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逃人法
書迷正在閱讀:穆先生,早上好、魔王的憤怒、豪門逆襲:暖心總裁不好撩、凡女飛仙記、春分日七殺、快穿之魔道小jiejie教你做人、九州棋、遺落獸人界、春潮與涼風(fēng)、我的英雄學(xué)院之體術(shù)為生
有了這樣一支保境安民的親民隊伍之后,附近百姓的日子便安定了許多,一有風(fēng)吹草動便紛紛到她們那里去尋求幫助,她們也有求必應(yīng),主持一方正義,因而深得當(dāng)?shù)匕傩盏膼鄞鳌?/br> 時間一久,隨著聲勢越來越大,口碑越來越好,人們漸漸就有把她們神化的趨勢,百姓們平時的談吐中把她們描述成了一個個能飛檐走壁的神兵天將,既親昵又敬畏地稱呼這支隊伍為“千歲軍”。 而楚芳本人,更是被百姓描繪成呼風(fēng)喚雨,無所不能的女神,人人都敬稱其為“芳芳千歲”。 名聲越來越大,前來投奔的人也就越來越多,這支“千歲軍”的實力也愈發(fā)壯大,總?cè)藬?shù)已經(jīng)達到一千多人,其叱咤威名一直遠播至湘西雪峰山一帶,不僅別的土匪綹子再也不敢在她們眼皮子底下惹事,就連最近重新占據(jù)遂寧縣城的上萬清軍前去清剿都屢戰(zhàn)屢敗,吃了幾次大虧。 這支義軍戰(zhàn)斗力之所以這么強,除了芳芳的用兵謀略外,她的麾下新近收羅了不少北方來的“逃人”,這些人都與滿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故而殺起韃子來均奮不顧身特別兇猛,其中以被人稱為“三大護法”的三名統(tǒng)兵頭目尤為出眾,其中一位是“不沾泥”袁佐才,第二位是“過天星”張孟,第三位是“一條龍”左文昭。 這三名牛人都是來自北直隸河間府和滄州府一帶的“逃人”,那兩個地方民間自古便有尚武之風(fēng),從來都是武林高手輩出,因而自小習(xí)武的他們都有一身好武藝。 有了這些亡命之徒的加盟,“千歲軍”幾次交鋒下來把清軍殺得丟盔棄甲損兵折將,只得整日龜縮在城內(nèi),輕易不愿再進山和他們叫板。 各位看官,這里跟大家交待一下何為“逃人”,又為何“逃人”對滿人會有如此深的仇恨。 要說清“逃人”,就必須先大致交待一下“滿清”和“八旗子弟”這兩個詞的由來。 滿洲女真人,明初時按地理位置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后來建州女真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帶領(lǐng)下崛起,逐一吞并了其他女真,并把其麾下的滿人軍隊按軍旗顏色分為八旗,后來,滿人因此便稱自己為八旗子弟,簡稱為旗人。 這八旗中,每個統(tǒng)兵旗主稱為固山額真(額真:蒙古語,主人的意思),每旗由五個甲喇組成,每個甲喇的頭領(lǐng)叫做甲喇額真,下有五個或五個以上牛錄組成,每三百人為一個牛錄,其頭目稱為牛錄額真,因而每旗一般有七千五百人以上,八旗子弟總?cè)藬?shù)約有六萬余人。 其后,在逐漸吞并了蒙古各部以及奪得遼東地區(qū)大片土地后,又增加了“蒙八旗”、和“漢八旗”,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之眾。 當(dāng)初努爾哈赤規(guī)定,這些八旗子弟終生只能服兵役幫他打江山,不得從事其它任何行業(yè),這個政策在滿清野蠻擴張的戰(zhàn)爭時期確保了兵員,起到了相當(dāng)大的作用。 但在清廷坐穩(wěn)江山之后,由于安坐龍椅之人一個賽一個的愚昧和傲慢,仍然長期保留了這一政策,以至于晚清時期的八旗子弟不僅不會打仗,就連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后來淪落到只能靠賣祖產(chǎn)而混吃等死的程度,八旗子弟由此沒落直至消亡。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建立大金國,史稱后金。兩年后,努爾哈赤發(fā)布“七大恨”起兵,誓師伐明,攻占沈陽后遷都于此,及至皇太極繼位,又改國號為“大清”,把沈陽改名為盛京,及后順治入關(guān),才定都于北京,從此滿人坐了三百年的龍椅。 這,便是“滿清”一詞的由來。 滿清八旗入關(guān),定鼎中原之初,民憤最大的兩項政令,便是“剃發(fā)易服”和“圈地政策”。 “剃發(fā)易服”大家都知道,那根其丑無比的金錢鼠尾辮以后曾作為東業(yè)病夫的形象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恥辱,下面說說“圈地政策”和“逃人法”。 滿人中的建州女真人,是努爾哈赤的最嫡系部屬,原是一個游牧民族,因人口太少,又不準(zhǔn)他們從事農(nóng)牧生產(chǎn),努爾哈赤為彌補兵源不足和糧餉匱乏,很早就有滿人貴族蓄養(yǎng)包衣奴才的制度。 這些奴才,最早是一些罪犯被罰為奴之人,以及在歷次作戰(zhàn)中俘獲的蒙古人、朝鮮人、維吾爾人,后來在歷次入關(guān)作戰(zhàn)中相繼俘獲了大量的明軍士兵以及漢人百姓,努爾哈赤便將這些漢人全部分給王公大臣和八旗士兵為奴,以供滿人役使,因此,幾乎每個八旗兵家中都有奴才。 在高傲的滿人貴族眼里,這些人打仗不行,干活卻是可以的,加上多是青壯漢子,故此深得滿人主子的喜愛。 入關(guān)定都之后,為賞賜滿洲八旗將士,使他們真正成為坐享江山的主子,攝政王多爾袞特令滿洲旗人在京畿、北直隸一帶跑馬圈地以酬其功,不僅奪去了大批漢人的家園,竟然將所圈土地中的漢人百姓也一律撥充旗下為奴,史稱“圈地政策”。 這些旗下奴與一般的奴仆不同,他們沒有一絲政治自由和財產(chǎn)自由,甚至沒有生命自由,其地位僅與財貨相等,于是發(fā)生了大批奴才逃亡的“逃人”事件,清廷為制止地方隱藏逃人,便制定了嚴(yán)苛的逃人法,除了抓到逃人往往處死外,若發(fā)現(xiàn)有人敢藏匿此類逃人,那是要罪上加罪的,弄不好要株連整個家族,人頭掉下一大片。 可想而知,剛?cè)腙P(guān)時的滿人,是如何的不把漢人當(dāng)人看的。 究其原因,還不是這些奴才乃是那些滿人主子的命根子,主子們都指望著這些旗下奴替他們耕種生產(chǎn),若都逃了,主子們誰來養(yǎng)活? 當(dāng)初多爾袞便對上疏勸諫的漢族官員說:“向來血戰(zhàn)所得人口,以供種地牧馬諸役,乃逃亡日眾,十不獲一,究其緣由,jian民窩隱,是以立法不得不嚴(yán)。若謂法嚴(yán)則漢人苦,然法不嚴(yán),則窩者無忌,逃者愈多,我滿洲驅(qū)使何人?養(yǎng)生何賴?滿洲人獨不苦乎?” 如此重壓之下,各地官府便不敢再怠慢逃人之事,但凡境內(nèi)有逃人的,一律捕了往北遣返,為此捕殺了窩藏逃人的百姓數(shù)以十萬計,哪管你是父藏子、妻藏夫,那是逮住便殺,人頭一砍一大片,當(dāng)真是罔顧倫常,慘絕人寰! 不僅普通百姓大量被殺,甚至那些替滿人賣命的漢人官員也沒能幸免,貴為靖南王的耿仲明,便是在南征途中,因部下私藏逃人而自忖難免死罪嚇得在江西境內(nèi)畏罪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