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搶起了吃食,周佑安不得不又出去拎了兩個大食盒進(jìn)來。 秦王與楚見辭二人端著粥碗相視一眼,眼中盡是驕傲。 只有韓進(jìn)嘗了一口周佑安特意放在他面前的粥,眼睛登時亮了。這個味道!再一檢查里頭的材料,只有妻子才知道他的口味,她也來了?! 可能是出于近鄉(xiāng)情怯的緣故,這幾個家伙從一開始的驚喜恢復(fù)下來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去看人。 鐘萸倒是第一時間找上門來,公事公辦地上交賬冊,一樣一樣匯報自己準(zhǔn)備好的兵甲可以裝備多少兵卒,帶了多少優(yōu)質(zhì)戰(zhàn)馬可以擴(kuò)充多少騎兵,運(yùn)了多少糧草可以支撐多久的戰(zhàn)役。 最重要的是一大箱子絕無僅有的地圖,細(xì)分到縣,囊括的疆域從嶺南到西北大草原。而且配備了非常詳細(xì)的解說,從地理到人文,甚至包括當(dāng)?shù)毓賳T的基本情況與所屬派系。 秦王都被震住了:“這、這是哪里來了?準(zhǔn)確度有多高?” 鐘萸道:“地圖的功勞與小冊子上的地理人文詳解都出自《百科全書》項目組,老爺子發(fā)動大家翻閱了全國的縣志以及所有邸報等材料才總結(jié)出來的,我們出發(fā)前老爺子珍而重之拿出來讓我們交給王爺,說一定能派上用場。至于官員的情況,卻是王妃個人的功勞。” 得此助益,秦王飯后便宣布舉事,軍中立刻改旗換幟,向天下發(fā)出檄文宣布新皇狼子野心,弒父殺弟,還意圖借壽誕殺他奪權(quán)。 督軍不忍看新皇如此暴虐,于是冒著被新皇滅口的威脅主動領(lǐng)命前來告知一切,給了他確切的證據(jù)。怕被新皇追究,已經(jīng)服毒身亡。 皇家人員凋敝,兄長有違人倫,他作為皇室最后一根獨(dú)苗不得不扛起大旗,自立為帝。 特此敬告天下,不要再依附敗壞倫常的兄長,早日歸順真正的龍脈,才能平息祖龍的憤怒! 檄文一出,新皇立刻坐不住了,提前向天下揭發(fā)秦王血統(tǒng)不正的痛腳,可惜關(guān)于天牢中的八王爺派不上用場,無法滴血認(rèn)親拿到最有利的證據(jù),而新皇弒兄殺弟卻有太多不堪推敲之處,秦王只稍稍提出幾點大家便知道新皇確實做下了這等錯事。 新皇氣得跳腳,一時間沒辦法碰到秦王,只能拿沈夕那個渣爹出氣,誰讓秦王說了,就是你老婆的弟弟告的密,嗯?他誣陷的?誰信哪!反正這個鍋你們家背定了。 朝堂上下本就人心惶惶,此時的渣爹成了眾矢之的,被揪出眾多小辮子,一天之內(nèi)官職被一擼到底,還被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一家老小下了大獄。 沈夕拿到這個消息時陸戰(zhàn)也在一邊,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低聲道:“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br> 八月十五,秦王大軍已經(jīng)逼近了皇城。 第五十二章 新皇到底還是知道自己最為信任的副將投敵了, 于是他沒有選擇帶兵回西北,也不愿意做個茍延殘喘的階下囚, 中秋節(jié)那晚自己帶一隊親兵偷偷開了側(cè)門,遇上一支嶺南軍斥候,奮力殺敵十?dāng)?shù)人不敵, 最終喪命。 終其一生,沒有過投降二字。 九月秦王天仁山封禪,上啟天人下祭祖先,改元為泰興。 十一月天下大定, 嶺南用新法種植的水稻獲得豐收, 鐘萸頭頂?shù)墓冇侄嘁恢?,考慮到她往后或許還有其他功績,新晉皇帝給她封賜了三品誥命, 千畝良田山地、詩書字畫以及眾多財寶, 最重要是力排眾議, 專為她設(shè)置的言路。 此路一開,她的種種建議將第一時間呈到皇帝案前。 本來還有專門的衛(wèi)兵,但楚見辭還是如前世一般選擇解甲歸田,免除不必要的后顧之憂,而且自己的老婆自己可以保護(hù), 就不勞旁人費(fèi)心。 新晉皇帝考慮再三后, 允許了,于是許多沒有重要官職的將軍們也緊跟著解甲歸田,皇帝再三留人, 做出保證若有戰(zhàn)事必定召回,換個賓主盡歡。 解職后的將軍們也接到了各處兵營以及學(xué)校拋出的橄欖枝,邀請他們擔(dān)任教頭,為國防和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 這一路打仗,他和鐘萸因為兵營嚴(yán)格的通行管制并沒有見上幾面,私下就更沒有接觸了。因此這日,他難得躊躇地站在嶺南鐘宅的溫泉莊子大門外頭,理了理自己本就很整潔的袍子,不太舒適地跺跺腳下的新鞋,又扶正了頭頂?shù)挠窆?,恍然還是初見時那幅書生打扮,身后是長長的聘禮隊伍。 “少爺,要不小的先去敲門?”楚宅管家忍笑上前小聲問道。 楚見辭輕咳一聲,擺手示意他回到自己應(yīng)該待的位置,“無妨,我自己來?!?/br> “可是,”管家看了看天色,“少爺您要是再不敲門,可就要誤了老爺夫人特意找人算好的吉時,少夫人的長輩怕也等了許久了……” 楚見辭深吸一口氣,道:“行了。” 管家會意,往后頭的禮樂隊伍一抬手,熱爾鬧鬧的喇叭鑼鼓便敲了起來,楚見辭上前敲門,一個圓臉的喜氣小郎君早就帶在門口,看到門口的楚見辭歡呼一聲往后通傳:“楚郎君來完聘啦!” 而后旁邊早就等著的兩個漢子滿臉笑呵呵地拿出幾串大爆竹用竹竿挑高,熱熱鬧鬧地走出門外,在大門門匾旁燃放起來。 內(nèi)院也十分熱鬧。 品書穿著一身鵝黃里襯,外罩著金紅小襖,聽到前院傳話,趕緊指使小丫頭們:“楚郎君來了,快去瞧瞧齊老先生和老夫人準(zhǔn)備好了沒,姑娘那邊也去瞧瞧有沒有什么吩咐,門廊邊的幾個小丫頭最后再按單子清點一遍回禮,那個穿金邊夾襖的小郎,對,就是你,去外頭清點一遍送聘的人數(shù)報給何娘子,讓她多備一些解酒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