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周郎[三國]_分節(jié)閱讀_82
書迷正在閱讀:我和死敵的糧真香 完結(jié)+番外、孽海(骨科1V1)、詭行天下、從弟弟到男友再到老公、快穿之女配上位記、重歸、每天懵逼全世界[劍三+修仙]、帶著男神穿六零、[修仙]頭疼每一天的少萌主、被我干掉的魔王來找我復(fù)仇了
戰(zhàn)袍輕拂,仿佛還帶著戰(zhàn)場的血腥肅殺之氣,英挺俊朗的眉眼之中,那一抹熟悉之極的溫和笑意在看到李睦的身影時慢慢變得熱切起來。 許是騎馬一路疾馳跑得快了,李睦的心口跳得有點快,臉上也有點泛紅。 不知為何,她竟突然生出一種近鄉(xiāng)情怯的感覺來。 頓馬徘徊,定了定神,緊緊抿住唇。 “此番得誅黃祖,皆勞諸位辛苦,權(quán)在此多謝?!狈硐埋R,并順手將掛在馬鞍上的踏腳活結(jié)抽開,這一番動作李睦練了無數(shù)遍,做得行云流水,飛快無比,轉(zhuǎn)而再整一整衣袍,率先向城門諸將長長一揖。 作為孫權(quán),殺黃祖就等于是報了殺父之仇,她道一句謝,理所當(dāng)然。 聲音不敢提高,還是壓得略帶幾分暗啞,但即使隊列中的兵士幾乎一大半人都沒聽清楚她說了句什么,但卻沒人會計較。感念父仇得報,心緒激動難平,語不成調(diào),再正常不過。 目光隨著躬身而垂落,一揖方行到一半,眼角的余光就見周瑜快步朝她走來。 走得急了,腰間的佩劍與身上的衣甲摩擦,發(fā)出一連串急促的鏗鏘的相擊之聲,每一下都仿佛與她的心跳一齊躍動。一揖未及到底,雙手就被穩(wěn)穩(wěn)托住。 “若非權(quán)公子坐鎮(zhèn)中軍,糧草不斷,軍備充足,何來我等今日之功?” 男子灼熱的體溫隔著衣袖傳來,清清朗朗的聲音遙遙傳出去,身后的將士之中,立刻響起一陣海嘯般的歡呼。 糧草不斷,身在軍中的普通兵士或許還感覺不到每天都能吃飽的意義究竟有多大,但言及軍備,李睦送來的投石機(jī)意味著什么,卻是他們每一個親上戰(zhàn)場的人親眼所見的。 占盡了居高臨下優(yōu)勢的望樓甚至經(jīng)不起兩輪飛石,就坍塌殆盡,場面極為壯觀。單這一幕,就能讓他們對李睦這個坐鎮(zhèn)后軍,不冒矢石的“權(quán)公子”非但沒有半點不滿,反而心生敬畏。 再加上周瑜有意放任軍中一箭四百步的傳言,李睦“神技”之名,早已遍傳全軍。 兵戈凜冽,鐵血威武,李睦一禮未畢,周瑜又還一禮,遠(yuǎn)遠(yuǎn)看去,倒像是兩人在軍中對拜。 然而,這兩個當(dāng)事人卻一點也沒察覺這情形有何不妥。兩人的額頭幾乎擦到一起,周瑜微微偏頭,壓低了聲音,湊到李睦耳邊:“進(jìn)城巡營,應(yīng)下甘興霸之請,留其鎮(zhèn)守江夏,所有軍功,俱回吳郡再論?!?/br> 既然要輔孫紹,哪怕只是走個過場,軍功之賞也要由孫紹來定。這個道理就算他不說,李睦也心里清楚,所以之前也只言謝而未言賞。但甘寧之請為何,她卻是一點頭緒都沒有,聞言不由微微一愣,趁著直起身子的動作朝周瑜飛快投去一瞥。 周瑜卻半點沒有再多解釋一句的意思,抬目與她眼神一對,笑容溫和:“春寒未消,江風(fēng)尚冷,該多披件厚袍?!?/br> 因是乘勝入城,李睦今日特意披了魚鱗輕甲,以示同為軍伍。甲衣?lián)醪涣孙L(fēng),金屬固有的冰寒卻透過衣料緊緊貼在皮膚上,她不是沒想過在鐵甲外再穿一件外袍,只是再輕的甲總是鐵制,沉甸甸地壓在肩上,已然令她行動遲緩,若是再加一件長袍,袍角飛揚(yáng),上馬下馬,若是身手利落還能讓人道一句瀟灑,可她卻只感覺到行動不便,隨時都可能掛住袍角,出丑人前。 更何況,好不容易終于能獨立穿上這一身戎裝,沒有人搭把手,她還真是沒辦法背過雙手,從肩甲下系住外袍。 李睦目光輕閃,隨即轉(zhuǎn)開,微微彎起一點嘴角,端出一副端和沉穩(wěn)的笑容,聲音朗朗:“有勞公瑾掛懷?!?/br> 話音未落,不等周瑜反應(yīng),抬一抬手,向側(cè)讓了半步,將身后的程普讓了出來:“老將軍請。” “權(quán)公子請。”程普向她抱拳,同樣一身鐵甲戎裝,卻是動作利落,一把花白長須,也顯得精神奕奕。 周瑜嘴角輕揚(yáng),再看一眼容色淡然的李睦,方才向程普拱手,退開一步,引他們?nèi)氤恰?/br> 江夏郡內(nèi)的主要城池都沿江沿水,俱有碼頭,商船往來,賈人開市,更有擔(dān)了田間菜果售賣的農(nóng)夫,編制草篾的匠人,裁衣販錦,豬牛雞鴨,除了米糧生鐵,馬匹粗鹽這種管控物資以外,處處集市,幾乎可以買到南來北往各種物品,一派繁忙。 故而一旦開戰(zhàn),商路斷絕,街面店閉,整座城池也就一下子蕭索起來。 西陵城一共有東西北三處城門,除了李睦進(jìn)城的東門之外,另兩處城門外也都各有駐軍。而甘寧此時就在北門外的軍營里。 轅門寬闊,鹿角連綿,兩千兵馬連營而駐,將北面城門里外封鎖,營中巡哨往來,又有四面望臺高筑,李睦曾在邙山聽周瑜講過駐營之要,此時一眼望過去,竟是處處相合。 甘寧身未著甲,只一身短褐,錦袍換了白衣,將李睦迎進(jìn)帳內(nèi)。 一圈見禮,李睦于正中軍案后落座,這才暗暗松了口氣,稍微轉(zhuǎn)了轉(zhuǎn)被鐵甲壓得發(fā)麻的肩頸,伸手在案側(cè)上扶了一把。 但她這口氣尚未完全松完,甘寧已在案前拜倒,伸手按席,俯身而拜。 李睦眉梢一皺,目光朝周瑜的方向一掃,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要起身。然而她才一動腿,正在她身側(cè)坐下的周瑜就率先站起來,借著側(cè)身避禮的動作,不動聲色地一手往她肩頭一按,順便也將她被魚鱗細(xì)甲壓住的衣領(lǐng)輕輕撫平。 “甘寧困于江夏之時,蒙黃祖帳下副將蘇飛舊恩,方得以脫。今黃祖授首,飛雖為其將,寧乞權(quán)公子降恩,赦其同罪,免其夷戮之禍?!?/br> 李睦到這個時代的日子也不算短了,能接受躬身長揖,可以與人相對跪坐,但對于這種拜禮,卻還是頭一遭遇到。 悍勇剛烈的男兒在她面前如此折腰,偏肩上陡然多了一股力道,令她一時站不起來,避也避不開,自然而然也就受了他這一全禮,李睦一時有些慌亂,也沒注意到周瑜的手指就在她后頸撫過,只抬頭狠狠橫了他一眼,不想?yún)s正好把脖子送到了他手心里。 微微仰頭,眼前就是一張俊美得不像話的笑顏,李睦不由一滯。 “蘇飛此人,我素不識?!泵蛄嗣虼?,李睦扭過頭不去看周瑜,清了清嗓子慢慢開口,“但既然前次我于薊春得他相助,此番也確該還他這個人情?!?/br> 她一開口的瞬間,周瑜就收回手,李睦感覺到肩上一松,就立刻站起來,從軍案后走出來,在甘寧詫異的眼神中俯身扶住他的肩側(cè)。 她和周瑜混入薊春接應(yīng)甘寧時,被禰衡看破身份,若非甘寧突然出現(xiàn)在城外接應(yīng),掃清封鎖渡口的敵船,他們即便劫持了孫乾和禰衡,也未必能那么容易脫身。 雖然李睦一直沒問過被扣留在江夏的甘寧為何突然反而能接應(yīng)他們,但如今甘寧為蘇飛求情,再聯(lián)想到城門口周瑜對她悄聲說的那一句話,也大致能猜到當(dāng)日之幸,怕是少不得這位黃祖麾下的副將幫忙。 也正好以此為借口,應(yīng)了甘寧之請。 甘寧與蘇飛私交極好,當(dāng)日能得脫身,也確實是受他暗中相助。但李睦和周瑜當(dāng)日在薊春之失本也就是因他而起,因而他雖然要為蘇飛求情,卻也不能仗著這個人情開口。本來還打算以此次破城的軍功為抵,甚至用自己的性命為蘇飛作保,卻不想李睦竟主動提及當(dāng)日之事,抹過前情,只說人情。 甘寧最是恩怨分明的性子,行事疏朗,義氣當(dāng)先,想到自己之前還對李睦心生輕視,只當(dāng)她當(dāng)作是個靠父兄余蔭威名而御人的無用少年,不由心中愧然。 “權(quán)不比將軍武勇,穿這一身衣甲已是為難,將軍若再不起,我面上可就難看了?!狈鲎「蕦幖鐐?cè)的手絲毫用不上力道,反倒像是借他的肩膀撐住鐵甲的重量。李睦可沒有和甘寧比力氣的企圖,扶個肩膀也不過是做個姿態(tài),發(fā)覺他身形如山紋絲不動,也就不再白費(fèi)力氣,長眉舒展,帶起一絲故作為難的笑意,干脆直言。 甘寧微微一愣,轉(zhuǎn)而朗聲大笑,朝她再抱拳躬身:“寧謝將軍成全!”話音未落,即刻起身,干脆利落。目光掠過,再朝周瑜笑著點一點頭。 由“權(quán)公子”變?yōu)椤皩④姟?,李睦眉毛一挑,順著他的目光回頭再看周瑜。只見這笑容溫和的男子不知何時已在右首坐下,一手虛按于身前的小幾上,五指修長,骨節(jié)分明,一派斯文,清眉朗目,這一身戰(zhàn)甲在他身上竟生出幾許說不出的清雅意味來,令人全然無法想象他橫槍立馬,沖殺于敵陣之中勢不可擋的模樣。 只是李睦卻從他的眉眼之中的笑意里,看出似乎有什么極為重要的事,就在剛才那一瞬間塵埃落定,如他所料。 想到這里,李睦又看了甘寧了一眼。 ☆、第九十三章 巡了營,再見一見那個讓甘寧為之俯首的蘇飛,李睦不能論及封賞,卻仔仔細(xì)細(xì)一個營一個營的巡過去。 周瑜原來從下邳帶出來的人馬,由吳郡調(diào)集的人馬,再加上一路攻伐四面來投的軍士,以及江夏城破之后的降兵,萬余人馬分三面城門駐扎,每一處都是營帳如云,除去巡哨的,駐防的,以及斥候傳訊兵,也有一半的兵馬正在cao練或者休整。 就是這副鐵甲實在太重了!簡直就是負(fù)重徒步,極限挑戰(zhàn)。初時還覺得風(fēng)過微寒,才巡完一處軍營,李睦就已經(jīng)出了數(shù)身大汗。 程普跟在她身后勸了幾回,李睦只回頭笑一笑。頂多也就駐步歇一歇,或從親兵手上接了水囊喝口水。本就是要招攬人心,上陣打仗她不行,也就只能在這上面下功夫了。 不但走遍全營,從下邳出來的兵士里,但凡是昔日在周瑜軍帳中見過的面孔,她都還能叫得出名字來,以前問過家住何處,家中還有何人的,還能再追問一句家人如何。 甘寧是重義之人,他手下八百健兒他就個個識得,人人熟悉,此時見李睦也是如此,自是大有認(rèn)同之感。而程普卻是暗暗心驚,不動聲色地目光掃過自始至終都一言未發(fā)的周瑜。 要知道,下邳的兵馬,除了留在宣城繼續(xù)剿山越,防備袁術(shù)的高順之外,大半都是周瑜一手帶出來的親信,李睦如此,落在旁人眼中,招攬的就是周瑜軍中的人心。 周瑜依舊是一派云淡風(fēng)輕的模樣,明媚的春日照在他一身燦亮的銀甲上,亮得人眼前發(fā)晃,即使站得這么近,也看不清他臉上的神色。 沒人知道,李睦一連背了幾晚的軍中名冊本就是出自周瑜之手。 所謂明爭暗合。 整整一天,才終于巡完一處軍營,待李睦回到郡府中的住處時,嘩啦啦脫去衣甲,整個人一下子仿佛輕得能飄起來,卻連抬腿的力氣都沒了。 巡營三日,再休整一日,留甘寧于西陵應(yīng)對劉表,調(diào)呂蒙入尋陽為援,高順入皖城扼斷袁術(shù)從后來襲之路,守住糧道,便啟程趕回吳郡。 周瑜點一支數(shù)十人的親衛(wèi)騎兵,一出城門,就縱馬行到李睦身側(cè),與她齊頭并行。 自尋陽城中李睦應(yīng)下繼續(xù)冒認(rèn)孫權(quán)之后,他兩人便再也沒提起過之前的那一場爭吵。 縱然劉備朝周瑜尋釁時,李睦還會惱怒發(fā)狠,挫其銳氣,甚至生出就此將他扣下的念頭,李睦要巡營前,周瑜也會在軍報里暗藏軍中名冊,由她在軍中立威,但這看似與往常并無不同的彼此照應(yīng),相互打算,卻隱約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