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超陸權強國在線閱讀 - 第367節(jié)

第367節(jié)

    山西本地的糧價雖也有一定的回落,但不明顯,而且在北洋政府的統(tǒng)治之下厘金關卡都沒廢除,無論地主、百姓還是糧商其實都是高糧價的受害者。楊善德統(tǒng)治時期雖說其本人并不高明,卻也明白不能餓死百姓的道理。因此對于西部的低價糧食通過陜西賣到山西也是睜一只眼閉一睜眼。他的半縱容使得西部的糧食蜂擁而至,在西部的低價糧面前,山西本地糧幾乎沒有什么競爭力。

    因為此,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山西還爆發(fā)了一場西部的高產低價雜糧面跟山西本地的高價白面之間的糧食購銷大戰(zhàn)。本來山西省內票號眾多,雖說到了近代已經出現了沒落之勢,但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晉商們就如同徽商一樣,仍舊是這個國家內最活躍的資本之一。山西本地資本見西部低價糧食涌入,又想到了之前‘討袁戰(zhàn)役’時,因為戰(zhàn)爭引起的山西省內糧價暴漲,見西部糧價依舊低廉,以為有利可圖,紛紛吃進,甚至瘋狂到說“來多少吃多少”的地步,拼命向錢莊貸款支付款項。一邊打著控制糧源維持山西省內高糧價而從百姓身上漁利的想法,另一邊未嘗沒有趁機囤積糧食,以便應付未來再一次的武昌跟北京之間的碰撞。

    某種意義上來說,晉商的眼光的確不錯。只可惜他們太小瞧了西部高產的雜糧產量了。自前年掌握了陜甘跟青海之后,軍政府的墾荒建設兵團在各地弄出了不少的農場,采用的都是半機械化規(guī)模生產。各大農場知道山西高價收購后,得到了武昌的批準之后,短短一個月經黃河水道便向山西輸送了近萬噸低價雜糧,從跟北洋政府走近的晉商手里掏走了大量的銀子。

    輸入大于賣出,山西本地勢力只堅持了不足兩個月,山西省內糧價便直線下跌。那些投機商吃不住了,紛紛往外拋手里的糧食,這一拋帶動了各大糧商手里的糧食跌價,造成了恐慌心理。有一段時期山西的糧價,甚至比全國糧價最低的湖北還要低一些,結果西部不但大賺了一筆,還擊垮了山西省內的很多投機商、糧商,連帶著連跟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走近的晉商錢莊也倒閉了不少。這可為李漢未來建設山西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指揮年初那場山西糧食購銷戰(zhàn)的就是帶著李漢的秘密任務,一年前就給他打發(fā)去了陜西任職陜西民政長的陳天祥。而此時,他正因為李漢抵達山西視察,而臨時從陜西趕來,向他匯報一些情況。

    “山西現在糧價幾許?”

    “許是之前的戰(zhàn)事影響,山西這段時間糧價有些回升,不過咱們護國軍能這么快就拿下山西,導致本地糧商沒能抬高多少?,F在山西省內我西部輸入的雜糧面粉價格每擔(100斤)兩塊七分,山西本地白面每石(約160斤)五塊九分、大米每石七塊四分。這幾個月來山西省內糧價如此大起大落,對山西百姓有利也有不利??!”陳天祥嘆了口氣,“本來糧價下跌是好事,但如果谷賤傷農,可就不好了?!?/br>
    李漢呵呵一笑,“你這臭小子也學會抒發(fā)感慨了,行啦行啦……你在陜西學得那套政客的把式別在我面前賣弄了?!?/br>
    陳天祥到底曾經做過他很長時間的副官,當時李漢的身份也不想現在這么顯赫,所以還是他之前的幾位副官對他雖然尊敬但還帶著一些親近,如李東來、馬榮成、陳天祥三個都是喚他‘先生’,而蔡慶跟現在的一幫機要秘書,哪個不是正兒八經的稱他‘巡閱使’或‘總司令’。

    陳天祥當然是玩笑了,但他的話未嘗沒有道理。不過李漢早有了打算,只是把手隨口道:“凡事有利就有弊,谷賤傷農是避免不了的。但現在還不是糧食下來的季節(jié),損失的缺口都由一幫投機取巧的晉商、票號們承擔?,F在山西到了我手里,日后咱們在其他省里推廣的減稅,這山西也是一并都要的。我聽說山西人最是固執(zhí),說好聽一點叫執(zhí)著、說不好聽就是死腦筋。要建設新山西,逼山西省內那些富可敵國的地主、商賈們減租免租,政府就要少不了的給他們一些鐵拳吃吃。你這次做的很好,只有把山西的糧價打下去了,讓他們知道一心死盯著地沒前途,才能逼他們在命、根、子一樣的土地上讓步?!?/br>
    李漢顯然早就成竹在胸,“等和談結束咱們掌握了這個國家的大權,這山西的土地他們是必須給我吐出來的。不過,今年糧價的確要傷農,可以肯定有些百姓收成要比去年低得多。這樣也好,我回頭命武昌盡快派一些班底過來,先把山西的政府架子架起來。到時候可趁機推廣咱們的戶籍跟身份制度,我都想好了,就說凡是在秋收前完成戶籍跟身份認證的,均可以享受軍政府的農業(yè)補貼。減租減稅要緩一緩,我到山西這兩天一直都在跟一幫老家伙談這事,這種割rou的事情大家如何能夠同意,現在都在等政府的讓步跟保證呢!”

    好在晉商不是對西部其余幾省現在的發(fā)展一無所知,知曉了其他省份答應了配合政府減稅減租都能從政府得到補償,他們現在也在觀望李漢能拿出什么保證來呢。

    “山西煤多,我準備在山西多建幾個火力發(fā)電廠,這是個大項目,我琢磨著未來三五年內至少要投入兩三千萬……晉商富可敵國,只要他們愿意掏錢,給他們一些好處吃也行!”

    “先生,您可別忘了陜西……”

    陳天祥急了,一年前他若不是得到了李漢的暗示,哪里會愿意跑去陜西一待待了一年半沒動靜。

    李漢點頭,“忘不了的!”

    他曾經規(guī)劃在陜西大力發(fā)展工業(yè)、實業(yè)以盡自己之力,盡可能的減少如同未來國家那樣的東中西部之間差距大如登天,明明是一個國家,卻出現沿海省份歧視內地、南方歧視北方人的重重弊端。只是,陜西省位于內陸,交通運輸的不便導致從海外采購的動不動就數十噸、上百噸的機械不方便運輸到陜西省內來。加上境內還有黃河這條病河經過,同樣存在著嚴重的水災威脅。也因為種種原因,這一年半以來,他雖然制定了強化陜西工業(yè)的計劃,卻只是撥款令陳天祥在陜西省內建設基礎,比如先如今正在鋪設的鐵路,經過了一年半的努力,預計到今年年中前后,從湖北鄖陽延伸出去的鐵路將會抵達西安,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蘭州至陜西段的鐵路也將通航。除此外,屆時陜西西安附近段的黃河支流水利都將能夠得到初步的整治,解除一部分黃河水患威脅。到那時,才是大力發(fā)展陜西工業(yè)的合適良機。

    他看向面上多了不少激動色的陳天祥,“陜西在我心中的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就如前年我跟你說的那樣,西安是我規(guī)劃中最理想的首都所在,無論是從地理上來講還是從國家安全角度上來講都是!”

    沒錯,之所以李漢會如此的重視陜西,從一年多以前便將心腹之一的陳天祥秘密發(fā)配到陜西去當了第二任民政長,正是因為這一點。

    中國這個國家太大了,我們北有惡鄰沙俄、東有豺狼日本,這兩個國家一個經過數百年的擴張已經成為龐然大物,另外一個則累次擊敗大清靠著從中國身上割下的肥rou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也成為了一頭惡獸。滿清韃子倒是不心痛,東北說得好聽還在民國手中,實際上長城關卡東北,說是日俄的半殖民毫不為過。在東三省交叉縱橫的是日本跟俄國修建的鐵路,鐵路沿線到處都是日本跟俄國的駐軍。東北北邊老毛子的盧布大行其道,俄資銀行奪得了半個東北的經濟大權。在南方日元也比民國的錢幣值錢,日本浪人耀武揚威,燒殺掠奪、欺橫霸市的事情做盡了。

    僅靠一座已經衰敗了上千年的長城,想擋住日俄兩國的威脅太困難了。而且,列強國家在北京駐有重兵,無論是誰當上了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倘若一天不解決這些麻煩,他就永遠不可能將頭上坐著的一堆洋人太上皇趕下來,真正的大權在握。說句難聽話,在北京城洋人的影響力遠比民國總統(tǒng)還大,那個城市早早便沒有了作為一國國都的資格。

    選擇定都陜西西安,一來西安周圍有山西、內外蒙、甘肅、湖北、四川、河南等省,不似北京那樣戰(zhàn)略縱深不足。后世共和國為了建設北京,定都北京之后6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何止萬億。這筆巨資將北京這座世紀初不過人口百萬的小城市,建設成為了可容納兩三千萬人口,居民超過尋常中小國家的超級城市。可是,這筆巨資扔到隨便一個省內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它所能產生的回報在未來數十年內遠遠超過建設一個北京。

    在后世,人口過度集中的北京不但成為了吞噬基建資金的巨獸,而且也掏空了北京地區(qū)的地下水資源,抬高了房價,惡化了貧富差距,并且過度集中的官員后代們,已經令那個城市如同滿清時的京城一般,真正成為了天子之都了。

    一時之間想得有些精神迷離,不過李漢很快回過神來,鄭重的跟他保證道:“我們現在還需要一個契機,陜西的經濟跟交通會成為外界攻擊選擇‘西安’定都的決定,所以……再等等,你盡管去建設新西安,把那個什么滿城全部拆除,西安荒廢了這么些年,到底城市建設已經不如北京、南京多了。”

    “是,伯庸省得!”

    “知道就好了!”

    他點到為止不愿意再談這些,反倒將注意力都放在了桌子上厚厚的一扎賬本。

    “沒看過這些賬本之前,我是不知道‘富?!纳轿鞯降子卸喔F,現在我才知道,這山西不比河南差多少了!”

    他嘆了口氣,“河南的衰落多少是因為軍政府,是因為我。這幾年的戰(zhàn)事咱們都盡量的維持在河南省,這么多子彈、炮彈落下去,再富饒的地方也吃不消……山西則是積貧久矣。山西1000多萬人,都擠在那點土地上,不窮才怪。山西的礦前朝不讓百姓開,晉商又都是票號子,有了些資本之后都跑到北京、上海去了,有幾個真正有良心的還記得生養(yǎng)自己的家鄉(xiāng)。長久下來不窮才怪,我看得想想辦法改變一下兩省,畢竟日后都緊挨著國都,可不能窮苦了百姓了!”

    “要想富先修路,先生,您不是一直這么交待我們嗎?”

    “沒錯,我正打算擴建兩省的鐵路。河南還好一些,一條京漢鐵路已經富裕了一方,剩下的就是擴大鐵路的縱深跟經濟覆蓋面。重點日后要規(guī)劃鐵路的還是山西,而且只這一手還不夠!你想,山西土地并不肥沃,收成也不是很好,但地租為什么這么高?主要人多地少造成的。如果能改變這個關系就可以扭轉地租高昂的局面。從短期來說,不太可能增加可耕地,但卻可以從減少人口,尤其是減少勞動人口這方面入手?!?/br>
    “減少人口?怎么個減少法?”

    “咱們在青海、甘肅荒田多著呢,無論到西部開墾也罷,去日后修建的工礦上班也罷,都吸納了山西的剩余勞動力。再輔之以鐵路大量地吸收勞動力,大力修建鐵路改善山西的交通環(huán)境。我最近正在著手準備以軍政府現在控制的二十多萬固定的青壯年修筑鐵路隊伍為根基,組建南北東西數家鐵路公司,這樣日后數家公司競爭,一來可以方便公署監(jiān)督,以防止上下包庇貪墨,二來也能增加效率,吸收更多的沒有土地或者土地不足的年輕勞動力來成為專職的鐵路工人。你想,鐵路公司按月發(fā)錢,而且給的還不低,對那些貧苦農民有莫大的吸引力,如果不傻,肯定會放棄在土里刨食的念頭而去建設工地上工。”

    “山西這么點的地方一千多萬百姓,不多分流出去一些,土地根本不夠租種。而且我還有打算,一下子有這么多人去修路了,田里的勞力就迅速減少,這田就沒人種了。外面有咱們從南方拉過來的低價高產雜糧,本省內的那些地主鄉(xiāng)紳們還整那么高的地租誰愿意去租?特別是那些佃農,8月份佃期屆滿,肯定不會同意他們繼續(xù)征收高稅了。咱們給出的選擇多了,可就由不得他們了。這樣一來,一方面是糧價下跌,為了彌補損失,地主還想再提高地租,另一方面是農民覺得種地效益不好,兩邊談不攏,佃農就只有都跑了,這地就只能拋荒了。拋荒最著急可不是農民,而是地主,人誤地一季,地誤人一年!他們能不著急嗎?就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啦,賣的賣,轉變經營方式的轉變經營方式。畢竟地荒著稅收可不荒著的啊,要是沒有個萬全之策,明年就等著虧本吧……”

    他說得正開心呢,突然間門口傳來敲門聲,他的警衛(wèi)長盧三匆忙走了進來。

    第五卷 大炮主義 第五百三十二章 應對(下)

    “怎么了?”

    他的警衛(wèi)長在他會客的時候敲門打擾,顯然是有急事的。

    果不其然,盧三到沒有在陳天祥面前隱瞞,只聽他道:“先生,張垣那邊來人了,您現在方便見一下嗎?”

    “張垣?”他微微一愣便恍然大悟,“快讓他們進來吧!”

    又轉過頭去跟陳天祥道:“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二十師的人了,他們本該在綏遠駐守,不過戰(zhàn)后被調往察哈爾頂替了何宗蓮第一師的屬地,我看袁世凱原本估摸也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戰(zhàn)后解決何宗蓮的第一師。不過這樣也好,之前我沒讓熊秉坤去動綏遠,便是要看他潘榘楹作何打算……局勢現在已經十分明朗,也該剪除北洋外圍的這些附庸者了!”

    潘榘楹的二十師乃是清末新軍第二十鎮(zhèn)改編,戰(zhàn)斗力很不錯。這也是為什么當初二十鎮(zhèn)曾經跟隨張紹曾來了一出灤州兵諫,之后軍中肯定尚存一些革命黨人,袁世凱依舊保留了二十鎮(zhèn)沒有強制解散,而是交給了投效他的潘榘楹指揮。二十師戰(zhàn)前曾在綏遠歸化一帶駐守,后來雖然幾次調整了駐防地,但潘榘楹在綏遠經營許久,已經將那里變成了他半個老巢。李漢遲遲沒有發(fā)兵綏遠,便是要用這種默契,逼潘榘楹主動向他投誠。

    日本沒有猜錯,他的確之前已經通過在張垣的熊秉坤,跟二十師有了聯(lián)系,只不過進展卻并不如日本所想的那樣兩部已經勾搭了上。事實上,因為潘榘楹的小心謹慎,他們如今僅僅只限于默契,遠沒有達成共識。

    很快,盧三跟幾個警衛(wèi)隊員帶進來了三人走了進來,均是年輕漢子,最年長的一位看上去也不過三十四五模樣,雖說做著一副行商跑馬的打扮,但自己去看,還能從三人站得筆直的身體跟不經意直接走的正步看出來他們是當過兵的軍把式。

    “就是你們要拜見我?”李漢打量著那幾個小偽裝成行商的年輕人,他雖然猜到了三人的身份,但還是假裝不知道,跟幾人主動問道。

    三人入了屋內身上的刀具、武器什么的都給搜走了,因此得了李漢的揮手示意之后,他的警衛(wèi)長盧三只留下了兩個警衛(wèi)跟陳天祥一道在屋內,其余人等全都給到了屋外警戒去了。這里到底是山西太原,這個護國軍新攻占的省內有多少包藏禍心想要李漢性命的人多了去了。

    李漢倒是沒起身,不過他的兩個警衛(wèi)跟陳天祥上前親自幫忙拉了幾張板凳,示意那幾人坐下再聊。

    那三人也不再隱瞞,齊齊跟他敬了一禮,然后才在椅子上落座,這舉手投足之間到是干脆利落。

    “見過巡閱使,咱們來自二十師,是潘帥派我們幾個國家,跟巡閱使您見禮。卑職馮玉祥,這兩位分別是王金貴、周立!”

    聽到那個看似為首者的三十歲上下的漢子自稱馮玉祥,李漢稍稍多打量了一眼這位曾經在另一段歷史上留下大名的人物。不過對于馮玉祥這位曾經被北京政府通緝的‘革命黨’為什么會重新出現在二十師里他并不詫異,畢竟他的情報部門也不是吃閑飯的。北洋陸軍新編第二十師的確是從清廷編練的陸軍第二十鎮(zhèn)改編而來。那馮玉祥也的確親近革命黨,不但跟二十師的現師長潘榘楹不對路,而且也的確曾被北京政府捉拿之后押往保定反省。

    不過馮玉祥命好,他娘舅就是陸建章,北京政府中頂替了趙秉鈞曾暫代內務部,掌握了北洋情報機構的袁世凱的情報頭子。有了這個關系,其實早在去年國民黨發(fā)動討袁戰(zhàn)爭前,馮玉祥在娘舅陸建章的監(jiān)督下寫了保證書親自遞給袁世凱,表示他只是受歹人蒙蔽加年少無知才與黨人走近等等,之后便被調往二十師,任了四十旅的旅長。

    這種伎倆是袁世凱的一貫手段,他如何不知道馮玉祥跟潘榘楹之間不對路,但正是因為兩人不對路他才能更好的掌握二十師,也就默許了兩人在二十師內的明爭暗斗。

    潘榘楹有心投效李漢,但是遲遲沒有動作未嘗不是擔心馮玉祥反對,畢竟他的親娘舅便是北洋政府高層。這一次會派他過來,李漢心里已經隱隱有了答案了。

    他笑道:“原來你就是馮玉祥啊,果然如傳聞中是一員虎將。前兩年灤州兵變我至今記憶猶新。罷了,不提這些話題了。潘將軍既然派幾位過來,想必應該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不知所為何事?”

    “回巡閱使的話,咱們二十師一直都是北洋的皮、革命的心,當年辛亥年咱們都敢跟著張大帥在灤州兵諫,現在當然也沒變心。咱們潘帥讓我們給巡閱使帶一句話,他這兩年來沉觀國內風云,心中已是明曉這混亂政局還應一位了不得的英雄人物才能收拾。巡閱使英雄了得,正當應景而出,收拾山河……”這說話的自然不是馮玉祥了,而是他方才介紹的那個叫做‘周立’的年輕人。

    不過他插話馮玉祥的倒也沒有任何不快之色,跟著連連點頭,幾人雖然努力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表情但總歸有些阿諛奉承之意。

    李漢聞言心中一笑,馮玉祥這個標準的官宦子弟,看來這兩年給他那娘舅陸建章管教的懂了輕重分寸,可惜也失去了革命黨人特有的銳氣。不過他能跟潘榘楹的人一起過來,八成是受到了他那位娘舅影響了。

    對于二十師,李漢明顯是十分拉攏的,不過他仍不動聲色的打起官腔,道:“有勞潘將軍跟諸位二十師的弟兄瞧得起,諸位盛贊漢愧不敢當。不知道諸位此次前來到底所為何事?”

    “回巡閱使的話,我們三人這次受到潘將軍跟二十師的諸將士的委托前來,是向巡閱使投誠的!”這回說話的又變成了馮玉祥,對方的回答倒是不出李漢的意料。

    “是嗎,這可是個值得慶賀的好消息。潘將軍跟諸位能夠深明大義,我是很欣慰的。前幾天南京馮國璋將軍攜第二軍的全體將士,向我護國軍輸誠,結果我南方的戰(zhàn)事已經基本上平息?,F在潘將軍跟二十師的諸位也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選擇,這就說明護國軍才是眾望所歸。聽說現在你們二十師就駐扎在察哈爾地區(qū),如果你們能配合我護國軍掌握了察哈爾跟熱河,二十師就為革命立下大功,將來革命成功,諸位也都是護國之功臣。”

    誰說談判了之后就沒有戰(zhàn)爭,談判桌上不是打,你來我往的陰謀詭計也一樣自始至終都未停下。

    對于護國軍而言,只要想打吃掉潘榘楹的二十師根本不費吹灰之力。綏遠跟察哈爾的確也均數都在護國軍的菜桌之上,吃起來很容易,總參謀部甚至配合他再做和談中趁機尋事,發(fā)動一場軍事打擊摧毀或吞并二十師的方案了。這多少還是跟二十師現在待得位置有關,即可守北京大門,又可放關內關外?,F在,潘榘楹主動派人前來示好,此舉固然是他投機政治的需要。但對于護國軍跟他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可以正大光明的不需要在動用些極可能觸怒洋人的小手段,在更加逼近北京的同時,也贏得了談判桌上的更大優(yōu)勢。

    “巡閱使說得是,咱們二十師的弟兄們最是心向革命,潘帥本人在北京幾次要調咱們二十師南下與護國軍為難的時候,都給他以不愿私開內戰(zhàn),槍口對準護國軍的袍澤們擋了回去。為此他還引得袁總統(tǒng)不滿,幾次陸軍部都威脅要撤換到他?!?/br>
    這次開口的則是那個叫王金貴的年輕人,說得是聲情并茂,給潘榘楹臉上不知道貼了多少金光紙。李漢等人在一旁笑得肚子都快抽筋了,天曉得潘榘楹再給他幾個膽,袁世凱在的時候,他敢對北京說半個不字。都說是墻倒眾人推,這袁世凱一去,任誰看到北洋集團日暮西山,都跳出來敢對他橫加指責了!

    不過雖然心里暗感好笑,李漢跟陳天祥對視了一眼,均都看了出來二十師內恐怕現在也不是一條心。比如那馮玉祥明顯就給他的兩個同伴說不到一起去,他們兩人開口的時候,他只是在一旁點頭卻不接話??礃幼铀@一次前來,不是其娘舅陸建章的試探,便是受到潘榘楹的威迫了。

    潘榘楹是個老滑頭,倘若他真想向李漢投誠,如何不能直接在前線向熊秉坤移交防區(qū)?,F在看來,恐怕雖說瞧見了北洋的糜爛為了保住自己手上的權力而有了動作,但是潘榘楹恐怕不僅與護國軍取得聯(lián)系,同時也繼續(xù)維持著北京方面的聯(lián)系,他是想兩面下注。邊走邊看,不過相比北京,他還是更看好護國軍這邊。

    現在的潘榘楹,與其說是一個軍閥,不如說更像一個政客。哪邊贏的機會大他就向哪邊靠攏,這不僅是生存的謀略,更是發(fā)展的謀略。本來李漢的贏面是大得多的,但是他也有顧慮,那就是洋人。李漢因為西藏得罪了英國人在國內不是什么新聞。他這一次瞧見英國人同樣上陣幫助北京前后奔走,又琢磨李漢麾下勢大,一旦投靠了恐怕難以出頭。而北京那邊則因為軍事上受到打擊損失慘重,以后少不了要拉攏他這樣的領兵之將。左右看,看左邊也占優(yōu)勢,看右邊也是好局面,也是因為如此,他才耽擱遲疑了許久,總算是下定了決心。

    如果袁世凱沒有被炸死,潘榘楹不會這么快就向護國軍方面示好,但是眼看著和談一天持續(xù)一天,國內的報道也越發(fā)不利于北京,他總算是敲定了主意,立刻派出了代表,向護國軍這邊探路輸誠。

    沒辦法,北洋集團若是沒有一位袁世凱一樣的梟雄在此時力挽狂瀾,曾經雄霸國內壓制的北洋集團已經徹底沒落了。

    洋人扶持的確重要,可潘榘楹也想起來了,北洋有英國扶持,可李漢也有德國人那。這么一算撇開了洋人的因素之后,潘榘楹果斷的將籌碼壓在了手握數十萬重兵的李漢身上。

    這個時代的民國,到底還是武力至上!

    對于潘榘楹這樣的政治投機客,李漢現在是來者不拒。管他背景如何、是否可靠,只要他愿意投降,他都歡迎,并愿意吸收。政客這類人是表里不一,反正現在的承諾給的再美好,日后等他大權在握了還不是靠自己的原則來辦。至于什么誠信問題,這玩意對于政客來說有用嗎?至少李漢扮演的這一類政客不需要。

    政治就是將自己身邊的人聚的越來越多,政斗就是讓對手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李漢至今對曾經政治課上教授簡短精辟的總結記憶猶新,二十師現在向他投誠,那么北京那邊便又少了一份力量,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算術,李漢算的明白,北京那邊想必也不差。

    所以,這潘榘楹自認為自己現在是奇貨可居,就想把自己賣個好價錢。在前往山西前,潘榘楹特別提醒他的兩個心腹,務必為二十師跟他多從護國軍那里得到更多好處。馮玉祥估摸著也是得了他娘舅的暗示,要來李漢這里探探路,所以,潘榘楹基本上不擔心他從中作梗。時局這么亂,陸建章當初在袁世凱的包庇下得罪了不少人,他這個軍務處長若不趕緊找到新靠山,日后給人找上了門來可就麻煩了。

    “巡閱使明鑒,那北京已經斷了咱們二十師的軍餉小半年之久,尋常都是咱們潘帥自己掏錢給弟兄們張羅著??勺罱藥浺操u光了祖產,現在不是不想立刻就向護國軍移交陣地,只是因為缺銀少餉的問題,軍中下面很多部的新兵已經鬧了反。還有軍火問題也是,咱們二十師領得是日本步槍、日本大炮,都是當年日本跟俄國開戰(zhàn)時候的破爛,而且也不是每人都有槍,好槍都落在袁總統(tǒng)的嫡系手里了,此時若要有所動作,沒有些補給,恐怕會給巡閱使的大業(yè)拖后腿,造成不利影響啊!”

    原來那周立乃是這三人中真正能代替潘榘楹說話的人,李漢多看了他一眼,此人眼力勁十分喜人,瞧見他的心情不錯,于是適時提出了條件,想試探一下護國軍的“誠意”。

    “軍火倒是個問題,你們二十師慣用的是日械跟我們護國軍其他編制有些區(qū)別。而且因為擴軍的緣故,漢陽兵工廠跟四川兵工廠已經滿負荷生產了。不過上海制造局跟鞏縣兵工廠正在調試之中,德縣兵工廠因為剛占領,且機器改造成生產步槍尚且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樣吧,回頭我先令財政部給二十師撥一百萬軍餉,武器卻要緩一緩,等鞏縣兵工廠復工之后,兩個月內我給二十師補一個旅的新裝備!”

    李漢當然知道潘榘楹的借口有多可笑,不過他既然向自己投誠了,那么不管對方是否是為了保存實力,或者是為了投機政治,他都必須做出表示來。軍火是肯定不能輕易給的,但是軍餉卻不存在問題。他給的并不是現銀,而是聯(lián)合儲備銀行出的銀行券,這一年半來因為西部的強大,在國內已經隱隱成為了流行的紙鈔,一舉占據了民國國內四成以上的紙幣流通市場。在北方儲備銀行券的影響力可能稍微小一點,但是在南方,尤其是往來西部經商的江浙等沿海的商人都喜歡將它當成銀票使用。

    他這承諾已經很不錯了,軍火這東西潘榘楹若不是真投誠了誰也不愿意先給他。那一百萬軍餉可不少,二十師一直都是袁世凱拉攏的對象什么時候少過餉銀,說不得這最后大半都要進了潘榘楹自己的腰包里。

    不過那周立似乎還有些不滿意,他剛要開口,門外又響起了敲門聲,李漢給他的警衛(wèi)長使了個顏色,他點頭走了出去。屋內短暫的安靜了好一陣,外面一陣壓得很低的交談聲,馮玉祥等三人支起了耳朵想聽個清楚,可惜卻根本聽不到。

    沒多久之后,李漢的警衛(wèi)長快步走了進來。他是一張標準的撲克臉,沒有人能從他的臉上什么東西來,直到他輕輕在李漢耳邊小聲的耳語幾句之后,李漢臉上突然帶上了一抹‘驚喜’色,“當真?”

    他的警衛(wèi)長配合著點了點頭。

    他戰(zhàn)起來皺眉走了一陣,這才命令道:“立刻命令王安瀾部第三師、熊秉坤部第五師、馬榮成部第八師、李濟深部第十師、張國荃部第十四師進入一級戰(zhàn)備,一并進入戰(zhàn)備的還有航空第一、第三、第四中隊,戰(zhàn)車第一、二團,命令京漢鐵路沿線加強巡邏,保證物資的運輸。”

    走了走,他又搖了搖頭,“還不夠,命令四川新編練的白崇禧部第十九師立刻往山西行軍,同時西部各省進入緊急戰(zhàn)略動員狀態(tài),其余各部隨時做好北上準備!”

    他突然下達了命令,還好那陳天祥給他做過一段時間的副官,當下臨時客串了一次副官,將他的命令快速的記了下來。

    李漢深吸了一口氣,看向了馮玉祥等三人,微皺眉頭的沖他三人點了點頭,“我恐怕沒辦法招待三位了,盧三……等會派人帶他們三個去電報局,給二十師潘榘楹立刻發(fā)電,讓他立刻讓出阻擋第五師的陣地,并率軍接管‘熱河特別區(qū)’,就說是我給的軍令!三位,東北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恐怕若是今天之內北京方面沒有給我們答復,為了中華民國的完整,我們護國軍將不得不暫時中止跟北京之間的談判,武力接管直隸跟京津地區(qū)!”

    他這一驚一乍的還真嚇壞了三人,畢竟以他現在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再對一個小小的二十師搞什么訛詐。那么,恐怕東北可能真的出事了!

    眼看著盧三帶著一臉狐疑加微微不安的三人走了出去,陳天祥一邊招呼一個警衛(wèi)將他剛才的軍令遞了過去,這才靠近狐疑的問道:“先生,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嗯!”他點了點頭,臉上既有驚喜也有不安跟惶恐,這種表情,陳天祥已經很久沒再他的身上看到過了。

    他的心也跟著一沉,剛要再問,李漢已經恢復了過來,咬牙切齒的道:“我千算萬算,想不到最后還是算漏了日本人,這一次說不得還是乘了日本人的情了!伯庸,剛才武昌傳過來的電報,今天中午日本關東州總督府以奉天省安東縣民禍擾亂南滿鐵路沿線安全為借口,下令出動兩個鐵道守備大隊強行驅散安東縣亂民,趁勢接管復州、安東縣等地!”

    這對于這個國家而言是個大禍事,但是對于現在的他而言卻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因為他的情報總長的冒失跟列強的干涉,他錯過了最好的接管京津的機會,現在,這個機會重新送到了他面前了。

    對,在國家大義之下!

    第五卷 大炮主義 第五百三十三章 危機與機遇

    和平似乎真的與民國無緣,眼看著一場大仗硝煙還未完全散去,1914年4月21日,因為東北奉天省安東縣百姓不滿苛捐雜稅眾多展開抗稅斗爭,日本遼東駐軍趁機借口維護南滿鐵路沿線安全,趁機出兵占領安東、復州等地,打死打傷數百中國民眾,消息傳出之后引起一場空前的震動。

    湖北中國之聲報、天津大公報、上海申報、上海字林西報等等幾家在全國有著很大影響力的華洋報紙,都全文刊登了震驚天下的要聞。

    日本時隔不足一年再次于遼東半島生事,不但出兵強占安東、復州等地,而且再一次炮制增兵遼東的鬧劇。這一巴掌狠狠落在了中國人的臉上,將一群自辛亥年翻身推開了身上滿清韃子奴役的國人打得痛徹心腑,隨后的便是出離憤怒。日本朝鮮駐軍響應關東總督,命令駐扎朝鮮的第19師團增兵遼東的消息傳出,舉國震驚。這是自去年來日本人打在中國人臉上的第二巴掌,可著實打疼了不少人。

    這件事情對中國政局的震蕩和顛覆是根本的,北京政府一時失聲,先是沉默以對,隨后見到國內越來越多的壓力往北京這座勉強還維持著中央政權的城市傾倒。暫時掌握北京軍政大權的陸軍總長段祺瑞只能傳召日使日置益,在向其詢問只得到敷衍的回答之后。北京的地位越發(fā)的尷尬起來。

    與此同時,南疆十省巡閱使李漢第一時間發(fā)表通電,督促日本駐軍立刻撤離安東、復州,同時通電督促南北和談盡快結束,以便盡快組織軍力守衛(wèi)東北國土。

    當滿人在關外、陰謀暴、動的消息傳來之后,他在4月22日上午5時向武昌拍發(fā)督促盡快結束和談的電報之后,于7時拍發(fā)全國通電,向北京政府下達24小時最后通牒。于最后通牒中,李漢怒指北京政府的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置國家利益于不顧。同時下令護國軍單方面撕毀和談停兵約定,不但下令在張恒、陜西、河南、安徽、山東的兵力重新進入戰(zhàn)備,同時下達緊急軍令,責令半月內自四川、湖北抽調五萬軍隊北上,同時下令各省進入軍管狀態(tài),一切惡意哄抬物價、陰謀獨立鬧事者政府均可以叛國罪審判之后立刻處死。與此同時,他又重新下達緊急征兵令,命令安徽、湖南、湖北、陜西、四川、甘肅、浙江、河南、山西、山東十省一月內征集三十萬新兵入伍集訓,做好武力保衛(wèi)國土的最壞準備。