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炮灰男后[穿書]_分節(jié)閱讀_135
變法的初衷,不只是想跟商人爭奪利益充盈國庫,更重要的還是為了利民,減少土地吞并。 類似這樣的政策,各朝各代都有專門的機構(gòu)——豐年時平價買進低價糧,存儲于國家糧倉,等州縣受災,再開倉賑災。 但這個賑災模式存在多大的弊病,朝廷心里有數(shù),薛遙心里更是門清。 即使在薛遙所處的信息發(fā)達社會,各種名義上的捐款,真正到了受災民眾手中,都已經(jīng)被層層經(jīng)手的人貪去不知幾成,更何況在信息輕而易舉就能掩埋的古代。 朝廷救濟百姓的錢糧,從中央到州縣,之間要充實多少人的腰包,根本無從計量。 所以太子提出的這個變法,跟以往政策有不少區(qū)別。 一個就是獨立調(diào)控部門,直接跟朝廷接軌。 既不讓京官經(jīng)手,也不會經(jīng)過各省各縣的藩臺總督甚至知府知縣,完全模擬民間市場交易,不調(diào)用國庫錢糧,不申請公款。 這個新機構(gòu)發(fā)放俸祿,都得自力更生,每年還要完成朝廷的指標,幾乎避免了各級官員鉆空子撈油水的可能性。 在薛遙看來,這變法沒什么毛病,新機構(gòu)靈活性大,且不能申請公款,得跟各地商人公平競爭。 優(yōu)勢主要是享有國家漕運的交通便利和運輸?shù)统杀尽?/br> 如果賣貴了,災民自然會去找民間商人,機構(gòu)就完不成朝廷指標,這就逼得他們必須比民間商人更“良心”。 當然,這條變法只是眾多變法中的一條。 薛遙是個不太懂什么政策調(diào)控的理科生,當初看書的時候,完全沒琢磨過變法有什么問題,只知道結(jié)果是失敗了。 為什么會失敗呢? 看火葬場。 早知有今日,薛遙應該在看完變法內(nèi)容后,立即咨詢經(jīng)濟學家來著。 薛遙一路上都在偷聽二皇子談論變法的內(nèi)容。 然而這位宅神對變法的理解,恐怕還不如他這個文科文盲。 二皇子全程都在夸耀太子的才智。 是個兄控無腦吹了! 等變法失敗,兄控的臉怕是要被打腫了。 想到變法失敗,薛遙很憂心。 看書的時候他沒太注意廢太子的部分,隱約記得這位德才兼?zhèn)涞木拥渖駢?,遭到了三皇子黨的瘋狂反噬,后文關(guān)于廢太子的部分都很壓抑。 英雄末路。 薛遙不想看到自己的偶像重演這樣的悲劇。 但這件事……和修蜀道可不一樣。 修蜀道的事,他一開始就有過不少種阻撓的方法,汐妃對他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汐妃一個古代婦道人家,本身就沒什么主見,薛遙忽悠起來不算困難,換成太子就沒戲了。 他去跟太子說,變法不能搞,總得說出個一二三點原因吧? 而他連變法為什么失敗都完全想不通,去跟太子說什么呢?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但我覺得太子殿下你不要瞎搞?!?/br> 怕是會被偶像動感教育到當場去世。 而且現(xiàn)在勸阻已經(jīng)晚了,急性子的太子爺,一言不合,居然已經(jīng)開始試運行了。 這次去江浙收購糧食,根據(jù)原著中的描述,好像沒有動國庫的銀子,而是皇帝自掏腰包,給兒子瞎折騰的。 算起來,大豬蹄子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支持兒子的志向了。 這個機構(gòu)成立的初始人力和本金,加起來皇帝給了一百萬兩銀子,其中八成都用于收購糧食,借給受災縣。 八十萬兩白銀,按照江浙糧食的市價,大約可以收購一百三十萬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