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意見分歧
滿清內部雖也有斗爭,但至少對外時,還是能夠分清輕重,一致對外。 明朝的情況就糟糕許多,一旦內斗起來,便自以為是,不計后果。 現(xiàn)在鄭芝龍心里清楚,他此前飛揚跋扈,一再否決隆武皇帝的決議,把持朝政,侮辱大臣,已經(jīng)將隆武皇帝徹底得罪。 在皇帝心中,必然將他試做董卓之輩,而一旦皇帝逃出他的控制,在一幫終于明朝的臣子和軍隊的擁護下,實現(xiàn)了大明的中興,必然會回頭清算他。 因為這一點,鄭芝龍已經(jīng)不可能繼續(xù)擁明,他要么繼續(xù)挾持隆武,不給隆武清算鄭家的機會,要么便投靠滿清,幫助滿清剿滅隆武朝廷。 此時隆武皇帝不甘心繼續(xù)做傀儡,已經(jīng)在三萬禁軍的護衛(wèi)下,來到了汀州府連城縣,被鄭軍攔住了前往贛州的道路。 隆武帝有三萬禁軍護衛(wèi),且靠近贛州,鄭芝龍不敢用強,無法將隆武接回福京,而隆武皇帝也不敢攻擊鄭軍,怕鄭芝龍直接降清,讓清軍沖入福建。 原本雙方就這么僵持著,可是滿清察覺到了明朝內部的斗爭,派遣漢jian南下面見鄭芝龍,許以優(yōu)厚條件,鄭芝龍隨時可能降清,隆武皇帝便不得不下旨,令湖廣何騰蛟、堵胤錫迎駕,令朱以海出兵,震懾鄭芝龍。 趙銘沉著臉問道“太子殿下什么意思?” 夏完淳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發(fā)兵鄭芝龍必降,不發(fā)兵,鄭芝龍也要降。如此不如先發(fā)制人,趕在滿清進入福建之前出兵!” 朱以海的內心其實比較復雜,他是隆武朝太子,如果隆武完了,他就可以稱帝。 只是隆武朝如今威望不足,要是突然被滿清滅調,明朝立時又成一盤散沙,他登基也不起作用,況且廣西還有神宗子孫,朱家正兒八經(jīng)的法統(tǒng)繼承人桂王。 如果鄭芝龍降清,福建被滿清占據(jù),明朝長山一蛇,便被滿清攔腰斬斷,湖廣、兩廣的明軍,肯定不會接受一個被滿清隔開的隆武太子,西南必然會就近擁立法統(tǒng)繼承人桂王,那朱以海便又白忙活了。 因此,思慮再三后,朱以海還是決定,維護隆武朝廷。 趙銘陰沉著臉,“二十萬清兵虎視眈眈,一旦我們與鄭芝龍內訌,清軍必然乘機南下,如此~” 夏完淳道“都督,時下鄭芝龍降清,已經(jīng)是定局。我們不出兵,鄭芝龍也要降清,屆時福建不保,陛下危機,大好局勢毀于一旦。如此緊要觀頭,再者我等臣子,豈能坐視安宗之事重現(xiàn)!” 南京失陷,安宗朱由崧被滿清俘虜,剮于菜市口,若是隆武皇帝再被殺,必然極大打擊民心士氣。 王大拿等人看向夏完淳,又看向趙銘,猶豫了一下,他還是起身抱拳道“都督,咱們東海鎮(zhèn),戰(zhàn)浙西,入長江,北上大沽,消耗頗大,如今正與西夷作戰(zhàn),哪能抽出兵力,拿出物資去福建作戰(zhàn)?” 不少將領也都附和,他們對于朝廷,其實感情不深,而且覺得東海鎮(zhèn)為大明付出已經(jīng)夠多,沒道理事事都要靠東海鎮(zhèn)。 王大拿等人都覺得,東海鎮(zhèn)連連征戰(zhàn),物資都打空了,不能只顧朝廷,不顧自己,該先讓自己的日子好過起來。 此前清軍攻擊浙東,趙銘入長江,清軍攻擊湖廣,趙銘戰(zhàn)金華,清軍欲大舉南下,趙銘北入淮江,直逼北京。 這一系列動作,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同時,連續(xù)的征戰(zhàn)也使得東海鎮(zhèn)上下有些不滿,出現(xiàn)了一絲厭戰(zhàn)的情緒。 現(xiàn)在臺灣島上的西夷還沒解決,新家還未安寧,又要去為朝廷打仗,而朝廷什么都不能給東海鎮(zhèn),將士們難免有些不情愿了。 趙銘聽了王大拿的話,看見眾多將領的神情,臉沉了下來,有些為難。 此時,正是東海陣養(yǎng)精蓄銳,積攢錢糧,開發(fā)臺島的關鍵時刻,實在不是出兵的時擊。 如果等趙銘擊敗了西班牙,繳獲西班牙人的裝備,然后自己打造一批,訓練一萬燧發(fā)槍和重甲長矛手組成的精銳步軍,再配上野戰(zhàn)銅炮等犀利火器,即便遇見上萬八旗騎兵,東海明軍也能一戰(zhàn),還怕不能擊敗滿清。 現(xiàn)在趙銘心里也不想打無準備之仗。 二十萬清軍,加上鄭芝龍十多萬人馬,趙銘不知道該怎么打。 夏完淳見趙銘不說話,也知道他的難處。 按照道理來說,隆武皇帝下了旨,夏完淳作為監(jiān)軍,有權力敦促趙銘出兵,但夏完淳心里很清楚,他不可能去逼趙銘出兵,趙銘給了朝廷臉面,朝廷也要給趙銘臉面,沒有這個默契,那隆武朝廷將會失去趙銘的效忠。 這時夏完淳以商量的口吻道“都督,下官知道,近些年東海鎮(zhèn)為朝廷出力頗大,士卒連連征戰(zhàn),將士疲乏,物資消耗一空,但現(xiàn)在局勢確實危機。陛下被困在汀州,如果都督坐視,后果堪憂。下官這次前來,就是希望都督和將軍們,能夠克服困難,想一想辦法!” 陳于階對于明朝忠心耿耿,也從旁勸說道“都督,陛下有難,我等臣子,就算萬死,也該起兵勤王!” 趙銘手下一些忠于明朝的官員也都紛紛道“都督,我們東海軍必須要有所行動。” 一時間,軍帳內出現(xiàn)兩種聲音,一種認為要謹慎起見,不該事實都由東海鎮(zhèn)擔著,咱們自己也要過日子,一種則認為,皇帝有旨,就算再難也該出兵。 眾人一番爭論,趙銘神情冷峻,目光如炬,沉思一陣后,揮手道“諸位安靜!陛下有難,本督自然要起兵勤王,不過怎么勤王,卻需要商議?!?/br> 趙銘看向夏完淳道“小隱,你去一趟溫州,轉告太子,本督不日就會前來與太子殿下商議?!?/br> 趙銘遂即又看向徐孚遠道“徐先生,你派人傳旨舟山,讓馬先生動員士卒做好準備?!?/br> 王大拿道“都督,那這雞籠還打不打!” 趙銘揮手道“不耽擱,繼續(xù)打,困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