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媵妾、重生成日本高中生、步步為營:教授老婆請入甕、棄婦扶搖錄、為你千萬遍、五個老公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存在怎么辦?、恭喜您成功逃生、重生回到農(nóng)村養(yǎng)錦鯉、女王的恩典、初戀是奶糖味兒的
杜若添了柴火,柴是啞婆弄來的,連個砍柴的斧子都沒有,也不知啞婆怎么弄回來的。 杜若把瓦罐架在上面開始煮飯,快熟的時候把切好的蔬菜跟鹽放進去攪拌一下,再煮一會兒便是最簡易的蔬菜飯。 這是懶人的煮飯方法,以前工作忙起來的時候,杜若幾乎天天都吃這個,簡單營養(yǎng),當(dāng)然通常她還會放些臘rou臘腸什么的進去,煮出來的飯更香,如今連這米都是自己厚著臉皮要來的,就別想什么臘rou臘腸了,或許可以考慮養(yǎng)些雞鴨。 飯煮好了,杜若裝了一大碗遞給啞婆,啞婆看著杜若發(fā)呆,杜若:“啞婆,這里以后就是你我相依為命了,就算咱們不沾親帶故的,也是家人,家人呢就得有難同當(dāng)有福同享,有活兒一塊兒干,有飯一塊兒吃,所以,吃吧?!?/br> 不知是不是啞婆聽懂了,接過杜若手里的飯吃了起來,杜若笑了,啞婆也不是不能交流嗎。 一瓦罐蔬菜飯,兩人吃了個精光,杜若摸了摸肚子打了飽嗝,終于吃了頓飽飯,啞婆倒了碗水遞給她,杜若喝了兩口放下:“啞婆,既然咱們娘倆得相依為命,就必須為以后的日子打算,想來啞婆也知道,我這個二奶奶的名頭一點兒用都沒有,陸家把我丟這兒來就是想我自生自滅,咱們能靠的只有自己,有句話說的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所以,我準(zhǔn)備在這邊兒種上稻子,那邊兒種菜……” 杜若連比劃帶說的,把自己的想法跟啞婆說了一遍之后看著啞婆,也不知啞婆明不明白,等了一會兒,啞婆點了點頭,站起來往杜若說要種稻子的地走了過去,彎下腰開始整地。 杜若眨了眨眼,看起來啞婆雖啞卻并不聾,能聽的見自己說什么,那以后就更好溝通了。 杜若收拾了碗筷,也過去幫忙,杜若并沒干過農(nóng)活,但這個世上哪有人生下來就什么都會的,杜若相信只要肯學(xué),沒有學(xué)不會的事兒。 整地其實就是把地里的什么石頭子兒土坷垃都撿出去,讓地里平整起來,而這里是塊洼地,只要把周圍的缺口封起來,等下雨的時候存了雨水,便是天然的稻田。 第3章 做土灶的手藝 整好田就得琢磨怎么種了?杜若想的是不錯,可種地卻是一竅不通,唯有指望啞婆:“這地是整好了,可是種稻子得插秧吧,這秧苗是從哪兒弄來的,啞婆可有主意?” 啞婆指了指自己,杜若大喜:“啞婆是說您有招兒”啞婆點點頭,洗了洗手,找了家伙什兒,過去把二喜送來的米拿出一些,用水泡上。 杜若忽就明白了過來,是啊,自己怎么忘了,這稻米不就是現(xiàn)成的種子嗎,她是沒種過地,可是種過菜,菜籽就是泡出芽就能種了,這種菜跟種稻子不一樣嗎。 秧苗兒有譜了,杜若就開始琢磨搭個灶,總在坑里頭埋火做飯可不是長事兒,畢竟也不能頓頓都吃菜粥,所以火灶是必須有的,可要是搭火灶可不是用嘴就能說成的,要想牢固用的長得用磚砌,可是這兒…… 杜若四下看了看,沒有人的地方哪弄磚去,要是現(xiàn)燒的話,先不說自己會不會,就算會也不是一兩天能燒成的,而眼前做飯燒水都得用火。 所以砌個正兒八經(jīng)的火灶還得以后慢慢折騰,這會兒先得弄個能做飯燒水的才行,正想著瞧見稻田邊兒上的土堆,忽的有了個主意,沒條件砌灶可以先弄個土爐子不就得了。 這土爐子不用磚只要和泥就成,想著便找了筐過去挖泥,往這邊兒運,啞婆雖不知杜若做什么,但也幫著干。 不一會兒便運過來一堆,杜若:“啞婆不用挖了,差不多夠了?!眴∑胚@才回來,站在旁邊好奇的看著杜若加水和泥。 這和泥還真是個力氣活兒,就和了一會兒,杜若就累的夠嗆,直了直腰,低頭看了看,這泥還差得遠呢,不禁嘆了口氣,這和泥想著簡單,干起來才知道真是力氣活兒。 好在啞婆看明白了,知道杜若要和泥,接著干了起來,啞婆雖上了年紀(jì),力氣卻比杜若大的多,而且人家會干,不一會兒就把泥和好了,然后看著杜若。 在啞婆的目光下,杜若覺得自己也太沒用了,咳嗽了一聲:“啞婆,我要用這泥做個爐子,以后燒水做飯就容易多了,所以,這泥里還得加些稻草才行?!?/br> 啞婆點點頭,轉(zhuǎn)身走了,不一會兒抱了一抱干稻草來,也不知從哪兒弄來的,杜若撿了些碎了的摻進泥里,便開始做灶。 杜若先捏了個桶,然后中間捅一個窟窿,再把那些干稻草點著放進去,又塞了幾根柴,等濕潤泥燒干了,一個最原生態(tài)的泥灶就做成了。 杜若看著眼前的泥灶,那種成就感不亞于自己當(dāng)年進公司的時候,簽下的那筆最大的訂單。 杜若忍不住笑了起來,抬頭見啞婆奇怪的看著自己,估計在啞婆眼里自己對著一個奇丑無比的泥灶笑的如此開心,跟神經(jīng)病差不多。 灶有了,就得琢磨吃點兒好的,總不能還吃菜粥吧,只不過,目前來說食材有限,而且沒有油,就算是鹽跟這些菜還是二喜今兒剛送過來的呢。 所以好吃的就別想了,把菜過水燙了,捏了鹽拌一下,至少比菜粥好些,杜若琢磨著往哪兒弄點兒由才好,雖說吃素健康,可太素了也扛不住啊,畢竟油脂所給與飽足感,是什么也無法代替的。 杜若抬頭望了望不遠的山道:“啞婆,這山上有沒有什么野雞野兔一類的?” 啞婆呆了呆忙搖搖頭。 杜若:“沒有?不可能吧,這山上草木蔥蘢,按常理應(yīng)該有動物繁衍,啞婆沒看見過野兔野雞什么的嗎?” 啞婆點點頭又搖搖頭,比劃了弓箭的樣子。 杜若:“您是說山上有野兔野雞,可是咱們沒有弓箭也獵不到。”啞婆點點頭。 杜若心說就是有弓箭自己也不會使啊,估計能把箭射出去就不錯了,野雞野兔根本不可能,所以還得想別的法子。 慢慢想反正穿到了這里也不用著急了,有大把的時間讓杜若規(guī)劃未來的生活,杜若很喜歡這種感覺,脫離里都市的喧囂與瘋狂的節(jié)奏,沉浸在這片青山綠水中,讓她找到了歸園田居的樂趣,而且從無到有,經(jīng)營一個家的過程,讓杜若無比期待。 夜里落了雨,到天明仍未放晴,虧了昨兒啞婆把泥爐子搬到了棚子里,棚子雖破爛,倒是能遮雨,不至于淋壞了。 下雨了也干不了什么活兒,吃了飯杜若把草墊子拉到門口,盤腿坐在上面,欣賞外頭的雨景,雨下的不大細細毛毛如煙似霧,把遠近的山水都籠在薄霧中,聚集散開,暈染出一幅鮮活的美景,而且是動態(tài)的,不停變換的,很慢,很真實,看一天也不會覺得厭煩。 啞婆拿了一碗水放在杜若旁邊的地上,水是山泉,杜若猜測山泉應(yīng)該不遠,因為在這兒坐著便能隱約聽見水聲。 杜若喝了一口,甘冽清甜,可惜沒有茶,若是用這樣的泉水泡一壺茶,把這兒弄得舒服些,再尋幾本起伏跌宕的小說,她可以這么坐上幾天也不會膩煩。 這雨淅淅瀝瀝下了三天方才放晴,田里儲了水已經(jīng)變成名副其實的水田,泡的米出了嫩嫩的米芽子,啞婆在稻田邊兒上圈了一塊地兒作為種田,把剛出的米芽子種在里面,杜若怕自己幫倒忙,去那邊兒收拾菜園子去了。 雖說不知二喜會給自己弄什么菜籽兒來,總要先把地方收拾出來,等菜籽一送來,就能落種,等菜長起來就有吃的了,就是不知二喜什么時候才來。 正想著,就見一輛牛車從道上過來,離的近了,瞧出車上坐的正是二喜,旁邊還有個不認識的莊稼漢。 杜若大喜,看著那輛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呐\?,琢磨自己要的東西應(yīng)該都置辦齊全了吧,因能走車的道只到墳地邊兒上,故此馬車停在了下頭,二喜跑了過來:“小的給二奶奶請安?!?/br> 杜若:“二喜兄弟,你看我都落到這份上了,府里也回不去了,你也別叫什么二奶奶了,我比你大幾歲,以后你就叫我jiejie好了?!?/br> 二喜忙道:“這如何使得,您就算不回府里也是主子?!?/br> 杜若:“什么主子,哪有我這樣的主子,當(dāng)然你要是嫌棄就罷了?!?/br> 二喜忙道:“小的哪能嫌棄呢,那以后沒人的時候小的就叫您jiejie。” 杜若:“這荒郊野嶺的哪來的人。”說著掃了眼馬車:“二喜兄弟,這一車都是你置辦的?” 二喜:“這都是jiejie要的東西,這是鋤頭,斧子,柴刀,這是一些鍋瓦瓢盆,照著jiejie說的,沒買好的,都是平常老百姓使的,不比府里有些粗。” 杜若:“粗怕什么,能使喚就成?!敝噶酥改沁呉话鼥|西:“這是啥?” 二喜:“這一包是菜籽兒,是這位大伯自己家的,他是山下村子里的鐵匠,這些鋤頭斧子柴刀都是從他那兒買的,知道我要買菜籽兒,說不用買有的是,便從他家里拿了一些?!?/br> 杜若看向那漢子,瞧著有四十多了,五大三粗的,憨實憨實的,一看就是老實人,不禁道:“你是鐵匠?你家在山下?” 那漢子點點頭:“我家就住在山下的馮家村,村頭哪家就是。” 杜若愣了愣:“馮家村?原來山下有村落,怎么沒見有人上山?” 二喜:“哪能沒村子呢,只是村民都知道這山上是咱們陸府的墳塋地,這片山也是陸家的私產(chǎn),故此沒人上來?!?/br> 杜若心說,這時候的人當(dāng)真規(guī)矩,就算是陸家的私產(chǎn),也就清明的時候會來祭掃,平常日子也沒人看守,上來砍個柴,打個獵物的誰能知道。 不過,規(guī)矩點兒也好,不會有人來打攪,走車的道,只通到墳地邊兒上,離著杜若住的茅屋還有十幾米的山路,所以車上的東西都得人力搬上去。 好在有二喜跟馮鐵匠在,東西雖多,不一會兒也都搬過去了,杜若讓啞婆倒了兩碗水給二喜馮鐵匠解渴。 見兩人喝了喝水,杜若忽想起一件事:“馮鐵匠你哪兒可有捕獵的夾子?” 馮鐵匠愣了愣,搖搖頭。 杜若頗為失望,想這捕獵的夾子不是很普通的東西嗎,怎么沒有呢。 二喜道:“jiejie要是想打山上的獵物,得用弓箭,要不回頭二喜給jiejie踅摸踅摸?!?/br> 杜若:“你就是踅摸來了,我也不會使喚?!?/br> 馮鐵匠:“我家雖沒有你說的這個什么夾子,但只要你說個大致的樣兒,許我能做出來?!?/br> 杜若眼睛一亮,是啊,自己怎么忘了這茬兒了,這位是鐵匠,沒有成品可以做啊,想到此,從旁邊尋了個柴火棍,捋著記憶在地上畫了個大致的樣子:“就是這樣的,你看看能不能做出來?” 馮鐵匠看了一會兒:“瞧著倒是不難?!?/br> 第4章 比聲音大啊 杜若:“鐵匠大哥您看這么著成不,您回去試試看看,做不出來就算了,要能做出來,工錢料錢都算我的?!?/br> 馮鐵匠點點頭:“那成,我家去試試,要是能做出來我就給您送上來。” 杜若:“那就多謝鐵匠大哥了。” 杜若這一句一個鐵匠大哥叫的馮鐵匠一張黑臉都有些紅,一個勁兒擺手說不用謝,杜若暗笑,果然不管什么時候嘴甜點兒就好辦事兒。 二喜從懷來掏出一個錢袋子遞給杜若:“jiejie的金簪子金耳墜兒,我瞧著是好東西,若是典到當(dāng)鋪有些可惜,就去首飾鋪子里尋了個相熟的兄弟,統(tǒng)共賣了十二兩銀子,置辦jiejie要的這些東西使了一兩,這兒還剩下十一兩銀子,怕jiejie使的不方便,我都換成了散碎的還有一包銅錢,都放在這個袋子里了,jiejie收起來吧?!?/br> 杜若估摸著那兩樣首飾能當(dāng)些銀子,畢竟是金的做工也過得去,只是沒想到這么一大車東西才一兩銀子,這也太便宜了,卻想起自己曾經(jīng)看過一個討論古代民生的節(jié)目上說,古代人雖是銀本位,但老百姓能見著銀子的卻不多,大多使的是銅錢,就算散碎銀子也是富貴人家才使的起,所以一兩銀子買這么一車生活用品才正常。 杜若從袋子里拿出一塊大些的銀子:“這個二喜兄弟拿去吃酒吧,也是jiejie的一點心意?!?/br> 二喜忙道:“這個二喜可不能要?!?/br> 杜若:“二喜兄弟要是不拿著,以后jiejie哪好意思讓你跑腿兒呢?!闭f著不由分說塞給了他。 二喜也就假意推辭推辭,真金白銀的誰不稀罕啊,這一塞到自己手里,也就拿著了:“大管家讓小的留在山下的莊子上了,以后我常往山上來跑兩趟,jiejie要想買什么東西,就跟小的說,山下村子里要是沒有,小的就去鎮(zhèn)子,反正也離著不遠,來去也就五十里地,小的搭輛車半天就能打個來回?!?/br> 杜若:“你不是在陸府外院當(dāng)差嗎,怎么留這兒了?” 二喜:“這不快清明了嗎,大爺?shù)脕砩蠅?,每年大爺一來都要在山下的莊子上住個十天半月的,這邊莊子上人少不夠使的,大管家這才把小的留了下來,備著大爺來了好使喚呢。” 杜若點點頭:“那你可辛苦了?!?/br> 二喜:“不瞞jiejie,小的倒樂意在莊子上當(dāng)差,這邊兒人少,規(guī)矩也沒府里大,平常沒什么事兒還能四處走走,倒是比在府里當(dāng)差自在,小的心里盼著大爺一氣兒住上半年一年的才好呢?!?/br> 杜若笑了:“自在就好。” 二喜是個勤快小子,不禁送了東西過來,一聽說杜若要種菜,干脆拉著馮鐵匠把菜畦都分了出來,菜籽兒種上,水缸都挑滿可,還把破棚子上蓋了一層稻草,好歹是不漏雨了,干了一通活兒才跟馮鐵匠走了。 杜若四下看了看,別說這地兒還就得收拾,這么稍微一收拾瞧著就有些樣兒了,啞婆已經(jīng)把鍋瓦瓢盆都歸置到了棚子里,杜若過去簡單的做了飯,吃了,去屋里倒騰那匹藍粗布。 杜若讓二喜買粗布是為了給自己做身合穿的衣裳,哪有穿著綢緞衣裳干活兒的,再說也不舒服,只不過布是買來了,怎么做衣裳卻成了難題。 杜若拿著剪子在布上比劃了半天也沒敢下剪子,這做衣裳真不是憑想就能干的,萬一剪壞了不是糟蹋布嗎,目前在自己沒找到持續(xù)穩(wěn)妥的進項前,日子還得省著過才行。 覺得自己沒這技能,只得求助啞婆,跟啞婆比劃著說了自己想身衣裳,啞婆點點頭,接過剪子沒幾下就裁好了,找出針線,只一下午就成了,褂子掩襟的領(lǐng)口,沒有盤扣在側(cè)面用帶子系住,下面的褲子有些肥肥大大的,杜若穿上試了試,長短大小正恰好,到院子里對著水盆照了照,嚇了一跳。 雖說杜若心里接受成了別人,可記憶卻還停留在上一世自己的樣子,驀然看見一個陌生女孩臉真嚇了一跳,過了一回兒才漸漸接受,水盆里映的這張臉就是自己。 接受了,便仔細看了看,水盆中的女孩年紀(jì)不大,瞧著也就十六七的樣兒,眉梢眼角尚有些稚嫩,眉眼彎彎,皮膚白皙,雖不是什么絕世大美女也算一枚清秀小佳人,骨架小,人又瘦看起來有些我見猶憐的味道,跟自己前世完全不是一個類型,只有在那一雙晶亮的眼睛里才能看出自己的影子,但杜若得承認自己賺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回到十六七的,尤其她還有三十的靈魂。 杜若記得曾跟閨蜜討論過,女人什么時候最完美,她們一致認為,如果有十六七的年紀(jì),三十左右的智商情商閱歷,便是最完美的了,所以,她這次真是賺了。 只不過也太瘦了,怪不得沒力氣呢,杜若琢磨著怎么能在有限的條件內(nèi)給自己加點兒營養(yǎng),不止自己還有啞婆,上了年紀(jì),又天天干體力活兒,總吃素可扛不住。 只是怎么增加營養(yǎng)是個大問題,不過這問題很快便解決了,沒過幾天,馮鐵匠就來了,手里提著杜若說的那個捕獵夾子。 杜若對馮鐵匠的手藝由衷佩服,一個村子里的鐵匠,只是隨便畫了個四不像的樣子就能做出如此地道的捕獵夾子,實在厲害,怪不得都說高手在民間呢。 馮鐵匠人雖憨實倒也有些心眼兒,杜若給他錢他不要,吱吱嗚嗚說了半天,杜若才明白,是想問自己他能不能做這東西賣。 杜若頗為感慨,還是古代人樸實,這時候便已經(jīng)有了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意識,不過人家是老實,自己若是趁機訛詐就不厚道了,再說這山上山下的勉強也算鄰居,弄得太市儈了不好,想到此便道:“若是能賣就賣吧,多賺幾個錢也能貼補家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