按住她,不叫她胡亂折騰,她又掀開被子一角,看到崔老姑姑右腿用竹片綁著,也不知到底傷到甚么程度。 “老姑姑,你還好么?”崔世君望著她問道。 “不必擔(dān)心,我這把老骨頭還撐得住?!贝蘩瞎霉锰еp眼,挨個兒把屋里的侄孫和侄孫女婿看了一遍,她見少了兩個人,問道:“怎么不見你們太太和世柔呢?” 夏小清走上前,他回道:“老姑姑,世柔還在清華觀里,山路不好走,大姐讓她在觀里多住兩日,并請?zhí)粝抡疹櫵鹊竭^兩日上山的路修好了,我就接她回來。” 家里一個人不少,崔老姑姑放下心,崔世君見崔老姑姑眼睛微含,似乎乏了,于是替她掖好被角,說道:“老姑姑,你好生歇著。” 崔老姑姑輕微頷首,閉眼歇息,崔世君叫崔福家的看著老姑姑,便帶著家人回到前廳說話。 說起那日的地動,崔世雅至今仍是心有余悸,她道:“地龍翻身的時候,我和老姑姑在屋里歇中覺,后來還是老姑姑叫醒我,我和翠娘扶著老姑姑往外跑,誰知慌亂之中老姑姑失腳跌倒,郎中來看過,說是跌斷了腿。” 老年人不比年輕人身子骨健壯,崔世君問道:“請的是哪個郎中,郎中說老姑姑的腿要不要緊呢?” 崔海正搖著頭,他腿腳不便,地龍翻身時是小廝阿智背他跑出來的,不說老姑姑,就連他也被狠狠嚇唬了一回,他道:“給老姑姑接骨的是前街張郎中,他說老姑姑傷得不輕,需得好生休養(yǎng),這些日子湯藥不斷,只是她老人家受到驚嚇,精神一直不好?!?/br> 崔世君聽了越發(fā)擔(dān)憂,她又問翠娘:“家里的這些日子的吃穿用度可曾有短缺的?” 先前為了防著明年開春糧食漲價,崔世君在家里儲存了好些糧油,掌著廚房的翠娘回道:“別的都好,就是原先一擔(dān)柴只需三十文,如今要價五十文,我怕往后還要漲價,就做主買了十幾擔(dān)柴堆在柴房?!?/br> 這些是小事,崔世君沒有放在心上,她又問了幾句日常的花銷,得知米面漲得不算太狠,柴米油鹽卻都漲了三四成,也幸虧崔世君有先見之明,有那些家底兒薄的人家,已經(jīng)開始節(jié)衣縮食。 至于夏小清家的rou鋪,地龍第三日就關(guān)門歇業(yè)了,他家的伙計來問了好幾次,打聽夏小清何時回城。 一家人說了半日話,夏小清便要去自家rou鋪看看,再一則,崔世雅小夫婦分別多日,畢元文的老父老母在鄉(xiāng)里,小元宵還托付給他爹娘照看,原本他倆說定給林氏做完法事就回去,誰也沒想到會遇上地龍翻身,耽擱了這么些日子。 崔世雅想回夫家,崔世君卻怕出城的路不好走,她道:“你挺著大肚子,何不再多住些日子,等到遠文把家里安頓好了,再來接你?!?/br> 崔世君護著她們幾個姊妹,崔世雅又何曾不知她的心思,她道:“小元宵離不得我,我得回去看他?!?/br> 她執(zhí)意要走,崔世君想著天色已晚,強留他倆多住一晚,第二日,崔福租了一輛騾車,崔世雅和畢遠文二人便出城歸家。 第70章 回京的第二日, 崔世君回到衙門當(dāng)差,她先去見過統(tǒng)籌司司長何俊平, 自打地龍翻身,平日清閑的統(tǒng)籌司也難得變得忙碌,何俊平早知崔世君被困在清華山, 他寬慰了她幾句, 叫她好好辦差,便打發(fā)她去了。 崔世君回到屋里, 只見公案上堆積的文書足有半人多高, 她剛批了幾本婚書,就見何書辦送來幾疊文書, 原來地龍翻身有百姓死傷,難免有些戶籍就要重新核查, 統(tǒng)籌司里還需上報近日京里百姓們的各項吃穿用度, 偏巧地龍翻身時,他們司里傷了兩個人,一時人手不足, 何書辦是來請崔世君幫他一起分擔(dān)司里的差事。 崔世君本是官媒, 司里別的事不與她相干, 不過何書辦是統(tǒng)籌司的老人, 崔世君向來尊敬他,也便一口答應(yīng)下來。 這日, 崔世君批完婚書, 又和阿杏一起核對何書辦送來的文書, 等她全部忙完,外面的天色已經(jīng)黑透,她把文書送到何書辦屋里,無意間聽起衙門里有人傳言,葉城受災(zāi)慘重,周邊幾個縣城也不容樂觀,太子殿下請旨視查災(zāi)情,太子心懷百姓,圣上自當(dāng)批準(zhǔn),又命寧國侯霍嘉,戶部侍郎于朝陪同前去。 朝堂上的事情,崔世君聽了并未放在心上,她落衙回到崔宅,崔世安剛好也從外面回來,崔世君不免問道:“為何這么晚才回家,你去哪里了?” 崔世安跟她問了一聲好,回道:“我剛?cè)チ岁惣摇!?/br> 崔世君這兩日忙得昏頭轉(zhuǎn)向,此時聽他提起陳家,便問:“他們一家人還好么?” 誰知崔世安卻輕輕搖頭,他道:“陳家其旁的人都好,就是陳伯父地動那日打破了頭,請醫(yī)吃藥了五六日還不見好?!?/br> 說著,他臉上微微發(fā)紅,又道:“陳伯母也嚇病了,聽說陳姑娘每日和她家燒飯婆子到米店排隊買糧,我做主送去了幾斗米面?!?/br> 陳家往后就是他們崔家的正經(jīng)親戚,崔世君自不會多說,她抿嘴一笑,說道:“你做得很對,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多上門走動,才能叫陳姑娘看到你的好處?!?/br> 崔世安已和陳二姑娘定親,不過他二人先前只是隔著老遠見過一面,平日他找陳舉人請教學(xué)問,多半是去私塾,陳家的大女兒嫁得遠,剩下的一子一女,都還是垂髫小兒,原是指望不上的,這回崔世安探望陳舉人,得知陳二姑娘不得不和一群粗壯婦人在糧鋪搶糧,二話不說,連忙回家取了糧米送到她家。 “大姐不怪我自作主張就好!”崔世安紅著臉說道, 崔世君笑了笑,他們姐弟二人進了家門,夏小清也在,他一大早帶著兩個伙計,下鄉(xiāng)收了兩三頭肥豬,近日豬rou漲了價,好在是京城地界,有錢的人家不在少數(shù),不到半日,鋪子里的豬rou就賣得精光,夏小清特地留了十幾斤豬腿rou提到崔家,囑咐翠娘煮一鍋豬rou來吃,剔下的豬骨則是給崔老姑姑燉湯補身子,前些日子在清華觀,每頓清茶淡飯,夏小清肚子里早就沒了油水。 崔世君和夏小清說了兩句話,便到后院去看崔老姑姑,崔老姑姑剛剛服了湯藥,已經(jīng)睡下,崔世君找來崔福家的,張郎中上午來給崔老姑姑換藥,據(jù)他所說,崔老姑姑年紀(jì)大了,腿上的病痛恢復(fù)得也慢一些,。 崔世君在崔老姑姑的屋里坐了片刻,阿杏來請她出去用飯,崔世君一邊往正屋走,一邊暗自心想,先前家里人少時還不覺得,經(jīng)了崔老姑姑受傷一事,崔世君有意買幾個下人,日后陳二姑娘嫁到崔家,三年五載生了哥兒姐兒,孩子們也需人照料,再者徐氏前兩年就想給崔世安買個小書童,崔世君一直沒有點頭,如今他大了,有個秀才的功名在身,崔世君想著家里生計尚且過得去,給他配個小書童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